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43693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韵佳苑 D 块安置房()标工程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无锡市亨利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1 二、监测目的1 三、监测项目1 四、方案编制依据1 五、监测布点2 六、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2 七、监测频度3 八、监控报警3 九、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4 一、工程概况无锡山韵佳苑 D地块安置房小区项目D(2)标段工程位于无锡市安镇镇山韵街与新锡路交汇处。本工程占地面约为28700,主要拟建物为:四栋 18层安置房,一个地下车库,一栋二层商业用房,总建筑面积为65000。本工程拟建筑物0.00 为 4.1m、4.6m、4.8m(黄海高程),具体开挖

2、深度经现场测量。考虑到不均匀沉降会给拟建物带来结构及装饰上的修补难题,甚至是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基坑施工时需按规定对其进行监测、记录并分析。二、监测目的(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三、监测项目(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2)保留办公室的沉降观测;(3)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4)坡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5)对施工场地内边坡、道路、纬一路、经二路及路西、路北建筑物进行巡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2)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

3、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3)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4)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5)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四、方案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0);(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2011版)(7)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 号五、测点布置(1)基准点:基准点应

4、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对于本工程,在距基坑边缘 50m外的纬一路及经二路边设置三个位移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 50m外的旧有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准观测基准点。(2)观测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考虑到本基坑较大,观测路线较长,若过多布置观测点,则使当天的工作量过大,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综合考虑,观测点间距取30m,水平位移观测点同时作为垂直唯一的观测点。观测点采用钢钉设置在基坑边的返坡上。在保留办公室的四角设置四个沉降观测点。在基坑每侧的中心处布置测斜管,共设四个。测斜管应保持垂

5、直,并使一对测斜管的定向槽与基坑边线垂直。六、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应在至少连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2)坡顶垂直位移及保留保留办公室沉降观测:观测仪器采用苏一光DSZ2水准仪 FS1测微器及铟瓦水准标尺。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其精度指标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附合闭合差0.3n mm(n为测站点)。3)坡顶水平位移:采用拓扑康GTS 332N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1.0mm。4)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

6、用水位计观测。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大于 10mm。5)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在坡顶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观测前测定管顶水平位移,然后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相对基准点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侧向位移。观测点精度不低于 1mm。(2)观测要求:同一项目每次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七、监测频度(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3 步深度在 5m以内,可每 2d 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5m以下及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每510d 观测一次。(2)坡顶垂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观

7、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在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底板浇完 10d 以后,可每 23d 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1)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2)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3)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线出现泄漏;4)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5)临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6)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八、监控报警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控报警值以累计变

8、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不应超过设计限制。本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设为25mm,水平位移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 2mm/d。周围建筑物报警值以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差异变形量并结合裂缝观测确定。本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报警值设为15mm,倾斜报警值设为10mm,倾斜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1mm/d。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报警:周围建筑物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1.5mm的变形裂缝;附近地面出现宽度大于10mm 的裂缝;九、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1)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原始记录不得转抄。(2)观测

9、结果超过限差时,应进行重测。(3)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4)对变形的分析应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的趋势,并做出预报。(5)提交当日报表及监测报告。报表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标题应标明监测内容、测试日期与时间、报告编号等。测试数据和成果应提供测点编号、初始值、本次测试值、较上次测试的增量值、变化速率等。对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经理、施工人员,提请有关部门关注。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监测项目;3)各测点布置图;4)采用仪器和监测方法;5)监测数据处理方法;6)监测期间的工况;7)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及发展变化情况评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