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8203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36【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解析)历史试卷历史试卷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6060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4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计分,共计 6060 分)分)1. 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指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A. 没有突

2、破儒家理论B. 堪称近代制度典范C. 具有近代思想色彩D. 有违儒家民本精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可知,说明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近代思想的色彩,所以答案选 C。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是近代制度的典范,排除 B;A 说法不够全面;材料讲的是黄宗羲的- 2 - / 36思想更具有民本精神,所以 D 说法有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2.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

3、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 民主科学,人文启蒙B. 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 精神修养,理想人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项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 项是清代学术思想的主流,C 项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积极倡导的学术思想,D项是程朱理学追求的精神理念。故选 C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3.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

4、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3 - / 36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 倡导“自由” “平等”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因此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表现4.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

5、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性问题,人性本质是善是孟子的主张,人性本质是恶是荀子的主张,AB 两项均不是宋明理学家的主张,选项 AB 不符合题意,排除;非善非恶不是正确的人性观,C 也是不能选的,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存天理,灭人欲”意在强调人性的不足,是在强调本善习远,选 D。- 4 - / 36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人性5.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利

6、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A. 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B. 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C. 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D. 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理学新儒学.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说明了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全面性认识6. 如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B. “势”是核心

7、,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C. “术”是核心, “法”和“势”为“术”服务D. “法、术、势”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君主的权力- 5 - / 36【答案】D【解析】韩非主张“法” “术” “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法” “术” “势”三者不可分离,相辅相成, “势”是“法”和“术”的前提, “法”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 “术”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故 D 正确。7. 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公羊传 、 谷梁传 、 左传 、 周官、 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 课程设置多样化B. 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 向社会下层扩展D. 逐

8、步官方化和制度化【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西汉时期,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通过政府官办学校著书讲授儒学,使儒学逐渐官方化和制度化,符合题意的是 D 项,A 项错误;B 项中的“世俗化”在题干中不能体现;C 项中“向社会下层扩展”不符合题意。8. 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教育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6 - / 36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

9、据题干“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 ACD 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 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名师点睛】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大学 ,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 为前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 。 “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 ,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

10、” 、“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 ,可训为“事”或“理” 。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致” ,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7 - / 36A. “道无为而无不为”B. “格物致知”C. “致良知”D. “万物皆生于两”【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11、何处惹尘埃!”是说人心的顿悟与渐修。这与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哲学思想相符,王阳明等人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即“致良知” ,故 C 正确;A、D 是老子的思想,与人心的顿悟无关,排除;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通过读书、考察、实践来探究“理” ,与人心的顿悟无关,排除。10. 李贽在焚书中指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 “人人有生知,人人有佛性” “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种“生知”说的进步作用是A. 否定人的认识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B. 彻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C. 认为人

12、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D. 肯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生而知之” ,成为圣人【答案】A【解析】读材料可知,李贽认为天下人在自然天性上是相等的,圣人也不例外。这样就从认识能力、认识来源的角度否定了人的认识要以- 8 - / 36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故 A 正确;B 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C 针对的是“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D是对材料内容的简单重复,排除 B、C、D。11.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运动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

13、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的原因与前提条件,故 A、B 项排除;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宗教改革是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故 C 项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的原因;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故 D 项正确。- 9 - / 36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内容与影响12. 狄德罗在百科全书 “理性”条目中指出:“理性,一是指人类认识真理的自然能力,二是指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的真理。 ”这表明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是一种天

14、赋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已被揭示理性是与宗教信仰相对立的人的理智能力理性具有普遍性,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人都具备的基本权利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已被揭示,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之一,启蒙运动时期并未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故此题应选 A 项。考点:启蒙运动点评:1718 世纪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启蒙思想家把人性发展到理性,反对一切压抑人性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思想体系,提倡民主自由平等、重视科学,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尊重和维护人权,提出资本主义新的国家构想,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社会剧- 10 - / 3

