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高频考点突破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6175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高频考点突破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高频考点突破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高频考点突破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高频考点突破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突破练习题1.文言文阅读。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日:天 也。熹问日:天之上何物? 父异之。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土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 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土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 学规俾守之。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 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 之米已辐凑。熹

2、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 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酷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 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日:朱熹政 事却有可观。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注】蠲:除去,免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i甫能言()ii除知南康军()iii郡县官吏惮其风采()iv有短熹者()V父异之() *vi值岁不雨()vii悉厘而革之()viii申乞致仕()(2)下列句中与蠲其征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奏复其旧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则或咎其欲出者D.吾其还

3、也(3)翻译下面句子。i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ii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碌碌,他日继吾志者,唯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屣,背筐,手长管心 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 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 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 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 不

4、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薪、黄、潜、桐间,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 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 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 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选自,作者是清代派创始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i叩之寺僧()ii即面署第一()iii闻左公被炮烙()iv微指左公处()V使将士更休()vi必

5、躬造左公第()翻译下面句子。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4)请用/线给本文第五段断句。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 云。 方苞为文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就本文前两段来看,第一 段记叙左公,之事,重在突出其忠;第二段记叙左公,为国护 才之事,既着力突出了其毅,又充实了其忠。(6)本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为何三、四两段要记述史可法逸事?11.(二)苏子由龙川别志:庆历中,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姚仲约度不能御,论军中富 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海悦,径去不为暴。富郑公议欲诛仲约,范文 正公欲宥之,争于上前,仁宗从之。富公愠日:”方今患法不举,而

6、多方沮之,何以整 众? 范公密告之日: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且吾与公在 此,同僚之间,同心者有几?虽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他日手滑, 虽吾辈亦未敢自保也。富公终不以为然。及二公迹不安,范公出按陕西,富公出按河北, 范公因自乞守边,富公自河北还,及国门,不许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彳旁徨不能寐。绕床 叹日:范六丈圣人也。予考资治通鉴,唐武宗赐刘宏逸薛季棱死,又遣使就潭州诛杨嗣复及李珏,杜惊 奔马见李德裕日:天子少年,新即位,兹事不宜手滑。德裕因与崔琪崔郸陈夷行三上奏, 乃释之。乃知范公所言者,杨嗣复等公案耳。世有肆行胸臆者,多以纸上语为不足用,以 今观之,

7、是否盖可见矣。(选自吴开优古堂诗话)(1) 1 文中富郑公是宋代政治家富弼,其爵位为郑国公;范文正公,是宋代文学家、军事家 范中淹,文正公是他的,苏子由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子由是他的O(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仁宗从之的之指代范仲淹的建议。B. 方今患法不举意为当今正忧患法律不能得到施行。C. 富公出按河北中的出是指出京为官。D. 及国门,不许入的意思是到了国境,守军不许他进入。(3) 富郑公议欲诛仲约,而范文正公欲宥之,范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概括)(4) 手滑是一种通俗形象的说法,文中的手滑是指(5)本文由事及理,多用对比。除了对姚仲约的处置上富郑公议欲诛和范文正公欲宥 的对比之外

8、,请再写出一组对比:12. 甲:太史公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 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 能去云。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 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乙: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日列传,此其例 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 此列之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万世,故为之世 家以抗之?又大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

9、,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 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 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悟者也。选自王安石孔子世家议 (1)依据乙文,用自己的话给列传下定义。(2)乙文中,王安石推测司马迁把孔子列入世家的原因是o(3)甲文运用引用和对比的手法,其用意是o(4)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行。B.仰望巍峨的高山就可以停止了,行走宽广的大道就可以停止了。C.仰头望着巍峨的高山,行走着欣赏沿途的风景。D.高山是用来仰望的,大道是用来行走的。(5)史记将孔子列在世家中,甲文司马迁对此作了一定

10、的阐释,乙文王安石对此大 加辩驳,你倾向哪一方的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13.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 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 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 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 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闽,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儿在 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

11、相出没 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I,出北海,然 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i北虽貌敬()ii北亦未敢遽轻吾国()iii数吕师孟叔侄为逆()iv得间奔真州()V国事遂不可收拾()vi而不在使者之目()vii约以连兵大举()viii诡踪迹()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天高地迥,号呼靡及B.几为巡徼所陵迫死C.道中手自钞录D.层见错出翻译下面句子。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4)第一段中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这句话里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14.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

