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混血儿毛翔青关于中国鸦片战争的小说《一片孤岛》,近代文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9285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混血儿毛翔青关于中国鸦片战争的小说《一片孤岛》,近代文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英混血儿毛翔青关于中国鸦片战争的小说《一片孤岛》,近代文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英混血儿毛翔青关于中国鸦片战争的小说《一片孤岛》,近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混血儿毛翔青关于中国鸦片战争的小说《一片孤岛》,近代文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英混血儿毛翔青关于中国鸦片战争的小说(一片孤岛),近代文学论文纵观中英混血儿、现代英语小讲家毛翔青( Timothy Mo,1950 ) 的小讲,能够清楚地看到其故事主人公无一不处在中西跨文化情境中,无一不在努力追问并建构新身份,却无一不为一种深深的存在焦虑所困扰。 (酸甜( Sour Sweat,1982) 主人公丽丽 陈在二战后的英国谋生活,却因固守中国传统价值观而与英国社会格格不入。 (多余的勇气 ( TheRedundancy of Courage,1991 ) 主人公华人阿道夫 吴身陷西方殖民势力撤离后东帝汶的内战泥淖,同样为其特殊的跨文化情境中特殊的种族身份所困惑。同样,在 (一

2、片孤岛 ( AnInsular Possession,1986) 中,作者以暗昧、错乱的身份定位进行了一种充满了偏见、错误和傲慢的中国书写,从两个来自美国的战争旅游者和一个种族身份不明的故事 叙述者 的暗昧视角讲述了一个扭曲的鸦片战争故事。有时候,毛翔青似乎要对中国人表示同情,对英国人进行谴责,但到头来屁股总是有意无意地坐在英国人一边,而对中国和中国人却是极尽丑化之能事。 一 (一片孤岛与作者其他小讲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故事讲述者不是中外混血儿,不是在西方社会被边缘化的中国人,也不是身陷极复杂的种族文化情景之中的海外华人,而是鸦片战争前后恰好居留中国的两个美国人 格登 蔡斯和瓦特 伊斯曼 和一

3、个故事叙述者。在鸦片战争期间,这两个美国人在广州做生意、办报,想以某种中立客观的态度来报道鸦片贸易、中英冲突和鸦片战争,最后却身不由己地卷入英国人针对中国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罪恶行动。稍稍阅读一下小讲便不难发现,固然战争通过两个美国人和故事叙述者等 中立者 来呈现,但作者主要是站在英国的立场上来操纵这些故事讲述者,因此不可能做到客观、公正,而是带有明显的偏见。对一个几乎完全接受英国教育、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知之不多、远远讲不上认同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人而言,这种结果几乎是必然的。 读者首先可能注意到的一个情形,就是故事里中国人的集体失声。能够讲,中国人几乎处于完全缺席的状态,即使出场也只能充当一种被打量、

4、被评判、被怜悯的对象,完全不像是中英冲突和战争的当事方之一。不仅如此,作者对中国人的偏见和仇视比比皆是,这就更使他竭力营造的中立客观立场大打折扣。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中国人竟是可鄙可悲的仆人,便很好地讲明了这点。阿强是爱尔兰画家欧罗克身兼数职的男仆,除了为主人清洗画笔、做厨师和总管家务外,还做为其拉皮条客的生意。他地位低下,在主人面前总是一幅谗媚相,总是咧着嘴傻笑,总是用一种极卑微的语气讲话,对其总是唯唯诺诺、点头哈腰,随时遵从使唤。除了会讲几句蹩脚英语,以及总是咧着嘴傻笑以外,阿强几乎不再讲话,因此不仅在小讲主题传达方面无足轻重,从故事叙述的角度看也微缺乏道。 当然,小讲中还陆续出现了其他一些

5、中国人,但他们大多为暴民或兵士。他们或正在拼命逃跑,或正被刺杀或枪杀,或出如今读者面前时已经倒毙。即使把这也算作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中的出场,这种出场也总是仅在蔡斯、伊斯曼和叙述者面前一闪而过,因此更像是一种非人非生命的背景设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蔡斯和伊斯曼纯粹只将其所见所闻告诉读者,使其根本无从知晓中国人的姓名、声音和外貌特征等。他们形象昏暗模糊,没讲出任何有意义的只言片语,故而只是一群无形无语的中国人,一群无主体性可言的中国人。 不仅主要人物没有一人是中国人,作者对出场极为有限的中国人也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讲一讲其怎样懦弱、可怜和可笑,舍不得花一丁点笔墨描绘叙述其外貌、言语和心理活动。这虽然与作

