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监测方案.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7315788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4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施工监测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坑施工监测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施工监测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施工监测方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2.1 基坑监测方案的编制 12.1.1 工程位置及环境 本工程位于闵行区新泾港东侧 70 m 左右的宜山西路上,横跨合川路。车站中心里程CK25+987,分界里程 CK25+910.6CK26+079.4。施工区西北、东北侧有数栋建筑年限较长的多层建筑物,距离基坑最小距离仅约 10m,施工时需重点保护。车站施工时,宜山西路将向南翻交,同时临时搬迁地下管线。据管线搬迁方案,施工时,宜山西路北侧将由北向南依次排设架空电力、电力电缆、煤气300、上水300 及雨水600、通信 18 孔等;宜山西路南侧将由北向南依次排设通信、上水500、污水600、煤气300、煤气200、雨水1

2、4001800、电力架空线等。12.1.2 基坑围护及施工特点 车站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其中标准段墙厚 600mm,墙深 30m,开挖深度 16.1716.65m;端头井墙厚 800mm,墙深 32m,开挖深度 17.47m。端头井竖向设五道钢管支撑,标准段竖向设四道钢管支撑。除第一道采用 14mm 厚609 圆形钢管外,其余均采用 16mm 厚609 圆形钢管。基坑底采用双液注浆加固,加固深度至基坑底下 4m,采用裙边加固与抽条加固相结合。车站 17 轴处设有南北向封堵墙。施工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本车站基坑东北(1728 轴)、西北(17 轴)距离管线和建筑物较近处按一级基坑要求进行施工控制

3、,其余部分(标准段 717 轴)按二级基坑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施工时,先期施工 17、1728 轴即一级基坑区域。12.1.3 地质状况 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 4.515.27m,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拟建场地地基土土层分布详见地层特性表(第三页)其中东端头井地下墙底插入11 层,西端头井墙底局部插入3 层。拟建场区内局部有暗浜,层底埋深 4.6m。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迳流。静止地下水埋深 0.81.4m。本场地2 含微承压水,水头埋深地下 4.3m。11、12 层含承压水,水头埋深地下 610m。12.2 编制说明 12.2.1 编制依据(1)业

4、主提供的相关文字资料(2)相关设计图纸(3)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序号 名称 备注 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5002693 2 工程测量规范 GB1289791 3 基坑工程设计规程 DBJ086197 4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08111999 5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 SZ082000 12.2.2 编制原则 基坑开挖的施工特点是先变形,后支撑。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与周围墙体、土体位移即三维空间的各种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反映了基坑开挖中时空效应的规律。基坑开挖是基坑卸荷过程,由于卸荷而引起坑

5、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也引起围护墙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水平方向位移和因此产生的墙外侧土体的位移。因此,基坑变形包括围护墙的变形、坑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地层移动。墙后地层纵向呈不均匀沉降,沉降最大点大约在距墙边 0.7H 处(H 为开挖深度);基坑两侧地层纵向不均匀沉降,对于平行于基坑的地下管线的安全影响至关重要。加强监测工作可以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深基坑施工中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施工具体情况,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本监测方案编制原则:(1)满足基坑分级变形控制保护要求:一级基坑区:围护墙顶水平

6、位移0.1%H;围护墙体最大水平位移0.14%H;地面最大沉降0.1%H;二级基坑区:围护墙顶水平位移0.2%H;围护墙体最大水平位移0.3%H;地面最大沉降0.2%H;(2)基坑施工沉降影响范围的确定 一般取 2 倍基坑开挖深度(2H)范围为基坑施工沉降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基坑本身作为本工程监测及保护的对象。对于本基坑,开挖深度 16.2m,因而,取基坑周边 32m 范围为施工期间重点监测范围。(3)施工影响范围内道路下的各种管线,特别对上水管、煤气等刚性管线进行重点监测。(4)设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和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及有关规范的要求,并能全面反映工

