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2095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单选题.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 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秩序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儒家“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 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儒家“有为而无求”则说明有较强的道义和责任感,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反映 不出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故A项错误;墨家信

2、鬼神,儒家不信鬼神,可见二者思想截然不同,故B项 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儒家讲人道,并没有提到儒家重民或者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1 .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重 柔者吉,重刚者灭的辨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有时也表现出有效的作用。以下主张符合“重柔者吉”的 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8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C.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D.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重柔者吉,重刚者灭”体现了辨证法思想,而“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 而无不

3、治也”是老子的无为思想,也体现了辨证法思想,所以D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 君轻,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A错误;“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的意思是改变过去的风俗,树 立新法并大力推行,这就是现在最急迫的事情。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B错误;“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股 不易礼而亡的意思是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 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C错误。3.孟子膝文公上载:滕文公向国。孟子日:“民事不可缓也”;墨子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 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这反映出当时“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 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几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聆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 子列贵虚,陈骄贵齐,阳生贵己,孙殡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 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 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5、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彼当;恒古恒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 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扎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 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材料五 然秦后两千年来,其政体为君主专制,养成大多奴颜脾膝之国民。子弟受大家族之庇荫,依 赖父母,久成习惯。学术上既受文字束缚之苦,又标“受用” “默识”之旨,故缺少伦理学之训练

6、,而理 智极不发达。此乃吾族之受病处。张君劝明日之中国文化(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思想家思想上有何共通之处、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途径方面 有哪些不同?(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 因素有哪些?(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亶的观点有何不同?材料五认为儒家思想的缺陷是什么?【答案】(1)当时思想家都关注社会,倡导“和谐”,追求稳定和平。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们要求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奴隶制瓦解,封建 小农经济发展,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找治理国家的方法;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加深

7、,对不同 思想文化的态度趋于包容。在实现“和”的途径方面,儒家倡导“仁”和“仁政”;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墨家主张“兼爱”。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历史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需要思想统一; 封建经济繁荣,提供物质基础;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朱要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赞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缺陷:君主专制政体下, 奴性重;个人独立意识淡薄,依赖家族;学术思想受到束缚;伦理思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感情为主,缺 乏理性。【解析】【详解】(1)共同之处:根据材料“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君臣不相 爱,则不惠忠”可归纳出当时思想家都关注社会,倡导“和谐”,追求稳定和平。原因:结合百家争鸣的背景 进行分析即可,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们要求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奴隶制 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发展,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找治理国家的方法: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加 深,对不同思想文化的态度趋于包容。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实现“和”的途径方面,儒家倡导“仁” 和“仁政”;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墨家主张“兼爱”。(2)趋势: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反映的趋势是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 国家统一、封建经济发展及汉武帝个人因素等角度进行分

9、析即可。(3)不同:根据材料“恒古恒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可归纳出朱要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 的;根据材料“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可归纳出李赞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缺陷:根据材料“其政体为君主专制,养成大多奴颜脾膝之国民可归纳出君主专制政体卜,奴性重;根据材 料“子弟受大家族之庇荫,依赖父母,久成习惯可归纳出个人独立意识淡薄,依赖家族;根据材料“学术上 既受文字束缚之苦可归纳出学术思想受到束缚;根据材料“故缺少伦理学之训练,而理智极不发达”可归纳 出伦理思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感情为主,缺乏理性。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

10、,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议论风生,多以此诸项 为中心。成书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虽然出自魏源之手,而所列荤牵大端皆未出旧 抗。但鸦片战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中国的政治向来是奉六经为准衡,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 面抽绎出来的,他所以能做维新运动的领导者,造成一时的大风潮,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先做了一番维新 革命的工作。李剑农近代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 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政治思想的

11、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I)变化:外洋事务开始深入国计民生中。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客观传播先进,刺激 国人反思;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期间萌发了 “向西方学习”的新 思潮,打破天朝上国迷梦。(2)特点: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成因:封建顽固势力强 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儒家六经是封建统治者所推崇的思想,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 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康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 受封建教育。【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以赋

12、秋、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议论风 生,多以此诸项为中心“可知,外洋事务开始深入国计民生中。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外 国资本主义入侵,客观传播先进,刺激国人反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放 弃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期间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打破天朝上国迷梦。(2)特点:根据材料“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面抽绎出来的,他所以能做维新运动的领导者,造 成一时的大风潮,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先做了一番维新革命的工作”可知,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 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成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不敢

13、与封 建势力彻底决裂;根据材料“中国的政治向来是奉六经为准衡,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可知,儒家六经是封 建统治者所推崇的思想,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封 建教育。A.重视民生的社会要求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C.儒家和墨家互相学习D.古代思想学术发展多元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体现是孟子对民生的重视,A正确;儒家正统思想 的确立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B排除;材料未涉及墨家思想,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你A。

