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592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7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doc(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43【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生物精选高二生物 9 9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030 小题,共小题,共 6060 分分) )1.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观点的是( )A.后天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B.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 C.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 D.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2.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神创造的结果 C.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D.用进废退的结果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正确理解是( )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

2、化的基础 C.变异经过长期的选择和积累能产生出生物新类型 D.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选择是定向的4.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局限性的是- 2 - / 43A.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B.接受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不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从个体水平解释生物的进化5.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将会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抗生素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B.抗生素诱导细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C.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都有抗药性 D.抗生素使细菌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大大增加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物种的形成依赖于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共

3、同进化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加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 B. C. D.7.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3 - / 43A.达尔文在自然选择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只有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瓢虫种群的黑色(B) 、红色(b)两种体色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该种群中 BB 个体占 16,Bb 个体占 20,则该种群b 的基因频率为 74 D.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但隔离一定能

4、形成新物种,因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的是A.生物的繁殖能力超过了环境所能容纳的数量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现存的生物具有适应性和多样性9. 某人群中会卷舌的人的比例是 64%,会卷舌是显性基因决定的,一个卷舌者与一个不卷舌者结婚,得到一个会卷舌的孩子的机率是A.1/8 B.3/8 C.5/8 D.6/8- 4 - / 4310.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C.种

5、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11.某小岛上的部分昆虫原种,通过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演化成昆虫新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昆虫原种发生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昆虫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C.隔离是昆虫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昆虫原种和昆虫新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12.某草原一条公路两旁生活着甲、乙两个地鼠种群,种群个体数和基因型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5

6、 - / 43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甲 个体数(总数100)202220123982基因型AATTAaTTaaTT乙 个体数(总数400)19616836 A.甲、乙两个种群因地理隔离而属于不同的物种 B.甲、乙两个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相等 C.假设地鼠有 104 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均为 105,则乙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40 D.种群中基因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了生物进化13.在非洲人群中,每 10 000 人中有 1 人患囊性纤维原瘤,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与另一健康男性再婚,他们

7、若生孩子,患此病的概率约为( )A.1/25 B.1/50 C.1/101 D.1/20214.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 0.36,则( )- 6 - / 43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 A 基因频率为 0.4,A 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15.已知某动物具有 aa 基因型的个体在胚胎期会致死。现有此动物的一个种群,种群中 AAbb:Aabb=1:1;雌雄个体比例为 1:1,个体间可以自由

8、交配(两对相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存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58 B.35 C.14 D.3416.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使种群间的基因不能交流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突变和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7 - / 4317.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 B.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18.ATP

9、 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医疗上用 ATP 注射液可治疗心肌炎。若人体静脉滴注 ATP 药物,ATP 到达心肌细胞内至少要穿过多少层细胞膜( )A.1 层 B.2 层 C.3 层 D.4 层19.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 CO2 排到体外,依次经过的途径是(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20.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因为- 8 - / 43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21.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A.

10、生长激素、氧气、尿素、抗体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 C.胃蛋白酶、溶菌酶、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2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指出该图中哪一个箭头表示的物质是错误的( )A.白细胞 B.组织液 C.水 D.红细胞23.人剧烈运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 pH 会( ) A.大于 7.45 B.远小于 7.35 C.维持在 7.357.45 D.稳定在 34- 9 - / 4324.下列各项中,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的生理活动是( ) A.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 B.较长时间不饮水,尿量明显减少 C.人少量失血后 u,血量不久恢复正确 D.人在

11、30环境中通过出汗带走热量25.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细胞代谢离不开酶,只有温度、pH 等因素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26.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B.在内环境中可发生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 10 - / 43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

12、寒冷时出现寒颤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2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 D.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低28.人体血液的 PH 值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血液中有许多对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 A.一种弱酸和一种弱碱盐组成 B.一种强酸和一种弱碱盐组成 C.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组成 D.一种强酸和一种强碱盐组成29.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 试纸检测。然后,向甲、

