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和儒家的自然观及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启迪,东方哲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1100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庄和儒家的自然观及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启迪,东方哲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庄和儒家的自然观及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启迪,东方哲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庄和儒家的自然观及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启迪,东方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庄和儒家的自然观及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启迪,东方哲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庄和儒家的自然观及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启迪,东方哲学论文建设生态文明是的 十八大 报告中提出的 五位一体 布局的重要一维,即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华特点社会事业中,使其成为全面建设中华特点社会的有机组成。 自然主义以为人只是动物的一种,不再是上帝旨意所创造出来的万物之灵,而是生态系统的一分子,依循自然的法则而生存,此即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理念:其一,要有广阔的宇宙观,即思维不能局限在地球的生态环境内,而要有更广大的宇宙视野;其二,要有长远的将来观,除了要考虑当下人类的生存外,更要考虑人类将来的生存问题。以上的思维理念,其实就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即生态思维。

2、在笔者所做的调研中发现,当下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多取材于西方环境教育思想,鲜有基于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视角。我们国家古代先哲对于环境的生态思维,虽历经千年,但其理论指导意义和对实践的启发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是尝试回归中国文化的本源,从老庄及儒家的自然观入手,分析其蕴含的生态哲学理念,讨论其对当下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 二、老庄的自然观:生态中心论 一万物的起源 对于万物起源问题,先秦诸子的回答各异,但是道家的鲜明观点以为万物起源于 道 .老子在(道德经首篇提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老子以为人应效法大地,大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

3、道要效法 自然 ,这种既自由、自主,又自行决定目的地之运作,能够达致和谐有序的生态观。当人以 无为 不干涉自然界的 法自然 ,顺应本性的方式生存,就能够体验到人生命的意义与法则,成为有 道德 的人。 二 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老子而言,人对自然或物种的态度应该符合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也就是符合造物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的态度,这段阐述简明扼要地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法则:树立不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 反观庄子,他在(齐物论中首先提出万物 一齐 的讲法,亦即万物是平等的,人不要单从本身的利益、需要出发,也不应以万物对自个能否 有利 或 有用 的关系为着眼点,由于万物

4、并没有贵贱、高下之分。假如这样,就不会造成以人为中心的生态观,反而会构成 天人合一 万物一齐 的平等生态观,很接近西方以生态为中心的观念。不单如此,庄子在(齐物论中还提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他以相对性的原理为基础,不再把 人 与 物 分为 主 与 客 ,却主张二者平等。庄子的生态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在他看来,人、物、身、心、形、神不再二分。 话虽如此,道家的出世态度,以及回避社会制度、无为的政治取向,对当代生态保卫来讲是比拟个人化和消极的,虽可减少人为的毁坏行动,对大规模的社会行为却显得软弱乏力。理论虽好,但在实际运作上就流于理想化,曲高和寡,缺乏实效。 三、儒家的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 与老

5、庄的思想有别,儒家没有把物视为有灵性的个体,同时亦保存亲疏有别的选择权。下文从三方面来阐述。 一 万物的起源 儒家对万物起源问题的回答是 上天有好生之德 ,即儒家以为 天 是万物发育生长的根本源头,可见天地运行、生生不息是生命开场的根本源头,所谓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 人作为天地万物的一份子,怎样自处?怎样与万物交往?应持有什么态度?这都是生态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儒家思想中,人与天有某种合一和连续性,彰显在自然界中的 仁 ,也是构建人内在本性的 仁 ,因而人是从他内在修养的德性去了解外在的 自然 ,这是一种人文化的 天人合一 .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儒家是从德性主体出发讲明人

6、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而不是对立、对抗或是改造征服,相互竞争。 从儒家的视角而言,人的道德对生态的和谐起着重要作用,所谓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而 致中和 实现之关键在于育人。儒家与老庄不同之处在于,儒家没有把自然摆在人类之上,老子却把自然高举在人之上;庄子把自然与人放在平等的位置,儒家则把人放在一个比拟超然的地位,指出只要能 致中和 ,便可与天地鼎足而三,肯定居于万物之上。 在儒家的 人与自然关系 学讲中,荀子无疑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支持者,他强调的是人应顺应自然的法则,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去改变自然的秩序。儒家当中主张人为主体的思想固然占了主流位置,但仍强调人要以 天地生物之心 为心,这揭示

