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与技能工资水平和差距之间的关系,国际经济贸易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4280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与技能工资水平和差距之间的关系,国际经济贸易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贸易与技能工资水平和差距之间的关系,国际经济贸易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贸易与技能工资水平和差距之间的关系,国际经济贸易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与技能工资水平和差距之间的关系,国际经济贸易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贸易与技能工资水平和差距之间的关系,国际经济贸易论文贸易怎样影响收入分配是国际贸易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和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下面简称 SS 定理) ,贸易开放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工资不平等程度的降低,由于贸易开放将提高非技能工人的相对工资。然而,很多经历体验研究表示清楚,不少发展中国家在不断扩大贸易开放的经过中却出现了工人工资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即技能工人的工资相对于非技能工人工资的不断上升或者讲技能工资溢价。这种现象与已有的经典理论显然是相背离的。为了解释技能工资溢价现象,国外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切进入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华而不实最为重要的理论解释是 Acemoglu(20

2、03) 提出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Skill-biased Technology Change,SBTC) ,即随着贸易开放的不断深切进入,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从发达国家扩散至发展中国家,扩大了对技能工人的相对需求,提高了其工资回报,进而扩大了技能工人与非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基于这种理论解释,Burstein 与 Vogel(2018) 构建了一个基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多国模型,将发达国家视为技能丰富型国家,发展中国家视为技能稀缺型国家,以为贸易开放和外包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能溢价均有促进作用,并通过反事实模拟来验证他们的理论观点。而更多的学者则通过国别、地区或产业、企业等层面的经历

3、体验研究来检验贸易开放能否通过 SBTC 对技能工资溢价产生影响。如 Gallego(2018) 使用智利在过去四十年的相关数据证实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这一机制的存在; Caselli(2020) 使用 1984 1990 年间墨西哥制造业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的数据证明贸易自由化和 SBTC 对技能溢价的作用。然而,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并非普遍存在。如 Attanasio,Goldberg 与 Pavcnik(2004) 通过对哥伦比亚的实证检验,发如今技能密集型产业中没有找到任何 SBTC 的证据; Leamer(1998) 研究发现,发生在非技能密集部门的 SBTC 主要惠及

4、的是非技能工人,而发生在技能密集部门的 SBTC 惠及的则是技能工人,换言之,SBTC 的观点并非完全令人信服。总而言之,关于贸易开放与技能工资溢价的关系这一问题,国外已有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和国外情况相类似,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中国贸易开放与工资差距关系的研究同样没有能得出一致性的结论。有些学者研究以为,对外开放导致了中国出现了技能工资溢价的现象。比方,邵敏、包群(2018) 使用我们国家 36 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为外资的进入扩大了我们国家工业行业的技能溢价; 周申等(2020) 用 1998 2018 年间中国工业部门数据分析了贸易、技术以及制度对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

5、动工资溢价的影响,发现贸易与技术进步具有扩大技能工资差距的效应,就业保卫制度则降低了这种工资溢价。但也有部分学者研究以为,中国并不存在技能工资溢价现象。比方,Xu 与 Li(2003) 用世界银行从中国五个大城市抽取的 1500 个企业的数据来研究中国企业对高技能工人需求上升的原因,以为贸易开放对中国技能溢价的直接效应为负,与 SS 定理的预测是一致的。王云飞、朱钟棣(2018) 分析我们国家 25 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后得出如下结论: 随着出口的增加,我们国家对熟练工人的相对需求不管表如今工资份额上还是就业份额上都有所缩减。尽管现有文献在贸易开放与技能工资差距的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6、,但是过去的大多数研究仍存在着一个不可忽略的缺陷: 由于微观数据的缺乏,大多数相关研究仅能从分国家、分地区或者分行业的数据来讨论贸易开放对工资的影响机制,却无法把劳动力个体特征对工资的影响考虑进来,并在实证研究中予以有效控制,而后者恰恰是劳动经济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劳动经济学领域,较具影响力的一项研究是 Mincer(1974) 提出了明瑟回归方程,明确了工人工资与受教育年限、工作经历体验等个人特征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性别、种族、职业、行业和所在区域等因素对工人工资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就我们国家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讲,存在着大量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壁垒,主要包括地区性壁垒、城乡性

7、壁垒、所有制壁垒、性别因素和职业因素等。显然,在实证研究中,这些因素对工人工资的影响作用不应该被忽视。近年来,随着中国家庭调查数据可获得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基于贸易开放的视角并从微观层面来研究中国工人工资的决定作用。Hering 与 Poncet(2018) 利用 CHIP1995 数据从市场邻近角度分析了中国工人工资的影响机制; Kamal,Lovely 与 Ouyang(2020) 利用 CHIP1995 和 CHIP2002的数据更为详实地证明了 Hering 与 Poncet(2018) 的结论。以 Hering 与 Poncet(2018) 的研究为基础,李磊等(2018) 使用

