热烈欢迎各位教师的指导.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359443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烈欢迎各位教师的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热烈欢迎各位教师的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烈欢迎各位教师的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烈欢迎各位教师的指导.ppt(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经济文明成果中国古代经济文明成果专题复习切社切社古代社会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古代社会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经济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各个经济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城市、商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时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时期和地方,货币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期和地方,货币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复习目标导航 专题概述:本专题侧重于中国古代专题概述:本专题侧重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和特征,包括各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和特征,包括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特征,经济格局,特别是经济成就和特征,经济格局,特别是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统治者的经济政策,重心的南移问题,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包括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重农抑商包括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政策。专题知识归纳专题知识归纳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1)政治上: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实

3、现和)政治上: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实现和新制度的确立。新制度的确立。(2)经济上: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上: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经济的奖励措施)、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和引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作物的推广、和引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作物的推广、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现。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现。(3)民族上:民族融合的加强和相互的学)民族上:民族融合的加强和相互的学习与交流,从而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全国的共习与交流,从而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全国的共同发展。同发展。(4)科技上:兴修水利、改革生产工具和)科技上:兴修水利、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4、。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5)外交上: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外经济)外交上: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引进的外来文化,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交流,引进的外来文化,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发展。(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调整经济的政策和措施调整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发展,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发展,禁止弃农经商。禁止弃农经商。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驰道和邮驿。货币

5、、车轨、驰道和邮驿。唐:轻徭溥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唐:轻徭溥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和兴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交流。作物交流。明朝张居正在全国推行明朝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相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清初政府鼓励农耕,康熙实行清初政府鼓励农耕,康熙实行“更名田更名田”,雍正实行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和和“地丁银地丁银”制度。制度。历代封建王

6、朝还大力推广推行奖励垦荒政策,历代封建王朝还大力推广推行奖励垦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封建国家还编纂农书,推动农业耕作技术的提建国家还编纂农书,推动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高。古代的土地制度古代的土地制度 1.1.在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在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2.2.在奴隶社会:实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在奴隶社会:实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井田制作为奴隶

7、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始。井田制作为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始于商朝,完备推广于西周,它是土地私有制不发达于商朝,完备推广于西周,它是土地私有制不发达的表现。随着春秋末年私田数量的增多,井田制逐的表现。随着春秋末年私田数量的增多,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步走向瓦解。3.3.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和农民阶级的个体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基础。的个体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1 1)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

8、基础。产关系的基础。(2 2)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3 3)封建的土地国有制:曾出现过屯田制、均田)封建的土地国有制:曾出现过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形式。屯田制在西汉、曹魏、金朝、元制等具体形式。屯田制在西汉、曹魏、金朝、元朝、明清初年都曾实行过。均田制始于北魏,流朝、明清初年都曾实行过。均田制始于北魏,流行隋唐。这两种形式,往往是在经历了一场战乱行隋唐。这两种形式,往往是在经历了一场战乱和社会动荡之

9、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土地的情和社会动荡之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土地的情况下实行。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况下实行。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都有利于缓和阶级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发展。矛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1.夏商周实行贡赋制度,这是赋税制的雏夏商周实行贡赋制度,这是赋税制的雏形。形。2.春秋时期,齐国的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鲁,鲁国的国的“初税亩初税亩”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3.秦汉实行编户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秦汉实行编户制度,是国家征收赋

10、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4.北魏实行租调制,其中调是户税,以农北魏实行租调制,其中调是户税,以农户为单位,它是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户为单位,它是与均田制相适应的。5.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这种变化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这种变化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由土地兼并造成的。由土地兼并造成的。6.北宋实行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北宋实行方田均税法、募役法。7.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是大学士张居正对赋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是大学士张居正对赋税制度的一大改革。税制度的一大改革。8.清初实行了地丁银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清初实行了地

11、丁银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头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下来。人头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下来。1.由按人丁收税逐渐发展为按田亩征税,可以两税由按人丁收税逐渐发展为按田亩征税,可以两税法为标志。法为标志。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为标志。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法为标志。税法为标志。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可以代役,可以“庸庸”制为标志。制为标志。5.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税种