7、了儒家的自然观,并对人提出了内修外养的道德标准。所谓内修即为要有 为天地立心 的德性,所谓外养即为在与生态共处的实践中去实现 天地万物一体 的德行。儒家思想鲜明地表示出了人与生态平等的观点。 在儒家看来,人高于动物,可见儒家并不支持一个人与物完全平等的关系,人与自然是有区分、有等级的,这是出于实际的考虑,也是较为务实的生活态度。假如不以 仁 为出发点,就会造成生态灾难,所以儒家主张人对生态的态度应是以仁爱之心、恻隐之情、爱惜保护之意去看待之。 三 人对自然的责任 在儒家来讲,人的心性修养包括与外在世界或社会的介入,不只是职责,更是与个人 成圣 息息相关。通过关顾其他生灵,能够培养 仁 ,并达致

8、天人合德的境界,修养成圣人的质量。 至于实践方面,中国古籍中也有不少很好的实例。在孔子而言,他喜欢自然,曰: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这充分反映出孔子本人喜欢亲近大自然,享受山水之间的生活。俗语云 爱屋及乌 ,即人只要对自然生态建立起喜欢、享受、欣赏之心,才会发出爱惜保护之情,内发地在实践中保卫自然、关爱生态,这也是中国山水画与山水诗词发达的原因之一。孟子更进一步视自然界不但是美感与快乐的源头,他强烈反对以违犯生态规律的方式行事,同时强调生态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和保障,此即谓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 四、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 在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中,有不少前卫、新颖且实用的生态观念和伦理能够指导现

9、代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华而不实蕴藏的环保理念,由自然资源的运用、生活形式的实践,到人格修养的指南、对万物怜悯之心的培育,以致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等等都有触及,无疑是个多元而有深度的思想宝藏。 儒家自然观教育我们,自然生态是一个生命的系统,由生命的诞生而构成。这不是一个机械式的系统,也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体系,人不但是华而不实一员,且有份介入万物之化育。因而,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明确人之于生态系统,既是有机组成也肩负着改造自然、发展生态的义务。儒家把重点放在人的修养,具体表现出的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道德 仁 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到达 与万物并存 的理想境界。由此可见,对于生态文明教育,

10、儒道两家给出的启示是不一样的,儒家强调 仁 的养成,以 仁 之道德境界哺育万物;而道家则以自然的秩序引申入人间生活之中,顺应生态的规律和法则,故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以自然为最高标准,也以崇尚自然为生活的方式,以相对的方式看待物、我之间的关系,可讲是不为世界物质、礼教所缚束。反观儒家,其心态是以慎重负责的态度去生活,关顾自然界,重仁爱,有承当,亲疏固然有别,对人对物虽有等差,但寻求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崇尚天人合一,枯荣与共,看重实用,具功能性。 先秦的自然观,不管儒或道,都把上苍视为非绝对主宰,他们着重人与天的和谐、合一,是以 仁 或 道德 与自然同盟,不是以管制为主的宾

11、主关系。 道家虽然是以自然、生态为中心,儒家虽倾向人类中心的自然观,但重视仁道,以万物为肢体,以 仁人爱物 之心调校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阻止人把大自然视为掠夺的对象,在思想或伦理上解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强悍作风,并以 厚德载物 为理想,以 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为方式方法,身体力行地调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 生态文明教育,是响应的 十八大 精神的教育实践,是当下教育的一项热门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管道家还是儒家皆重视人与自然的契合,即所谓 天人合一 与天地万物合成一体 与万物并存 的观念。儒和道的思想进路虽有不同,但整体思路方向都是以尊重自然、顺从天性、以 仁 或 道德 为出发点,把对自然的尊重与个人的内在修养联络起来,进而到达人的心与宇宙和谐相通,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思想的构成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当时没有生态危机,也没有迫切的环境问题,只是在这些思想家的意识里有 究天人之际 的勇气,有与万物 同源共本 的情感。今天,这些思想能够成为他山之石,协助我们调校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注入新的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