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9376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适用于法学专业本科生课程代码:A1E00311学时分配:54学时赋予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等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法制史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理论课程,为法学本科教育必修的14门主干课程之一。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的产生、开展、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历 史学与法学的一个交叉学科。课程设置以中国历史的开展为主要线索,即以朝代更替为各章的 设立.标准,从法律起源时期的夏朝,一直延伸到新中国建立以前,各章的设置.以立法指导思想、 立法概况、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及司法制度为主要脉络。作为高等学校

2、法学教育体系中的主 干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法律观,并为他们学习法学理论和部 门法提供有关的历史知以,从而加深他们对我国现行法律的理解。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国法制的传统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法学理论修养, 进一步积累人文素养,为其他法学学科的学习及今后参与中国法治改革与法治建设的实践打下 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的具体目标是:首先,注重基础知识教育。中国法制史以学习、研究中国古代、近 代法律制度的沿革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 点,对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作用和变化有比拟清楚的认识,同时学习、掌握近代中国法

3、律 制度变革的相关情况,了解法律近代化在社会中的变化和开展。其次,关注前沿理论问题。我 们注意将前沿理论问题融入教学,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学生的课程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及本科后续教育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一)教学内容1、概述2、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2、梁治平.法意与人情国.深圳:海天出版社,1992.3、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4、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6、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

4、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7、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上下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8、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9、程树德.九朝律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3.10、日堀毅.秦汉法制史论考国.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11、钱大群.唐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2、薛梅卿.宋刑统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3、美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M.刘昕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14、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下)阳.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5、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拟研究M.南京:南京

5、大学出版社,2000.16、范忠信.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7、赵晓耕.中国法制史原理与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8、叶孝信.中国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9、曾宪义.中国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萧永清.中国法制史简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二)教学网络提示1、法律思想网: : 1 aw-thinker. com2、法律史学术网: :/ legal-history, com(1)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2)中西法制文明起源的历史比拟3、夏商法律制度(1)“行天之罚”的法制指导思想(2

6、)主要法律形式(3)行政管理体制(4)刑事法律内容(5)司法审判制度(二)重点难点中国古代国家与法的形成的特点;神权法思想与夏商法制的关系。(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4学时第二章两周法律制度(-)教学内容1、概述2、西周立法概况(1)“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2)制礼作刑的立法活动(3)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3、西周法律内容(1)刑事法律内容(2)民事法律内容(3)行政法律内容4、西周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的设置(2)狱讼形式的划分(3)司法审判的原那么(4)监狱管理制度5、春秋战国法律制度的变革(1)各家法律思想的争鸣与交锋(2)春秋后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3)战国时期的法经(4)战国时期的司法

7、改革(二)重点难点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西周的刑法原那么:西周的婚姻制度: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的原因及 形式;战国时期的法制改革(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6学时第三章秦朝法律制度(-)教学内容1、概述(1)商鞅变法与秦朝的统一(2)秦朝法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2、秦朝统一封建法制确实立(1)立法活动(2)法律形式3、秦朝法律的主要内容(1)刑事法律(2)民事法律(3)行政法令4、秦朝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2)诉讼审判制度(二)重点难点秦朝的刑法原那么及刑罚;秦朝的司法机关设置。(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2学时第四章汉朝法律制度-)教学内容1、概述2、儒法合流与封建法制的开展(1)立法思想(2)立法概况(3)

8、汉朝的法律形式3、汉朝法律的主要内容(1)行政法律制度(2)刑事法律(3)民事法律(4)经济法律4、司法制度(1)司法机构(2)诉讼审判制度()重点难点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汉朝刑制改革的内容(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6学时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一)教学内容1、概述2、各代立法概况(1)三国时期的立法活动(2)两晋南朝的立法活动(3)北朝各代的立法活动(4)法律形式的开展变化3、主要法律内容(1)魏晋北朝的律学成就(2)刑罚体系的重大变革(3)罪刑适用原那么的儒家化(4)官僚贵族特权法的强化4、司法制度的变化(1)司法机关体系(2)诉讼审判制度(二)重点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朝的立法情况;

9、刑罚体系的变革;罪刑适用原那么的儒家化:官僚贵族的 特权规定(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6学时第六章隋唐法律制度(一)教学内容1、概述2、隋朝的法律制度(1)隋初的立法思想(2)立法活动(3)开皇律的立法成就(4)隋朝后期法治的破坏(5)司法制度的变革3、唐朝的立法成就(1)唐朝的立法思想(2)唐律疏议的制定及其成就(3)律、令、格、式法律形式的定型(4)唐六典的编纂及其影响(5)唐中后期格后敕与刑律统类的制定4、唐朝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1)行政法律规范(2)民事法律规范(3)经济法律制度(4)刑事法律规范5、唐朝法制的特点与历史影响(1)儒家思想是唐律的灵魂(2)唐律是中华法系的代表(3)唐律对

