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318926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3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2014年4月15日综合 初步统计,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8.5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2.2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133.6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2142.63亿元,增长10.8%。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45.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5.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2.5%;食品价格上涨4.8%,

2、非食品价格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是引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1%。全市完成公共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689.12亿元,增长15.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53.97亿元,增长18.8%。农业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4.79亿元,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176.21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18.80亿元,增长0.5%;牧业产值75.80亿元,增长2.1%;渔业产值392.97亿元,增长5.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7.68万亩,同比下降1.7%;粮食产量55.53万吨,同比减少0.8%。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水产、果蔬、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产业产

3、销两旺,高优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食用菌干鲜混合产量14.5万吨,增长10.8%;茶叶产量2.19万吨,增长12.3%;蔬菜瓜果产量323.67万吨,增长3.8%;水果产量45.46万吨,增长10.8%;肉蛋奶产量41.59万吨,增长0.3%;水产品产量207.7万吨,增长5.9%。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1家,全年销售额573亿元。共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7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4个。农业品牌创建成效显著,福建农业名牌54项,8项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年末共有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4、认定企业121家,新增45家;有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88家, 新增29家, 有效无公害产品128个,新增33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46家,产品118个;有效使用中绿华夏有机认证的企业1家,产品4个(系指通过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各种休闲农场143家,农家乐313家,总投资规模23亿元,带动就业8000人,全年接待游客600万人。科技兴农不断强化,全年认定22家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年末共有57家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全年共有12个农业项目获国家、省星火科技项目立项。工业、建筑业工业经济稳健增长,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654.51亿元,

5、增长13.2%。轻、重工业发展齐头并进,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主导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工业投资力度加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投资完成1036.78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十大行业增加值总量达1178.33亿元,增长14.4%。十大行业中有六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其中,纺织业增长18.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5%、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13.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7.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3.3%、农副

6、食品加工业增长9.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9.2%、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6.4%、汽车制造业增长5.5%。表1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产 品 名 称单 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发电量亿千瓦时431.47 2.8#火电亿千瓦时354.49 8.7 水电亿千瓦时63.80 -22.8食用植物油万 吨19.58 19.9纱万 吨213.91 7.8化学纤维万 吨211.40 36.7人造板立方米3130113.4皮革鞋靴万 双14987.7913.2塑料制品万 吨99.68 -5.2水泥万 吨847.89 24.1花岗石板材万平方米12851.40 26.3粗钢万 吨682.45

7、10.3钢材万 吨865.67 17.2铝材万 吨52.03 23.8汽车万 辆13.92 10.0显示器万 台3330.18 11.5打印机万 台130.27 2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6.9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3.73亿元,增长80.1%;集体企业实现利润2.41亿元,增长28.8%;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利润0.38亿元,增长17.6倍;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76.47亿元,增长1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59.09亿元,增长0.5%;其它企业实现利润14.87亿元,增长66.6%。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79.09亿元,比上年增长

8、13.1%。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4.22亿元,增长18.5%。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有力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显著提高。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投资稳步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占据主导位置。高新产业投资增势良好,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表2 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指标投资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9.84 18.5 按构成分农户35.62 12.3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834.22 18.5 第一产业40.66 -8.8 第二产业1047.24 25.6 其中:工业1036.78 25.1 第三产业2746.3

9、2 16.5 表3 2013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情况行业投资额(亿元)比上年增长(%)总计3834.22 18.5 农、林、牧、渔业40.66 -8.8 采矿业0.42 -44.2 制造业762.99 28.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73.37 17.7 建筑业10.45 129.0 批发和零售业104.52 52.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15.85 8.4 住宿和餐饮业40.91 -30.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4.75 1.0 金融业29.36 50.8 房地产业1433.06 27.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3.64 36.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

10、45 116.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07.16 -0.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8.71 -34.6 教育54.86 -15.4 卫生和社会工作25.39 62.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7.21 12.8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75.45 -9.0 国际组织-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地铁1号线建设加快,地铁2号线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向莆铁路、福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福平铁路动工建设,合福铁路福州段等铁路项目建设提速,沈海复线福州段、京台建闽高速福州段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建成或部分建成螺洲大桥、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福清宏港纺织科技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神华煤港电一体化、三坊七巷