12、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徭役地租向货币地租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徭役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可以征收地丁银为标志。变,可以征收地丁银为标志。我国古代赋税的征收趋势我国古代赋税的征收趋势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耕作技术的提高;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区域的扩大和新品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区域的扩大和新品种的引进;种的引进;耕地面积的扩大,产量提高等。耕地面积的扩大,产量提高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1.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工具的革新商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

13、,商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有铁锄、铁斧等,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期得具,有铁锄、铁斧等,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得以推广。西域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得以推广。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用的犁壁;赵过发明播种机械楼车;犁

14、耕法除耦犁用的犁壁;赵过发明播种机械楼车;犁耕法除耦犁外,二牛抬杠式耕作方式东汉时已传到珠江流域;外,二牛抬杠式耕作方式东汉时已传到珠江流域;一牛犁耕作方式也已出现。一牛犁耕作方式也已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曹魏的马钧发明翻车。水锥、水魏晋南北朝时,曹魏的马钧发明翻车。水锥、水磨应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磨应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一牛一人犁耕法。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等农具。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等农具。类类 别别工工 程程灌灌溉溉工程工程春秋春秋战战国国时时期我国水利事期我国水利事业业有有较较大大发发展。春秋展。春秋时时中原地区普遍采用桔

15、中原地区普遍采用桔槔槔灌灌溉溉水田,春秋水田,春秋时时楚国楚国孙孙叔敖修叔敖修芍芍陂。陂。战战国国时时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综综合性的防洪灌合性的防洪灌溉溉工程都江堰;工程都江堰;郑郑国在咸阳附近国在咸阳附近开开凿凿了了郑郑国渠,灌国渠,灌溉溉田地田地400400万万亩亩;赵赵国修筑了国修筑了治理漳水的西治理漳水的西门门豹渠。豹渠。汉汉武帝武帝时时,在关中,在关中郑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凿了六了六辅辅渠渠和白渠。和白渠。唐朝唐朝时时,在黄河、,在黄河、长长江流域开江流域开凿凿一系列灌一系列灌溉溉渠。渠。王安石王安石变变法期法期间间,各

16、地,各地兴兴修水利工程修水利工程1 1万万多多处处,灌灌溉农溉农田。田。2.水利兴修水利兴修类类 别别工工 程程运河工程运河工程秦政府秦政府为为解决运解决运军军粮的困粮的困难难,派史禄开,派史禄开凿凿灵渠,沟通湘水、漓水。灵渠,沟通湘水、漓水。隋隋炀炀帝于帝于605605年下令开年下令开凿凿大运河,加大运河,加强强南南北交通,促北交通,促进进南北南北经济经济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元世祖元世祖时时,为为解决运粮困解决运粮困难难,开,开凿凿会通会通河、通惠河。河、通惠河。治黄工程治黄工程禹用疏禹用疏导导的的办办法把洪水引到江河里再流法把洪水引到江河里再流入海洋。入海洋。西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武帝治理

17、黄河,东汉东汉明帝明帝时时王景治王景治理黄河。理黄河。唐朝在黄河、唐朝在黄河、长长江流域修筑旧渠和堤塘。江流域修筑旧渠和堤塘。3、农耕技术的提高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春秋时期的桔槔、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春秋时期的桔槔、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西门豹渠,隋唐时期的大运河、筒车等都堰、郑国渠、西门豹渠,隋唐时期的大运河、筒车等都是先进的灌溉技术或著名的灌溉工程,保证了农业生产是先进的灌溉技术或著名的灌溉工程,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的正常发展。耕作和管理技术。耕作和管理技术。两汉时期在使用二牛抬杠式耕作方两汉时期在使用二牛抬杠式耕作方法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牛挽犁法,掌握了水稻育秧移植等法基础上

18、又发明了一牛挽犁法,掌握了水稻育秧移植等技术;隋唐时期普遍推广技术;隋唐时期普遍推广“圩田圩田”和两年三熟耕作制,使和两年三熟耕作制,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很多。1.中国古代的农作物是由自己培植开始的,包中国古代的农作物是由自己培植开始的,包括原始社会的粟、水稻、蔬菜、麻,商朝有黍、括原始社会的粟、水稻、蔬菜、麻,商朝有黍、稷、麦、稻、桑、麻。稷、麦、稻、桑、麻。2.西汉:从西域传入的农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西汉:从西域传入的农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蓿、核桃、胡罗卜等。3.唐朝:有从波斯引入的胡椒、波

