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动能定理及其应用.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478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动能定理及其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动能定理及其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动能定理及其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动能定理及其应用.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 / 11【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动精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能定理及其应用对点训练: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 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 B

2、 上放一 A 物体,现以恒定的外力拉 B,使 A、B 间产生相对滑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A、B 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外力 F 做的功等于 A 和 B 动能的增量BB 对 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 A 的动能增量CA 对 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 B 对 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 F 对 B 做的功等于 B 的动能的增量解析:选 B 外力 F 做的功等于 A、B 动能的增量与 A、B 间摩擦产生的内能之和,A 错误;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 B 对 A 的摩擦力,对 A 物体运用动能定理,则有 B 对 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 A的动能的增量,即 B 正确;A 对 B

3、的摩擦力与 B 对 A 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由于 A 在 B 上滑动,A、B 对地的位移不等,故二者做功不相等,C 错误;对 B 应用动能定理,WFWFfEkB,即 WFEkBWFf,就是外力 F 对 B做的功,等于 B 的动能增量与 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D 错误。2.(2018无锡模拟)如图所示为某中学科技小组制作的利用太阳能驱动小车的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车前进。若质量为 m 的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行驶,经过时间 t 前进的距离为 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

4、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2 / 11x,且速度达到最大值 vm。设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 P,小车所受阻力恒为 F,那么这段时间内( )A小车做匀加速运动B小车受到的牵引力逐渐增大C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所做的功为 PtD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做的功为 Fxmvm2解析:选 D 小车在运动方向上受向前的牵引

5、力 F1 和向后的阻力 F,因为 v 增大,P 不变,由 PF1v,F1Fma,得出 F1 逐渐减小,a 也逐渐减小,当 vvm 时,a0,故 A、B 项均错误;合外力做的功 W 外PtFx,由动能定理得 W 牵Fxmvm2,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3.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从离地面高 H 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 h 深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 f,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 mgHB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 mg(Hh)D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

6、 mg(1H h)解析:选 C 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到落到地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fHmv02,选项 A 错误;设泥的平均阻力为 f0,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f0h0mv02,解得f0hmghmv02,f0mg,选项 B、D 错误;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

7、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3 / 11可知,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 mg(Hh),选项 C 正确。4.如图所示,在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 A,若将小球 A 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 A 能够下降的最大高度为 h。若将小球 A 换为质量为 3m 的小球 B,仍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小球 B 下降 h 时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 )A. B. 4gh 3C. D. gh 2解析:选 B 小球 A 下降 h 过程小球克服弹簧弹力做功为 W1,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W10;小球 B 下降过程,由动能定理有3mghW13mv2

8、0,解得:v ,故 B 正确。对点训练:动能定理的应用5.如图,水平转台上有一个质量为 m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与竖直转轴间距为 R,物块与转台间动摩擦因数为 ,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让物块始终随转台一起由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至角速度为 时,( )A物块受到的向心力为 mg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m2RC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 m2R2D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不小于 mgR解析:选 C 物块与圆盘间是静摩擦力,不能用滑动摩擦力公式计算,故 A 错误。物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摩擦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充当了向心力 Ffm2R,因为圆盘加速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

9、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4 / 11转动,摩擦力在切向有分力,所以摩擦力大于 m2R,故 B 错误。物块始终随转台一起由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至角速度为 的过程中,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只有摩擦力做功,末速度 vR,根据动能定理,有 Wmv2m2R2,故 C 正确。物体即将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

10、向心力,由向心力公式 mgm,得 mvmax2mgR,物体做加速圆周运动过程 Wfmv2,vvmax,所以转台对物块做的功小于或等于 mgR,故 D 错误。6(2018常州联考)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 MON,OM 水平,ON 竖直且光滑,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的两小球 A 和 B 分别套在 OM 和 ON 杆上,B 球的质量为 2 kg,在作用于 A 球的水平力 F 的作用下,A、B 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 OA0.3 m,OB0.4 m,改变水平力 F 的大小,使 A 球向右加速运动,已知 A 球向右运动 0.1 m 时速度大小为3 m/s,则在此过程中绳的拉力对 B 球所做的功为