12、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 乐二年进士。选庶古土,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 书成,改翰林侍读。性刚鲤,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 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己,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 卒多施行。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 曳出几死。明日,改交肚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 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日: 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

13、之。其夕,帝崩。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 之。己,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 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日: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日: 臣言谅阴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 陈之对日:臣惶惧不能悉记 帝意益解,日:是第难言耳,草安在? 对日,焚之 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

14、,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 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 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初,敬宗与李时 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土,敬宗 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日南陈北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i改交附道御史()ii趣言之()*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ii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3)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4)

15、选文末段为什么要提及陈敬宗?请说说理由。(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一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 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的敬重15 .游凌云图记刘大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 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口事者,类如此欤

16、!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 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 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于时极乐。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 酒游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乃子瞻之有 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 于是为之记。【注】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汉嘉,蜀地名。凌 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请选出最适合填入本文第二段方框处的虚词A.以B.而C.所D.于(2)文中与卢君之施泽于民相照应的

17、语句是(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知者仁者的快乐,都得之于山水并寄寓在对山水的观览中。B.作者认为理想中的士大夫应该既施泽于民,又寄情于山水。C.苏轼作为古之杰魁之士,只能做到钟情山水而轻于轩冕。D.卢抱孙政务之余曾畅游凌云,其友刘大楣写此文专记其事。(4)从语言运用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作者说子瞻,有志焉而未毕,其中志指什么?请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对这句话作 简要评析。(6)概括作者写这篇记的原因。(用自己的话FI答)答案1 .【答案】(1) i刚刚ii授官iii害怕,惧iv诋毁,说坏话v认为特别vi恰逢,正巧vii治理,整理VIII 求,相求(2) A(3) i (他)单人独车不带

18、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ii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4)挑选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经常到郡学与学生讲论学问;重修了白 鹿洞书院,制定学规让学生遵守。(5)朱熹的批评者之所以认为他荒疏政务,主要是因为朱熹对扰民害民的政策一一废弃, 触怒了政敌,而皇帝则看到了朱熹在治理地方时的卓越才能:利用经济手段缓解饥荒,深 入民间,了解民情,轻装简从,不扰民,致力革除弊政。【解析】(2) A项与题干中的其都用作代词。B项,语气词,表祈使语气。C项,指示代词,那 个。D项,语气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参考译文】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

19、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 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十八岁 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 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 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 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 并制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 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

20、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 要他马上单车赴任。朱熹因为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 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 郡,召募米商,免除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 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 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 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 役法、

21、榷酷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治理、革除。每次在 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 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 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2 .【答案】(1)郡望(2) C(3)屈驾。(4)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5)婉言劝勉二人为人为文要信乎古志乎道,不以里人迂阔之讥为患;肯定二 生才华以回应苏轼的引荐,表达对友人的尊重。(6)做学问不要流于世俗,随大流,应当有独特的眼光,走真正的圣

22、贤之道。为人 处事不要过多在意别人的讥笑讽刺,要勇于坚持正道。【解析】(2)本题中生指代二生,即你们,里人指同乡邻里,不是家人或其他人。(6) 【参考译文】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 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几十万字的文章,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 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 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 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

23、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 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 法。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 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 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 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 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 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

24、祸害却是这样;说它 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 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 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3 .【答案】(1)板桥;扬州八怪(2) i竹子ii放置、摆放iii于是,就iv疾速、忽地v 这,这个vi胡乱,随便(3) C(4)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 化之功了。 画竹之,虽胸无成竹,但有多年生活积累,信手拈来,亦成章法,与胸有成竹一个道 理。4 .【答案】(1) i举起。ii 击

25、退。iii通“震,震慑。iv老百姓。v统治。VI言论,文中指著作。vii兵器Viii凭借,凭着。D(3)优秀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 问过往行人。(4)以长策和敲扑为喻,形象地表现秦国利用强大的暴力手段统御天下的力量(5)选文句式整散结合,加之排比句的运用,意在突出秦国的强大。如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具有声势的语气展现了秦国舍我其谁的霸气。【解析】 A项,从通纵。B项,景通影。C项,倔通崛。5.【答案】(1)姚鼐(2)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