15、6烈的社会变革。13. 下列关于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他们在人与法律的关系向题上保持高度一致B. 普罗泰格拉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本质C. 其中有些思想体现出初步的唯物主义思想D. 他们的思想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答案】A【解析】由于智者学派来自于不同的城邦,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所以在人与法律的系问题上并没有保持一致,A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A;B、C、D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选择题解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是,语言表述太绝对的都容易是错误选项,如本题选项 A“保持高度一致” ,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14. “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

16、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 ”这种“结合”实为A. 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B. 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C.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 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 11 - / 36干中“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说明与意大利有关,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文艺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所以应选 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15. 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 ,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

17、指A. 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 建设工业国家C.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 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的摧毁了蒙昧和宗教势力,而不是启蒙运动,故 A 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建设工业国家是工业革命的任务,不是启蒙运动,故 B 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强调“理性” ,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材料中“大兴土木”属于建设范畴,即构建资本主义的民主法治社会,C 错误,D 正确。16.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 ” “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

18、解上帝,只需要- 12 - / 36有理性就够了。 ”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A. 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道德取代宗教B. 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C. 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D. 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 “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 ,可见,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故选 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 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17. 英国史学家阿伦

19、布洛克指出:“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 ”据此,阿伦布洛克A. 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一切领域B. 认为启蒙运动在英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 抨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D. 赞誉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封建势力【答案】D- 13 - / 36【解析】由“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可知,其赞赏启蒙运动敢于挑战封建势力,据此可知 D 项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可知,阿伦布洛克是在赞赏启蒙运动,排除 B;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8. 文艺复

20、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两大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对其评价也不同。下列针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是A. 否定了王权的至高无上,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神权B. 成就表现在政治、文学等各方面,但最突出的是政治方面C. 否定神的绝对权威,强调人性的重要D.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描绘了“理想王国”的蓝图【答案】C【解析】A 项中“否定了王权” 、B 项中“最突出的是政治方面” 、D 项中“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均与启蒙运动有关,排除 A、B、D;文艺复兴否定神的绝对权威,强调人性的重要,C 正确。【点睛】文艺复兴否定神的绝对权威,强调人性的解放,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反对封

21、建专制制度,描绘了“理想王国”的蓝图。19.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 18 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罗丹所谓的“18 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14 - / 36A. 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B. 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因信称义”C. 批判“君权神授” ,提出“天赋人权” ,建立民主共和国D. 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18 世纪是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卢梭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 “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即以理性的方法

22、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A 正确;B是宗教改革,排除;C 是卢梭的主张,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不是启蒙运动共同主张,排除 C、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8 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结合启蒙运动选出启蒙思想家的共同思想主张即可。20. 某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与影响有另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 ”下列关于二者相似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使人们摆脱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束缚B. 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D. 集中于社会上层领域【答案】C【解析】本题的

23、易错之处是不能很好把握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影响的- 15 - / 36异同。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摆脱神学思想的束缚,宗教改革针对的主要是罗马教会,并非使人们摆脱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束缚,A 项的表述是错误的;B 项“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与题意不符,排除;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C 正确;文艺复兴运动集中于上层领域,宗教改革扩展到社会中下层,故 D 项错误。21.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

24、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A. 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B. 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C.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D. 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在继承古典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独特社会”的含义就是指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A;B 说法错误;C 还没有开始;D是启蒙运动思想主张。- 16 - / 36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

25、宗教改革文艺复兴22. 英国学者怀特海伦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科技成就,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理论发明,故本题选择 D 项。A 项此时与技术联系不大,故

26、排除;B 项不能提供相关的史实,故排除。C 项紧密程度不大,故排除。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23.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17 - / 36B.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可知是指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否定了经

27、典力学绝对空间观,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力学。A 是对应伽利略,B 是对应牛顿经典力学,D 是对应普朗克的量子论。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24. 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 ”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A. 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B.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C. 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D. 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答案】B【解

