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运行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5618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运行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经济运行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运行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运行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经济运行分析教学大纲一、学目的和要求中国经济运行分析是经济学专业及其他经济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旨在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行中国经济状况,从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理 论和方法,探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讲授该课程,为了使学生在原有经济理论的基 础上,加深对中国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力图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解决现行经 济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与所学的基础理论结合,在深层次上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 学习并注意结合中国实际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运用各种科学方法, 尤其是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紧密

2、联系实际提高认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 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具有前沿性的问题及时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时 代性特点。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政府经济职能及其管理体制改革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政府职能作用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难点:政府职能转变和借鉴经验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现代市场经济实践证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并非万能,其失效性 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政府职能界定(经济职能)(二)政府职能具体内容矫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效率、解决收入分配,实行再分配、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制定和执行国内和国际经济政策。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经济生活

3、中的许多消极现象,阻碍了我国经济良性循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要发 挥重要的职能作用。它可以消除微观市场主体发育的障碍,可以消除金融体系发展的 障碍,可以消除收入分配调控的障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三、政府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及其职能转变(一)中国入世对政府管理体制的冲击入世形成了对我国管理体制的外部影响,需要加快市场化的进程;入世对政府宏 观调控提出了基本要求,需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入世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迫切 要求,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二)目前政府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政府管理体制面临制度性制约,存在宽泛的国有经济布局和过长的国有经济 战线;存在封闭的政府主导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习惯的行政

4、运做和政府工作业绩 的评估制度;存在履行公职完成任务为标准的财政支持制度;存在不规范的政府干预边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四、区域经济协调和西部大开发(一)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促进和实现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缩小地区之间居民福利水平的差距;促进地区比 较优势发挥和地区分工;消除地区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坚强地区之间的横向联 合与协作;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二)“十五”期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内容以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健全市场体系和参与国际竞争,改善生态环境和 创造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缩小经济差别,进一步促进产业和地区分工的合理化。(三)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阶段划分;西部

5、大开发的基本措施;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本章复习思考题:1、本章复习思考题:1、2、3、4、5、我国区域经济存在的差距和原因是什么?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是什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试述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选择?第十章:加速发展的城市经济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化现状、影响作用和发展战略。难点:小城镇建设一、我国城市化现状和发展城市化总体水平低;城市化质量较差;地区间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资源管理粗 放;城市化人口起点低。影响作用:抑制消费需求增长;阻碍劳动生产率提高;妨碍农村产业化进程;延 缓城镇建设和城市功能发挥;阻碍产业结构调

6、整和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国民素质的普 遍提高;影响环境保护和治理;影响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使用。二、我国城市化道路和发展战略(一)城市化道路的基本选择结合我国客观实际,构建一个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的城市网络体系, 组成一个形式分散但功能集聚的城市群模式。(二)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目标;把握城市化进程的程度;掌握城市化变化的速度; 确定城市化的经济增长点;实行大城市与小城镇建设并举的原则;确定不同地域的阶 段性城市化目标。三、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小城市发展(一)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的基本决定因素中小城市数量增加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其决定因素: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 农村城镇化发展

7、;乡镇企业继续创业拉动中小城市发展;农村可持续性发展推动中小 城市建设步伐;农村经济实力壮大推动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对策发展趋势:中小城市在数量上迅速扩张;中小城市依托现有城镇基础快速发展; 中小城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对策:重新调整县、乡两级行政区划;适当降低中小城市设施标准;加快中小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完善中小城市发展规划和法规;加快小城镇户籍管理体制的 改革。本章复习思考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2、试析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3、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4、如何加速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第九、十章作业题:1、试述

8、我国西部大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选择?2、试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第十一章: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困难和深化改革的影响难点:国有企业改革新问题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改革的基本概况和改革的发展过程。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困难和改革出路(一)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效益不断下滑,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负债率过高,严重影响金融体 制改革;技术创新能力差,造成竞争能力下降;管理水平低,造成资源浪费和闲置严 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对社会安定造成不利影响。(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和目标出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实行有进有退方针;国有企业规

9、范化的公司制度;政 府市场规则的监管体系;企业融资环境改善的多元化融资体系等。目标: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目标,到2010年国 有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 本完成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初步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 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也制度,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 经济效益能力明显提高,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目标(一)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发展战略等。(二)国有企业深化改

10、革的影响因素企业要素国际化、企业组织集团化、企业市场多元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产 权股份化、企业竞争智能化、企业经营法制化、企业决策风险化等。(三)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改革中的市场环境建设和交易成本提高问题;企业脱困债转股和政府负担问 题;企业减员增效和扭亏为盈问题;企业产权制度和多种要素组合问题;企业战略调 整和布局结构问题;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规范运营问题。本章复习思考题:1、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表现在那些地方?2、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影响因素是什么?3、如何不断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第十二章: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小企业发展作用和