26、也(3) A(4)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5) (1)雁荡山因其险峻又地处偏远而完整地保持了本色。(2)雁荡山的森严气象使人产生严恭静正之心。(6)共同点是先记游,再由所见引发说理,写作手法上叫因事说理。【解析】(3) 其是代词,它们的,而不是那些。文中说的是崖洞山峰都很秀美,并不是说山 峰上的崖洞,因此,答案选Ao(6)【参考译文】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 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 全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 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

27、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 发口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 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 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4)结合第二段段意文意,概述体现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所做的三件事。(5)根据本文第三段画线句,有人在皇帝面前指责朱熹荒废政务,可是皇帝却认为朱熹为 政值得肯定。请结合第三段分析其中原因。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土,日黎生、安生者。既而 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

28、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闵壮隽伟,善反复驰 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土,而苏君固可 谓善知人者也。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日: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 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日: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 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 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 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 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说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

29、之迂为善, 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 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曾巩赠黎安二生序)【注】迂阔:不合实际;庸语:难道。(1)苏轼,本眉州眉山大(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文中称赵郡苏轼,是因为他的是 赵郡。(2)下列对生其无急于解里火之惑一句话的解释,正确的是A.你们不要急于解开其他人的困惑吧。B.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家里人的困惑吧。C.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D.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开家人的糊涂认识吧。(3)第一段辱以顾余中的辱的意思是:(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困于今而不自知?(可用

30、原话回答)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 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 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 能保全山的原貌直到今天。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 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能久留下来,集聚工匠架 棵画栋来标榜扬名,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土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 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

31、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 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就自己成就世界的道理, 都可以懂得了。6 .【答案】(1)观堂;人间词话(2) i忍受ii附加、附着iii对、正确iv遗憾v借代花vi渡口(3) D(4)前四句是无我之境,诗人心境宁静淡泊,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之中,达到了 物我两忘的境界。后四句转入有我之境,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 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解析】(4) D项,都是判断词,是。A项,助词的;代词,她。B项,介词,从;介词,凭, 靠。C项,连词,表顺承;

32、连词,表修饰。7 .【答案】(1)资治通鉴;臣光日(是资治通鉴中的史赞部分)(2)义;法(4)文帝之始不防闲昭: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5)从不忍看其义,从终诛看其法,但是,不能从一开始就防范并限制薄昭,也 看出他远见不足。【解析】(3) 称是称赞之意,美应译作美德,不取应译作认为不可取。故选D, A、 B、C三项翻译皆不准确。(5)【参考译文】汉文帝十年冬,皇上驾临甘泉(地名),将军薄昭杀死了汉朝的使者,汉文帝不忍心 公开处死薄昭,让公卿去赐给他毒酒喝,打算让他自裁;薄昭不肯自裁,汉文帝让群臣穿 着丧服去他府上痛哭,薄昭只好自杀。我(司马光)认为:李德裕认为

33、汉文帝处死薄昭,在法律上是圣明的,在道义上却不 适当。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 何况薄太后还健在,只有个弟弟薄昭,汉文帝对他判罪不变,这不是告慰母亲的做法。我 认为法律是天下的天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管关系亲近还是疏远都一视同仁,就 没有做不到的,那么就没有人敢有所依赖而犯法的了。薄昭虽然向来被称为长者(有德行 的人),汉文帝不给他任命圣贤的师傅就用他带兵,结果骄纵犯上,以至于杀死了朝廷的 使者,这不是有所依赖而导致的吗?如果汉文帝又赦免了他,则与汉成帝、汉哀帝的做法 有什么不同?魏文命(曹丕)曾经称赞汉文帝的美德,但是认为他处死薄昭不可取

34、,魏文 帝说:对待国舅,只应当用恩泽赡养而不应当把权力交付给他,他犯了法以后,根据法律 又不得不处罚他。讥讽汉文帝开始不防备和限制薄昭,魏文帝的话说得很对。然而要取 悦母亲,一开始就要谨慎安排薄昭的位置。8 .【答案】(1) i放置ii原来(2) C(3) i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ii挖很深的沟壑,筑坚固的壁垒,然后图谋解救涡阳之围。iii以前汉高祖摸着脚趾头,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 国家的一个统领,怎么能给贼寇(敌人)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4)为了告诉读者,傅永并非从小就文武双全,是后天努力而成的,使这篇传记更加具体、真实,也告诉人们学无止境,无论何