13、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 HC1 或 NaOH 溶液。摇匀后,再用 pH 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11 - / 43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该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血浆或水充分混合,确保 pH试纸检测结果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 pH 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 pH 变化明显 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 不会发生任何变化30.分别向 20mL 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 NaOH 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二、识图作答题二、识图作答题(

14、(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共小题,共 1515 分分) )31. 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 表示组织结构,a、b、c、d 表示体液。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 A 表示的组织结构是_,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填标号)。- 12 - / 43(2)ad 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内环境的 pH 范围一般是 。(3)图中 ad,O2 浓度最高的是_,CO2 浓度最高的是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 C 最终利用。(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d 与 b

15、 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32.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a 表示_系统,b 表示_系统,c 表示_系统。(2)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 pH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使血液的 pH 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必须在_调节网络的调节下进行。(4)外界环境中的 O2 进入红细胞,共穿过_层生物膜。三、探究题三、探究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2525 分分) )33.某动物种群中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2、0.6 和0.2,请回答: (

16、1)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理论核心是 _ 该种群中 a 基因的频- 13 - / 43率为 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足够大、不发生 _ 、不发生 _ 、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_ ;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 _ (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 A 基因频率为 _ ,子一代是否发生了进化? _ (是、否) ,理由是 _ 34.1 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

17、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讲化对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 分别表示_和_。(2)b 的实质变化是_。(3)、的存在说明了_。(4)松鼠种群中存在控制毛色的一对等位基因(A黑色,a浅色) ,原松鼠种群中 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20、50、30,则 a 的基因频率为_。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 14 - / 43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 AA、Aa 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假设松鼠种群的个体总数不变,则一年后 a 的基因频率为_。35.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18、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_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_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_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_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_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两个由于病理引起增多的实例 _ (5)正常人内的 pH 通常维持在 _ 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 _ 物质 (6)内酶促反应进行需要

19、的外界条件是 _ 和 _ - 15 - / 43答案和答案和【答案答案】 1.A1.A 2.A2.A 3.A3.A 4.A4.A 5.D5.D 6.A6.A 7.C7.C 8.C8.C 9.C9.C 10.C10.C 11.D11.D 12.B12.B 13.D13.D 14.A14.A 15.B15.B 16.D16.D 1 17.C7.C 18.C18.C 19.A19.A 20.B20.B 21.A21.A 22.D22.D 23.C23.C 24.A24.A 25.D25.D 26.B26.B 27.D27.D 28.C28.C 29.D29.D 30.D30.D 31.31. 阅卷人

20、:刘贤权阅卷人:刘贤权 (共(共 8 8 分)分)(1)毛细血管 b、c (2)a 7.35-7.45 (3)d a 6 (4)d 中含大分子蛋白质,b 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32. 阅卷人:刘贤权 (共 7 分)(1)呼吸 消化 泌尿 (2)降低 - 16 - / 43(3)神经-体液-免疫 (4)5 33.阅卷人:王俊 (共 9 分)自然选择;0.5;基因突变;自然选择;0.25;不会;0.5;否;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34. 阅卷人:王俊 (共 6 分)(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2)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变异是不定向的 (4)0.55 0.46 35.阅卷人:毛丽华 (共 10

21、分);自由扩散;6;三;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血浆蛋白减少、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肾小球肾炎等;7.357.45;缓冲;适宜的温度;pH - 17 - / 43【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拉马克的学说,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获得性遗传是“后天获得性状遗传“的简称,指生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带有适应意义和一定方向的性状变化,并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现象。所以“获得性遗传”是指后天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综上所述,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2. 【分析】 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2、,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记忆和理解。 【解答】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以过度繁殖是条件,生存斗争是手段,遗传变异是内因,适者生存是结果的过程,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就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理论。综上所述: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3. 略 4. 【分析】 本题考查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 18 - / 43解题的关键。 【解答】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A 符合题意;B.接受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B 不符合题意