11、存在问题难点:中小企业的发展机制一、中小企业发展及其作用现实思考:经济发展不能过分依赖大企业集团;企业规模的大小不能由政府决定; 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忽视规模结构的调整。重要作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优势; 提供大量就业的机会;对大企业发展起促进作用;活跃市场的重要力量;化解金融风 险的主要因素。二、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缺乏政府扶持力 度;中小企业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调整;中小企业重复建设 和重复投入现象严重;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三、完善中小企业的发展机制加强企业制度

12、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完善融资服务机制,构建中 小企业融资网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发挥 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效应。本章复习思考题:1、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2、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3、如何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机制?第十三章:企业创新与提升企业竞争力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企业制度创新与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与竞争力。一、企业竞争力二、企业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一)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二)构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制度基础(三)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衡量标准三、企业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

13、响(二)当前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认识问题(三)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本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企业竞争力?2、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衡量标准是什么?3、如何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1999.1999. 12参考书目:1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以宁 商务印书馆2、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运行江晓薇 中国经济出版社3、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干预安福仁东北财大2001. 14、走向可持续性发展 魏后凯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 15、经济发展研究马洪、王梦奎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56、6、7、8、9、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1999. 5新一轮经济周期展望陈乃道聚焦新经济张瀛姚愉芳社会科学文献出

14、版社改革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制度变迁与金融结构调整方贤明中国金融出版社10、区域经济学原理 张敦富轻工业出版社11、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余运久 中国发展出版社12、入世后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谢康高等教育出版社13、入世后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贾继锋高等教育出版社14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研究周国富东北财大15、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16、走向明天的国有企业17、世界国有企业研究王与君 朱乐饶袁易明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102000. 81999. 92001.72001.32001. 12001. 12001. 12001. 101999. 22001.1章节内容时数第一章政

15、府经济职能及其管理体制改革4第二章我国周期波动的经济增长4第三章金融体系建立与金融体制改革4第四章吸引外资与投资体制改革4第五章贸易自由化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4第六章财政体制与财政和货币政策4第七章中观经济及其运行机制2第八章优化与升级的产业结构4第九章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4第十章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4第十一章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4第十二章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4第十三章企业创新与提升企业竞争力2市场规则和组织行为。(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首先,加快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途径;其次,正确发挥政府指导、协调和服 务的职能;(四)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1一些西方主要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和经验

16、值得我国借鉴,尤其是政府管 理体制转变中的各种做法,值得我国在深层次中思考。本章复习思考题: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界定?2、为什么要发挥政府职能在经济发挥中的作用?3、如何解决目前政府管理体制中的问题?4、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是什么?5、你认为我国应当借鉴西方国家政府管理体制的那些经验和教 训?第二章: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济增长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经济增长变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难点:经济增长制约因素一、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特点和意义经济增长周期理论已经被当代各国经济运行状况所证实,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 物和基本特征。研究经济周期波动有以下意义:有助于掌握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规律;

17、有助于保 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以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助 于提高经济预测的可操作性。二、我国经济增长周期变动的影响因素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了经济增长周期的异常变动,尤其是影响市场结构的合理 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变动的主要原因,比较公认的有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1、连续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的震荡,不同程度影响我国经济 的发展;2、国内市场环境的买方市场形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影响经济增长;3、国 内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影响经济增长;4、经济增长方式变化带来的经济 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三、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略)四、

18、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一直是高速低效增长, 造成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不平衡,资本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水平低的状况,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因此,经济增长的实践表明,必须解决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转变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入手,充分认识生产力发展水平是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素,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充分认识生产要素的现实状况是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比较优势条件有效的配置资源;充分认识市场机制的重大变化是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使政府职能、所有制结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制度 和收入分配格局都发生重大变化;充分认识经济和社

19、会的全面开放是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的体制因素,加快改革的步伐。本章复习思考题:1、研究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理论意义是什么?2、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周期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如何理解经济增长周期变动的影响因素?4、如何理解市场机制的重大变化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 因素?第三章:金融体系的建立与金融体制改革本章重点、难点:重点:金融业面临问题和金融风险防范难点: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一、我国金融与金融业的发展改革以来,金融的现代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和 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金融市场结构由垄断走向竞争;个人成为市场主要的投资 主体;外国金融机构不断扩大。二、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

