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306023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 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 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古诗三首 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三首教学要求於课时1 .会写“侯、皎、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3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重点)3课时。4 .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难点)教学目标1 .会写“侯”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想象寒食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具准备课件。数学过程一解诗题,知诗人1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 “冷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 唐诗中多有对寒食节节口习俗的描写,但韩翔的这首诗传诵最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时 光

2、穿梭机,去看看韩翔笔下的寒食节。(板书:寒食)2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韩翔,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 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寒食 诗较有名。有韩君平诗集。二学生字,明诗意1 .自由读诗,学习生字“侯”,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2 .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找出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板书:春城 飞花 东风 御柳)小组交流:“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为什么?“飞”字用得好不好?(出 示课件2)不能。诗人不说“处处飞花”是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无处不飞花

3、”这个双重 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飞花” 就是落花随风飞舞,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3)赏析这两句诗。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眼中。“春”是自然季节,“城”是人间都邑,两者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 是暮春时节的典型画面,诗人抓住这一画面,写出了春意浓郁,笼罩全城。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摆动。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 由花之口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斜”字也在间接写风。(4)想象画面,并试着

4、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诗句来理解诗歌和体会作者情感是理解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想象 画面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文本对话,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诗歌、欣赏 诗歌打下基础。3 .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应是禁烟火的,夜间自然也不许点灯,但宫廷里却忙着传递火烛,连权贵豪门也受 到特殊的恩赐,可以点燃蜡烛。刚到“ 口琴”时分,宫中就已有人把蜡烛传赐“五侯”,“轻 烟”从皇宫依次“散入”这些权贵豪门的家中。(板书:日暮 蜡烛 轻烟 五侯)三悟诗情,品意境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思考:前两句诗和后两句诗之间有什么联系?前两句诗是对长安寒食风光的一般性描写,后

5、两句诗则是写这一股景象中的特殊情景。 古诗的情景有一个时间的推移,前两句诗写白昼,后两句诗写夜晚,“口暮”是诗句之间的转 折。照例,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才能点火,所以皇宫、权员豪门可以 得到这份恩典。(板书:一般风光 特殊情景)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前两句诗和后两句诗之间的联系,理解诗人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而 体会诗人的批判之情。2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和权贵家里却灯火通明,你 会有什么感受?(出示课件3)尽管全国禁火,皇宫里却照样灯火通明,并且权贵豪门家里也得到了皇上的恩赐,允许点 灯。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那句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

6、点灯。”这实在让我很气 愤,也很无奈。3 .教师小结: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寒食节京城的春色和风俗,写皇帝对权贵豪门的恩赐, 但仔细品读就能明白,诗人是在讽刺皇帝及权贵豪门。(板书:讽刺)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古诗寒食。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佳词妙句的品评中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这 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这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 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教学目标1 .会写“皎、章、泣、盈、脉” 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想象画面,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

7、牛星蕴含的情感。3 .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搜集资料1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 莲,莲叶何田田”是汉乐府中人们的乐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迢迢牵牛星。(板书:迢迢牵牛星)2 .古诗十九首简介。(出示课件4)古诗十九首,组诗名。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 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 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古诗”产生之年代,文心雕龙泛指为“两汉之作”,而 现代研究

8、者或认为大抵出于东汉末年,然亦非一时一人之作。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 绪和土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 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二诵读古诗,反复品味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出示课件5)纤xiGn纤擢zhu6素手 札zhd札弄机杼zhCi泣qi涕11零如雨盈盈一水间j i d n脉脉不得语学生齐读。三 探究古诗内容,想象画面,品味相思1.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合故事,初步感受迅迅牵牛星蕴含的情感。4课件6 有关牛郎织女的 故事迢迢牵牛星写的是织女思念牛郎的故事。(出示课件6)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