14、 4.箭仲舒认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之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 贼害民者,天夺之故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宁能致汤武而然耶? ”董仲舒提出这一思 想意在A.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B.批判颠覆先秦儒学C.确立儒家学说的主流地位D.规范平民道德行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天之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可知君主必须得到民众的支持,才可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体现了儒学对君权的限制,A项正确;材料 强调的是限制君权,BCD项所述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BCD项。故选A项。5.历史学家张岂之认为:“董仲

15、舒附会春秋公羊传,利用阴阳家的神学观把思孟学派和荀子的思想结合 在一起,为皇权装饰圣光,从而使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三纲五常”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 “春秋大一统”【答案】C【解析】【详解】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一理论将皇权神秘化,带有明显的阴阳五行家思想色 彩,使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C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文化专制,与神学无关,排除A: “三 纲五常”、“春秋大一统”不能体现出神学观,排除B、Do.下表为隋唐两宋时期科举制的演进概况。它反映了时期概况隋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

16、拔官员,科举制形成唐朝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举行,只限无官位的平民参加两宋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取土不问家世”A.国家决策机制发生异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B.文官取代了武官的局面形成D.打破世家大族控制官场情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形成到取上不问家世可以看出,古代科举制不 断完善,进一步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选官制度,排除A;材料不能 得出文官取代武官,排除B;材料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C。6 .南宋理学家朱熹设计一种礼服,称为“朱子深衣”。礼服上衣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由十二片 布组成,代表一

17、年有十二个月:衣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后背处一条中缝 从颈根到脚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由此可见朱子深衣A.凸显了南宋的时代风尚变化B.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C.融入了儒家礼仪教化的理念D.反映了当时小农经济的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朱子深衣”不同部分代表着不同的道德要求,这说明朱熹将儒家的礼仪教化理念融入了服饰,C正 确;朱子深衣只能体现出朱熹的主张,而非时代风尚,排除A;天人合一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朱子 深衣与小农意识无关,排除D。7 .宋代存在大量改易乡名的现象,如表为部分地方改名情况。这反映出宋代A.基层治理明显加强B.儒学主流开始形成

18、原地名改后地名太平乡孝感乡安亭乡服礼乡春申乡守信乡光宅乡宅仁乡醋塘乡乐智乡C.伦理道德受到推崇D.地方势力渐趋膨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宋代地方改后的名字来看,含有孝礼仁信智等字,这体现了地方改名受到了宋代理学的影 响,故C正确;地方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对基层治理的加强,故A错误;儒学的主流地位,在汉朝时就已 经形成了,故B错误;地方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地方势力的膨胀,故排除D。8 .王阳明认为“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圣人并非有全知全能的禀赋,圣凡之间的区别在于至人能够发现自己的 良知,并努力践行,使其心纯乎天理。”由此可见,阳明心学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B.具有平民化的倾向C.强调人

19、的社会责任D.宣扬人人平等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王阳明重视人的主观意志,认为“人人都能成为圣人”,A项正确;平民化指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普通化、大众化、世俗化、通俗化,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阳明心 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没有体现“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排除C项;材料强调阳明心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 没有体现人人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9 .顾炎武曰:“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觉。若 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同时主张“君子博学于文, 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据此可知,顾炎

20、武A.具有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观念B.着力满足市民的文化诉求C.力图推动知识分子改变价值取向D.注重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 “终无济于天下”,在这里顾 炎武希望学者读书力避“孤陋而难成”,治学要“济于天下”,可知顾炎武注重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D项 正确;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独裁,但并没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A项错误;“市民的文化诉求” “知识 分子价值取向”均不符合题意,B、C项错误。10 . 一位很投入的明朝遗民黄宗羲重新考虑了政治秩序的许多基本原则,得出结论说,“有些问题是小的, 像对宦官监督不够等,但

21、更多的都是大问题,像皇帝的权力太大。”这体现出黄宗羲A.带有着反清复明思想B.致力于抨击君主专制C.对传统制度有褒有贬1).反对颠覆传统的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有些问题是小的,像对宦官监督不够等,但更多的都是大问题,像皇帝的权力太大体现的是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B项正确;材料与反清复明思想无关,A项排除;材料更多的是批判,C项 排除;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并未提出对传统制度改造的方案,仅停留在批判层面,D项排除。故选B。11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 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 “格物致知”B.“工、商皆民生之本”C

22、.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D.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考 查的是黄宗羲的经济思想,黄宗羲在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顺应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潮 流,B正确;A项是程朱理学的思想,C项是陆王心学的思想,D项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 想,排除。故选B。13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 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A,都城不在洛阳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D.