23、;C.不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C不符合题意;D.从个体水平解释生物的进化,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难度一般。【解答】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这是不适者被淘汰;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这些变异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 19 - / 43存),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但并非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都有抗药性,这样,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

24、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因此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作用,抗生素使细菌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大大增加,综上所述,ABC 均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 6. 【分析】 本题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差异足够大,直至出现种群间的生殖隔离,即形成了新物种,故物种的形成依赖于生物进化,正确;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故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正确;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

25、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错误; 当种群数量下降时,各基因型的个体也很少,某中基因很可能因其基因型的个体的偶然死亡而丢失,所以这种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大。故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加,正确; - 20 - / 43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盲鱼眼睛的退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错误;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错误。 综上,正确,即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7. 【分析】 本题考查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6、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解答】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不是达尔文在自然选择说中提出的,A 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B 错误;C.瓢虫种群的黑色(B)、红色(b)两种体色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该种群中 BB 个体占 16%,Bb 个体占 20%,则 bb 占 64%,该种群 b 的基因频率=bb 的频率+Bb 的频率=,C 正确;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因此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隔离,但隔离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D 错误。故选 C。 8. 【分析】 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 21 -

27、/ 43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A.生物的繁殖能力超过了环境所能容纳的数量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过度繁殖,A 属于;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B 属于;C.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揭示变异的本质,C 不属于;D.现存的生物具有适应性和多样性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D 属于。故选 C。 9.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根据题意分析:由“64%的人会卷舌(设显性基因为 A,则包括AA、Aa 基因型个体)”推知不卷舌的个体(aa)占 36

28、%,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进一步求出 a 的频率为 0.6,则 A 的频率为 0.4。 【解答】 根据 A 的频率为 0.4,a 的频率为 0.6,可得 AA%=,Aa%=。因此卷舌者中纯合子的 AA%的比例为,杂合子 Aa%的比例为 48%(48%+16%)=3/4。则一个卷舌者与一个非卷舌者结婚,预计这对夫妇生一个卷舌的孩子的概率是。综上,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 22 - / 4310. 解: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统称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A 正确; B、新物种形成后能生存,表明其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B 正确; C、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称地理

29、隔离,C 错误;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就能存活下来,该表现型的个体在种群中会不断增多,进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 正确 故选: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

30、断问题的能力 11. 【分析】 本题考查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该考点知识的掌握,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A 正确;- 23 - / 43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B 正确;C.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 正确;D.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D 错误。故选 D。 12. 【分析】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物种、基因频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表、

31、准确判断的能力。 【解答】 A.甲、乙两个种群只有出现了生殖隔离才能形成不同的物种,A 错误;B.甲种群基因 a 的频率(22421232822)20010030,乙种群基因 a 的频率(168362)80010030,所以甲、乙两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相等,B 正确; C.若地鼠有 104 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均为 10-5,则乙种群(总数 400)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为 210440010-580 个,C错误; D.基因突变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基因突变的可遗传性为生物进化- 24 - / 43提供了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

32、D 错误。 故选 B。 13. 略 14. 略 15.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亲本是 Aabb 和 AAbb,只要考虑 A 与 a 这一对相对性状个体间的自由交配(因为两个亲本都是 bb)。无论雌性或雄性,都有 Aa 和 AA 两种类型,Aa:AA=1:1,这样亲本 Aa 占 1/2,它所产生的配子 A 占 1/4,a占 1/4;AA 占 1/2,它所产生的配子占 1/2。这样亲本产生的配子中A 占 3/4,a 占 1/4。无论雌、雄均有这两种,均为这样的比例。后代AA 的概率为 3/43/4=9/16,aa

33、的概率为 1/41/4=1/16,Aa 的概率23/41/4=6/16,但因为 aa 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 AAbb 所占比例是 9/15,即 3/5。综上所述,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16. 【分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物种的形成以及共同进化的相关知识,识记进化理论四个方面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应明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发生的。 - 25 - / 43【解答】 A.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使种群间的基因不能交流,A 正确;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 正确; C.突变和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

