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4760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考前须知.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2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3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4 .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

2、多舛。甲王安石变法之时,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站在保守派司马 光一边。他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鸽子翻身了。可他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全盘否认王 安石。后来,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被一贬再贬,直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好在苏轼也只是被一贬 再贬,而没有削职为民,更没有被杀。乙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保证的。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在山东密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为 中秋节的绝唱。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倜傥有遗篇,“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的楹联就说明了他的 生活状态。丙在黄州的六、七年间,虽然也流露出“人

3、生如梦”的低迷,但主旋律乐观向上,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 爱。他每到一处,都“入乡随俗”地享受当地的特产。苏轼,无论多么颠沛漂泊,都保持着一种好心情,乐观、潇洒、 豁达地生活着。L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失势A.失势B.脍炙人口C.风流倜傥D.享受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A.甲B.乙C.丙2、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项是()A.惊讶/伟僚船桨/浆果 B ,怪癖/僻静惦念/掂量 C.绯红/菲薄艾蒿/竹篙 A.惊讶/伟僚船桨/浆果 B ,怪癖/僻静惦念/掂量 C.绯红/菲薄艾蒿/竹篙 D.黏合/粘贴舷梯/琴弦 感喟/功亏一

4、簧 瞳孔/灯影幢幢 刊载/三年五载 骸骨/言简意赅 思量/量入为出 晕车/晕头转向 稽首/无稽之谈吭声/引吭高歌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有删改)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B.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C.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D.初/视事群

5、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与本文同义。B.传,中国古代由政府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使用的交通组织系统称为驿传。C.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D.正统,中国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年次纪年法等,“正统”属王公年次纪年法。3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况钟很有才华。他开始时担任尚书吕震的属吏,得到吕震的

6、赏识,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宣德五年,他被提 拔为苏州知府。B.况钟很有治理能力。他刚到任苏州时,假装不懂业务,暗中考察府中群吏,三天之后,下令打死几个人,府吏大 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C.况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况钟想向朝庭推荐邹亮,邹亮被人写匿名信诋毁,况钟不为所动,加快向朝廷推荐。邹亮后来做到了御史。D.况钟知恩图报。他在做吏员时受到吏部司务平思忠的恩遇,后来况钟屡次延请平思忠到家作客并让自己的两个儿 子伺候他。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11、阅读下面的文言

7、文,完成小题。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日:“台谒当以属礼,此堂, 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令为母寿,市内二 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 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 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日:“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日:“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 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

8、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 太息。尝日:此人可方比千,第朕非纣耳。”帝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 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开,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会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 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金 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常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瑞屡疏乞休

9、, 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酷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 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节选自明史海瑞传).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B.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C.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D.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

10、息去 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署,文中指代理,暂任。文言文中,同样可以用来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兼、假、摄、补、陟、领、行等。 B.斋醮,也称斋醮科仪,是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其中,按道教的理解,“斋”即斋戒、洁净,以示祈祷者的 庄严和虔诚。C.崩,文中指世宗去世。古人言“死”有讳称,且有等级尊卑之别。比方,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薨”,大夫 死曰“卒”。D.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也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中国封建历史中,第一个被使用的年号是西汉汉武帝时 的“建元”。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海瑞居官清廉,生

11、活俭朴。在淳安任上,他穿布衣,食糙米:疏菜是让家中老仆种的:为母亲祝寿,他买了两斤肉, 竟然被传到总督胡宗宪耳中了。B.海瑞不媚上官,秉公处事。署理南平县教谕时,对到县学视察的御史不行礼:总督胡宪宗儿子路过淳安时违法,海 瑞断然给予处置。C.海瑞刚正忠直,敢于直谏。世宗专意斋醮,不临朝处理政事。海瑞买好棺材,诀别妻儿,上疏进言,世宗终为所 动,将他比作比干。D.海瑞从政不顺,仕途多舛。张居正掌政时,忌惮海瑞严峻刚直,尽管内外朝臣都举荐,但在当时海瑞也未被召用。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日:“趣执之,无使得遁!”(2)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

12、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12、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有人问郭橐驼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只是让树木顺其天性自然开展罢了。栽种时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使 它根须舒展,培土均匀;栽好后不动不虑,不妨害它的生长。别的种树人却不然,栽种时树根卷曲,培土不是过分就 是缺乏;栽好后又深爱勤忧,旦视暮抚,甚至抓破树皮查验其死活,摇动树干观察其着土松紧。这不是让树木一天天 背离其天性吗?其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包含这个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参考答案1、1. DC【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词