23、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C符合题意;西晋的都城是洛阳,A不符题意;造纸术早在 西汉就已出现,B错误;赋这种文学体裁在汉朝就已出现,D错误。14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种竹简数学文献数算数书和传世文献九章算术都对盈不足术、按爵位分 配财产、赋役分派、大型工程劳力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这说明 中国古代数学A.历史渊源较久远B.服务于现实需要C重视逻辑与推理D.居世界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都对盈不足术、按爵位分配财产、赋役分派、大型工程劳力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 的描述,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

24、”可知,材料表明我国占代数学著作讨论的问题大多涉及国家财政、 国家财富分配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其服务于现实需要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表达的题意是中 国古代数学具有实用意义,并未表明历史渊源久远,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服务于现 实需要的特征,没有体现其重视逻辑与推理的特点,并且我国古代科技重视实用,不重视逻辑与推理,C项 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我国古代数学在世界的领先地 位,D项错误。15 .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运动的作品。 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

25、秋千竞出垂杨里。”这说明唐代A.社会生活充满活力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C.诗歌出现繁荣局面D.统治者推崇力量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不仅运动种类多,而且女性参与运动,这说明唐朝的社会生活充满了活力,A 正确:题干未涉及到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B;材料主旨并非关于唐诗,排除C:材料未涉及到统治者, 而且踏青和力量无关,排除D。16 .下图是元代郑思肖的传世作品墨兰图,画面仅有几片兰叶、两朵兰花,构图简洁舒展,兰花饱满, 兰叶互不交叉,用笔沉稳流畅,挺拔刚劲,婉转富有变化。这类国画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是B.以工笔为主要技法D.摹写客观自然景物A.追求写意和抒情C.讲究布局和构图

26、【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人画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一是强调写意,二是强调诗书画印,因此根据材 料相关信息可知A正确;工笔画崇尚写实,求形似,是以工整者多,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墨梅 图强调写意,并非单纯的是摹写客观自然景物,D排除。故选A。17 .传统社会流行一种说法,“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晚明社会出现了 “新开门七件事”,即谈 谐(说笑话)听曲、旅游、博弈、狎妓、收藏、花虫鱼鸟。这一变化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B.市民阶层的壮大C.专制制度的松弛D.传统社会的瓦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的“新开门七件事”反映门晚明城市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市

27、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故选B: A、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晚明以来,小说戏曲成为通俗文化的核心,并由文人与商人所共享。三言二拍的两百个故事里,至 少有七十个是取材于当时的商人。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这些现象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消亡B.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C.小说发展到鼎盛阶段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晚明开始,商人享受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化,部分小说取材于商人,甚至出 现推崇商人的谚语,反映出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B项正确;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消亡,A项错误;文艺 术作品取材、服务于商人不能说明小说发

28、展到了鼎盛阶段,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商人的“政治”地位有所 提高,D项错误。18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交给魏源的四洲志初稿仅有1卷,简要介绍了 30多个国家。1847年,魏 源以此为蓝本编著的海国图志达到60卷,到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反映了当时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成为国人共识B.先进中国人对世界知识渴求C.传教士积极向中国输出西方文化D.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是时代潮流【答案】B【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林则徐魏源二人是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面对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的刺激,他们萌生了向西方学习器物的思想,渴望了解世界,故B项正确;A项错在”成为国人共识”的 表述上;C

29、项材料未体现;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中林则徐,魏源的地主阶级立场。20 .某学者认为,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 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在此原理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新式学堂给僵化的封 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该学者意在强调“中体西用”思想A.有利于改变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B.促成了 “全盘西化”的实现C.打破了封建伦理纲常对人的禁锢1).为实现共和莫定了社会基础【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者意在强调“中体西用”思想有利于改变单一的传统教育 结构,A项正确;B、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

30、选;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21 .谭嗣同提出“冲决网罗”的激烈口号,他所说的网罗包括利禄、俗学(考据、词章)、君主、伦常、佛 法等。这表明他A.借助传统文化的策略B.倡导中西互补的主张C.反对封建统治的决心D.践行民主共和的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他所说的网罗包括利禄、俗学(考据、词章)、君主、 伦常、佛法等”反映出他反对封建统治的决心,C项正确;ABD项明显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22 . 19世纪 报刊和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这些称呼逐渐被“国民”“权力”等所 取代。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败冲击

31、清朝统治B.民主革命推动观念更新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制度D.中共成立促进意识觉醒【答案】B【解析】【详解】“臣民川子民”到姝转变,反映的是民主观念传播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与甲午战败无关,排 除A;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帝制,排除C; 20世纪初中共没有成立,排除D。23 . 1920年春,长沙女青年李欣淑为反抗包办婚姻而毅然出走,她还登报声明:“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 人格,积极地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道前进!”这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社会风尚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国民革命运动成就突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女主人公反对

32、包办婚姻,与封建思想作斗争,反映了新文化 运动民主自由理念推动了人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仅从材料个例不能说明婚姻自由成为社会普遍风尚, 排除A项;材料并体现政治共和理念,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24 .绵阳某中学学习小组在查阅新青年相关资料时发现以下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新青年时间内容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1919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1920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3年6月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A.最早引进介绍马克思主义B.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C.放弃了对自由民主

33、的追求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新青年在十月革命后逐步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从而成为宣传马克 思主义的阵地,故答案为B项:A项中的“最早”材料不能反映,排除;马克思主义同样追求自由民主,排 除C项;从材料只能看出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排除D项。二、材料分析题25 . 2015年1月人民论坛提出“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当代综合国力 构成要素之一”。弘扬民族优秀 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文化政策。阅读材料【可答问题。材料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