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押题专练.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1615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押题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押题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押题专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押题专练.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9【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第 0202 讲讲 汉代至明清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押题专练政治制度的演变押题专练1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答案】A 【解析】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意在削弱贵族政治,丞相由皇帝亲自擢选也能加强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故 A 项正确。2西汉武帝以侍

2、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正式作为内朝的领袖执掌朝政。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下列对这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2 / 19A霍光以后三公被剥夺了相权B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C大将军卫青进入内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D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的工具【答案】D 3 “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

3、,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外戚、宦官权力过大 B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C君权至上的结果 D中央集权所致【答案】C 【解析】外戚、宦官权力过大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根源,故 A项错误;虽有外戚、宦官专权,但他们的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是皇权的延伸,君主的权力并没有受到制约,故 B 项错误;外戚和宦官是皇帝的亲信,之所以能交替专权,关键在于他们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是君权至上的结果,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D 项错误。4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

4、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3 / 19主要表明( )A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 B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C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D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答案】C 5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三省六部运作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的内容

5、,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三省长官行政级别降低,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豆卢钦望因品级低不敢参与政事可知,三省六部主要职责是处理军国政事,是行政权集中的表现,故 C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三省六部的长官,没有体现出当时官僚机构的完整,故 D 项错误。6贞观年间的乡贡须先经过当地尊长和州县官批准,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国家登记管理的家族)的人,不得参与乡贡。这一要求( )4 / 19A凸显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B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C说明唐代科举资格审查严格D在于控制科举的录取比例【答案】C 【解析】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不是二百九十三姓(

6、国家登记管理的家族)的人,不得参与乡贡”可知,统治基础并未扩大,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唐朝科举资格审查的严格,故 C 项正确;根据题意,并未提到控制科举的录取比例,故 D 项错误。7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 ,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这一做法( )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 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C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 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答案】C 8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 ”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7、 )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5 / 19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可以判断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拥有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 C 项正确。9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这确保了监察权力的( )A分散行使 B法制化C独立运作 D世袭化【答案】C 10 “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兼制,缓急繁减,咸克互

8、济,可为尽善。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 ”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 )A权力过于分散 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 D君权空前强化【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出现“事难画一,缓急不辨”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导致的权力过于分散,6 / 19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明太祖罢丞相所导致的是行政效率的低下而非提高,故 B 项错误;明朝罢丞相之后出现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故 C 项错误;明朝废丞相后确实出现君权空前强化的局面,但这在材料中却并未体现,故 D 项错误。11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9、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对地方机构的改变,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体现在中央机构变化上,故 A 项错误;明朝是封建王朝,其机构设置虽有互相监督的作用,但不能体现出民主化特点,故 B 项错误;材料设置的布政使司等官员不是宰相权力下放后的机构,故C 项错误;从材料中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各行职权,权力分化,又各设左右布政使防止专权,可知该举

10、措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12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 “忠”所占的比例为 7.97%,宋代为7 / 1915.89%,清代为 22.71%。这反映出( )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伦理教化和思想控制更多地体现在“三纲五常”和对百姓的控制上,而题目中强调的是“忠” ,强调的是对君主的“忠” ,故 A、C 两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 B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史官的思想,故 D 项错误。13.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

11、所回避” , “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 。这可以佐证(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答案】D14.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C.士族享有政治特权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8 / 19【答案】C【解析】宗法制度一直都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并未消亡,故 A项错误;“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看到本质,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名门望族的

12、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可知,官府收藏的是名门望族的族谱,是用作选官的一项依据,并且根据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理解,说明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享有特权,故 C 项正确;九品中正制被科举制取代是隋朝,故 D 项错误。15.唐开元四年(716 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 )A.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B.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C.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D.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答案】A16.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

13、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9 / 19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不属于官员队伍,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考中进士或举人考中秀才”可知,科举制下,根据自身才能不同,各有不同的归宿,有利于人才相对合理流动,故 B 项正确;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而不是固化社会等级,故 C项错误;材料突出科举制下人才的流动,而非科考的内容,故 D 项错误。17.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

14、族志 ,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这种做法( )A.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B.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答案】C18.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 )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10 / 19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答案】B【解析】中外朝的现象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故

15、 A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解决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完整相权被一分为三,故 B 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下,相权结构得到调整,目的是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相权不断削弱,丞相不享有决策权,故 D 项错误。19.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时间出身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武职出身正职(人)366700000文职出身正职(人)21622575105A.边境战乱日趋减少 B.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科举取士日渐盛行 D.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北宋时,边境战

16、乱不断,因此,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理学影响日益深远”是在南宋,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科举取士日渐盛行”与枢密院长官的出身无关,故 C 项错误;从表格可知,宋仁宗之后,掌管军事的枢密院11 / 19长官都是文职出身,这说明当时政府逐步确立用文官取代武官来管理军事的方针,故 D 项正确。20.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 “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官员队伍的冗杂C.君主专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强化【答案】C【解析】

17、材料中“三省、六曹”等机构均属于中央机构,其名存实亡是君主专制加强的反映,故 C 项正确。21.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答案】C22.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 ,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新的权力机构出现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六部分掌行政权力12 / 19【答案】B【解析】清代康熙年间,设置南书房,中央权力

18、机构出现了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的局面,内阁权力便受到限制;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便形同虚设,由此出现了题干材料所述现象。因此,军机处等新权力机构的出现促使内阁名存实亡,故 B 项正确。A 项违背史实。C 项与材料并不是因果关系。明初废丞相后,内阁分掌行政权,D 项并非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二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