7、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化情况。(5)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6)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能满足现场施工进度、工况特殊要求。12.2.3 施工监测流程 施工监测(控制)流程 12.3 监测内容设置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基坑围护和开挖施工为监测工作的重点阶段。参照上海地铁基坑施工规程(SZ082000),结合设计单位提出的相关监测要求,施工监测设置如下内容:12.3.1 一级基坑监测内容(1)墙体的水平位移(墙体测斜);(2)连续墙墙顶位移;(3)连续墙墙顶沉降;(4)支撑轴力;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8、 提出各监测项目的具体要求、警戒值 确定监测项目及内容 服务于信息化施工 仪器配置和校验 监测设施安装与调试 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及配套的施工记录 现场监测工作实施 现场信息反馈有针对性提出建议 基坑施工方案设计 现场施工措施实施 与施工步序相配套 与施工工况相适应 设计指导思想、地质、环境、施工条件分析、掌握施工中的重要问题(5)坑外地下水位;(6)立柱隆沉;(7)基坑周围地表、道路沉降;(8)建筑物沉降、倾斜等;(9)地下管线沉降;(10)已完成隧道沉降及水平位移 12.3.2 二级基坑监测内容(1)墙体的水平位移(墙体测斜);(2)连续墙墙顶位移;(3)连续墙墙顶沉降;(4)支撑轴力;(

9、5)坑外地下水位;(6)基坑周围地表、道路沉降;(7)建筑物沉降;(8)地下管线沉降;12.4 监测点的布置方法 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围护结构类型、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应在每一开挖段内有监测点。从实际出发,参照围护墙分幅及开挖分段长度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同时,也注重了监测断面的布置,主要为了解变形的范围、幅度、方向,从而对基坑变形信息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为围护结构体系和基坑环境安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12.4.1 墙体测斜、墙顶位移 墙体测斜和墙顶位移点的设置是对基坑开挖阶段围护体纵深方向的水

10、平变位进行监控的需要,按分段开挖的施工工艺,保证每一开挖段(一般为 25m)有一组或以上墙体测斜点,对于基坑中部及端头井,特别是基坑宽度较大、开挖较深、受力集中区域,应予以加密。测斜孔深与围护深度一致。其纵剖面如图所示。由于测斜所反映的墙体位移是相对于墙顶为不动点的相对位移,故尚须测出墙顶的绝对位移,两者相比较才能得出墙体纵深方向各点的绝对位移,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施工期间地墙的变形情况;另外,通过多点测试墙顶的水平位移,基本上能勾画出整个基坑施工中引起的墙顶位移场分布形态。因而,墙顶位移监测点一般与墙体测斜孔位置对应。测斜管 在地下连续墙内埋设测斜管方法如下: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内绑扎 PVC

11、测斜管,管深与钢筋笼深度一致。测斜管外径为 70mm,管体与墙体钢筋笼“Z”形钢筋绑扎牢;管内有十字滑槽(用于下放测斜仪探头滑轮),有一对槽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端管口用专用盖子封好,接头部位用胶带密封;钢筋笼吊装完后,立即注入清水,防止泥浆浸入,并做好测点保护。在在 SMW 桩内埋设测斜管方法如下(出入口围护):采用在 H 型钢内用特制钢筋构件焊接方法固定 PVC测斜管,管深与围护深度一致。管外径为 70mm,管内有十字滑槽(用于下放测斜仪探头滑轮),有一对槽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端管口用专用盖子封好,接头部位用胶带密封;型钢吊装完后,立即注入清水,防止泥浆浸入,并做好测点保护。其横

12、剖面如图所示。墙顶位移点需待顶圈梁完成后布设。布设时需用经纬仪定向,在视线上并大致对应墙体测斜孔位置处钻孔,埋设带有十字头标志的水平位移监测点。12.4.2 墙体沉降 由于基坑开挖期间小面积大量土方卸载,地下连续墙将产生纵、横向的位移变形,地墙的纵、横向变形的信息,对基坑的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因而,通常沿围护顶圈梁每25m 左右设置一点墙体沉降监测点,局部加密,具体位置对应墙顶位移点。通常可采用在围护墙(或顶圈梁)内埋设圆头不锈钢沉降标志的方式布设测点,剖面如图所示。测 斜 管(上 下 端 密 封)围 护 结 构 12.4.3 支撑轴力 围护墙外侧的侧向土压力由围护墙及支撑体系所承担