11、(取 g10 m/s2)( )A11 J B16 JC18 J D9 J解析:选 C A 球向右运动 0.1 m 时,vA3 m/s,OA0.4 m,OB0.3 m,设此时BAO,则有 tan 。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得 vAcos vBsin ,解得 vB4 m/s。以 B 球为研究对象,此过程中 B 球上升高度 h0.1 m,由动能定理,WmghmvB2,解得轻绳的拉力对 B 球所做的功为WmghmvB22100.1 J242 J18 J,选项 C 正确。7.多选如图所示,一光滑的半径为 R 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最高点 B 和最低点 A 与圆形轨道的圆心三点在一条竖直线上,最低点 A

12、 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以某一速度从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5 / 11水平面上的 C 点滑向半圆形轨道的最低点 A,再冲上光滑半圆形轨道 AB,当小球将要从轨道口 B 点飞出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最后落至水平面上的 C 点。若不考虑

13、空气阻力,且重力加速度为 g,则( )A小球在 B 点只受 1 个力的作用B小球在 AB 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向心力对小球做负功CAC 距离为 2RD轨道上的最低点 A 受到小球的压力为 5mg解析:选 AC 小球在 B 点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可知小球在B 点仅受重力,故 A 正确。小球在 AB 轨道上运动过程中,由于向心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可知向心力不做功,故 B 错误。根据mgm 得,vB,根据 2Rgt2 得,t ,则 xACvBt2R,故 C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得,mg2RmvB2mvA2,在 A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联立解得 FN6mg,则轨道上的最低点A 受到小

14、球的压力为 6mg,故 D 错误。8.(2018宿迁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套在半径为 R 的固定光滑圆环上,圆环的圆心为 O,原长为 0.8R 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 O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弹簧与圆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圆环上 B 点在 O 点的正下方,当小球在 A 处受到沿圆环切线方向的恒力 F 作用时,恰好与圆环间无相互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已知:R1.0 m,m1.0 kg,AOB37,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sin 370.6,cos 37 0.8,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1)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2)撤去恒力,小球从 A 点沿圆环下滑到 B 点时的速度大小题目看

15、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6 / 11vB;(3)小球通过 B 点时,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 NB。解析:(1)小球在 A 处由平衡知识可知:沿半径方向:k(R0.8R)mgcos 得:k40 N/m。(2)由 A 到 B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1cos )

16、mvB20得:vB2.0 m/s。(3)在 B 点:k(R0.8R)NBmgmvB2 R得:NB6.0 N。答案:(1)40 N/m (2)2.0 m/s (3)6.0 N对点训练:动能定理的图像问题9.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 2 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 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6 s 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06 s 内物体在 4 s 时的速度最大C物体在 24 s 内速度不变D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 06 s 内合力做的功解析:选 D 由 at 图像可知物体 6 s 末的速度 v6(25

17、)2 m/s12 m/s6 m/s,则 06 s 内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A 错误;物体在 5 s 末速度最大,B 错误;在 24 s 内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大,C 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W4mv420,06 s 内合力对物体做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

18、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7 / 11的功:W6mv620,又 v4v6,则 W4W6,D 正确。10多选如图甲所示,质量相等的 a、b 两物体,分别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 A 由静止下滑,经 B 点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不计经过 B 点时的能量损失,用传感器采集到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 a 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比 b 的大B物体 a 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比 b 的短C物体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 b 的小D物体 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 b 的大解析:选 AC 由题图乙图像斜率可知物体 a 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比 b 做加

19、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故 A 正确;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匀减速运动,物体 a 从 t1 时刻开始,物体 b 从 t2 时刻开始。由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物体 a 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比 b 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大,故 B 错误;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 agsin gcos ,因为物体 a 的加速度大于 b 的加速度,所以物体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 b 的小,故 C 正确;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g,因为物体 a 的加速度小于 b 的加速度,所以物体 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 b 的小,故 D 错误。11.多选(2018丹阳月考)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20、质量为 4 kg 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水平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示为拉力 F 随位移 x 变化的关系图像。取g10 m/s2,则据此可以求得( )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

