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5742122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27古诗三首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儿童生活”这一单元主题,选取了三首古诗。 牧童与稚子弄冰是对儿童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充满了儿童的纯真与烂漫。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透过诗句,我们感受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安然,牧童心灵的自在轻松,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宁静的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自然安乐的生活的向往。稚子弄冰这首诗写了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湖上杂诗中“不羡神仙羡少年”成为千古绝唱,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这首诗编排在

2、最后,更能突显童年的弥足珍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重难点分析: l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l六年级的

3、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互助启发下,能够投入积极而深入的思索之中。牧童、稚子弄冰两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课前准备: 1.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诵读学生积累的古诗,走进儿童生活,了解诗歌作者情况。 (一)诵读自己会背的描述儿童生活的古诗,并简

4、单描述从中感受到的童年的快乐和无忧。 (二)介绍诗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件出示相关诗人资料1.了解吕岩与八仙的传说,从中感受他的心境和人生观点。 2.了解袁枚的经历,结合他的古诗所见感受他对儿童生活的细致描写。 3.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故事,了解杨万里的诗歌特色,感受他的文字的优美。 二、初读古诗,描述诗歌中的情景。 (一)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正音,尤其注意“蓑”、“磬”、“葛”的读音。 (二)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三)交流古诗的大意。 (四)自由朗读古诗,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呈现的情景,把诗歌的语言化为同样优美的散文诗化

5、的句子。 (五)指名配乐朗读,想象画面。课件播放钢琴曲童年三、品读牧童,感情诵读古诗,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无忧。 (一)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儿童生活快乐无忧?(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件出示古诗1.从“六七里”感受原野的空旷,从“铺”字感受草木的茂盛。 2.从“弄”字感受儿童吹笛时的自在,并想象儿童吹笛时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从“卧”字感受儿童生活的无拘无束。 4.教师介绍吕岩的经历:遭遇战乱,生活颠沛流离,后入山学道。学生了解他写这首诗的原因。 (三)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情景,并在描述的悠闲自在的情境中互相引导朗读。 (四)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诗句中的牧童。 从学生

6、的日常积累出发,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学古诗、诵读古诗的情境。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丰富自己的积累,同时借助对诗人背景的了解,为理解古诗添加助力。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自读和合作阅读解决字词读音和诗句解释这些浅显的问题。 用描述情景的方式再现对古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理解词句,再现场景和情境导读,深入诗人描写的场景之中,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无忧,体会诗人语言的优美生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一、品读稚子弄冰,感情诵读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一)学生自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件出示诗句1.抓住“脱”、“

7、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铮”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关于“玻璃”、“玉磬”、“银铮”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 二、对比阅读,自学湖上杂诗。 (一)结合牧童、稚子弄冰两首诗,补充儿童生活的诗句,如叶绍翁夜书所见、胡令能小儿垂钓、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白居易池上,感受童年的趣味。课件出示古诗(二)学生自由朗读湖上杂诗,对比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思考: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

8、么诗人有这样的感受?(三)抓住“不羡神仙羡少年”一句,体会诗人对青春的渴盼和心底的惆怅。课件出示古诗(四)感情朗读全诗,并练习背诵,同时对比朗读牧童和稚子弄冰,从朗读中感受童年的美好和可贵。 三、拓展延伸,改写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首古诗改编成短文,展现诗句中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恰当想象。课件出示改写提示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 增加阅读积累,从诗句中体会诗人笔下的儿童生活。 学会对比阅读,从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中寻找理解上的突破口,从儿童生活的快乐中找到诗人“不羡神仙羡少年”的原因,使学生深入文本,感悟解读。 通过朗读把对诗句的感悟表达出来。 联系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仿写练习,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