13、,当实际支撑轴力与支撑在平衡状态下应能承担的轴力(设计值)不一致时,将可能引起支撑体系失稳。为了监控基坑施工期间支撑的内力状态,确保基坑开挖时每两个开挖区段有实时轴力监测数据;同时考虑到基坑复加轴力的可能性及可能区段;通常支撑轴力监测断面在每两个开挖区段内设置一组(每断面每道支撑均设置),且一般与墙体测斜孔位置对应。圈 梁 顶预 埋 标围 护 结 构钢管活络头支架轴力计外壳钢围令外壳与计活络头围焊轴力计与钢围令围焊 在 609 钢管支撑中布设轴力监测钢弦式传感器(轴力计)的方法如图所示:轴力计一般设置在支撑端部的活络头侧,X 型外壳钢托架与活络头贴角全部围焊,防止轴力计偏移支撑中心,维持支撑的

14、稳定性;而轴力计与钢围檩贴角围焊,并保持其中心线与钢支撑中心线的方向一致性。轴力计安装好后,在施加预应力时,应与支撑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油压千斤顶进行支撑轴力换算比较,偏差较小时方可采用。12.4.4 坑外地下水位 坑内水位观测应由降水施工单位施工,我公司可配合观测,目的是控制降水挖土的时机。坑外水位监测孔主要对基坑开挖期间或开挖后围护结构的止水状态进行监控,以防止围护结构渗漏水引起坑外大量水土向坑内流失,从而导致基坑部分破坏或周围地下管线破坏。由于本场地靠近新迳港,且有微承压水,地下水位监测是一个监测重点。水位管采用钻孔方式埋设。如图所示:钻孔直径 100mm,钻孔完成后,清除泥浆,将 50mm

15、的 PVC 水位管吊放入钻好的孔内(管顶应高出地面),在孔四周的空隙下部约 8m 的深度内回填中砂,上部约 4m 的深度内回填粘土,并将管顶用盖子封好。水位管下部约 10m 的长度用滤网布包裹住,以利于水渗透。12.4.5 立柱隆沉 立柱对支撑体系起到一定的支承和约束作用,其隆沉特别是立柱之间的差异沉降将直接影响支撑体系的安全,亦应加强对其的沉降监测。12.4.6 坑底隆起 基坑回弹测点布置在基坑内,受施工的影响较大,保护的难度较高,基坑开挖施工时需特别加强保护。埋设方法如下,将沉降管钻孔埋设,钻孔直径 100mm。钻好孔前,应先将分层沉降管准备好,沉降管采用直径 53mm 的 PVC 塑料管

16、,磁环按深度位置套在沉降管上,用纸绳(遇水后会松烂)扎好,每个磁环间的塑料管用直径稍大的软塑波纹管(可伸缩)套住,波纹管两端均顶住磁环(如安装图所示);钻好孔后,吊入沉降管,沉降管上部应稍高出地面,利用泥球充填,埋设好后,在孔内回填粘土。本工程基坑回弹孔可设每孔深度 36m,每孔 4 只磁环(其中一磁环为测量起点),以测量基坑底下约 8m 范围内的土体回弹情况,回弹测量利用沉降仪和磁环,磁环埋深分别为 20m、22m、24m、36m。12.4.7 土压力 在降水和基坑开挖期间,对土压力的监测可以预知和校核地墙的受力情况和变形趋势。土压力可采用挂布法埋设:在地墙钢筋笼迎土面挂布(防止水泥浆进入)

17、,并在预定位置如分别在 5、10、15、20m 深度处缝制布兜,装入土压力计,随钢筋笼吊放如地下。12.4.8 水压力 饱和软粘土受荷后,首先产生的是空隙水压力的增高或降低,随后才是土颗粒的固结变形。空隙水压力的变化是土层运动的前兆。在降水和基坑开挖期间,对空隙水压力的监测十分重要,可以预知和校核土层的变形趋势。空隙水压力宜采用钻孔法埋设,钻孔 100mm,孔深 20m,分别在 5、10、15、20m 埋入空隙水压力计,每个压力计之间以粘土填实隔离。12.4.9 基坑周边地表、道路沉降 地表沉降是基坑监测施工最基本监测项目,它最直接地反映基坑周边土体变化情况。测点的布置一般采用地表桩的形式,直