35、时都应有好学之心。 志向远大、好学勤奋、忠诚勇猛。【解析】(2) C项,都作副词,于是。A项,与:介词,跟;连词,和。B项,以:介词,用; 介词,凭。D项,且:副词,暂且;表让步的连词,尚且。【参考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向南逃亡。 他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 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 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做了崔道固的城局参军,与崔道 固一起投降北魏,做了平齐郡的平民。王肃做豫州使的时候,任命傅永做王肃的平南长史。

36、齐国将领鲁康祖、赵公政侵犯豫 州的太仓口,王肃命令傅永抗击他们。傅永考虑吴、楚的军队喜欢以偷袭敌营为能事,而 且贼人如果夜袭,必然要在渡过淮水的地方用火来标记它的浅水处。傅永设下埋伏之后, 仍然秘密地派人用壶盛着火油,渡到河南岸,在水深的地方安置下,嘱咐他们说:如果 有火起,就把这火油点着。这天夜里,鲁康祖、赵公政等果然亲自率领部队来劫营。东 西两边的伏兵一起夹击,鲁康祖等人逃奔向淮水。火起后,便无法标记他们原来渡河的地 方,于是他们便向傅永所放置火油的地方争渡。河水很深,淹死很多人,斩首的有几千人, 活捉了赵公政。鲁康祖连人带马掉进淮河里,早晨找到了他的尸体,斩下脑袋后连同赵公 政一起送到了

37、京师。裴叔业围困涡阳,当时皇帝正在豫州,派遣傅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 莫问等一起解围。傅永说:挖很深的沟壑,筑坚固的壁垒,然后图谋解救涡阳之围。高 聪等人不听从他的意见,结果一交锋就失败了。高聪等丢盔弃甲逃到悬浮瓦壶的地方,傅 永独自收拾了散兵慢慢地返回。贼兵追来,他又设下埋伏还击,打击了敌军的锐气。后来 刘藻充军边远地区,傅永仅仅是被免官而已。还没过十天,傅永被诏为汝阴镇将,兼任汝 阴太守。中山王元英征讨义阳,傅永任宁朔将军、统军,他担当包围任务来阻遏义阳的南门。 齐将马仙碑扎营相连,逐渐挺进,谋划着解救围困。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军队给长史贾思 祖,命令他坚守兵营堡垒,自己率领骑兵

38、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击马仙碑。贼人从上面 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冲进敌阵,于是大败敌军。马仙碑烧毁营 寨卷起盔甲逃跑。中山王说:您受伤了!还是回营寨吧。傅永说:以前汉高祖摸着脚趾 头,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领,怎能给贼寇 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 于是和众将士一起追赶敌人深夜才回。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将士没有人不认为他豪壮勇猛的。后来他担任恒农太守,但这不是他心里所喜欢的职务。当时,中山王元英向东征讨钟 离,上奏让傅永担任将军,朝廷没有接受。傅永常常说:东汉的马援、西汉的赵充国, 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唯独我这老将被拘束在这里

39、! 但他在管理人才方面不擅长,所以 在任时没有特别好的名声。后来担任南衮州刺史。年纪已经过了八十,还能驰骋射箭,骑 马挺矛,经常避讳说老,总说自己是六十九岁。9.【答案】(1) i怨怒、生气ii宅第,宅屋iii做买卖iv通志,记号v备办,准备好vi最终(2)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3) C(4)坚决拒绝女婿调任京职的要求;将好友生前赠送自己的西洋珠送给好友的后人。(5)王翱具有正直、不徇私情、廉洁不贪的品格。(6)开门见山,直叙两件事,使本文语言更加简洁。题目已经点名了王翱的身份,文 中不再赘述,使文章精短、精致。刻意略写王翱身份,并以事件中王翱的行为来侧面展 现

40、其身份,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解析】(3)本句中,如译为像样,约为约定说定的,必如约译为一定要按说定的 办。(6)【参考译文】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周围附近地区某个官员做妻子。王翱的夫人很疼爱女儿, 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坚决不让走,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调 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像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 (你父亲)为什么这么吝啬呢? 女儿捎话给母亲。一天晚上,夫人摆上酒,跪在地上, 将这个意思告诉王翱。王翱大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乘车到朝房 住宿,十多天以后才回府第C终究没有给女婿调职C王翱做都御史时,和太监某人一起镇