13、语的意思,结合 语境辨析正误。结合语境时要考虑到词性、搭配、使用对象、情感色彩、语意轻重、是否重复等情况。作答时可从自 己最有把握的词语入手,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D项,享受:生命在存活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思想意识的作用,使生命自身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体验与感觉, 既可以指物质上也可以指精神上得到满足,其后面多接泛指的内容,不跟具体事物,如享受生活。享用:使用某种东 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特产”应该是被“享用”。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熟记常见标点的使用规那么,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引 号、括号、书名号等。高考试卷对标点符号的考察涉及面广,迄今为

14、止,除着重号外,其余15中常用的标点符号都在 高考试题中出现过,一些易混的标点符号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成为考查的热点。作答时审清题干要求,结合内 容及标点使用规那么仔细判断。丙处,”在黄州的六、七年间”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用顿号。应选C。2、B【解析】此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高考字音考查的 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 三种字的读音。A项,第一组:读音相同chG;第二组:jidng/jiang;第三组:读音相同kui;第四组:lidn

15、g/lidngoB 项,第一组:pi/pi;第二组:didn/dian;第三组:tong/chudng;第四组:yiin/yunoC项,第一组:fei/f6i;第二组:hao/gao;第三组:读音相同z凌i:第四组:ql/jioD 项,第一组:nidn/zhan;第二组:相同 xiAn。第三组:hdi/gai;第四组:xudn/xtino 应选B。3、1. B2.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 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

16、的形象、语言和技 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1.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 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2.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 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此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濠濠”两个关键词,

17、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4、1. DB2. 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 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中国史学能不断开展,原因在于学者借鉴了西方的史学研究”错误,第一段“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 一,特别是在中国,从先秦到今天史学一直连绵不断。为什么史学能够存在几千年?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不断创 新的”,可知在于它是不断创新的。B项,“新史料的出现这是史学创新的前提”错误,第二段“新史料的大量出现和继续大量出现,使

18、得我们能够 看到诸多前人不可能看到的历史面相”,可知这是史学创新的前提,没有依据。C项,“但梁启超认为研究学科间关系是史学研究的关键”错误,第三段“梁启超在新史学一文里倡导史学革命, 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史学徒知有史学,而不知史学与他学之关系也。因此,新史学研究应当取诸学之公理 公例而参伍钩距之,虽未尽适用,而所得又必多矣。”可知“关键”错误。应选D。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指明了具体开展方向”错误,第一段“

19、我们希望继续存在和开展,静止等于死 亡”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可知不是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指明了具体开展方向,是揭示了史 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应选B。2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 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D项,“传统史学家拒绝接受国际史学影响,导致”错误,最后一段“史学要创新,就要摒弃封闭心态,充分利 用全人类几千年创造的全部知识”“真正的创新,必须以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财富为基础。就中国经济史来看, 中国过去只有食货学,没有经济史

20、学。中国经济史学是1903年以后才有的,由海外引入”,可知“拒绝接受国际史学 影响”错误,无中生有。应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 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 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 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21、、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 分析错误等。5、1. C2.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后突然提到“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那么表达他“闲而不静”的心理状态。“莫上”为 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上”,只因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虽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表达诗人年华老去无所事事的寂 寥。此意在颔联也有暗示。“雁不来”,说明期盼的音信并未传来,暗示诗人虽超然尘世却仍期盼国土收复的复杂心 境,为尾联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故而合乎情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22、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选出”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曲解文意,错在“枝繁叶茂”和“热闹景象”这个地方。原句“疏翠庭前供答话”中“疏翠”说明枝条稀疏了, 并不繁密;既然是“疏翠”“浅红”说明景象并无“热闹”的气氛。应选C。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用典手法的理解和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 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 果。能显得既典雅幽默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

23、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尾联用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 远坚守睢阳,嚼齿穿龈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过着苟安的现状的愤慨。外表上颈联是写诗 人在庭院的闲居生活,但其实是反衬了当朝统治者的昏腺无能,真正有志之士和力主抗金的官员,得不到重用,表达 了他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所以用此典故并不是突兀,反而别有深意。同时,“莫上”二字,其实是反 语,内心还是渴望杀敌立功的,怎奈“雁不来”,即喻指朝廷出兵征讨金兵的音讯杳无,所以诗人借此典故委婉、巧 妙地抒发了内心愤懑不平的情愫。【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

24、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 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 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 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

25、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表达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6、讲信修睦 陟罚臧否 蓝田日暖玉生烟 未成曲调先有情 奈何取之尽锚铢一尊还酹江月 居庙堂 之高那么忧其民疑是民间疾苦声【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 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

26、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 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 不到分数。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睦” “陟,,“臧否” “锚铢”“蓝田,,“尊” “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此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 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 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