11、保护修复南街项目、巴陵石化等项目,罗源火电厂一期、福清中石油LNG接收站、申远化工可门己内酰胺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商品房销售高位增长。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完成投资额97.87亿元,增长20.8%,全年在建面积85.66万平方米,全年竣工101.09万平方米。表4 2013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投资完成额 其中:住宅房屋施工面积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其中:住宅亿元亿元万平方米万平方米万平方米万平方米1264.79 865.416871.04 4961.57 1256.49 1105.48 30.137.72

12、0.416.049.350.6城乡建设年末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48.12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大8平方公里。年末城镇化率67.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乡路网进一步完善,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1180.8公里,道路面积2590.82万平方米;全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55公里,建设完成1558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新增更新农村客车120辆,年末建制村通客车率97.1%。公用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供电、供水、供气能力进一步增强。福州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全年新增更新公交车779辆,新辟公交线路25条,优化公交线路46条,年末全市共有公交线路

13、318条,公交车4310辆,全年公交车客运总量72710万人次;全年新投入使用出租车378辆,年末共有各类出租车6682辆。全市共有自来水厂30座,综合生产能力252.14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48448.21万吨,其中生活用水19476.67万吨。全年液化气供气总量8.29万吨,其中家庭用气4.87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32894.75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10599.5万立方米,城市用气普及率98.6%。全社会用电量337.57亿千瓦时,增长10.6%,其中居民用电70.19亿千瓦时,增长7.7%;工业用电198.51亿千瓦时,增长10.9%。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829公

14、顷,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9750公顷,绿地率39.2%,比上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594公顷,绿化覆盖率42.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公园建设力度加大,建设提升东江滨公园、国光公园、金鸡山公园等一批公园,有序推进飞凤山公园等公园建设前期工作,全年建成城市公园11座,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10公顷,年末城区共有公园74座,公园绿地面积295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平方米。贸易、旅游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1.72亿元,增长15.6%。城乡消费市场协调发展,乡村市场商品零售额增势强劲,增幅领先城镇市场。限额以上企业

15、商品零售额增长有力,消费热点不断涌现,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消费品保持较快增长,通讯、家装、健康保健、金银收藏等相关热点商品消费增长迅猛。城乡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建和改造农家店50家、社区便利店100家,升级改造城乡农贸市场(含农改超)29个。年末共有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 52个,总面积213.69万平方米;连锁经营企业170家,连锁网点3300个。会展业稳步发展。福州市荣获第十二届中国会展业金海豚大奖和20122013年度中国品牌会展城市称号,成为中国会展城市联盟首批成员。年末全市共有会展场馆2个,场馆面积8.45万平方米。全年共举办各类展会86场,其中全国性展会12场,分别比

16、上年增加10场、5场,全年展览面积89.05万平方米,增长20.6%。成功举办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暨第十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2013海峡(福州)渔业周暨第八届海峡(福州)渔业博览会、第21届福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第三届中国(福州)家具建材装饰品博览会等展会。旅游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三坊七巷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永泰云顶旅游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积极开展马尾船政文化建设年主题活动。完成编制并推动实施福州市“中国温泉之都”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三江口旅游文化城、福清市东壁岛滨海旅游项目、黄岐环马祖澳旅游综合体项目等一批大型滨海旅游休闲项目建设。推出多款具有四季特色的闽江游产品,白

17、马河旅游首段游船航线正式运营。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26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9家。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含一日游)3536.67万人次,增长17.1%,其中境外游客90.50万人次,国内游客3446.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3.17亿元,增长16.8%,旅游外汇收入12.88亿美元,增长16.2%。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饭店62家,客房10995间。全年经福州口岸赴台旅游48982人次,增长18.6%。对外经济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项目135项,新批合同外资金额20.57亿美元,增长0.03%;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14.31亿美元,增长6.9%。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14.29亿美元,增长1