18、接布置在土层内。在场地容许的条件下,地表沉降点布设成断面形式,端面垂直于基坑边线,每断面 48 点不等,对应测斜、沉降监测点位置设点。12.4.10 建筑物沉降、倾斜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一般均匀布设在施工场地周围的建筑物上,主要在门窗、边角上均设置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必要时在已有的裂缝处贴石膏饼,观察裂缝的变化情况。对长边超过 20m 和现行结构较差、距离基坑较近的房屋在中部适当加密,近基坑侧适当加密。同时,在距离基坑较近的建筑物角点处,设置建筑物倾斜监测点 5 点,监测建筑物由于前后排(靠近和远离基坑方向)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倾斜。12.4.11 管线沉降 应根据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功能、管材、接头形

19、式、埋深等条件,在基坑开挖前布设好管线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分直接监测点和间接监测点。布点原则是对位于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作为重点监测保护对象,一般情况按管线单位要求布设在管线设备上(井盖、阀门、抽气孔等);间接测点是将管线测点做在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由于宜山西路管线在施工前均进行搬迁,在管线搬迁的过程中尽可能设置地下管线直接监测点,同时利用已有设备进行直接监测。管线监测点具体的布设需通过召开管线协调会,征求有关专家及管线单位意见后确定。12.4.12 已完成隧道沉降、位移 由于东、西井外隧道先期施工,车站基坑施工时,可能会对隧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本车站基坑施工时,拟在离开车站每条隧道 3

20、5m 范围内,每 5m 设 1 点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其示意图如右图。同时,加强对该隧道的巡视,发现管片或洞圈渗漏水、开裂变形时及时通知总包进行处理。附图-91: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12.5 施工监测测点统计 12.5.1 车站主体监测点布置位置及数量 序号 监测内容 一级基坑 二级基坑 1 墙体测斜 东、西端头井各设 3 孔,标准段、设备区设 6 孔 标准段设 8 孔 2 墙顶位移 位置同上,12 点 位置同上,8 点 3 墙体沉降 位置同上,12 点 位置同上,8 点 4 支撑轴力 东、西端头井各 1 组,设备区1 组 标准段内 2 组 5 坑外水位 东、西基坑外各 2 孔 标准段南北

21、各 1 孔 6 立柱隆沉 东区设 2 点,西区设 1 点 7 坑底隆起 东、西基坑各 1 组 8 土压力 西端头处井 1 组,近新泾港处 9 水压力 西端头处井 1 组,近新泾港处 10 地表沉降 垂直基坑布设断面,约 30 点 垂直基坑布设断面,约 20 点 11 建筑物沉降 沿建筑物外边布设,点距约10m,计约32 点 沿建筑物外边布设,点距约10m,计约32 点 地面沉降、位移监测点隧道12 建筑物倾斜 布设在建筑物关键角点,约 5点 13 管线沉降 基坑边重点管线布设,约 30点 基坑边重点管线布设,约 10点 14 隧道沉降、位移 28 点 12.5.2 监测点情况汇总 序 号 区域

22、 监测内容 测点 数量 测点构成 埋设 方法 1 车站主体 墙体测斜 20 孔 6 孔 32m,14 孔 30m 绑扎 2 墙顶位移 20 点 3 墙体沉降 20 点 4 支撑轴力 5 组 共计 22 只轴力计 焊接 5 坑外水位 6 孔 每孔 18m 钻孔 6 立柱隆沉 3 点 钻孔 7 坑底隆起 2 组 每组钻孔 36m、4 只磁环 8 土压力 1 组 4 只土压力计、320m布 挂布 9 水压力 1 组 4 只水压力计、钻孔20m 钻孔 10 地表沉降 50 点 11 建筑物沉降 46 点 12 建筑物倾斜 5 点 13 管线沉降 40 点 14 隧道沉降、位移 28 点 15 出入口

23、墙体测斜 8 孔(估)每孔 15m 16 支撑轴力 4 组(估)8 只轴力计 17 沉降、位移点 50 点(估)12.6 监测工作实施 12.6.1 沉降测量 采用工程施工高程系,按国家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引测,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间联测一条等水准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桩基施工前测定(至少测量 2 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高程基准点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埋设或选定。单点测量精度0.5mm。12.6.2 水平位移 采用轴线投影法测量。沿基坑的每条直线边建立一轴线,并在直线边

