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1338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7 7 单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第 1717 讲讲 新潮冲击下的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限时训练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岳麓版(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1清末上海竹枝词写道:“衣衫华美习为常,抱布贸丝作大商。几句西人言语识,肩舆日日到洋行。 ”下列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概括准确的是( )A民营企业的发展 B思想观念的变化C消费水平的提高D工业文明的冲击D D 材料反映了工业文明冲击下,人们的穿着、习惯以及经商活动的变化,与民族

2、工业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思想观念的变化,故 B 项错误;消费水平的提高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 C 项错误。2 2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 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这说明( )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D D 传教士提倡天足与反封建政治意义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传教士提出该主张的目的,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维新人士反对

3、缠足态度的程度,故C 项错误;废除缠足表明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故 D 项正确。3 3民初的剪辫意外地促进了服饰的改革,诚如孙中山所指明的:“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由此可见( )A剪辫巩固了革命成果 B易服成为社会共识C服饰变革具有经济性 D社会崇洋风气盛行C C 材料信息“剪辫后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说明服饰的变革具有经济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剪辫后还是出现了复辟,因此 A 项错误;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社会崇洋风气盛行”说法太绝对,故

4、D项错误。4 4(20172017洛阳高三统考)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 、 “满奴” 。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2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C C 辛亥革命后,剪辫子为是否革命的标志,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思想,故 B 项错误; “断发”使得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人们观念的改变,但并不能以此就说明所有的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属于以偏概全,故 D 项错误。5.5. 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

5、,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 )A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B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C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D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B B 根据题干提供的结婚证词可以看出,证词使用的仍是文言文,故 A 项错误;由结婚证词中“同心同德” “相敬如宾” “互助精诚”等可知,婚姻强调男女平等,故 B 项正确;民国三十六年即 1947 年,此时日本早已投降,中国抗战已取得胜利,故 C 项错误;1947年,全面内战早已爆发,陕甘宁边区政

6、府已不复存在,故 D 项错误。6 6(20172017仙桃高三质检)1931 年底,湖南大公报刊载了当时省长何健下的一道手令,禁止机关在旧历年送礼,理由是:“废历年节(农历春节),互相馈送,此种繁文悖节约之旨。 ”尽管如此,长沙大多数老百姓仍延续一如既往的年俗。对此现象解读最正确的是( )A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背景 B人民不满政府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中华传统节俗文化导致了官民矛盾D反映出中西社会风俗的对峙与冲突D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最早出现在 1935 年,A 项错误;B 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官民矛盾,只是说明政府的法令民众并没有完全遵守而已,C 项错误。政府

7、要求废历年节的相关礼节是受西方新文明的影响,而广大民众多数不接受,体现了中西社会风俗的对峙与冲突,D 项正确。7 7 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3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 D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变化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报纸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速度,故 D 项正确。8 8(201

8、72017西安八校联考)1912 年,悦来茶馆上演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川剧黑奴狭义光复记 。该茶馆在当地的报纸上称:“其中历叙黑奴亡国之惨状,恢复故国之光荣,尤令人可歌可泣,可欣可羡,能激发人种族思想,爱国热忱” 。以上材料说明( )A民国茶馆成为引进西方文化的首要阵地B人民群众肯定了民国茶馆的教育功能C民国茶馆打破演员不得入内的社会歧视D茶馆表演成为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力D D 材料信息“历叙黑奴亡国之惨状,恢复故国之光荣,尤令人可歌可泣,可欣可羡,能激发人种族思想,爱国热忱”说明在茶馆中表演对社会转型具有一定的推动力,故 D 项正确。9 9(20172017菏泽高三统考)鸦片战争

9、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这表明( )A殖民侵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 B “体用”观的分歧已初露端倪C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A A 材料中“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体现了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体用”思想,故 B 项错误;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不是材料信息体现的主旨,故 C 项错误;仅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 D 项错误。1010丁贤勇教授认为:“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一方面改变着传

10、统城乡经济格局、经济发展模式;另外一方面也影响着、推动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这表明近代交通( )A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B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步伐加快C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较为广泛 D有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4C C 近代交通深刻地影响而不是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近代交通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了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习俗的影响,可见其影响较为广泛,故 C 项正确;D 项只强调经济影响,不够全面,故D 项错误。1111(20172017潍坊高三期末)下表是 18811911 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清政府借款修建

11、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里程(公里)4 171. 22 746. 11042.41 042.4占总里程比例46.3%30.5%11.5%11.5%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C C 材料反映的是 18811911 年铁路修筑情况,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失败,故 A 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和借款给清政府等所占的比例可知,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外国控制,故 C 项正确;清政府借款修筑铁路,借款的背后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实

12、际筑路权已被列强控制,故 D 项错误。1212(20172017洛阳高三期中)民国时期, “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 ”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 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B B 从“风气固判然两截”可知城乡思想观念截然不同不是对材料“本质”的反映,故 A 项错误;从“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可知,城市观念差距是由于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体现出交通拉动经济,导致城乡经济差别巨大,故 B 项正确;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是材料中现象的体现,与问题“本

13、质”不符,故 C 项错误;交通的发展会带动社会习俗的变革,但不是影响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51313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 “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材料二 20 世纪 2040 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

14、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 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 ,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 ,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材料三 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新型的“贤妻良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

15、,近可宜家,远可善种” 。这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2040 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8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8 分)(4)材料四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

16、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5 分)【解析】 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从经济、思想观念两个方面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 “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 “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 “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等信息概括得出;第二小问,材料二中“民国政府新民法的规定有了政府的法律支持” ,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习俗等方面分析。第(3)问的第一小问,由“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可知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第二小问,梁启超的教育6观有利于女子教育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从长远看,推动了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运动。

17、第(4)问的第一小问,应结合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进行回答;第二小问,从二者的相互促进关系中进行归纳。【答案】 (1)根源: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及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儒家思想宣扬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与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2)特点:城市家庭生计日益倚重工业经济;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婚姻观念日益自由;城乡家庭婚姻关系变迁不平衡。因素: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推动;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政府的法律支持与教育发展等。(3)教育观: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妇

18、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4)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辩证的评价(一分为二的评价)。关系: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14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它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 1865 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 0.5 千米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 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

19、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 1881 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变化图材料三 新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7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对中国近代或现代铁路交通发展认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12 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解析】 材料一主要说明了近代中国铁路交通产生及艰难发展的状况。材料二、三主要从铁路运营里程及机车制造两个方面直观地反映了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通过这两个重要信息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历史史实进行说明即可。【答案】 示例 1:观点:近代中国铁路交通产生、在艰难中发展。说明: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国家不独立;经济落后,国家贫弱;思想、科技落后,守旧势力强大;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刺激、诱导;洋务派修建铁路的效应推动;近代中国交通发展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示例 2:观点:现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迅速,火车机车制造走向世界先进水平。说明:新中国国家独立、社会稳定、政府重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增强;科技发展,技术创新;铁路交通不断改善,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