28、析】本题主要考查蒸汽机的作用。依据所学,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改变了人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之后,出现了机器发明和应用的高潮,- 18 - / 36B 正确;A、C、D 是间接的,都是机器的使用的结果,排除。25.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这表明A. 只有敢于突破权威,科学才会得以发展B. 发展要以革命的方式进行C. 发展的过程就是与神学斗争的过程D. 神学阻挡不了科学的发展【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材料的主旨。根据“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

29、挑战”可知,材料强调近代自然科学在突破神学的控制后才得以发展,最符合该意思的选项是 A 项;B、C、D 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排除。26. 黄易先生是“穿越小说”的鼻祖。他的代表作品寻秦记 ,描述了 20 世纪的一个特种兵,因时空机器出故障,被送到战国末期的赵国,参与了战国末期到秦初波澜壮阔的列国争战的故事。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此种“穿越”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你认为,该理论应该是A. 量子理论B. 相对论C. 基因学说- 19 - / 36D. 经典物理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依据所学可知,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和时间会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速度达到光速时,会出现所谓

30、的“尺缩和钟慢”现象,亦即时光倒流。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相对论27. 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二者的学说都A. 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B.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C. 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D.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牛顿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即开创了近代经典力学,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打破了造物主创世界的神话论,都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故 C 项正确。牛顿与工业时代不符,排除 A。进化论还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排除 B。进化论的提

31、出是在启蒙运动开展后,排除 D。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与进化论。- 20 - / 3628. 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多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材料赞美的是A. 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B. 牛顿构建经典力学体系C. 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D.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 “数学驱散云雾”

32、等信息可知,该材料歌颂的是牛顿。1687 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重大的意义。故答案为 B。29. 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重要原因是A. 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B. 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21 - / 36C. 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D.

33、 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近代以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同时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间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凭借个人能力很难全面掌握。A 项说法错误,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和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时势造英雄;B 项明显错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C 项明显错误。故选 D。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近代科学技术近代科学技术30. 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

34、主题是A. 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B. 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C. 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 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研究的主题中没有体现科学理论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列举的是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重要的发明成果推动科技革命发展的进程,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是科学家推动科技进程,故 C 项错误;比尔盖茨是美国人,故 D 项错误。- 22 - / 36考点:经济的发展三次科技革命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31. 郑关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致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

35、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A. 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B. 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C. 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 力主实行政治改革【答案】D【解析】根据“欲致强必先讲求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表明郑观应认为要想实现国家富强,最终还要靠变革政治,D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郑观应彻底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反映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排除 A、B、C 三项。【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欲致强必先讲求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并结合维新思想的知识分析解答。32.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

36、题是A. 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B. 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C. 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23 - / 36D. 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答案】A【解析】材料中“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 ,二者共同说明了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故 A 正确;B 项的描述不符合维新派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排除;C 不符合维新变法的描述,排除;法家思想倡导社会变革,儒家思想中没有倡导社会变革的信息,故 D 错误。【名师点睛】注意关键信息“两者说

37、明的共同问题” ,找出同时符合康有为与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思想的选项即可。33.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 。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 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B. 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 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D. 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都是封建时代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文学创作的基本的原- 24 - / 36则,主张文学创作要宣扬和维

38、护儒家伦理纲常,而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际上就是要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故 D 项正确。B 项夸大了文学革命的作用;AC 两项都是文学革命的客观效果而不是目的。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评价34.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A. 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B. 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C. 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D. 体现了“家国

39、一体”的理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契约的精神。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如一公司”是一种契约的精神,强调的是国家其实是社会契约的产物,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不涉及救亡图存方面的信息,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实业救国”的思想,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契约精神而非“家国一体”的理念,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25 - / 36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社会契约的精神【名师点睛】这类试题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为干扰题肢,这类题目不难,不过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所以这就要求考