20、的主要问题银行业资产比例失调,竞争缺乏规范化;保险业的行政手段操作,存在恶性竞争; 证券业违规操作,缺乏道德规范;信托业经营混乱,违规问题严重;财务公司发展不 平衡,行政干预严重等等。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入世后,金融业面临发展的机遇,也面临诸多金融风险。(一)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和基本特点金融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影响;政局不稳和动荡不安的 影响;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影响;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影响;人们经济行为投机的 影响;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影响等等。金融风险存在的主要形式:商业银行的信用和管理以及安全风险;证券市场运作 体制和违规操作风险;期货市场开放度低和规模

21、不够的风险;信托业支付和投资以及 信用风险;国际资本趋利性和投机性的风险;地下金融活动的风险等等。(二)建立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发展机制加大金融秩序的整顿力度,建立有序的金融环境;完善金融监督机制,建立良好 的管理体系;保持金融稳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实施金融体系的制度创新,构 造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国内金融监管制度、金融机构制度、信 用与风险评估制度、金融工具、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金融法律制度和金融风险意识 教育制度等)。本章复习思考题:1、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是什么?存在那些风险表现?3、论述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和发展机制?第四章:吸引

22、外资与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投资体制改革和投资方式变化难点:利用外资政策变化一、投资体制的国际化比较市场经济体制类型决定投资体制类型,美国是自由市场主导型投资体制,运用财 政手段、银行信用、收入分配等调节投资。德国是社会主导型投资体制,运用财政政 策、产业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日本是政府主导型投资体制,运用 产业政策和法律保障。韩国是集中型投资体制,运用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支持产业发 展。中国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投资体制,投资的市场调节和宏观管理相结合,国家 财力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有效利用外资和内资相结合。二、我国投资体制和投资方式的转变(一)我国投资体制运行机制的

23、变化投资资金渠道由单一化国家投资向多元化转变;投资资金的使用由无偿向有偿转 变;投资主体由国家单向多极化主体转变;投资动机有单纯投资向提高效益转变; 投资决策与管理由集中向分散转变;投资调控方式由行政手段为主向经济手段为主转 变。(二)我国投资方式的变迁目前我国投资方式的特点: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膨胀;固定资产投资的外延 性扩张;投资增长的剧烈波动;投资地区的结构失衡;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 的效益降低。投资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三)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建立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 完善投资活动的市场服务体系;加强跨国投资的战略和策

24、略。三、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变化(一)用外资政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投资环境建设;继续扩大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 步拓宽投资渠道;大胆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允许外国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实行技术换市 场政策。(二)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利用国民待遇原则调整直接投资政策;扩大国有垄断行业的开放度;修订与国际 规则不符的国内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的保护;适时调整与外资相关的政策。本章复习思考题:1、我国投资体制发生了那些变化?2、我国投资方式发生的变化和转变是什么?3、如何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4、如何面对利用外资政策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利用外资政策 的有效调整?第一-第四章作业题:1、如

25、何认识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2、如何认识金融体制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意义?第五章:贸易自由化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国际贸易体制的影响和外贸体制的改革难点:外贸体制改革内容和取向一、国际贸易制度发展和影响(一)国际贸易制度发展国际贸易组织承担更加严格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相关的贸易和法律 概念;进一步体现了不发达国家的利益需要;进一步强化了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进 一步使贸易组织成员普遍化和自由化;进一步使组织机构完善化和层次化。(二)国际贸易体制的影响国际贸易组织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影响: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改善了国际贸 易环境;扩大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缓解了不发达国家

26、的经济压力;推动了全球贸易结 构。国际贸易组织对中国贸易体制的影响:有利于熟悉国际规则,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有利于享受优惠待遇,保护好民族产业;有利于解决贸易争端,维护贸易利益不受侵 犯;有利于扩大贸易交往,促进贸易结构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我国也面临压力和挑战。二、我国贸易体制改革及其发展(一)外贸体制的变迁和发展(二)外贸体制改革的重大变化三、建立适应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自由贸易体制(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总体目标是适应多边贸易体制的变化,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进行外贸体制创新。 完善商品进出口的宏观指导体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进出口经营 秩序。

27、主要内容是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以健全机制改革为核心,建立各种相互制约的 管理体制。(二)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取向建立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体系和促进进口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理顺出口管理体制。 其改革取向是:实行外贸体制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加速政府外贸管理职能的转变;建立 和完善外贸。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外贸信息服务体系。本章复习思考题:1、国际贸易体制的影响作用是什么?2、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发生了那些变化?3、如何适应多边贸易体制的变化进行贸易体制的改革?4、我国贸易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是什么?第六章:财政体制改革与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本章重点、难点:重点:财政体制改革和政策运用难点:财政和货币政策选择一、我国