19、斯枣等。唐朝:有从波斯引入的胡椒、波斯枣等。4.宋朝: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宋朝: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5.明朝:则大量引入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明朝:则大量引入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薯、烟草等。4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5、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和种植区域的扩大、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和种植区域的扩大商周:黍、稷、麦、稻、豆五谷。商周:黍、稷、麦、稻、豆五谷。两汉:农作物除粟、黍外,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两汉:农作物除粟、黍外,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也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西域的葡萄、石榴、目蓿、也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西域的葡萄、石榴、目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胡豆、胡瓜、胡麻等

20、陆续移植内地。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洞庭、鄱阳湖流域和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两宋:北方的粟、麦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两宋:北方的粟、麦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元朝:农作物品种增多,棉花种植遍及南方。元朝:农作物品种增多,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明朝:棉花

21、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引季稻。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引入我国。入我国。清朝: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清朝: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1)(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2)(2)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3)(3)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生产工具和生产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前期发展

22、,后期停滞。技术前期发展,后期停滞。(4)(4)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农本”和和“以农立国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贸的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贸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5)(5)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土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我国自古以来在纺织业方面就领先于世我国自古以来在纺织业方面就领先于世界,丝织业尤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手工业界,丝织业尤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手工业发展,为古代人们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发展,为古代人们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统治者推

23、行重农抑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始终为农业的发展服务而处商政策,手工业始终为农业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但又由于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场时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发展的概况、纺织业发展的概况 商周: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商周: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春秋战国:纺织品纤维相当细密。春秋战国:纺织品纤维相当细密。魏晋: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

24、阳设有专门的织造魏晋: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阳设有专门的织造 机构;吴国缫丝质量高,蜀锦著名。机构;吴国缫丝质量高,蜀锦著名。隋唐: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来州、毫州隋唐: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来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多。明清: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明代浙江嘉明清: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兴使用新式“纱绸机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

25、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次飞跃。展史上一次飞跃。秦:兵马俑是制陶与雕塑结合的艺术化。秦:兵马俑是制陶与雕塑结合的艺术化。三国两晋南北朝:当时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三国两晋南北朝:当时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出白瓷。隋唐:唐三彩为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越州的隋唐:唐三彩为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越州的青瓷、邢州的白瓷;还出现了秘色瓷。青瓷、邢州的白瓷;还出现了秘色瓷。北宋制瓷业发达,定窑白瓷、汝窑青瓷享有盛名,北宋制瓷业发达,定窑白瓷、汝窑青瓷享有盛名,景

26、德镇为著名瓷都。景德镇为著名瓷都。明清:明代景德镇制瓷业分工很细,有十几道工明清:明代景德镇制瓷业分工很细,有十几道工序。序。清代景德镇制瓷业扩大规模并出现瓷器工场。清代景德镇制瓷业扩大规模并出现瓷器工场。2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商周商周:青铜铸造业兴盛,西周时青铜器产品趋向生青铜铸造业兴盛,西周时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活化。春秋战国春秋战国:铸铁柔化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铸铁柔化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就;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还发明了把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还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隋唐隋唐:冶铸业已普遍采

27、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艺。明朝明朝: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产铁量达到六七千斤;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产铁量达到六七千斤;云南采矿业也很有名。云南采矿业也很有名。清朝:广东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广东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代冶铸业的发展古代冶铸业的发展(冶铁业)(冶铁业)青铜铸造业的发展青铜铸造业的发展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夏朝青铜器目前尚未发现,商周是青铜时代的夏朝青铜器目前尚未发现,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繁盛 时期。时期。商朝青铜器由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商朝青铜器由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

28、供国王和贵族使用。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贵名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贵名器;战国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青铜雕塑艺器;战国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青铜雕塑艺术也有创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图案。术也有创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图案。4.古代造船业的发展古代造船业的发展两汉:水军拥有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舰船;发两汉:水军拥有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舰船;发明了橹、舵、布帆和使用锚。明了橹、舵、布帆和使用锚。三国:

29、吴国造船技术很高,卫温曾率万人船队到三国:吴国造船技术很高,卫温曾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达夷洲。隋唐: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而且最早出隋唐: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而且最早出现了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洪州是著名的造船中心。现了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洪州是著名的造船中心。宋元:北宋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宋元:北宋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南宋造船业中心有明州、泉州、广州,海船载区。南宋造船业中心有明州、泉州、广州,海船载运量大。运量大。明朝:造船水平的高超可以从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明朝:造船水平的高超可以从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远洋航行成功上得次远洋航行成功上得 出.5.造纸业的发展

30、造纸业的发展西汉:前期已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魏晋南北朝:纸张质量提高,逐渐取代简族,魏晋南北朝:纸张质量提高,逐渐取代简族,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造纸中心:洛阳、长安、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造纸中心:洛阳、长安、建业、扬州。建业、扬州。6.手工工艺专著:手工工艺专著:战国:战国:考工记考工记 明清:明清:天工开物天工开物 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1)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工业部门不断增加。(2)(2)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不断发

31、展。(3)(3)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业的出现。(4)(4)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5 5)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变化。古代城市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发展1.我国古代城市在战国时为政治中心、手工业中心、我国古代城市在战国时为政治中心、手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合一型城市,有临淄、邯郸、大梁、郢等;商业中心合一型城市,有临淄、邯郸、大梁、郢等;2.唐朝开始,分为手工行业中心城市地区,如丝织业唐朝开始,分为手工行业中心城市地区,如丝织业的定州、益州、扬州,陶瓷业的邢州、越州,造纸业的

32、定州、益州、扬州,陶瓷业的邢州、越州,造纸业的宣州、益州;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的宣州、益州;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还有都市商业区如长安城中的东市、为东西两个中心;还有都市商业区如长安城中的东市、西市;宋朝出现了夜市和城市娱乐场所瓦子。西市;宋朝出现了夜市和城市娱乐场所瓦子。3.明朝时期手工业、商业、外贸各有中心城市,如苏明朝时期手工业、商业、外贸各有中心城市,如苏州、杭州、松江、景德镇为手工业中心,成都、武昌、州、杭州、松江、景德镇为手工业中心,成都、武昌、扬州为商业中心,广州、宁波、泉州、福州为对外贸扬州为商业中心,广州、宁波、泉州、福州为对外贸易港口,

33、但是在清朝前期受很大影响。易港口,但是在清朝前期受很大影响。古代的货币的演变古代的货币的演变1.中国古代货币到秦始皇时,统一战国各国货中国古代货币到秦始皇时,统一战国各国货币为圆形方孔钱。币为圆形方孔钱。2.汉代铸五铢钱。汉代铸五铢钱。3.唐代废五铢钱,铸唐代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钱。钱。4.北宋商业繁荣,金属货币为铜钱、铁钱和金北宋商业繁荣,金属货币为铜钱、铁钱和金银,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银,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1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1)西汉时,由于西域交通的沟通,中国同西亚和欧洲

34、的通商西汉时,由于西域交通的沟通,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关系开始发展,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运到西亚运到西亚大秦大秦,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2)唐代对外贸易兴盛。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对外唐代对外贸易兴盛。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对外贸易经陆路和海路与亚洲、欧洲各国往来。贸易经陆路和海路与亚洲、欧洲各国往来。(3)南宋造船业进步,罗盘针应用于航海,对外贸易大大发展,南宋造船业进步,罗盘针应用于航海,对外贸易大大发展,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元朝对外贸易对外

35、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元朝对外贸易更加繁荣。更加繁荣。(4)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明朝海上贸易的发展。明朝中后期随着明朝的衰落和后来进了明朝海上贸易的发展。明朝中后期随着明朝的衰落和后来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入萧条时期。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入萧条时期。2.古代交通的发展古代交通的发展(1)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

36、通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还相继开凿了邗沟等人工运河。还相继开凿了邗沟等人工运河。(2)秦的交通:秦的交通:水路:开挖灵渠,连接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路:开挖灵渠,连接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陆路:秦统一中国后,颁布陆路: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全国的驰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3)汉的交通:汉的交通:陆路:汉朝开辟了陆路丝绸之路。陆路:汉朝开辟了陆路丝绸之路。水路:汉武帝以后,开水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

37、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著名的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著名的“海海上丝绸之路上丝绸之路”。(4)(4)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唐朝: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唐朝: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到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到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