24、上布设水平位移点,将轴线用经纬仪投影至地面上,用钢尺量测位移点到轴线的偏距 E,某监测点本次 E 值与初始的 E 值之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本次 E 值与前次 E 值的差值为该点本次位移变化量。(或采用极坐标法实施,但精度较弱)单点测量精度1mm。12.6.3 深部水平位移(测斜)地下连续(围护)墙深部水平位移测量:随着基坑开挖施工,土体内部的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必将导致深部墙体的水平位移。测斜管管顶位移使用 WILDT2 布网进行测定。管内由测斜探头滑轮沿测斜套管内壁导槽渐渐下放至管底,配以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自下而上每 1m 测定该点偏角值,然后将探头旋转 180 度,在同一导槽内再

25、测量一次,合起来为一测回,由此通过叠加推算各点的位置值。每个测斜管每测点的初始值,为测斜管埋设两周后并在开挖前取 2 测回观测的平均值。施工过程中的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为其累计水平位移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本次位移量。单点测量精度0.5mm。12.6.4 地下水位 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水位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测量时,孔顶管口高程以二等水准联测求得,管口顶至管内水位的高差由钢尺水位计测出,由此计算水位标高。各孔水位高程的初始值在观测管埋设两周后并在基坑开挖前作两次测定,取平均值为其初始值。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值为其累计变化量,本次与前次测得之值的差值为其本次变化量。水位测孔在吹填

26、施工过程中同样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及接管工作,以防管孔堵塞。在日常观测中均记录观测开始、结束时间、天气情况,测读后按观测点编号记录在专用记录纸上。单点测量精度5mm。12.6.5 支撑轴力(钢弦式传感器测力)埋设的各应力计,出厂时厂方均提供其受力率定系数表,测量时,用配套 ZXY 型频率计连接各应变计导线,加低压测出各应变计频率,通过相关计算换算成应力。传感器埋设前需检查其无受力状态时频率 f0,当其与出厂标定频率 f0 在误差范围内时方可采用。应在使用前分两次测定初始读数,取平均值为其初始值。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值为其累计变化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其本次变化量。单点测量精度1F.S。12

27、.7 监测设备安装及保护 12.7.1 监测设备安装顺序 各监测设备仪器的安装随基坑工程的施工步序而开展,基本按如下顺序进行:(1)先期管线沉降点,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点等。(2)地下围护施工时,同步安装墙体内的测斜管等。(3)围护及坑内外加固施工完后,钻孔埋设坑外的水位管。(4)围护墙顶的圈梁浇捣时,同步埋设墙顶的位移测点,并做好测斜管的保护工作,进行初始值的测取工作。(5)基坑开挖前,应测出各测试项目的初始值。(6)第一道钢支撑施工时,同步安装轴力计,并在支撑施加预应力前后均测读轴力计读数,与油压千斤顶进行比较。(7)随着基坑的开挖,各道钢支撑的轴力计随支撑的先后施工而同步安装,要求同上面的第

28、 6 条。12.7.2 监测设备(测点)保护 监测设备安装好后应做好标记,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提高测点的成活率。对于埋设在地下的测点应建立保护井,测点如有损坏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尤其在基坑开挖阶段,需特别加强对水位、轴力、测斜孔等监测设备的保护工作。施工现场之监测设备均应有醒目标识。12.8 监测仪器设备及性能 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其性能如下(均在有效期内使用):(1)瑞士 WILDN3 精密水准仪一台,测量精度0.2mm;(2)苏光 J2 精密经纬仪一台,测量精度2;(3)美国 Sinco 测斜仪一台,精度0.1mm;(4)南京葛南 ZXY 频率计一台,精度0.1Hz;(5)大连

29、 Genkon 水位计一台,精度1mm;(6)P4 计算机一台,惠普激光打印机一台,惠普数字绘图仪一台。12.9 监测频率安排 12.9.1 监测频率表 根据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082000)中提出的基坑监测时间间隔表要求,监测工作自始至终要与施工的进度相结合,监测频率应满足施工工况的要求,监测频率详见下表,并依现场实际条件调整:施工工况 基坑等级(一级)基坑等级(二级)施工前 至少测 2 次初值 至少测 2 次初值 桩基施工 1 次/3d 1 次/7d 围护结构施工 1 次/1d 1 次/2d 地基加固或降水 1 次/1d 1 次/7d 开挖 05m 1 次/1d 1 次/2d 开