6、者叙事技巧粗糙嫩拙有关,但其几近纯粹的西方立场显然负有更大的责任。他身上理应具有的中国文化特质既为乌有,中国人通通成为被远距离打量的似有似无、似在非在的对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这么做? 只能用混合血统和混杂文化背景所导致的错乱认同来解释。 尽管身上有一半中国血统,甚至在香港度过童年,但毛翔青终究自认是西方人。有证据表示清楚,他试图撇清与中国血统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公开声明自个是西方人而非中国人。在不同的场合,他表示自个 是英国人 , 不了解也不喜欢中国文化 ,甚至 蔑视中国文化 。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企图划清与中国血统和中国文化之界限的做法解释了为什么(一片孤岛一方面看似同情中国,一

7、方面却给人以这种印象: 中国人是肉,英国人是刀,英伍中的印度人是俎,而美国人蔡斯和伊斯曼、叙述者等只是一些逍遥看客甚或战争旅游者,在优雅闲适中偶然显一显慈善之心。作为有一半中国血统、十岁后才从香港移居英国的人,作者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多少应有所了解甚或认同,可他为什么总是让战争中重要的一方即中国人处于主体缺失的状态? 这种几乎将中国人完全排除在外、纯粹采用西方人的视角来讲述鸦片战争故事的做法,除了迎合部分西方人的口味,究竟有多么可信? 二 在中国人几乎被完全排除在外的情况下,让谁担当叙述代言人来讲述一个中国不仅挨打而且活该挨打、同时又具有讲服力的故事,是毛翔青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也许在他或任何

8、像他那样的西方人看来,让中国人担任故事叙述者是根本行不通的,由于中国人不可能没有民族本位思想,而像萨伊德模拟 东方主义者 的口气所讲的那样,任何民族都 期望他们能够在欣赏并且不加批判地忠实于本民族与传统的同时,贬低其他的民族和传统,并与之斗争 。 让一个英国人担当这个任务也不现实,这不仅仅是由于英国人是参战的一方,很难做到客观,也是由于英国人有一种难以消弭的文化优越感。这大约就是作者为什么让蔡斯和伊斯曼这两个年轻且不乏正义感和公正性的美国人担纲,充当貌似公正、客观、甚至人道的旁观者。 除了蔡斯和伊期曼,毛翔青还煞费苦心布置了一个貌似中立客观的故事叙述者。跟蔡斯和伊斯曼一样,叙述者也看似超然。但

9、与两个美国人不同的是,叙述者是一个姓名不清、身份不明的旁观者,作者压根儿就没有交待其文化背景和国籍。他这么做,在获得客观可信的效果方面得分了吗? 未必。叙述者虽然像蔡斯和伊斯曼那样也是旁观者,甚至给人一种竭力要做到中立、客观的印象,但最终讲来,他不可能不是毛翔青的一个叙事替身,不可能不用西方人的目光来打量中国人以及在中国发生的一切,由于大体上并不具备中文读写能力的毛翔青从一开场就完全是用英国方面留下来的鸦片战争史料来写作 (一片孤岛 的。他想当然地以为,只要用了叙述者、蔡斯、伊斯曼这些既非中国人亦非英国人的视角,就能成功地营造一种客观、中立的叙述效果。在他看来,他的造物在各方面都如出一辙,都摆

10、脱了种族、文化和利益的羁绊,从冲突双方的获胜或者失败中都得不到任何好处,因此最有资格站在客观立场上讲话。作者显然相信,让两个美国人和一个种族文化身份不明的叙述者讲鸦片战争的故事,比直接使用一个英国白人的视角更能讲服读者。 为了让苦心经营的战争故事显得客观,作者还让他所青睐的替身蔡斯和伊斯曼用语言、绘画和摄影之手段 忠实 地记录鸦片战争和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在商行工作,四处游览玩耍以外,两人还各自发展自个的喜好: 蔡斯为了解中国文化,拜葡萄牙牧师利比罗为师学习中文; 伊斯曼则拜欧罗克为师学习绘画。两人克制重重困难,利用每一个时机提高中文和绘画水平。不管到哪里游览玩耍,包括到战场游览,伊斯曼

