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四-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342960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四-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四-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四-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四-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讲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四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真题回放 命题报告专题网络 点拨思维核心突破 考向预测综合考点 多维探究 栏目索引高考题组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高考题组二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高考题组三流域开发与治理高考题组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命题感悟真题回放 命题报告(2015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高考题组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解析由于绿洲区过

2、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了生态裂谷,故选C项。C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故D正确;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植树造林,A错误;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

3、改善工作,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可合理开采地下水,C错。答案D(2015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34题。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解析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和灌渠,引河水灌溉使注入艾比湖的河水减少,湖水含盐量增加;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泊面积和水量减少,使湖水蒸发总量减少;芦苇大量枯萎,对湖水净化作用减弱,造成

4、湖水自净能力减弱,C项正确。答案C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修建水库会使注入艾比湖的水量减少,造成艾比湖萎缩;退耕还草有利于涵养水源,同时减少种植业用水量,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B项正确;水产养殖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湖泊面积减小;湖泊的生态系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若水质恶化,种植芦苇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难以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B5.(2015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

5、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高考题组二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解析图1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所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经济发达,消耗水总量多;因此需要众多引排工程保障用水的安全。答案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

6、,经济发达等。(2)长江江苏段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解析用图中数据判读岸线资源的优劣,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原因从岸线资源的优势方面考虑。答案北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3)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注意从迁与不迁两方面考虑。如迁移到安徽,则因为安徽劳动力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降低;但迁入地区配套不完善,距市场远,运输成本上升。如不迁移,则应从降低生产成本角度入手分析。答案变化:生产成本降低

7、;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6.(2015北京文综)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右图,回答问题。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解析张家口能源生产的方向应该从可持续和新能源两个角度展开,而能源工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可从风能和水能开发角度分析。答案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高考题组三流域开发与治理7.(2015上海地理)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文资

8、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 250 m3/秒减少到2 450 m3/秒。材料二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解析通过读该河流流域示意图,可知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答案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

9、洪峰的作用。(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解析图中里昂以上河段的支流较多,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河口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少雨,径流量小。答案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地区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3)解释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

10、的可能原因。解析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主要从法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回答。随着法国核电比重不断上升,对水电的需求减少,加上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罗讷河正式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答案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讷河正式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逐步形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2014浙江文综)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89题。高考题组四资源跨区域调配8.对南水北调东线工

11、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B.C.D.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说法正确;根据图中的地势特征,黄河以北段才可以自流引水,说法错误,排除B、C;京杭大运河丙段作为南水北调通道,调水会抬高其水位,改善航运条件,说法正确,故选D。D9.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南水北调作为国家级战略性大工程,其调水水质受到全

12、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水使得长江下游入海水量减少,江水携带泥沙能力降低,不可能促使泥沙向海洋输送;长江口入海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的可能性升高;潮汐规律主要与天体间的引力有关,与调水无关。A本讲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的内容。从考查内容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森林、湿地等的生态效应,以及某一区域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资源跨区域调配是考查重点,尤其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的考查呈上升趋势。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以综合题居多。命题感悟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结合重大环境问题及相关图表,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2)以我国或世界区域图为切入点

13、,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结合我国重大资源分布和消费情况变化图,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调配及其影响。专题网络 点拨思维 网络构建 本讲所涉及的资源开发、调配和生态环境问题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应遵循“资源开发背景资源开发、资源调配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的思路,重点解决两个重点:一是资源开发、调配的条件,二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复习过程中应结合诸如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西气东输等具体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治理,总结出该类问题复习的一般思路和答题模板 名师点拨核心点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核心点二区域矿产资源开

14、发核心点三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核心点四资源跨区域调配核心突破 考向预测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核心点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主干精讲3.水土流失问题(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4.荒漠化问题(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人为原因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

15、不合理利用等。(3)具体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1.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的思路与方法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

16、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方法技巧2.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与“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2)根据区域来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先要进行区

17、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3.生态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横断山区是世界上生物多