9、基调较为哀怨。(板书:情感一一伤感哀怨)设计意图: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2 .带着伤感、哀怨的感情再读古诗。思考:这首诗是怎样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的 呢?教师教学古诗。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皎皎”互文见义。牵牛星也“皎皎”,织女星也“迢迢”,它们都是那样遥远, 又是那样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 织女,则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札札”,拟声词,形容织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有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弄”,摆弄, 抚弄;一个动词

10、就展现了此时织女的心境。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不成章”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 世界的表露。因织女神思恍惚、心不在焉,只得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泣”,无声或小声哭;“涕”,眼泪;“零”,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 无法抑制的泪水,这是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织女的相思之苦。那泪如雨下的 神态,就是织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现。(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清澈且不深,那么,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呢?“盈盈”

11、写出了水之物貌,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 女子的魅力,还能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脉脉”,凝视的样子,后来形容 相视无言的样子。脉脉含情遥相望,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遥望也是一种语言。3 .教师总结:河水盈盈,汨水也盈盈。欲语难诉,深情难吐,只好默默相视,以表相思。情 景并生,哀怨动人。设计意图:通过一句一句地讲解,旨在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四课后延伸,布置作业1 .课下搜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并了解相关的习俗文化。2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迢迢牵牛星。设计意图:背诵和默写诗歌是为了让学生积累古诗,提升语文素养。课后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逐

12、句学习,起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让学生自 主想象画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有所了解的同时,也深刻地 体会到诗歌所缢含的思想感情。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栖、鸦” 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了解古诗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作者的思友之情,并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4 .了解中秋节的节日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数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那时,一个人在热闹的中秋 佳节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十五夜望月,体会诗人寄托在古诗中的思想感 情

13、吧。(板书:十五夜望月)二走近作者,品味古诗1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7)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治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擅长乐 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时政弊 端及民生疾苦颇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则多描写宫廷内的口常生活,对后世此类作 品影响颇大。有王司马集。2 .简要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中秋节夜晚望月思友而写的,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这首 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富,韵味无穷。3 .理解词语。(出示课件8),等件8,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

14、上的样子。栖:居住,停留。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4 .理解诗意。(出示课件9)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 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5 .了解中秋节。三诗歌赏析1 .体会“树栖鸦”。“树栖鸦”,朴实、简洁、凝练,既写出了鸦鹊栖树的情景,乂烘托了月夜的寂静.2 .可不可以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改为“在” ?为什么?学生:不可以。“落”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 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就显得平淡其味,相形见细了。3 .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两句诗?“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

15、落谁家”,这两句诗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 .简要解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只是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到谁家。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 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高妙。设计意图:对古诗中字、词、句的思考、揣摩,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意缢和情感, 体会古诗中字、词、句的巧妙之处,古诗的意蕴美和古诗遣词造句的小技巧等。5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 古诗词?和同学交流。(板书:秋思)(出示课件1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一马致远

16、天净沙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一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一一李白秋思6 .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还暗含了月的意象。板书:中庭 地白 树鸦露 桂花(月)设计意图: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了解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所表达的感情。7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 了诗人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板书:望月思远、想念好友)8 .前两句诗写景,当时诗人的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诗中的“冷露”和“无声”有何作用?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

17、心境很凄凉。“冷露”和“无声” 一方面渲染出秋 夜景致的轻盈无迹之感,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凝神已久。9 .在基本了解了古诗后,我们再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美。可以采用分组比赛朗读的方式, 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选出“朗读之星”。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 .课堂总结。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这一特定的环境 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更是将别 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2 .布置作业。(1)背诵并抄写十五夜望月。(2)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并加以背诵。(3)完成课后习题。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使学生再一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情感。抄写和背诵两道作 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积累古诗,提升语文素养。课后反思1 .以“悟”为主,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建立了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2 .抓住古诗的主要意象,了解了古诗所描绘的场景、表达的感情,学习了诗人写诗的技巧, 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情感:伤感哀怨深深的话,浅浅地说叠字: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十五夜望月意象: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情感:望月思远、想念好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