18、1.9%,其中:进口总额120.92亿美元,增长21.1%;出口总额193.37亿美元,增长6.8%,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欧盟、东盟、日本、荷兰等地。对台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对台贸易额20.56亿元,增长7.9%,其中进口15.49亿元,增长8.4%;出口5.07亿元,增长6.4%。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9项,新批境外协议投资总额3.51亿美元,增长2.8%,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3.24亿美元,增长31.4%。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786.75万美元,增长35.9%,年末劳务合作在外人员6422人,增长50.3%。交通、邮电立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67.44公里,福永高速公路通

19、车标志福州实现“县县通高速”; 新增高速铁路里程117公里,向莆铁路开通拉近闽赣两省城市间距离;航线覆盖点日益增多,新开辟福州南昌重庆、福州暹粒、福州深圳曼谷等20条航线。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0948.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488.14公里;高速铁路总里程274.9公里;福州港生产性泊位13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 45个;福州空港国内航线(含港澳台)69条、国际航线8条。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货物运量中,公路货运量12234.06万吨,增长14.6%;水路货运量7294.5万吨,增长11.8%;民航货邮吞吐量11.02万吨,增长13.7%,其中货邮出港量6.50万吨,增长14.4%

20、。旅客运量中,公路客运量18531.21万人次,增长0.7%;水路客运量100.32万人次,增长0.9%;民航旅客吞吐量892.59万人次,增长13.7%,其中旅客出港量458.90万人次,增长13.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0504.87万吨,增长1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859.77万吨,增长17.9%;集装箱吞吐量197.79万标箱,增长8.4%。全年对台客运直航进出旅客14.44万人次,增长4.1%;对台直航集装箱吞吐量33.27万标箱,增长6.1%;榕台空中直航旅客吞吐量30.18万人次,下降4.0%,货邮吞吐量0.66万吨,增长22.8%。邮电业务平稳发展,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

21、量5.65亿元,增长6.95%,实现邮政业务收入7.18亿元,增长13.0%;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08.9亿元,增长7.9%,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06.9亿元,增长7.2%。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232处;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300.37万门,比上年末减少26.88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635.60万门,与上年持平;固定电话用户213.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01.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7.2万户,其中3G电话用户294.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8.2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97.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6.2万户。金融、证券和保险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机构(不含保险和证券机构)

22、54家,比上年末增加8家,其中: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41家,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1家,其他金融机构12家;各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354个,比上年末增加62个;共有3家外资金融机构在福州设立分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下同)8950.1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296.65亿元,增长9.5%;单位存款余额4715.49亿元,增长12.5%。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159.89亿元,增长15.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52.03亿元,增长12.4%;中长期贷款余额5292.49亿元,增长17.1%。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9家,总市值3655.24亿元,增

23、长10.9%;共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87家,股民资金开户总数172.85万户,其中全年新开户数16.17万户,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17029.65亿元,增长44.6%;共有期货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25个,全年期货交易额38797.96亿元,增长41.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网点395个,外资保险机构在福州设立9家分公司和2个代表处。全年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47.22亿元,增长15.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4.83亿元,增长17.3%;人身险保费收入92.39亿元,增长14.1%。保险业务赔付支出50.67亿元,增长20.3%,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9.05亿元,增长14.6%;人

24、身险赔付支出21.62亿元,增长28.7%。教育、文化和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35所、公办幼儿园45所;拆除重建、加固改造校舍21万平方米,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所,扩容中小学学位1.03万个。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共有高等学校32所,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1.07万人,在校研究生1.95万人,学年初招生数0.65万人;高等教育专任老师1.92万人,在校生31.83万人,学年初招生数9.65万人。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6所,专任教师0.47万人,在校生16.63万人,学年初招生4.0万人。共有高中94所,专任教师0.84万人,在校生10.50万人,学年初招生3.34

25、万人。共有初中268所,专任教师1.59万人,在校生19.31万人,学年初招生6.58万人。共有小学905所,专任教师2.54万人,在校生46.92万人,学年初招生8.87万人。共有幼儿园1204所,专任教师1.29万人,在校生25.39万人,学年初招生10.45万人。共有民办小学18所,民办普通中学39所, 民办职业中学12所,民办高等学校12所,民办高校在校生8.10万人。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87.27亿元,增长26.0%。举办首届福州话大赛、第五届少儿故事大王比赛和第七届合唱艺术周等群众文化赛事。“新福州人歌手大赛”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福州小茉莉合唱