19、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材料三 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13 / 19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是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给中华

20、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8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的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8 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这么奇怪的现象出现的原因。(9 分)【答案】(1)“硬件”:秦始皇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软件”:汉武帝让宫廷内侍机构参与军国大事(建立中外朝制度);确立儒家思想的支配地位。(2)说明:唐朝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掌决策权、审议权和执行权,分散和削弱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3)原因:极端的君主

21、专制,消弭了人们的反抗意识;皇权对士大夫的施虐和人格摧残;八股取士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有利于维系专制统治;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和历史使命感。【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 “硬件”为秦帝国的制度框架, “软件”为汉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14 / 19可。第(2)问,注意材料二的出处“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据关键词“皇权”可知,这一问考查唐朝和清朝的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阅读材料可知,设问中“奇怪的现象”指的是士大夫遭受皇帝的“虐待”却没有反抗,即使有反抗也仅限于伦理道德层面的批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

22、从明朝的时代背景入手从政治统治、思想统治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即可。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反腐倡廉都作过积极探索和深刻总结,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举措。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即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在监察制度方面,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摘自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出台了多部反腐败法案(

23、见下表),对加强对公务员的制约与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名称主要内容政府道德法规定政府官员必须建立个人及亲属财产申报制度,并对其离职后的从业行为作了详细规定文官制度改革法规定要公开、平等选拔政府官员及政府雇员,必须奉公守法、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私、不协从舞弊等15 / 19监察长法规定监察长办公室是独立监督机构,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察长,其职能主要是督查公务员欺诈、滥用职权等行为阳光下的政府法规定除法定免除公开的情形外,一切政府文件必须公开摘自何家弘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反腐败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12 分)(2)据材料

24、二概述美国反腐的特点,并指出美国的反腐措施与古代中国反腐举措的共性。(13 分)【答案】(1)方式:立法反腐;严惩腐败官吏;建立权力制衡机制,设立专门监察机构。作用:古代中国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维护君主专制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2)特点:将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法律化(或从政道德法制化);改革文官选拔制度;建立独立的廉政监察机构;增加政府透明度(或鼓励全民监督);进行综合性多角度的监督。(任答三点即可)共性:都注重立法监督(或健全法制);建立独立的专门监察机构。25宰相是中国古代辅政首脑的统称,它上承皇帝制度下启官

25、僚制度,是古代行政体制的枢纽。宰相及宰相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 19材料一 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统计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江苏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西汉114712117 唐6349672144272010 两宋208284821981514 明792841571961012材料二 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数目统计表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及数目(后者用括号表示)西汉咸阳(4)、沛县(7)唐朝长安(28)、咸阳(7)、西安(今浙江衢州)(10)、秦安(12)、陇西(6)、闻喜(8)、苏州(6)、安平(7)、洛阳(12

26、)、荥阳(6)两宋开封(7)、杞县(3)、安次(3)、寿县(4)、衢县(3)明晋江(6)、余姚(3)、湖州(3)注:材料一、二表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陈国生论我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材料三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不断用近臣外派来掌控国家,一旦权重,即被替代闲置)。李俊中国宰相制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5

27、分)(2)论证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宰相制度的观点。(10 分)(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17 / 19【答案】 (1)特点:宋以前主要集中在北方各省,宋代以后南移和均匀化;历代帝乡所在地、政治中心区附近分布密集。成因:经济中心南移;南方文化教育发展;唐以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导致世家大族垄断选举,科举制的实行使选官范围扩大,宰相籍贯分布均匀化;政治和军事中心给个人行政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政治中心倍受统治阶级重视,所以帝乡多宰相,宰相籍贯分布在政治中心尤为密集。(2)观点:相权不断削弱论证:秦代三公九卿制中宰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天下政务。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逐渐转到尚书台

28、。魏晋至隋唐,三省六部制趋于成熟,相权弱化。北宋设三司使、枢密院和参知政事分割相权。明代废宰相设内阁,宰相制度不复存在。观点:通过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使相权削弱。论证:汉承秦制,宰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天下政务。汉武帝为了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 ,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朱元璋加强皇权,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其在位后期始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康熙帝设南书房作为内廷决策机构钳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创设军机处。乾隆帝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

29、得以空前加强。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 19材料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宋代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 ,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

30、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 评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任选一角度作答,最好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中选择一个入手,论述时应充分运用材料所给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做到史料充分,言之有理,自圆其说。评分要求:论题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评分细则:论题 4 分,阐述 8 分(史论结合 6 分,逻辑 2 分),总分 12 分。示例 1:科举制度与君主制的强化(4 分)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考试的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19 / 19发生了变化。科举取士的数

31、量越来越多,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由多元到以儒学为主,再到只限于四书五经,且以朱熹的注疏为准,表明儒学思想已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科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殿试逐渐成为定制,且由皇帝直接掌握。上述史实表明科举考试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8 分。如果从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三个方面任取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示例 2:科举制度与经济重心南移(4 分)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科举考试录取数量和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唐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南宋时期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文教事业昌盛。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明代为平息北方士人情绪,实行“南北榜” 。(8 分)示例 3:科举制度与儒学的发展(4 分)自唐代到明代,儒学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唐代,儒学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宋明理学以儒家纲常约束人们的思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可依据多种注疏;明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程式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从而使儒家思想文化日益地僵化没落。(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