34、物进化的方向,C 正确;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 错误。 故选 D。 17.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应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解答】 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

35、液、淋巴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 26 - / 43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18. 略 19. 略 20. 【分析】 本题考查组织水肿的原因的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解答】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且自身蛋白质不断被消耗,细胞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使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的吸水能力减弱,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渗到毛细血管中的速率降低,致使水分子在组织液中聚集,造成组织水肿。综上所述,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 B。 21. 【分析】 本题考查血浆的组成成分,意在考查

36、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血浆中含有生长激素、氧气、尿素、抗体,A 正确; 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血浆中没有纤维素,B 错误;C.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中,C 错误; - 27 - / 43D.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D 错误。 故选 A。 22. 解:A、白细胞可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 正确; B、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形成血浆,B 正确; C、水可由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C 正确; D、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 错误 故选:D 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

37、、淋巴,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3. 解:人剧烈运动后,由于部分组织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但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当血液中乳酸过多时,NaHCO3 就会与其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 H2CO3,所以隔一段时间血浆的 pH 会维持在 7.357.45 故选:C 血浆中缓冲物质发挥作用的机理: (1)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 pH

38、 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 28 - / 43碳排出体外 (2)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重点考查酸碱度,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浆 pH 的相关知识,明确血浆 pH 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缓冲物质的缘故,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机理,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4. 解:A、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与细胞外液无关,A

39、 正确; B、较长时间不饮水,尿量明显减少,这是人体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平衡,B 错误;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不久恢复正常,这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C错误; D、人在 30环境中通过出汗带走热量是机体通过调节维持了体温的平衡,D 错误 故选:A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 29 - / 43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

40、的稳态,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层面及生理意义,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 25.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B.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B 错误;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 错误;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 正确。 故选 D。 26. 解:A、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A 正确; B、神经递质和激素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41、不是在内环境中合成的,B 错误;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C 正确; D、寒冷时出现寒颤属于体温调节过程,这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因此该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 正确 - 30 - / 43故选:B 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

42、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7.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血糖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调节机制,识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组织水肿的原因,识记血糖调节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 【解答】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 正确;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 正确;C.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C 正确;- 31 - / 43D

43、.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故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高,D 错误。 故选 D。 28. 【分析】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人体血液的 PH 值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血液中有许多对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组成。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9. 【分析】 本题考查了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实验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等量”是排除数量多与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现单一变量原则,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A 正确; B

44、.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有利于反应完全,确保 pH 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B 正确; C.乙试管是空白对照,pH 变化明显,生物材料中因有缓冲物质,pH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不变化,C 正确; D.血浆中因有缓冲物质,pH 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不变化,D 错误。 - 32 - / 43故选 D。 30.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 PH 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解答】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其 PH 值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滴加了过量的酸或碱,则滴加过量碱是

45、PH值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 PH 值会降低。综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31.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给出的相关资料进行推理的能力。 【解答】 (1)据图分析可知,A 为毛细血管,B 为毛细淋巴管,C 为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外是组织液,内部为淋巴,所以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b 组织液和 c 淋巴。 (2)a 为细胞内液,b 为组织液,c 为淋巴,d 为血浆,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 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46、内环境- 33 - / 43的 pH 范围一般是 7.35-7.45。(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在 a 吸收 O2 产生 CO2 后,所以 a 处 O2 浓度最低,而 CO2 浓度最高,而 d 为血浆,此处氧气浓度最高,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红细胞中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经 1 层红细胞膜,2 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 层组织细胞膜,2 层线粒体膜,共 6 层生物膜。 (4)d 血浆与 b 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大分子蛋白质,组织液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32. 【分析】 本题结合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

47、系示意图、内环境各成分及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的解题的关键。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分析题图:图示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内环境通过 a 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 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 34 - / 43b 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 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