28、财政体制及其改革(-)财政和财政体制的功能财政职能表现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稳定的方面。财政体制是国家管理 和规范财政分配关系,划分各财政主体之间管理权限和确立预算组织原则的基本制 度。它起财力和财权保障的功能:调节财力差异的功能;保证公平效率的功能。(二)我国财政体制的制约作用财政对政府职能基础性的制约;财政对收入分配调节性的制约饿;财政对国家稳 定性的制约。(三)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略)(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必须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 政体制和税收体系,以符合我国财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经济全球化需要。二、财政和货币政策

29、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一)财政和货币政策运用手段变化的综合运用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治理中的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行政手段为主,治理危 机的高压手段,政策微调的办法治理通货膨胀。90年代下半年之后的经济调整中适度扩张财政和货币政策,运用扩张的政策指 向,如果不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作用。1998年之后的货币政策运用,对经济下滑起了缓解的作用,但也体现了货币政 策的局限性。1998年下半年财政政策的运用,直接刺激了经济,作用与投资和消费环境,取 得了一定的效果。三、财政和货币政策运用的基本走向和展望1、经济运行调控中更为直接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经济运行调控中更为充分和积极的财政政

30、策3、经济运行中尚有潜力的财政政策4、“十五”期间财政政策的选择本章复习思考题:1、财政体制及其功能是什么?2、我国“十五”期间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是什么?3、目前如何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4、“十五”期间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是什么?第七章:中观经济及其运行机制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中观经济相关经济范畴和问题解决的措施难点:中观经济面临问题一、中观经济含义和特征1、中观经济的基本特征中观经济的层次性之间的中间层次;中观经济的内涵确定性运行的一个层次;中 观经济外延的不确定性。2、中观经济相关的范畴区域经济范畴、地方经济范畴、产业经济范畴、城市经济范畴等。二、中观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略)三

31、、我国中观经济面临问题和政策措施(一)国中观经济面临主要问题存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错位;存在地方经济与部门经济的分割;存在所有者 行为与管理者行为的混淆;存在发展目标和行为目标的相悖;存在投资扩张和重复建 设得失控;存在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的不足。(-)改善中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政策建立反映中观经济运行质量的考核指标体系;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和区域经济协调 性结合;实行地方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两权分离;改变政府管理方式实行产业分类管 理;实施部分国有产权变现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本章复习思考题:1、中观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中观经济有那些相关经济范畴?3、我国中观经济存在那些主要问题?4、我们应当采

32、取那些解决问题的措施?第八章:优化与升级的产业结构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对策选择难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产业效率一、产业结构优化及其特点产业结构反映的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经过多年的变化,目前产业结构具有的 特点是:产业结构经历了产业比重的变化;产业结构仍处在二元经济结构。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基本战略(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渐进式的改革方略,决定了实行经济上的全面赶超战略,必须实行全方位的产 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任务,带动经济新一轮的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历程表明,必须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及国际环境

33、等 条件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产业模式和产业发展政策,形成追赶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产 业群,从而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三)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产业效率产业面临重构优势的过程,确定那些产业具有竞争能力重点发展、那些产业具有 潜在竞争能力大力培养、那些产业调整中难有竞争力积极放弃、使产业在调整中突出 效率。三、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必然性和政策选择(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客观必然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客观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国内供求格局变化要求进行产业结 构调整;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基础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趋同要求进行产业结 构调整。(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具体思路是:确定主导

34、产业和战略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高 金融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对策选择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开拓农村市场;实施产、也政策,建立产业进出 机制;采取发展措施,实现支柱产业跳跃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提高劳动者的整体 素质。本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产业结构及其基本特点是什么?2、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实现产业效率?3、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基本思路是什么?4、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对策选择是什么?第五-第八章作业题:1、如何适应入世多边贸易体制的要求,进行外贸体制的改革?2、目前如何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第九章: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的

35、战略选择及协调发展战略难点: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选择一、区域经济现实差距和存在的原因(-)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三大地带经济增长的日趋不平衡;三大地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明显扩 大;全国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向东部集中。(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和起点不同;国家政策和投资的区域影响不同;各地区 工业发展的模式不同;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不同;各地区经济效益不同;各地区人口 增长和人口素质不同。二、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和发展趋势(一)影响地区经济差距走势的因素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完善的程度;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发达地区自 身优势发挥的能力。(-)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趋势

36、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之间的发展趋势;东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趋势;全国 各地区之间的发展趋势;各地区内部之间的发展趋势。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区域经济调整的总体战略立足于各地区资源优势和地区分工;立足于地区产业优势地区间的合理流动;立 足于地缘优势调整对外开放格局;(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根据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 和规划,应当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形成跨世纪的战略 选择。(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和办法东部地区利用优势继续发展,扩大开放;集中要素优势,发展技术和知识产业; 发挥重点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先行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资产转移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挥已有工业优势,对老工业基地进行 结构调整;发挥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