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抗感染免疫.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016951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与抗感染免疫.pptx(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一节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细菌性感染与抗感染免疫一、细菌的致病性一、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病原性)致病性(病原性):病原体致病的能力。:病原体致病的能力。毒力毒力 virulence virulence:病原体的致病性的:病原体的致病性的强弱强弱程度程度。感染的发生:感染的发生:毒力物质毒力物质、数量数量和和部位部位有关。有关。第1页/共46页2细菌的毒力因子细菌的毒力因子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细菌侵入的部位侵袭力侵袭力毒素毒素荚膜荚膜菌毛菌毛侵袭性酶侵袭性酶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第2页/共46页31 1、侵袭力、侵袭力(1 1)菌毛)菌毛 黏附、定居黏附、定

2、居 菌毛(配体)菌毛(配体)宿主细胞受体宿主细胞受体(2 2)荚膜)荚膜 黏附作用黏附作用 抗吞噬细胞损伤抗吞噬细胞损伤 抗体液因素的杀伤抗体液因素的杀伤(3 3)侵袭性酶类)侵袭性酶类(一)(一)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第3页/共46页4 2 2、毒素、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等不同分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等不同分 (1 1)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2 2)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第4页/共46页5 外外 毒毒 素素 来源来源 主要是主要是G G+菌产生,少数由菌产生,少数由G G菌产生。菌产生。存在部位存在部位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

3、释放。毒性作用强毒性作用强 对组织器官有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选择性毒害反应,毒害反应,引起引起特殊临床表现特殊临床表现。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蛋白质,不耐热,稳定性差。蛋白质,不耐热,稳定性差。第5页/共46页6分子结构:分子结构:多为多为A-BA-B模式。模式。A A是外毒素活性部分,决定其毒性效是外毒素活性部分,决定其毒性效应。应。B B能与宿主靶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结能与宿主靶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结合,合,介导介导A A进入靶细胞。进入靶细胞。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强,类毒素,抗毒素。强,类毒素,抗毒素。分类:分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A:活性亚单位B:结合亚单位

4、可提纯制疫苗第6页/共46页7来源来源 由由G G-菌产生菌产生存在部位存在部位 细胞壁组分细胞壁组分,细菌裂解后释放。,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脂多糖脂多糖(LPSLPS),耐热,稳定性好。),耐热,稳定性好。分子结构分子结构 脂质脂质A 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免疫原性免疫原性 弱弱,不能用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不能用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毒性作用毒性作用 较弱较弱;但广泛。;但广泛。(1 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 (2 2)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反应 (3 3)DICDIC (4 4)内毒素血症与休克)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内内 毒毒 素素第7页/共46页8外毒素与内毒

5、素的主要区别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与部分G菌G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少数由菌裂解释放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30min破坏160,24h破坏毒性作用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害效应,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甲醛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能形成类毒素第8页/共46页9(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二)细菌侵入的数量 毒力越强,所需菌量越少毒力越强,所需菌量越少(三)细菌侵入的途径(三)细菌侵入的途径 必须经过

6、特定的途径必须经过特定的途径第9页/共46页10二、细菌性感染的来源和类型二、细菌性感染的来源和类型 (一)感染的来源(一)感染的来源 1 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1 1)传染源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患病及带菌动物:病人及带菌者,患病及带菌动物 (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粘膜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粘膜感染:呼吸道、消化道 创伤感染:皮肤黏膜破损、节肢动物叮咬创伤感染:皮肤黏膜破损、节肢动物叮咬 性传播:性传播疾病性传播:性传播疾病 多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多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2 2、内源性感染:宿主体内的微生物。、内源性感染:宿主体内的微生物。第10页/共46页11隐性感染

7、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带菌状态n n急性感染急性感染n n慢性感染慢性感染n n局部感染局部感染n n全身感染全身感染(二)感染的类型二)感染的类型第11页/共46页12 1 1、隐性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in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细菌数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细菌数量量 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不 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又称为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又称为亚临亚临床床 感染感染。第12页/共46页13 2 2、显性感染(、

8、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相对较弱,或病原菌数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相对较弱,或病原菌数量多、毒力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量多、毒力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按病情缓急分为:按病情缓急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按感染部位分为:按感染部位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第13页/共46页14菌血症(菌血症(bacteremiabacteremia)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

9、过性或间断性入血,到达其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过性或间断性入血,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繁殖,但不在血中繁殖。他部位继续繁殖,但不在血中繁殖。毒血症(毒血症(toxemia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性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第14页/共46页15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

10、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入血并在血中繁殖,死亡崩解后释放大量革兰阴性菌入血并在血中繁殖,死亡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或局部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内毒素,或局部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素入血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脓毒血症(脓毒血症(pyemia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扩散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带菌状态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