27、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7、1. B. D2 .提升了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 务,并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扩大了市场空间。将为中国军用和民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并进一步扩大 北斗系统在全球的市场空间。推动“北斗+” ”+北斗”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应用再上新台阶。【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

28、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 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 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此题要求选择“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B项,表述不准确,比照不明,少了 “相较于北斗二号”,且“最强”表述不当。应选B。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 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此题要求选择“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29、一项“,宜采用排除法。D项,曲解文意,”在地球轨道上”概括有误,少了限定词“中圆”,原文的正确表述是:至此,北斗三号在中圆地 球轨道上规划的24颗卫星已全部到位。应选D。2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 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 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实现全球服务有哪些重大意义。材料一第一自然段有:“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 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

30、,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可概括出:提升服 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从材料二最后一自然段:功能上的优势意味着“更好用”,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到2020年,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军品方面,北斗三代军品大规模换装将是北斗导航行业的主要驱动力,民品 方面,卫星导航系统与电信、电力、金融等领域的授时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中的导航定位息息相关,这些语句可从市 场的空间拓展角度归纳。从材料三:2019年12月16日,全面实现全球服务,“北斗+” ”+北斗”的产业生态体系进 一步丰富完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

31、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 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与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电力能源等传统应用领域业务的融合也不断深化”等语 句可概括出:进一步纵深开展以及与多个领域的合作与融合等要点。【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一个原那么:忠于原文。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 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 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但凡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 动宾短语来归纳。比方“构建”;引导”;支持”等。8、1. AB.助人之前疑心受骗;哄骗女孩背行

32、李;助人之后为女孩的卖力而感动;为无心帮人却得到感谢而震撼想流泪);受到感 染后尽可能帮助别人。2 .第一问答案例如:物质上,得到了急需的钱;精神上,明白了要靠劳动挣钱。第二问答案例如。要倾尽全力帮助陌生 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帮助他人乐在其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要理智地帮助陌生人。 帮助他人要视受助人的困难程度和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定,力所能及的帮助才是直正的帮助。不要随意帮助陌生人。现 在骗子太多,他们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行骗。帮助了这类人,会使有限的资金用不在刀刃。上。(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 即可)【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

33、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拟、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异。A项,“推动了情节的开展,突出了文章的主题”错,本文主要通过前后的心理变化突出应该给陌生人更多帮助的主 题,“女朋友”只是我帮助小女孩的一个原因。B项,“那次求助经历,与我对她的帮助形成了强烈的比照理解错误,”女孩的求助”与“我对她的帮助”二 者只是文中的两个情节,两者并没有可比性。应选ABo.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 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

34、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最 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开展分点作答。此题,“我疑心她是骗子,不想给她钱,但我又怕女朋友说我小气,我就给你五块钱。”可知,助人之前担忧受 骗,让女孩背行李;由“我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那算不了什么的。她接着告诉我,。她是特意来向我表 示感谢的。我没想到,当初我的一次并非出自本心的善举,竟然改变了她的一生。”可知,我得到真诚的感谢而感动, 由此想到以后尽可能多的帮助别人,然女孩也帮助更多的人。1 .此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题干的要求仔细阅 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

35、行整合,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探究时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观点,此题,第一问要求找出女孩得到了哪些帮助,由文章可知,我通过让女孩背行礼,给了女孩10元钱,女孩不仅得到了 钱,而且明白了需要靠劳动才能赚钱的道理。第二问属于个性化解答题,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即可, 例如,要帮助陌生人,要理智地帮助陌生人,不能随便帮助陌生人等,说出理由即可。【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拟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 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

36、整 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拟。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表达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 干的选项。9、1. D.为主要人物卡萝尔的出场提供了环境背景。为下文卡萝尔募资重建戈镇的努力做铺垫。雨后阴惨黑臭的丑状 与卡萝尔阳光、乐观、积极的个性形成鲜明的比照。2 .不直接交代卡萝尔建造美丽城镇构想的结局,给读者想象空间。挖苦了道森不愿意为改变小镇出资的心理。 表现了小镇人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添了小说的张力。【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37、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 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 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来,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D项,“戈镇既美丽又丑陋,这里贫富差距很大,穷人懒惰成性,人与人之间充满不信任”错误,应该是小镇人安于 现状的心理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选D。1 .此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着环境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 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等),根据环境描写所在的语段位置,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

38、析作答。答题时,在结构上可考 虑从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比照、反衬,使文章有波澜等作用。“一连下了两天雨,镇上大街小巷,遍地泥泞, 难看倒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走路不方便”,为主要人物卡萝尔的出场提供了环境背景;“那天晚上,一个好主 意出现在她的脑海里,可能这就是解决重建戈镇问题的唯一方法。在十分钟内她已到了道森家门口,她拉动了那个老 式门铃”,为下文卡萝尔募资重建戈镇的努力做铺垫。“大街上到处都是一片连一片的黑黝黝的水洼,家家户户门前 人行道旁、停车坪上,也都渗出黑乎乎的臭水来”“她心目中的这一世外桃源,怎么也得有人来跟她提供一下才 好”“然而单凭你的力量,不就可以解决一半的资金问题吗”,雨