41、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洒泪送别,赠送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 抽泣着说:这珠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僧保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 到八枚,现在拿出一半为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 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寻找太监的继承人,找到他的两个侄子。王翱 慰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莫非苦于贫困吧? 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 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心里盘算,王翱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老朋友 的心意罢了。便都表面上答应说:行。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 们假造一

42、张买房契约,开出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 给他们,(只见)原来封好的记号依然是那样。10 .【答案】 方望溪先生全集;方苞;桐城(2) i询问ii签署,写iii遭受iv暗暗地v交替、轮流vi去、至U(3)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否则我现在就打死你!(4)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5)勤于国事;为国选才;身陷囹圄;坚贞不屈(6)这是侧面烘托的写法。其目的是以史可法的实际业绩和品行来验证左光斗的知人善任, 进一步衬托他的远见卓识和巨大的精神感召力,与前文形成照应。11 .【答案】(1)谥号;字(2) D(3)不

43、轻易杀臣是祖传盛德,不随意破坏。提议杀臣未必能得到皇上的认同。诱 导皇上杀臣,导致手滑,后患无穷(皇上开了杀戒,群臣难以自保)。(4)皇帝养成轻易诛杀臣子的恶习。(5)富郑公对范仲淹态度上的对比:前不以为然和后范六丈圣人也。史书的告 诫警示和现实中人们肆行胸臆的对比。【解析】(3) 国门指国都的城门,而不是国境,A、B、C三项皆正确(5)【参考译文】苏子由的龙川别志记载:庆历年间,劫盗张海将要经过高邮,知军姚仲约觉得不 能抵抗,主张让军中富裕人家出金银和绸到市场上买牛和酒,让人去迎接慰问(张 海),并且很优厚地对待他。张海很高兴,直接离去没有施加暴行。富郑公商议着想要诛 杀仲约,范文正公想要饶

44、恕他,为了争议而觐见皇上,仁宗允许他们(觐见)。富公生气 地说:如今担忧法度不能推行,却又多次破坏它,要凭什么治理民众? 范公悄悄地告诉 他:自从祖先以来,从没有轻易杀下臣的,这是很崇高的品德,奈何想要轻易破坏它! 况且我和你在这里(同朝为官),同僚之间,同样心意的人有多少?虽然圣上的意思还不 知道怎么决定。轻率地引导圣上诛戮大臣,他日手滑(就是诛杀大臣手顺了),即使是我 们也不敢自保啊。富公到底不认为是对的,等到二公的功绩不安稳,范公出使去巡视陕 西,富公出使去巡视河北,因为范公自己请求戍守边疆,富公从河北返回(京城),到了 京城城门,被拒绝进入。不能揣测到朝廷的心意,连续几晚彷徨着无法入睡

45、。围着床转, 叹息着说:范六丈是圣人啊。我考证资治通鉴,唐武宗赐刘宏逸薛季上吊自杀,又派 遣使者到潭州诛杀杨嗣复和李珏,杜惊快马奔去见李德裕说:年轻的天子,刚即位,此 事不适宜让他做顺手了。德裕因此和崔琪崔郸陈夷行三人上奏,于是(圣上)释放了他 们。才知道范公所说的,正是杨嗣复等人的公案啊。世上有肆意做心里所想的事的人,大 多都以为纸上的话不足为用,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件事,对错大概也可以看出来了。12 .【答案】(1)记叙公卿中杰出人物生平的传记叫列传。(2)仲尼躬将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万世(3)突出孔子的至圣至贤以及他的威望之高,影响之大(4) A(5)倾向司马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

46、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历 代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司马迁对其敬仰至极。列为世家合情合理。倾向王安石:按照史 书编排体例的客观规范,孔子的才能和思想的光芒不应编排在世家。【解析】(4)仰:仰望;景:大;景行(h旨ng):宽广的大道;止:语气助词,无意义。故应选A, B、C、D二个选项翻译皆不准确.(5) 【甲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 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想见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 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当时是光荣的,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 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乙文】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叙帝王人物用本纪来表述,一些世袭公侯爵 位的则用世家来记叙,一般的朝廷公卿官员则用列传来记叙,但是也有特例。司马迁 把孔子列为世家来记叙,他这样做有什么特殊的根据吗?孔子,是一个到处游学讲学的人, 生长在乱世衰落的年代,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点土地,根据这个论据,把他归为列传就合 适了,怎么把他列为世家呢?难道是因为孔子具有圣人的道德,他的学说传播的非常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