11、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第15页/共46页16 种类种类 病菌繁殖范围病菌繁殖范围 病菌入病菌入血血 菌血症菌血症 适宜部位适宜部位 一过性入一过性入血血 毒血症毒血症 局部局部 败血症败血症 血液血液 +脓毒血症脓毒血症 血液血液 +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 血液血液/局部局部 +/+/第16页/共46页17三、抗菌免疫三、抗菌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天然免疫)屏障结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体液因素体液因素皮肤与粘膜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补体补体溶菌酶溶菌酶防御素防御素 特异性免疫特

12、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第17页/共46页18(一)非特异性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1.1.屏障结构屏障结构2.2.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巨噬细大吞噬细胞: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巨噬细胞胞 小吞噬细胞: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血液中中性粒细胞 吞噬杀伤过程:吞噬杀伤过程:趋化趋化黏附黏附吞入吞入杀灭与消化杀灭与消化3.3.体液因素体液因素 补体补体 溶菌酶溶菌酶 防御素防御素第18页/共46页191 1、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2 2、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二)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第1

13、9页/共46页20第20页/共46页21吞噬作用的后果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消化、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消化、排排 除残渣的过程。(除残渣的过程。(5-105-10分钟死亡,分钟死亡,30-6030-60分钟破分钟破坏)坏)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组织损伤组织损伤 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能破坏邻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能破坏邻近近 的正常组织,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正常组织,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病原体得以被保护、不受抗体、药物的作用病原体得以被保护、不受抗体、药物的作用病原体在吞

14、噬细胞内增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随吞噬细胞游走造成更广泛的扩散随吞噬细胞游走造成更广泛的扩散对机体不利对机体不利第21页/共46页22 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胞外菌胞外菌指寄生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指寄生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 的细菌。主要靠非特异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细菌。主要靠非特异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吞噬作用吞噬作用抗体或补体的作用抗体或补体的作用 阻止细菌定植(黏附)阻止细菌定植(黏附)调理吞噬调理吞噬 ADCCADCC 激活补体激活补体 中和外毒素中和外毒素第22页/共46页23抗胞内菌感染的免

15、疫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专性胞内菌、兼性胞内菌)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专性胞内菌、兼性胞内菌)特点:胞内寄生、毒性低、呈慢性过程、免疫病理损伤,特点:胞内寄生、毒性低、呈慢性过程、免疫病理损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吞噬细胞:不完全吞噬、完全吞噬吞噬细胞:不完全吞噬、完全吞噬细胞免疫:细胞免疫:Th1Th1、CTLCTL局部黏膜免疫:细菌未进细胞前由局部黏膜免疫:细菌未进细胞前由SIgASIgA阻止其黏附,阻止其黏附,使其不能侵入细胞内。使其不能侵入细胞内。第23页/共46页24病毒感染(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viral infection):病

16、毒侵入机:病毒侵入机体,在易感细胞内增殖的过程。体,在易感细胞内增殖的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病毒性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病毒性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第24页/共46页25一、病毒性感染一、病毒性感染(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1.1.水水平平传传播播(Horizontal Horizontal infectioninfection):病病毒毒在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呼吸道呼吸道消化道消化道接触(眼、性接触)接触(眼、性接触)创伤创伤血液血液2.2.垂垂直直传传播播(Vertical Vertical infectioninfection):通通过过胎胎

17、盘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第25页/共46页261.1.隐性感染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病毒携带者2.2.显性感染显性感染(1 1)急性感染)急性感染(2 2)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二)病毒的感染类型(二)病毒的感染类型第26页/共46页27隐隐性性感感染染(inapparent inapparent viral viral infectioninfection):病病毒毒进进入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可有传染性及免疫力。机体不引起临床

18、症状的感染。可有传染性及免疫力。病毒携带者(病毒携带者(viral carrier)viral carrier):部分隐性感染者一直部分隐性感染者一直不产生免疫力。是重要的传染源。不产生免疫力。是重要的传染源。第27页/共46页28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apparent viral infectious)(apparent viral infectious):病毒感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发病。染后可引起发病。急性感染(急性感染(acute viral infectionacute viral infection)第28页/共46页29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

19、tion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潜伏感染(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latent infection)原发感染后,病毒并未从体内完全消失,其基因潜伏原发感染后,病毒并未从体内完全消失,其基因潜伏于某些组织细胞内而不复制,但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被激于某些组织细胞内而不复制,但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再度复制使疾病复发。活,再度复制使疾病复发。间歇期间歇期水痘水痘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第29页/共46页30慢性感染(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chronic infection)病程达数月病程达数月 数年数年病症可有或无,但全过程均可检出病毒

20、病症可有或无,但全过程均可检出病毒 第30页/共46页31 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slow virus infection):):为慢性发为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展的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潜伏期长,症状出现后呈进潜伏期长,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行性加重,直至死亡。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delayed complication delayed complication after acute viral infectionafter acute viral infection)麻疹致麻疹致亚急性硬化