30、挖 515m 1 次/1d 1 次/1d 开挖15m 至浇垫层 2 次/1d 2 次/1d 浇好垫层浇好底板 1 次/1d 1 次/2d 浇好底板后 7d 内 1 次/1d 1 次/2d 浇好底板后 7d30d 1 次/2d 1 次/7d 浇好底板后 30d180d 1 次/7d 1 次/15d 12.9.2 监测频率安排说明 监测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是在确保基坑安全的前提下,本着“经济、合理、可靠”的原则下安排监测进程,尽可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监测预警系统。(1)在围护结构施工之前精确测定建(构)筑物、管线监测点等初始值。(2)在围护结构施工时,正常情况下,临近监测对象每天观测 1 次,当日变化

31、量或累计变化量超警戒值时,监测频率适当加密,每天观测 2 次,早、晚各一次。(3)基坑预降水阶段,应在降水前一周完成水位观测孔、墙顶面变形点的埋设,并测定初始值,观测项目为建(构)筑物、水位观测,测量频率为 1 次/周。(4)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土体应力场的变化,围护墙深部将向坑内位移,势必引起周边地表大幅沉降,尤其是当基坑开挖至坑底垫层浇筑前这一时间段内,整个围护体处于最不利受力状态,变形速率也会增大。特殊情况如监测数据有异常或突变,变化速率偏大等,适当加密监测频率,直至跟踪监测。(5)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各监测项目观测频率为 23 次/周,支撑拆除阶段 1 次/天。12.10 监测数据报

32、警值和报警制度 12.10.1 报警值的确定 参照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082000)中提出的一、二级基坑要求下的控制指标,提出以下报警控制值供参考(数值均为绝对值):序号 监 测 项目 一级基坑报警值 二级基坑报警值 备注 依据 1 地 面 沉降 速 率2mm/24h,累 计0.1%H(H 为基坑开挖深度)速 率2mm/24h,累 计0.2%H(H 为基坑开挖深度)另附 规范要求 2 围 护 顶部沉降、位移 速 率2mm/24h,累 计0.1%H(H 为基坑开挖深度)速 率2mm/24h,累 计0.2%H(H 为基坑开挖深度)规范要求 序号 监 测 项目 一级基坑报警值 二级基坑报警

33、值 备注 依据 3 墙 体 测斜 速 率2mm/24h,累 计0.14%H(H 为基坑开挖深度)速 率2mm/24h,累 计0.3%H(H 为基坑开挖深度)另附 规范要求 4 支 撑 轴力 设计值 80 另附 规范要求 5 坑 外 水位 速率 400mm/24h,累计 1000mm (工 程 实践)建议 6 立 柱 隆沉 立柱间、立柱和地墙间差异沉降 10mm (工 程 实践)建议 7 管 线 沉降 速率 2mm/24h,累计 8mm 管 线 单 位要求 8 建 筑 物沉降 累计 20mm 差异沉降/L 达到 1/500 参照基坑工 程 设 计规程 9 建 筑 物倾斜 0.004 参照基坑工

34、程 设 计规程 10 地 铁 隧道 沉 降及位移 累计 10mm 地 铁 监 护部 门 一 般要求 12.10.2 报警制度(1)监测数据接近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作预警记号,报告施工管理人员。(2)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盖报警专章,报告施工管理人员,提出相关建议。(3)监测数据持续大于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盖报警专章,请施工管理人员召开现场专题讨论会。12.11 资料处理与成果提交(1)监测测量结果在测量工作结束后 2 小时内提供,出现险情时,及时提供监测数据。(2)监测资料每日以报表形式提交,报表要对应工况,工况要以图表反映,说明施工时间及相应施工参数。这样有利于对监测报

35、表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报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3)每日的监测数据可在指定的时间内上传到地铁建设工程监测数据库中,完成工地现场的数据采集工作,以达到工程数据的网络共享。(4)每一施工阶段结束后一周内提交有数据、有分析、有结论(变化曲线)的阶段小结。(5)全部工程结束后一个月,提交监测总结报告。12.12 监测施工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1)本工程的监测施工实行专业项目经理负责制,所有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调配,24 小时现场安排人员值班,在施工期间全面负责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并按时参加工地工程例会;严格按方案施工,保持与各单位紧密联系;对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2)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对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标定,有强检要求的必须送法定计量部门强检,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3)测量工作时,定人定仪器进行测量,以减小人为的误差。(4)工作中所有文件、资料统一管理,按统一格式做好签收、发登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