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8103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11【2 20 01 19 9 最最新新】精精选选高高二二历历史史下下学学期期第第一一次次月月考考试试题题普普通通班班一一、选选择择题题(本本题题共共 2 25 5 小小题题,每每小小题题 2 2 分分,共共 5 50 0 分分。在在每每题题给给出出的的四四个个选选项项中中,只只有有一一项项是是最最符符合合题题目目要要求求的的。 )1.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水利的兴修 D、曲辕犁的发明2.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 “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2、的是()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3.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4.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 “为田开阡陌封疆 ”的本质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 2 - / 11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5.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A、贵族保守势力 B、大地主保守势力 C、

3、中小地主保守势力 D、农民阶级6.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 ”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7.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 B、 C、 D、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重农抑商 “燔诗书而明法令 ”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实行连坐法A、 B、 C、 D、9.下列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

4、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 B、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 - / 11体系C、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D、建立了取代分封制的行政区划10.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连坐法的推行 轻罪重罚 户赋、劳役沉重 重农抑商A、 B、 C、 D、11.“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 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 打土豪,分田地 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 “均富贵”措施的是()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B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北魏实行均田制D孙中山提出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12据魏

5、书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 “爵无禄” ,484 年,孝文帝规定 “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 。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 。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赋税制度 B推行汉化政策C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13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 4 - / 11之义,览之便讲 善谈左 老 ,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A知识丰富 B文章写作C政治 D汉族文化14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 “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

6、业,身终不还。”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 ”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15.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16 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平城是鲜卑贵族

7、元老集中的- 5 - / 11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C D17.下列史料无法直接反映出北魏时期洛阳繁荣景象的是()A “宫阙壮丽,列树成行 ”B “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C “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D “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18敦煌壁画中有北魏商队的相关内容,反映了北魏商业的发展,下列有关北魏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洛阳出现了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货币惯易逐步代替了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都有商业往来 北魏统治者放弃了商鞅变法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A BC D1

8、9.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6 - / 11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20北宋统治者认为 “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现象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地主特权21北宋中期,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起义军打出了“等贵贱、均贫富 ”的口号,这说明()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 中小农户负担沉重 起义口号已经触及了封建

9、土地制度 北宋阶级矛盾尖锐A BC D22 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 尽收天下劲兵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 “强干弱枝”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7 - / 1123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 ” “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

10、免役法、更戍法 24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 “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25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 一书认为: (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方法 “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二二

11、、非非选选择择题题(本本题题共共 3 3 题题,第第 2 26 6 题题 2 22 2 分分,第第 2 27 7 题题 1 16 6 分分,第第2 28 8 题题 1 12 2 分分,共共 5 50 0 分分)2 26 6. .阅阅读读下下列列材材料料- 8 - / 11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

12、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结果。(要求:表述应当成文,不得超过180 字。 )2 27 7阅阅读读下下列列材材料料,回回答答问问题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

13、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 交替的“胡化”和“汉- 9 - / 11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国主编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3)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2 28 8阅阅读读下下列列材材料料,回回答答问问题题。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 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

14、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摘自马端临 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 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自李华瑞 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 “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 10 - / 11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 “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

15、潜流中去探究”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ADDDA 6.DABBA 11.CDDDB 16.CCBBC 21.ADABC 26.(1)背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开展变法活动。( 5 分 )(2)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12 分 )(3)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旧俗,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分 )27. (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2 分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惯不同

16、;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3 分)(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8 分 )(3)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3 分 )28.(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 2 点即可) ( 5 分 )- 11 - / 11(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答对其中 2 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7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