21、性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y panencephalitisSubacute Sclerosiny panencephalitis,SSPESSPE)第31页/共46页32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1 1、杀细胞效应、杀细胞效应 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死亡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死亡,多见于,多见于无包膜无包膜病毒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cytopathic effect,CPE)病病毒毒在在细细胞胞内内进进行

22、行增增殖殖,干干扰扰细细胞胞的的正正常常代代谢谢,光光镜镜下下可可见见细细胞胞变变圆圆、聚聚集集、融融合合、坏坏死死、脱脱落落,形形成成包包涵涵体体,细细胞胞融融合合形形成多核巨细胞等表现。成多核巨细胞等表现。第32页/共46页33epithelial cells-adenovirusuninfectedearly infectionlate infectionslides from CDC第33页/共46页34epithelial cells-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uninfected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slides from

23、 CDC第34页/共46页35 2.2.稳定状态感染:稳定状态感染:包膜病毒包膜病毒,出芽释放,细胞不会立即死亡。,出芽释放,细胞不会立即死亡。(1)(1)细胞融合细胞融合(2)(2)细胞表面表达病毒抗原;细胞表面表达病毒抗原;3.3.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形成 包涵体包涵体 (inclusion body)(inclusion body):某些病毒感染细胞的胞浆和某些病毒感染细胞的胞浆和/或胞核内出现的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或胞核内出现的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普通光镜可见。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普通光镜可见。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4.4.细胞凋亡

24、细胞凋亡 (apoptosis)(apoptosis)5.5.基因整合及细胞转化:基因整合及细胞转化:病毒基因部分或全部与宿主细胞基因病毒基因部分或全部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并传至子代细胞,不产生子代病毒,细胞也不破坏。整合,并传至子代细胞,不产生子代病毒,细胞也不破坏。细胞遗传改变细胞遗传改变细胞转化细胞转化 细胞恶化细胞恶化肿瘤肿瘤后果后果第35页/共46页36狂犬狂犬病毒形成的病毒形成的包涵体包涵体第36页/共46页37(二)(二)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免疫损伤作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免疫损伤作用1.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2.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25、3.3.免疫抑制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第37页/共46页38三、抗病毒免疫三、抗病毒免疫(一)固有免疫:(一)固有免疫:1.1.巨噬细胞巨噬细胞2.NK2.NK细胞细胞第38页/共46页3.3.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Interferon,IFNIFN)定义定义 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易感细胞产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易感细胞产 生的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生的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 物学活性的糖蛋白。物学活性的糖蛋白。产生细胞:产生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体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体细胞诱生剂:诱生剂:病毒、内毒素、人工合成的

26、病毒、内毒素、人工合成的dsRNAdsRNA等等种类:种类:性质性质 对热较稳定,对热较稳定,56305630灭活,低温保存灭活,低温保存可被蛋白酶破坏可被蛋白酶破坏有抗原性有抗原性产生细胞产生细胞诱生剂诱生剂I型型人白细胞人白细胞人成纤维细胞人成纤维细胞病毒及人工诱病毒及人工诱生剂生剂型型T细胞细胞抗原抗原第39页/共46页40(二)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1.1.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病毒中和抗体病毒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血凝抑制抗体2.2.细胞免疫细胞免疫CD8CD8+CTL CTL: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CD4CD4+Th1 Th1:细胞因子作用:细胞因子作用第40页/共

27、46页41 第四节第四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性感染正常菌群与机会性感染一、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表及同外界相通的腔道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表及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微生物,称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第41页/共46页42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1 1、生物拮抗、生物拮抗 受体竞争(占位性保护)受体竞争(占位性保护)产生有害代谢产物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营养竞争营养竞争2 2、营养作用、营养作用 促进消化吸收促进消化吸收 参与营养物质转化参与营养物质转化 合成维生素供人体利用合成维

28、生素供人体利用第42页/共46页433 3、免疫作用、免疫作用 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成熟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成熟 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对有交叉抗原的致病菌抑制杀灭对有交叉抗原的致病菌抑制杀灭4 4、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产生超过氧化物歧化酶(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产生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SOD),),消除自由基(消除自由基(0 02 2-)毒性,抗氧化损伤)毒性,抗氧化损伤5 5、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降解致癌物质降解致癌物质激活巨噬细胞激活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第43页/共46页44 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条

29、件致病菌):有些细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条件改变有些细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条件改变 的特殊机会下可以致病。的特殊机会下可以致病。特定条件:特定条件:1 1、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2 2、机体免疫力的下降、机体免疫力的下降 3 3、菌群失调、菌群失调二、二、机会致病菌机会致病菌第44页/共46页45 小小 结结1.1.内外毒素及区别;内外毒素及区别;2.2.全身感染的类型;全身感染的类型;3.3.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4.4.干扰素的概念、种类;干扰素的概念、种类;5.5.病毒的传播方式、感染类型病毒的传播方式、感染类型第45页/共46页46感谢您的观看。第46页/共4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