11、和教师欧罗克都会平静地画上一会儿,用绘画将所见的景象记录下来。后来伊斯曼又学会了照相,这在作者看来,是一种比绘画更先进、更有效、更忠实的记录事件的手段,更能让视觉冲击成为永远恒久的一瞬。 为了使故事听起来客观、公正、可信,作者还采用了另一种手法: 办报。在报导,得知好友梅雷迪斯被当作匪徒领袖遭到逮捕。于是,二人积极组织营救,蔡斯为此还亲身写信给驻港英国法官陈述理由,但当局不顾二人曾为英国做出众多奉献,断然拒绝他们的请求。于是,二人心灰意冷地彷徨于江边,决定停办 (伶仃洋与河蜂简报。故事至此嘎然而止。读者看不到他们帮助好友与故事的整体进展有何因果联络,看不出帮助好友不果与停办 (简报 之间有何逻

12、辑联络,更不明白此事与二人的反战立场有何内在关联。正如整部作品的立场非常暗昧那样,故事的结尾也莫明其妙。 阅读一篇文字尤其是阅读一篇讲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字时,读者应当开放性地面对两种可能性: 写进文字的东西和被作者有意无意排除在外的东西。 作为牛津大学历史专业毕业生,毛翔青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应当能够熟练使用英国方面留下来的有关鸦片战争的材料,应该对英国当年侵略中国的真相 ( 当然是英国人眼中的真相) 有较深的了解。但没有证据表示清楚,他具有较强的汉语阅读能力,更没有证据表示清楚他的汉语好到能熟练阅读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方面留下来的大量鸦片战争史料。对此,他似乎没有任何内疚感。能够肯定的是,他非常清

13、楚其所讲鸦片战争的故事不是什么 正史 ,所以不必追寻事实真相,不必忠于历史。更重要的是,毛翔青深谙 消费者是上帝 这一商业时代的至道。要博得西方读者的青睐,必须投其所好,将其愿意看、喜欢看的写进作品,而将其不喜欢看、不愿意看的坚决排除在外。这就是为什么 (一片孤岛 在留下展览史料 ( 英国方面保存下来的史料) 、拼凑史料的痕迹的同时,给人一种几乎完全从西方立场来利用史料、营造故事、歪曲真相的印象。这也是为什么两个主要人物和叙述者固然并非不了解中国文化,但因作者几近全然英国的教育背景、错乱的身份认同和过分敏锐的市场意识,都表现出明显的偏见。 另一方面,作者固然公开宣称不喜欢、不了解甚至蔑视中国人

14、,但两位主人公和故事叙述者在小讲中却对中国人和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一些讨论,华而不实虽有不少的偏见,却也不乏符合事实的叙述。作者甚至时不时地对中华民族表示一种未必不真诚的同情。这不能不讲是一种自相矛盾。这种自相矛盾显然源于作者的混合血统和混杂认同及所导致的身份焦虑。 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来看,跨文化作家与其母体文化是疏离的,却又无法完全融入寓居地的文化; 对两种文化而言,他们都处在边缘位置。毛翔青就是这样一个作家。他不仅仅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跨文化小讲家,更是一个有着混合血统却抱定西方立场不放的作家,简言之,一个黄种白人作家。正因这一缘故,他对其特殊身份的体认充满了矛盾、困惑和错乱。这不可能不影响

15、 (一片孤岛 中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叙述者的叙述视角。 (一片孤岛对中国人的深深偏见使人怀疑,有一半中国血统、十岁以后才从香港移居英国的毛翔青究竟知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过郑成功、林则徐、卫青、霍去病、班超、辛弃疾、岳飞、史可法一类民族英雄,或者讲固然也多少知道,却存心故意隐瞒信息,以迎合西方读者的庸俗口味。不过话讲回来,抹黑、丑化和嘲笑自个所属的种族和文化,不也是一件博得笑声、赚取眼球的法宝? 随着中国崛起,日渐强大,全世界华人无不欢欣鼓舞。但愿身体里有一半中国血统、灵魂却为此骚动不安的毛翔青能够平静下来,淡定一点,不再像从前那么焦虑和烦燥,把身上的中国血统当作 他者 看待,总 是 与 之 过 不

16、 去,总 是 想 与 之 划 清界限。 注释: 转引自 Elaine Yee Lin Ho,Timothy Mo,17,25,150,150 页。 爱德华 萨伊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三联书店 2003 年版,前言 4 页,91 页。 Timothy Mo,An Insular Possession( Toronto: Collins Paperbacks,1998 ) ,p 23,p 23, p47,p 47,p 47,p 521,p 520,pp 520 521, pp520 521,p 446,p 446宋国诚: (后殖民文学: 从边缘到中心,台北擎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4 年版,前言页。玛贝尔 威普是 (猴王 中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