40、生们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历史学“宽” ,对重要的事实、重要的史实,一定要尽可能的弄懂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而遗憾丢分。35. 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 ”这表明陈独秀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 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 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D. 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可以看出,此时陈独秀已经相当重视劳动者,即强调劳动者的价值,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故 C

41、项正确;A 项说法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道德问题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B;D 项说法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36. 新青年从 1918 年 1 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此后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中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讯、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 26 - / 36点符号。该现象主要表明A. 提倡白话文一直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B. 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影响力强C. 袁世凯复辟帝制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D. 新文化运动时期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办报之风【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 新青年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直接推

42、动了全国其他报纸纷纷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这足以说明新青年的影响力较大,故 B 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1915 年,1917 年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A 与史实不符,排除;1916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1917 年文学革命,故 C 错误;材料只是说明全国其他报纸纷纷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不能体现“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办报之风” ,排除 D。【点睛】抓住材料主旨是解题的关键,材料大意是:新青年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直接推动了全国其他报纸纷纷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37. 1917 年, 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章只有几篇,而从五四运动到中共的成立,该杂志

43、刊登的同类文章就有一百多篇。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发生了转移B. 共产国际开始指导中国的工人运动- 27 - / 36C. 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冲击D. 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故 C 项正确;A 项是对材料所述现象的变相重复;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38.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这表明他A. 主张“中学为

44、体,西学为用”B. 未超越洋务派对西方的一般认识C. 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 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本在朝廷政教”应指西方的政治制度,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故 D 正确;A、B 项错误,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材料则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明显表示赞赏;材料并非认为技术不重要,而是说强生之本在制度,C 项错误。【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其本在朝廷政教” 。- 28 - / 3639. 1895 年,严复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 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

45、家之基础。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 “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 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C. 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D. 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B、 D 三项表述都不够严谨,故排除之;有材料中“存亡” “生存”等信息,再联系时间可知,是民族危机的加剧促进了思想界的转变, 故选 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严复的思想40.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 64 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

46、中国人A. 开始开眼看世界B. 坚持“中体西用”C.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 关注西方科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 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 29 - / 36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西方关于 64 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故 D 正确。开始开眼看世界,在鸦片战争时期,故 A 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故 B 排除。普遍接受西式教育,过于绝对,故 C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名师点睛】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大批领土丧失、主权沦丧,作为

47、封建王朝的领导中枢的李鸿章,在大厦将倾之际,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性,因此提出了“自强” 、 “求富” 、 “明智”的洋务思想,这些思想有其进步性,也由于时代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科举改革思想经历了逐步发展过程,从 19 世纪6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末,他的侧重点在于改革科举内容,关注西方科技,而不是否定科举制度本身。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4040 分)分)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主张把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促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造就一批有道德有才能可从政的贤人,

48、即君子。君子应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但他又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可以受教育的是中人。上人是生而知之无须受教,- 30 - / 36对于下愚之人,则只能用刑罚来管制他们。孔子继承西周传统,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并吸纳有用学科加以充实调整。孔子主张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要求学生温故知新,学而不厌,学思结合,积极实践等。摘编自论语等材料二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柏拉图认为理想社会应该由优秀的哲学家来当统治者,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49、。他认为“哲学王”应该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国家、坚持正义且勇敢、大度、机智、灵敏。柏拉图主张“精英”教育。教育的对象应是那些中上层统治者,而下层的劳动者则应习惯于克制欲望,尽心尽力地为统治者服务。柏拉图的教学内容,被后人总结为“七艺” ,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在教学中多用演讲、交谈、对话、辩论来传授知识,教育中重思维的培养和理性的启发。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共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答案】 (1)教育的功能方面,都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工具和保障。教育的目的方面,都是培养巩固政权的统治人才。教育的内容方面,都非常重视道德、知识、美育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方面,- 31 - / 36都提倡启发诱导;学以致用。(2)孔子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变革激烈;生产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