38、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的许多国家。的许多国家。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到今天的韩国、日本;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到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5)5)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时期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元朝时期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内河航运方面:元朝继续开挖了通惠河和会通河,内河航运方面:元朝继续开挖了通惠河和会通河,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陆路交通方面:

39、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陆路交通方面: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海上交通方面:南北海运的开辟,是元代交通的一海上交通方面:南北海运的开辟,是元代交通的一件大事。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可抵件大事。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可抵达直沽(天津)。达直沽(天津)。明代出现造船高蜂,郑和七下西洋,访明代出现造船高蜂,郑和七下西洋,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把我国古代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但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但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

40、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6)6)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起源早、不断发展,、起源早、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3、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对外贸易由盛而衰对外贸易由盛而衰、类似、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币很早就出现;、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41、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1 1)原因原因 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是主要部门,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关济,农业是主要部门,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统治者的阶级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统治者的阶级地位是剥削压迫农民,重视农业有利于扩大经地位是剥削压迫农民,重视农业有利于扩大经济利益。因此,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济利益。因此,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

42、政策。(2)表现)表现初期初期 商鞅变法中的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推动了秦国封,推动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建经济的发展。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中期中期 唐初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初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时间得到了保证,赋役负担减轻。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时间得到了保证,赋役负担减轻。唐中期推行两税法,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了农唐中期推行两税法,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兴修

43、水利工程,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王民的负担。同时兴修水利工程,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王安石变法中的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分别减分别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后期后期 一条鞭法中的一条鞭法中的“纳银代役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附关系的松弛。1669年实行年实行“更名田更名田”,雍正,雍正帝推行帝推行“摊丁入亩摊丁入亩”,这样,人头税废除了,这样,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

44、松弛。引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引进农作物和推广种棉,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度进农作物和推广种棉,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设立关卡、征收重税和闭关锁国,抑增加。设立关卡、征收重税和闭关锁国,抑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影响)、影响 积极积极(主要在前中期主要在前中期)巩固政权,促进经济发展,从根本上重视农业巩固政权,促进经济发展,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思想也是正确的。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的势力,为统一

45、中国奠定了基础。了秦国的势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消极消极(主要在后期主要在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统治者依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及资统治者依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问题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问题(1)南移的过程。南移的过程。n商周时期,经济重心在河南、陕西一带;商周时期,经济重心在河南、陕西一带;n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n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

46、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差距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差距明显缩小;明显缩小;n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n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元时期。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快,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元时期。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快,尤其是在南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尤其是在南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济中心,n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一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一商业

47、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n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n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了有利的社会环境;n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n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的发展;n政治中心的南移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如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影响:

48、也有一定影响:(3)经济重心南移的明显特征。经济重心南移的明显特征。n第一,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第一,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力发展的最高水平:n第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第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n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移有一定的影响。掌掌握握历历史史学学科科的的主主体体内内容容。历历史史学学科科的的主主体体内内容容是是指指在在纷纷繁繁复复杂杂的的历历史史现现象象中中

49、最最能能反反映映历历史史发发展展趋趋势势和和本本质质特特征征的的基基本本线线索索,它它能能够够起起到到提提挈挈宏宏观观整整体体、纲纲举举目目张张和和综综览览全全局局的的作作用用。它它涉涉及及人人类类社社会会不不同同发发展展阶阶段段的的政政治治制制度度、社社会会性性质质、政政权权更更迭迭、经经济济水水平平、民民族族交交往往、国国家家关关系系以以及及物物质质文文明明与与精精神神文文明明的的成成果果等等诸诸多多方方面面,无无疑疑也也就就为为综综合合能能力力测测试试提提供供了了较较为为广广阔阔的的空空间间。因因此此,考考生生在在构构建建较较为为合合理理和和完完整整的的知知识识结结构构的的基基础础上上,

50、应应进进一一步步注注重重对对本本学学科科主主体体内内容容的的把把握握。这这有有利利于于考考生生在在复复习习考考试试中中驾驾轻就熟、左右逢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就熟、左右逢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复习方法历史复习方法掌握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所考查的历史知识,就是知识体系中掌握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所考查的历史知识,就是知识体系中的若干方面的整体知识。它们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长,往往涉及的若干方面的整体知识。它们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长,往往涉及古代、近代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有的还涉及不同古代、近代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有的还涉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分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