39、后阴惨黑臭的丑状与卡萝尔阳光、乐观、积极的个 性形成鲜明的比照。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结尾表达效果的个性化探究能力。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一般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几 个角度思考作答。“啊,你真是个爱多事的孩子,但实际上,戈镇不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吗?我觉得它很不错嘛。我 常常听到那些走南闯北的人说,在美国中西部就属戈镇最美丽。这么好的市镇,迎合任何人的口味,当然啰,也能迎 合我们老两口”,从塑造人物看,此文结尾挖苦了道森不愿意为改变小镇出资的心理,口口声声说着与事实不符合的 道貌岸然的话;从主旨看,表现了小镇人,特别是大富翁道森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和卡萝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 何不想把整

40、个戈镇重新建造呢?找一个有名的建筑师来设计一个适合大草原的理想市镇,也许他还会搞出来一种崭新 的建筑形式。到那个时候,这些东摇西晃的房子将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美丽的城镇”,增添了小说的张力;从 表达效果看,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漠。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

41、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从先秦到今天史学一直连绵不断。为什么史学能够存在几千年?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不断创新的。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勒高夫在谈到当时热议的“史学 危机”问题时指出,“我们希望继续存在和开展,静止等于死亡”。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我们 可以看到,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国际史坛上“新史学”运动连绵不断。从19世纪中后期德国历史学家兰

42、克提出的“科 学化历史”,到20世纪初期美国学者鲁滨孙提出的“新史学”,再到20世纪70年代勒高夫提出的“新史学”,“新 史学”运动一波接一波地出现。每一波“新史学”都认为现有史学有重大缺陷,必须改进。在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 “新史学”运动也一浪接一浪。“新史学”这个口号是梁启超在1903年第一次提出的,接下来有马克思主义“新史 学”的兴起,以后又是新中国的“革命史学”,到了 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海峡两岸都出现了新一波的“新史学” o 在21世纪,更新的“新史学”仍然不断涌现,比方全球史、加州学派、华南学派等,表达了不同领域的史学家希望创 新的意识和努力。“新史学”之所以不断出现,是因为

43、史学家们深有同感:现在的史学不能为我们提供对过去的最好 解释,所以必须创新。史学的创新,包括史料、方法和理论的创新。史学和文学、哲学不同,史学研究必须以充分、翔实的史料为依据。 在史料方面,今天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可以称之为“史料革命” o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史料,在数量上是以往学者能 够看到的史料的假设干倍。这些前人所不知的史料也可称为新史料。新史料的大量出现和继续大量出现,使得我们能够 看到诸多前人不可能看到的历史面相。要创新,就要使用新方法、新理论。梁启超在新史学一文里倡导史学革命,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史学“徒知 有史学,而不知史学与他学之关系也” o因此,“新史学”研究应当“取诸学之公理公例

44、而参伍钩距之,虽未尽适用, 而所得又必多矣。”那么,新方法、新理论从何而来呢? 一个人不可能关在房间里自己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美国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说:“一个人如果经常去了解他所在的社会或今天的全球经济中产生的新思想,他产生新 创意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反之,被隔绝起来的个人或许能在某些时点上突然产生一些创意,但此后就少有了。经济 学家兼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用鲁滨孙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从社会中获取灵感,一个人能产生的思想少得可怜”。史学要创新,就要摒弃封闭心态,充分利用全人类几千年创造的全部知识。列宁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 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

45、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 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 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 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10、 1. CD2. A(1)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潴等人举荐,被提 拔升任苏州知府。(2)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

46、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 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领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 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那么。“初”是刚刚的意思;“视事”,是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 除D项。“群吏”为“环立”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谓”的主语是“吏”,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项。句意: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

47、按照属吏的意图去办。群 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应选C。1 .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 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属王公年次纪年法”错误。应属年号纪年法。正统为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 年号,起止时间为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朝使用该年号共十四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 年九月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代宗即位后次年改元景泰。应选D。2 .此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

48、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 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向朝 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错误。结合“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分析,因吕震的推荐况 钟担任的是仪制司主事,郎中是后来升任的。应选A。3 .此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 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存、省略。(1)“命”,命令;“举”,推荐;“廉能”,廉正有能力;“之”,代词,指各府之缺;“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定语后置);“用”,介词,因为;“荐”,举荐;“擢”,被提拔;“知”,主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