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7289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 “磨”会写“断、楚、孤、 帆”等13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 .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 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1 .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导入新课。1 .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 天门山图片)2 .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 岸。两山

2、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 片之后有什么感受?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 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3 .简介诗人: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 莲居土,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指名读诗。(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 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

3、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 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四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一)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课件出示朗读要求)(二)品读古诗,想象画面。1 .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课件出示前两行诗)感悟“和”(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 “和”是什么意思?(变红字体“和”)(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师:这朦朦胧胧,平平静静的湖面像什么?生:像镜子。(相机出示清晰的镜子和未磨的镜面)师:像一面什么样的镜子?生:未磨的镜子。相

4、机板书:湖面镜未磨一把湖面比作铜镜师小结:你瞧诗人的比喻多么精准、生动呀!(板书:比喻)(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如: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评价)应该怎样读?(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的宁静!一起来读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起师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相机课件 出示“诗眼”)2 .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 “和”。(1)师: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5、(2)你能说说,到底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想象的画面怎么样?(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 生动、巧妙。)(3)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只要学生讲出读的理由符合诗意即可,让学生个性化朗读,或惊讶或赞叹等,让学生练习读互 相听,听出什么感觉,告诉同学。)(4)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5)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相机出示白银盘 和一个青螺)师小结:是呀,不能换,诗人不仅把君山比作一个青螺,还把洞庭湖比作是白银盘呢,短短的 七个字却藏着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真让人佩服呀!相机板书:银盘一把湖面比作银盘君山一青螺一把

6、君山比作青螺3 .补充教材内容二,通过比照,欣赏比喻的巧妙过渡:洞庭湖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刘禹锡赞叹它,为它写诗,另一位诗人,雍陶也也曾在为 它题诗,诗名就叫题君山。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诗中这样写到(1)课件出示雍陶的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2)学生自读,感悟诗意,品味语言的形象生动。(3)师读,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反复引读这两个比喻句,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生动比喻所描绘的美。师引读:点点银光翠绿的君山,诗人不由赞叹到师引读: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态,美如仙女,楚楚动人。4 .朗读古诗和补充材料,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5 .背诵古诗。五、总结

7、师: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 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六、多样作业,表现美。1 .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 .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 .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看到联想比喻湖面镜未磨一把湖面比作铜镜银盘一把湖面比作银盘君山一青螺一把君山比作青螺教后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展开想象,体会意境。在本课的教学中借助了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用丰富 的想象使诗句描绘的美景如在眼

8、前。为下面的品读古诗、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打下了基础。缺乏之 处是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而忽略了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进而对学生进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 教育。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 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到达了 “笔落惊 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4.写作背景: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 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的一生大局部时间都是在漫 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

9、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 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 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二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指导生字的读音。3 .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应读。4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1 .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 上)2 .指名反应: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

10、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 船。)3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 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 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 来。四、 再现画面,体会意境。1 .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2 .指名反应: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3 .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五、再读悟情。1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

11、色彩鲜明的景物?(青山碧水 白帆红日)(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2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 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 .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 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 (断、开、流、回、出、来X板书:断开流回 出来)4 .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 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六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指导书写“断、楚”。2

12、 .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 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3 .背诵并默写古诗。4 .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板书设计望天门山天门中断一楚江开气势磅礴碧水东流一至此回雄伟秀丽两岸青山一相对出山水相映孤帆一片一日边来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后反思课堂上,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 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 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 练。特别值得一提

13、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 感。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2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3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1 .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 .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

14、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 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3 .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 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4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 读。5 .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土,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 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6.

15、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 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 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相机 出示生字“饮”)观察,师范写,生书空。(1)齐读课题(2)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3)指名试读(4)按节奏齐读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朗诵诗句, 借助拼音学会诗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2 .生自由朗读。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课件出示诗句。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指导生字:饮初亦抹宜指名读,教师领读,提示读音:“

16、亦、宜”整体认读音节,“饮”前鼻音。“抹”是多音字,在文中读 mo,组词“涂抹”;还有一个读音是mA,组词“抹布”。三、品读诗句,理解大意。1 .小组交流积累学习古诗的方法。2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看课本注释、看课本插图、读古诗题目、读古诗 诗句、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资料.引导理解:(1)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2)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3)欣赏晴雨时的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3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四、细读诗句,交流探究。(一)赏读“水光敝谶晴方好”。1 . “敝潮”是什么意思?(敝谶:波光闪动的样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看 课本注释知道的。

17、)2 . “激潮”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 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3 .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敝潮”的景象?(是阳光和微风让西湖水面出现 “激灌”的景象。)这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晴天。)4 .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好、 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好。). “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正当,恰好。)5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 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二)赏读“山色空蒙雨亦奇。”1 .正

18、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阳光明媚水光山色的西湖美景中时,忽然天气 发生了变化,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雨).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雨中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山色空蒙。)2 . “空蒙”是什么意思?(空蒙:形容景物迷茫,假设隐假设现。)你是怎么知 道的?(查字典。)3 . “空蒙”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假设隐 假设现)4 .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赞叹。(奇) 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亦奇。)5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 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假设有假设无,也显得非常奇妙。).鼓

19、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三)个性赏读晴雨西湖。1 .晴天时西湖很美,雨天时西湖也美。我们怎样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晴雨时西湖不同的美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2 .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四)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 .谈话过渡:晴天的西湖,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雨天的西 湖,群山迷迷茫茫,假设有假设无。面对这么奇妙的景色,你要用什么词语来比喻它 呢?(美丽的画卷、人间仙境等。)2 .诗人苏轼是用什么来比喻西湖的?(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读诗:欲把 西湖比西子。)3 .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西子:西子指

20、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过 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 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 去。4 .诗人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5 . “淡妆”是什么意思?(素淡的妆容。)“浓抹”是什么意思?(浓重华丽 的打扮。)“相宜”什么意思?(合适)“总相宜”(都非常合适。)6 .作者写这句诗只是为了赞美西施吗?(不是,是在借西施来赞美西湖。意 思是说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的西湖景 色都很美。)7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假设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 浓抹都是

21、那么合适,美妙多娇。).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西湖的赞叹之情。(五)诵诗句,悟诗情。1 .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 奋、高兴).带上这样的好心情,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男苏轼、女苏轼)2 .配上美妙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读。3 .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谁来试 试,指名背一齐背)五、荐诗篇,重积累。1 .师:这就是美丽的西湖,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美妙诗篇。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写西湖的诗,你到哪些,我们一起来提供。2 .老师也到另外一首写西湖的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PPT拓展诗 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读诗3

22、.师简述诗景.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吧!师生齐读诗句。六 作业:1 .背诵本课古诗.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西湖的诗歌读一读并背诵。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水敝涌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教后反思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视频,让学生对 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 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 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学生交流读懂诗的内容。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主要抓 住“激涌”“空蒙” “好”这几个重点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晴天时 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

23、粼粼;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想 象画面,用语言描绘,感受这首古诗蕴含的美妙的意境。这不仅为后两句“欲把 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很好地把诗歌的内 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望洞庭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3 .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 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想象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 诗。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

24、,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 情。课前准备1 .资料: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 .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 .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教学准备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 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教授“庭”,提醒后鼻音, 齐读,组词记忆。2.介绍诗人。(课件出示)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1 .师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2 .自学古诗,小组交流课件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1.相机出示新生字,小老师带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