8、2002 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 中的城镇居民数据库,对城市贸易开放与工人工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为城市的贸易开放对工人工资有促进作用,拉大了不同技能组、不同性别组工人的工资差距。后续的研究又深切进入到贸易开放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席艳乐等(2020) 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2004 2018 年的数据,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扩大了性别工资差距。除此之外,Han,Liu 与 Zhang(2020) 使用中国城市家庭调查数据(UHS) ,在工资方程中引入高度贸易开放地区、南巡讲话、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三个虚拟变量的穿插项,检验全球化对中国工人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发现

9、参加 WTO 导致工资不平等程度的上升。这些文献通过使用微观数据,得以考虑工人异质性问题,进而得出了更为严谨的分析结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已有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缺乏: 幅所限,这里仅报告在控制住所有可能对工资产生影响的因素之后的分位数回归结果。结合表 4 的回归结果,不难得到下面结论: 第一,贸易开放全面提高了非技能组工人的工资水平,回归结果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也就是讲,对于非技能工人而言,无论自个的收入水平处于整个群体中的哪个位置,都从贸易开放中获益。第二,处于非技能组中工资越高的工人,受益于贸易开放的程度也越高。但是,对于技能工人组而言,贸易开放主要惠及的是该组中低收入的工人群

10、体,即分位处在 03 至 05 之间的工人。其他分位点的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显然,这些研究发如今 OLS 方式方法下是无法获得的。从贸易开放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角度上看,在非技能组中,各分位点上贸易开放的作用全面大于技能组,这也再次证实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贸易开放缩小了技能工人与非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四、主要研究结论与进一步讨论本文运用可获得的最新微观调查数据库 RUMiC2008,通过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得出了下面研究结论: 就平均工资而言,贸易开放同时提高了技能工人和非技能工人的工资水平,且对非技能工人的促进作用大于技能工人。从不同的分位点上来看,贸易开放对非技能组工人工资的促进

11、作用是全面且显著的,对技能组工人则主要惠及的是中低端收入的工人群体。显然,我们的研究结论与李磊等(2018) 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其可能原因是: 李磊等(2018)运用的是 2002 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而 2001 年中国才正式参加 WTO,在这之前,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并凭借 FDI 的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大量出口,因而贸易开放对技能性工人的工资影响作用会大于非技能性工人。但随着中国参加 WTO,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相当程度的拓展,不仅仅仅是外商投资企业,而且大量的民营企业参加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并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茁壮成长为对外贸易领域中重要的生

12、力军。而以私营企业为代表的新增的外贸主体,主要吸纳的是大量非技能劳动力,发挥的是低技能劳动力的比拟优势,进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非技能工人的工资回报。由此不难解释贸易开放缩小了技能工人与非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换言之,我们的研究发现并不意味着对以李磊等(2018) 为代表的已有文献研究结论的否认,而很可能是由于 事过境迁 的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从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形来看,在我们国家贸易开放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与大学生 就业难 构成鲜明对照的是愈演愈烈的 民工荒 以及非技能工人工资持续上升这一不争且日益凸显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相比拟已有文献使用 2002 年数据进行实

13、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讲,本文的研究结论或许更具现实意义。另外,本文的研究结论还表示清楚,受教育年限对非技能工人工资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国内劳动力市场当前存在着多重分割,性别差异、户籍差异、所有制差异和职业差异等多种因素或歧视,使得 同工不同酬 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损害了经济效率,更显失公平。因而,我们以为,在当下 十二五时期 国家开展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除了要继续提高全体工人的教育水平,改善教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以外,更重要的是,打破或取消国内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顽固壁垒,摒弃歧视性政策与思维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劳动力市场分割,正是当务之急。它对于整体国民收入分配的改善

14、所产生的影响将更为积极和深远。以下为参考文献:1.邓曲恒,2007: (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 基于 Oaxaca Blinder 和 Quantile 方式方法的分解,(中国人口科学第 2 期。2.李磊、刘斌、胡博、谢璐,2018: (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收入及分配的影响,(经济学(季刊) 第 10 期。3.李实、杨修娜,2018: (农民工工资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经济社会体制比拟第 5 期。4.刘修岩、贺小海、殷醒民,2007: (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差距: 基于中国地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第 9期。5.邵敏、包群,2018: (外资进入与国内工资差异: 基于工业行业面板

15、数据的联立估计,(统计研究第 4 期。6.王云飞、朱钟棣,2018: (贸易发展对我们国家熟练及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就业与工资差距的影响 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经济经纬第 4 期。7.席艳乐、张相文、曹亮,2020: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性别工资差距 基于工具变量和分位数回归方式方法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 7 期。8.杨娟等,2020: (中国城镇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经济学(季刊) 第 1 期。9.张建红等,2006: (中国地区工资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研究第 9 期。10.张昭时、钱雪正,2018: (城乡分割、工资差异与就业时机不平等 基于五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经历体验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第 3 期。11.钟笑寒,2005: (改革时期中国各地区工资演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3 期。12.周申、杨红彦、李可爱,2020: (贸易、技术、制度与中国工业部门工资溢价,(中国经济问题第 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