18、样性最丰富的区域。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农牧业用地不断向更高海拔的林区扩张,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象和地质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命题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预测演练1.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的原因,不包括()A.山高谷深,起伏大,海拔高B.纬度较低,热量充足C.地势南高北低D.交通不便,减少了人为的破坏解析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垂直自然带谱复杂主要是该地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原因及交通不便等人为原因所致。C2.解决横断山区生态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发展立体农业C.退耕还林还草D

19、.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解析结合材料信息知,横断山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解决该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D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可再生资源(土地、水、生物、气候资源等)和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2.知识线索:开发条件评价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综合开发措施。核心点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主干精讲3.核心内容(以山西能源资源开发为例)(1)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2)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构建煤铁钢、煤焦化、煤电铝三条产业链)。(3)环境保护和治理:

20、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和清洁煤技术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的比重;治理“三废”。方法技巧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3)有保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山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电、铝、冶金、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的转变。命题点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预测演练材料二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图。(见下图)(1)简析山西省煤炭

21、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解析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等方面说明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答案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有何优点?解析从改善产业结构、减轻运输压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说明电力投资比重增加的优点。答案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3)分析山西省应怎样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解析从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和保护环境等进行分析。答案

2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核心点三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主干精讲1.结合图示理解干流、支流、流域和分水岭等基本概念。2.知识线索流域的综合开发开发条件评价(流域位置、自然环境、人口及经济发展基础)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综合开发措施和效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

23、(1)了解流域概况,分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特征、植被、地质灾害等)、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方法技巧(2)结合有利因素,分析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如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3)针对不利因素或存在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整治措施在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理环境特征。一般思路如下: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

24、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命题点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预测演练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2)。(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解析本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缺乏,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防止荒漠化进一步加剧的措施,可以从禁止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采滥挖,控制种植业规模,推广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退耕还牧,生态移民,

25、促使其恢复自然植被等方面考虑。答案措施: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1.知识线索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线路选择(沿线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密度、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重要意义(调入区、调出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核心点四资源跨区域调配主干精讲2.案例分析(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原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2)影响对东部对西部缓解能源短缺状况,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改善能

26、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减轻东部地区铁路运输压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加快中西部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解环境压力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1)调配原因:该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2)解决该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方法技巧(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

27、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促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回答12题。命题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预测演练1.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荒漠化、

28、水土流失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解析结合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知,为西气东输,和为南水北调的中线和东线,和为西电东送的中部和南部通道。资源调出区为我国新疆,资源调出区为珠江上游地区,它们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A2.对图中所示资源调出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改善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B.沿途将经过河南、河北等省区C.调出区是从长江干流直接取水,水量丰富D.该项目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均能产生积极效应解析线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其调出区为位于横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C(2015广东文综)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

29、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探究点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综合考点 多维探究典题例析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下图)。(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_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_。解析根据图示即可得出该湖泊的走向;断流的原因主要从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大方面入手分析。西北东南向降水较少,沿岸用水量大(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_;198

30、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_。解析柱状图的内容对比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湖泊台田鱼塘(3)分析19822012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解析湿地减少的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过度垦殖、不合理的建设等角度分析。答案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建筑用地占用沼泽(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解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生态、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答案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加,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用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5)为了满

31、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该区域工业发展的措施实质上就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法律法规、污水净化排放、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着手即可。答案禁止沿湖地区污水排放量较大工业的发展;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发展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人的环保意识。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对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与区域图相结合,以地理统计图表为载体切入,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其答题思路如下:方法技巧(2)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特征与发展状况为背景材料,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

32、答题思路如下:(3)多以区域环境问题分布图为载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及成因。其答题思路如下:(4)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发展为背景,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答题思路如下: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预测演练材料二“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1)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解析结合沿海地势地形、气候和河流洪水泛滥等说明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答案沿海地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海水倒灌;降水较丰富;河水泛滥等。(2)说出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解析从淮南的地理位置、能源市场需求及交通等方面说明优势条件。答案地处我国中东部,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的地区,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3)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从缓解能源供给紧张局面、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答案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