26、团获第五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小百灵奖”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合唱类“群星奖”等奖项;福州九日台音乐厅爱乐合唱团获第十二届中国合唱节金奖;闽剧红裙记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闽剧林则徐复出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金奖;舞蹈同桌的你获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优秀表演奖;“激情广场大家唱”入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两马同春闹元宵”等2项活动入选文化部春节文化特色地区项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持续推进,启动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2个、群艺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402场次;电影院28个,

27、剧场、剧院3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收藏文物3.25万件;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书239.31万册,图书流动点24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2个,农家书屋2195个。年末全市共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自办广播节目11套;电视台1座,自办电视节目6套。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83.7%。年末共有有线电视用户176.16万户,增长1.4%,有线电视入户率92.3%;数字电视用户82.04万户,增长42.1%,数字电视入户率43.0%。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年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46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41家;共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28、4家,国家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2家;共实施星火计划项目80 项,其中国家级3项;火炬计划项目57项,其中国家级6项;全年共有4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4项成果获二等奖、42项成果获三等奖;全年共登记各类技术合同201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12亿元。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89.46亿元,增长25.0%。卫生、体育科学统筹全市医疗资源,成立全省首个医疗联合体,推广建设社区“中医馆”和“健康小屋”,扩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面,启动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6大件基本诊疗设备,持续提升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服务

29、能力。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59家,其中医院107家,比上年末分别增加9家、4家;卫生机构床位31175张,增长9.0%,其中医院床位24926张,增长10.3%;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6466人,增长9.6%,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880人,增长4.6%,注册护士18652人,增长6.5%。年末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个,卫生技术人员1529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44个,卫生技术人员1053人;乡镇卫生院123个,卫生技术人员4909人。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332.19万人,参合率99.98%。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2013年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13年全国击剑冠军

30、赛、2013年国际排联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融侨杯”福州公开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在十二届全运会上福州运动员共取得7枚金牌、10枚银牌、10枚铜牌的良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高潮迭起,举办2013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福建福州第七届海峡两岸十万人登山活动、2013中华龙舟大赛(福建福州站)、第五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门球公开赛、福州市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一系列群众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469个,体育场馆面积342.35万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径3752条,比上年增加367条。全年共举行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235项。民生保障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204.90万户,户

31、籍人口665.49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194.76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341.94万人,女性人口323.5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734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302.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控制在7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增收步伐连续三年快于城镇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65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10元,增长 12.3%。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城乡一体化,养老、失业保险实现同城同待遇,在全省率先建立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力度。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

32、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进一步提高。年末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9.19万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1.7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7.09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31.4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8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1.7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5.7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0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9.0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215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8.09 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0.98万人。全年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9226户,16517

33、人,发放城市低保金7377.07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0180户,76173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9792.17万元;保障农村五保对象7862人,发放农村五保金4940.25万元。全年新增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8828套,开工率103.7%,基本建成18549套。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6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77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352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5.4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2%,控制在2.5%以内。年末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17.56万户,增长11.1%,从业人员36.86万人,增长14.7%;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94.30万人,增长10

34、.0%。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生态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年末共有4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市)区评估,6个县(市)区获省级生态县(市)区命名,累计完成89个国家级、125个省级生态乡镇和 1873个市级生态村创建。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2.76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达55.3%,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4.0%,综合指数排名持续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区域环境噪声57.4分贝,交通噪声69.2分贝,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成效,水质总体保持良好,闽江(福州段)干流水质功能区达标率97.9%,敖江(福州段)干流水质功能区达标率100%,龙江流域水质功能区达

35、标率91.7%,6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 97.9%,危险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减少1.82%、1.33%、2.51 %和8.9%。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85%,污水处理率89.66%。福州闽江河口湿地获评“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2个,年末自然保护区面积648.35平方公里。全市全年发生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共384起,比上年下降23.8%;死亡171人,下降0.6%;受伤331人,下降33.1%;直接经济损失299.2万元。全年发生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892起,比上年减少9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720万元。注:1、公报中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计算误差,均不做机械调整;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本公报未包括马祖列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