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日照民俗文化_日照民俗.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270792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日照民俗文化_日照民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日照民俗文化_日照民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日照民俗文化_日照民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日照民俗文化_日照民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日照民俗文化_日照民俗 日照民俗文化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日照民俗”。 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我们日照那边的过年之前和过年的习俗跟别的地方大体一样,在此就不细说了,主要说一下我们的“龙抬头”和渔家文化。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农谚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和“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之说。这一天,人们打囤子、炒“虫子”、吃面条、吃饽饽等,百姓用这一特有的方式祈求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出对美妙生活的期盼。 我们老家,“二月二”这里面的妈妈论儿、讲儿、礼儿真是太多了,人们却喜爱得没完没了。吃面条是说不

2、见长虫(蛇);吃饽饽是为了不见马虎(狼);吃虫子,期盼一个丰收年。 撒灰 打囤子 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就是灶膛灰。详细做法,大致为:灰撒在门前,拦门辟灾,大鬼小鬼进不来,一家人平平安安;灰撒在墙角,辟除百虫,今年庄稼不受病虫侵害,五谷丰登;灰撒在院中,做成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放置五谷杂粮的粮仓,称做“打囤子”,预祝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撒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是从井边起先,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好玩。但 1 这时是不敢乱说话的,遇见不懂的事,不要问,更不能喜笑颜开,那是要受到严厉的指责的,是对龙的不敬,今年是要受到惩处的。 每年的二月二,妈妈就早早起床在院子里忙

3、活。用灶膛灰做个大圆圈,有的年份妈妈会在东、西两边一边做一个,边上还做成台阶型的,听妈妈说明那是梯子,今年粮食大丰收,收粮食时须要爬梯子。有的人家用灶膛里的灰围绕房子撒一圈,为的是把全部的邪祟灾祸都挡在外面。凡是有亲人远在他乡的,这个圈肯定要留一个口,盼其早回家乡。 炒“虫子” 所谓“虫子”就是指玉米粒,黄豆粒,花生豆等。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起先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类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炒虫子,希望把全部的害虫吃掉,今年庄稼不受虫子的侵害,获得大丰收。 关于炒虫子还有一些传闻呢。传闻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惹怒了天威,玉帝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播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心让凡

4、人受灾挨饿,偷偷播洒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还立了块碑写道:“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挽救玉龙,到处找寻开花的金豆。到了来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时猛然醒悟,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 于是,家家户户炒玉米花,在院里设案烧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玉龙回到天庭,接着为人间兴云布雨。自此,每到二月初二这天,人间百姓就炒玉米花或炒豆花(俗名叫蝎豆),以示庆贺和纪念。 我们家乡每年都要炒“虫子”,也许也是为了挽救玉龙吧。 剃龙头 这一天,剃

5、龙头那是有讲究的,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大人也要粘粘喜气,人人都要理发,;听老人说,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人剃了龙头当然也会显得更精神。所以每年二月二我都去剃头,就图个吉利。妇女不许动针线,恐伤“龙睛”;人们也不能从水井里挑水,要在头一天就将自家的水瓮挑得满满当当,否则就触动了“龙头”。 渔家生产,常年要跟反复无常的大海打交道,无时无刻不潜在着危急性,尤其是在过去,科学不发达,渔民在海上的平安无保障,经常祈求神灵保佑,沿袭下来很多带迷信色调的习俗和禁忌。最常见的: .开光:即新船下水仪式。这是渔家盛事,仪式最为隆重。新船落成,亲朋好友送红旗庆贺,旗幅六尺,取六六大顺之

6、意。近几年贺旗骤增,少则数十,多者逾百。开光仪式要选吉日实行。船主在天亮前到船上焚纸、放鞭、烧香,将红绿布条悬挂船头。备二只大红公 鸡,一只在船头处开刀,鸡血从“船眼”流下,染红船头,俗称“开光”,又称挂红。岚山一带渔民称此举为“灌带”,亦称“染龙眼”,意思是该船下水后象龙一样,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不论白天、黑夜、起雾、下雨,都能看得清、多打鱼。并到处得到龙王的保佑。取鸡血开光,意在借鸡的谐音,喻“大吉大利”之意。另一只公鸡放掉,谓之“放生”,意即遇上海难也可免于一死。开光后,新船即可试航。俗称“下河”。下河时,要烧香、焚纸、大放鞭炮,插上亲朋送的贺旗,也有插上摇钱树的。一切就绪,亲朋邻里