10、周边国家和后世立法的影响6、唐朝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体系(2)诉讼审判制度(3)监察制度(4)唐朝后期司法状况的败坏(二)重点难点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唐律疏义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唐朝司 法制度。(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6学时第七章宋朝的法律制度(一)教学内容1、概述2、强化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1)强化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2)宋刑统的制定(3)编敕与编例的开展(4)条法事类的出现3、宋朝法律的内容(1)加强专制控制的行政立法(2)商品经济的开展和民事经济立法(3)重惩贼盗的国策及刑事立法4、宋朝司法制度的高度集权化(1)君主集权的司法机关体系(2)民刑有别的诉讼程序(3

11、)鞫僦分司的审判制度(4) “翻异别勘”的复审制度(5)检查勘验制度(二)重点难点宋朝立法指导思想;宋刑统的特色;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4学时第八章元朝法律制度(-)教学内容1、概述2、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活动(1)立法指导思想(2)蒙古国时期的立法(3)元朝统一后的立法3、元朝法律的内容(1)民族分治的管理体制与行政立法(2)保存民族习俗的民事经济立法(3)表达民族特色的刑事立法4、司法制度的变化(1)司法机关设置的多元化(2)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二)重点难点民族分治的立法特色:司法机关设置的多元化。(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2学时第九章明朝法律制度(一)教学内容1、概述2、明

12、初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1)重典治国立法思想确实立(2)大明律的制定(3)明御制大诰的编纂(4)问刑条例的出现(5)明会典的修撰3、明朝法律的内容(1)行政体制的变革与行政立法(2)民事经济法律规范(3)刑事法律规范(4)严惩官吏渎职与贪赃犯罪(5)增设新的刑罚4、明朝司法制度的变化(1)司法机关的变化(2)会官审录制度(3)厂卫干预司法(二)重点难点明初立法指导思想:“重典治国”思想指导下的明初立法;明朝司法机关的变化。(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4学时第十章清朝法律制度(上)(一)教学内容1、概述(1)立法思想与立法成就(2)法制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地位2、封建法制体系逐渐完善(1)行政法律(2)民事

13、法律(3)经济法律(4)刑事法律3、司法制度趋于完备(1)司法机关体系(2)刑事诉讼与审判制度(3)民事诉讼与审判制度(4)幕吏擅权与司法弊政(5)少数民族地区的司法制度(二)重点难点少数民族特色的地方立法;会审制度的开展。(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2学时第十一章清朝法律制度(下)(一)教学内容1、概述(1)社会国情的变化与传统法制的危机(2)西学东渐促进法观念的更新(3)法制近代化的开端2、近代法律体系的建立(1)宪法性立法(2)行政法律(3)民事法律(4)经济法律(5)刑事法律3、司法制度改革(1)历史背景(2)司法机关改革与法院编制法的制订(3)程序法的制定与诉讼审判制度(二)重点难点晚清制

14、宪活动与修律活动;司法制度的变革。(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2学时第十二章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一)教学内容1、概述(1)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曲折开展(2)中华民国法制的特点(3)中华民国法制的历史地位2、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推进社会改革的各项法令3、民国北京政府法律制度(1)代议制的蜕变与宪政立法(2)民商事法律(3)刑事法律(4)司法制度4、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1)立法思想(2)立法体系的建构与衰败(3)宪法性法律(4)民事立法及其特点(5)刑事立法及其特点(6)行政法律法规(7)司法制度(二)重点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南京国民政府的

15、立法体系。(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4学时第十三章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一)教学内容1、概述(1)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法制的形成和开展(2)革命根据地法制的特点(3)革命根据地法制的历史地位2、宪法(1)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2)抗日民主政权的宪政立法(3)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3、民事经济法律(1) 土地立法的开展(2)婚姻立法(3)劳动立法4、刑事法律(1)土地革命时期的刑事立法(2)抗日战争时期的刑事立法(3)解放战争时期的刑事立法5、司法制度(1)工农民主政权司法制度(2)抗口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3)解放区的司法制度(二)重点难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土地立法的开展(三)教学安排理论讲授2学时五、教学设备和设施本课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小麦克风、U盘等设备。六、课程考核与评估1、教学大纲所涉及内容均在考核范围之内。2、期末考试形式:闭卷形式,期末试卷以百分制计算,折合708计入本课总成绩。主要针 对教师课堂重点讲授的内容。3、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虬 具体分配方法是课堂提问占平时成绩的10%,平时作业占平 时成绩的10%的,考勤占平时成绩的10%。七、附录(-)教学参考文献目录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