21、8 / 11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B物体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v2 m/sC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16 JD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64 J解析:选 ABC 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则 fF8 N,0.2,故 A 正确;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拉力做的功,减速过程中总功 W 合Fxmgx J16 J;根据动能定理得:0mv02W 合,解得:v02 m/s,故 B 正确;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拉力做的功,则由图像可知,WF(48)8 J48 J,滑动摩擦力做的功 Wfmgx64 J,所以合外力做的功为 W 合64 J48 J16 J,故 C 正确,D 错误。12.(

22、2018漳州模拟)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010 m/s 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 m0.2 kg 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f 与其速率v 成正比,其关系为 fkv,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t1 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时速率为 v12 m/s,且落地前已经做匀速运动(取 g10 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k 的值为 0.1 Ns/mB小球在上升阶段加速度大小为 20 m/s2 时,其速度大小为 1 m/sC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 60 m/s2D小球抛出到落地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9.6 J解析:选 C 小球落地前以 v1 匀速运动,则有 mg

23、kv1,即k1 Ns/m,故 A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kvma,得v2 m/s,故 B 错误;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9 / 11ag1060 m/s2,故 C 正确;小球抛出到落地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Wfmv12m

24、v029.6 J,故 D 错误。考点综合训练13.(2018苏州期中)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 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37的固定直轨道AC 的底端 A 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 B 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 R 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 C 点,AC7R,A、B、C、D 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P 自 C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 E 点(未画出),随后 P 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 F 点,AF5.5R,已知 P 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0.125,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取 sin 370.6,cos 370.8)(1)求 P 第一次运动到 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5、2)求 P 运动到 E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3)改变物块 P 的质量,将 P 推至 E 点,从静止开始释放,P 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D,求:P 运动到 D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 P 的质量。解析:(1)根据题意知,B、C 之间的距离 l 为l7R2R设 P 到达 B 点时的速度为 vB,由动能定理得mglsin mglcos mvB2 式中 37,联立式并由题给条件得vB。(2)设 BEx,P 到达 E 点时速度为零,设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Ep。P 由 B 点运动到 E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mgxsin 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

26、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0 / 11mgxcos Ep0mvB2 E、F 之间的距离 l1 为l15.5R2RxP 到达 E 点后反弹,从 E 点运动到 F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Epmgl1sin mgl1cos 0 联立式并由题给条件得x0.25REpmgR。(3)设改变后 P 的质量为 m1,P 恰好能通过圆弧轨

27、道的最高点D,由圆周运动规律及牛顿第二定律,得mgm,vDgRP 由 E 点运动到 D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Epm1g(5Rx)sin m1g(x5R)cos m1g(RRcos )m1vD2解得 m1m。答案:(1) (2)mgR (3) m14.如图所示,一半径 R1 m 的圆盘水平放置,在其边缘 E 点固定一小桶(可视为质点)。在圆盘直径 DE 的正上方平行放置一水平滑道 BC,滑道右端 C 点与圆盘圆心 O 在同一竖直线上,且竖直高度h1.25 m。AB 为一竖直面内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半径r0.45 m,且与水平滑道相切与 B 点。一质量 m0.2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28、从 A 点由静止释放,当滑块经过 B 点时,圆盘从图示位置以一定的角速度 绕通过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最终物块由C 点水平抛出,恰好落入圆盘边缘的小桶内。已知滑块与滑道 BC 间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11 / 11的摩擦因数 0.2。(取 g10 m/

29、s2)求:(1)滑块到达 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水平滑道 BC 的长度;(3)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应满足的条件。解析:(1)滑块由 A 点运动到 B,由动能定理得:mgrmvB2解得:vB3 m/s,滑块到达 B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vB2 r解得:F6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FF6 N,方向竖直向下。(2)滑块离开 C 点后做平抛运动,由 hgt12,解得:t1 0.5 s滑块经过 C 点的速度 vC2 m/s滑块由 B 点运动到由 C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xmvC2mvB2 解得:x1.25 m。(3)滑块由 B 点运动到 C 点,由运动学关系:xt2解得:t20.5 s,滑块从 B 运动到小桶的总时间为 tt1t21 s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应满足条件:t2n解得 2n rad/s(n1,2,3,4,)。答案:(1)6 N,方向,竖直向下 (2)1.25 m(3)2n rad/s(n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