7、聚集海头,欢送新船下水。 .上杠:也称敬龙王,每年正月初五实行。这个仪式事实上是每年渔业生产开工典礼。船头上摆供品要有整猪,有的人家为了节俭和省力,只供猪头、猪尾作为全猪。猪脸要用刀划一个“十”字,并抹进豆瓣酱放上两棵大葱,还要摆上糕点、馍头、水果等。有的渔民象新船“开光”一样,把大红公鸡在船头上杀出血,经船眼流下,名曰挂红。待上香发纸之后,船员在船主的带领下,面对大海磕头祈求龙王保佑,赐给一个平安丰收的好年景。此后,船主设宴款待船员,席间共商当年生产安排,如捕捞去向、品种及分红事宜,船员可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敬海娘娘:渔船遇上风浪,放桅抛锚后,船老大要敬海娘娘。船后设敬海娘娘的香案,常

8、年供三杯酒。祭时,船老大站在船面上,口含清水朝东南嗽一次,再进舱为海娘娘上香敬酒,口中念念有词, 祈求一帆风顺。平安返船时,有的人家在龙王庙唱大戏,以答谢神灵。 .插重旗:这是一种在海上传递丰收喜讯的方式。即在大桅杆上升起一面红旗,接海人不等渔船靠近,便知捕捞丰收。插重旗也有讲究:大风船共五个仓。若有四个仓满,就算重载。捕白鳞鱼时,超过一万尾,旗挂大桅杆;若有78千尾,旗挂在船尾的旗炮上。 .拿行:又称“抓行”。近海渔场,鱼的多少不一。民谣道:“拿了老虎头,吃喝都不愁;拿了金盒底,不种稻子也吃米,拿了下边外,潭漂、撑子一起卖。”故渔民在每年的六月十三,以抓阄的方式来确定各自的渔场。 据说,清朝

9、道光年间,戴家村人首“拿行”之举,得到石臼所一带渔民的响应。石臼所海区领先实行,后推及沿海渔村。拿行的仪式由公推的梢公主持,一般在龙王庙进行。在近海下网(又称坛子网)的船主,都参与抓阄。这天,早饭后杀猪,各船分到一份肉,此举俗称“合猪”。下午,船员到龙王庙祭祀神祀。届时,道士诵经,众人上香、焚纸、放鞭、供三牲(生猪头一个、鱼一条、鸡一只)以及饽饽。祭毕,幌签确定抓阄的次序。各船主的姓名均写于竹签上,装在竹筒中,幌出一个竹签,此人拿去“抓行”。“行地”(即渔场)写于纸上,装在一截芦苇管内,用红纸包袱,全部放在升(一种计量粮食的工具)内,用红布将升蒙好,放于庙内神台上。渔民从升内摸出“行地”,再将

10、“行 地”登记到帐簿上,此帐称“行账”,以备查询。当夜吃水饺,同一村不下海的人家也包水饺。相沿成习,渔村形成了六月十三这个独特的节日。八十年头,谁先下沪(即在海中打桩)其渔场即归谁,但仍过六月十三。 .渔家禁忌:渔家的禁忌习俗大都是在期盼平安与丰收的心理作用下而形成的。 渔民在船上忌光身睡觉和随地大小便,以免亵渎海娘娘,冒犯神灵。 在渔船上捕鱼时,不能穿晾鞋和露皮肉的鞋,以免鱼漏网。 吃饭时筷子不能平放在碗上,这是因为船在海里遇上风流时,需将桅放倒,而筷子与桅干、碗与船形似,筷子不平放在碗上意在行般不遇风浪,且筷子不称筷子,而称“篙”。 搬动物体忌说“翻过来”,岚山一带渔民说翻过来为“打个章”

11、、“调过来”或说“正过来”。 盐不称盐,而称“骚”,意在怕淹了。 船离岸远了不说远,而曰“开寽“,越开即越远。 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资源的现状2、旅游资源对旅游发展的作用3、如何爱护、开发民俗文化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开发业已成为各省市政府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 民俗文化 山西文化与内蒙古文化中不同的展演十年腾飞看深圳,百年发展看上海,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民族风情请看内蒙古。(一) 民间文化:晋商文化。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前. 民俗文化 The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1st l

12、unar month, usually in February or March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As early as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 民俗文化 县域文化 社火(一) 社火(二) 灯阵 宝卷老调 土门戏 山歌 曲艺剌绣 剪纸社火(一)春节闹社火,是我国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文化活动。每当新岁复始、春风沐浴大地之时,满脸堆笑的庄户. 关中 民俗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中华民族为主流的各种文化在长期.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