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分析.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7251930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分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15 2023 年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2:7 C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D图示中 x 的数值为 3 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白圈”和“黑圈”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A B C D 3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 C D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符合题意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2222H+O2H O点燃 B22Mg+OMgO点燃 2/15 C22S+OSO点燃 D2234Fe+3

2、O2Fe O点燃 5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亮氨酸分子由 22 个原子构成 B亮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亮氮酸是氧化物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3:1:2 6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70%B80%C10%D45%7甲、乙、丙、丁 4 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 甲

3、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3 6 8 反应后质量/g 16 m 4 24 A甲和丙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 5:1 D甲、丙一定都是单质 8头孢类消炎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注射或口服头孢类药物后一段时间内不能饮酒,否则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下列关于头孢氨苄(化学式:C16H17N3O4S)的说法错误的是()A头孢氨苄属于有机化合物 B头孢氨苄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头孢氨苄由 C,H,N,O,S 五种元素组成 D头孢氨苄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4:17

4、9下列图象能在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3/15 A 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 等质量且形状相同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D 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10葡萄糖、乙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组成的混合物 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A48g B72g C144g D无法计算 二、填空题 11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 (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

5、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名称 (3)吉安“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 (4)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 C12H22O11,其中氢元 4/15 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九江“茶饼”酥香可口,茶食精点“茶饼”中所含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5.8g B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 为 8 C锌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30 12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

6、左盘锥形瓶中盛有 M 克水,右盘锥形瓶中盛有 M 克稀盐酸,天平平衡(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偏右”“在标尺中央”下同),原因是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针 ;原因是 13 已知 A、E、F 是单质,B、C、D 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 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 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声称 B 和 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1)则 A、E 的化学式为 A ,E (2)请你写出一下变化的化学方程式:5/15 A+FC

7、 ;DB+C .三、实验探究题 14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药匙、镊子、玻璃片、火柴等,以及下列仪器:(1)若补充仪器 和用品 ,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图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的装置,请将如图补充完整;(3)实验中我们常会可到长颈漏斗管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这是因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不能及时快速导出,使瓶内的 ,在 的作用下,使长颈漏斗管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 15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 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1)【提出问题】溶液红色加深,

8、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2)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为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3)【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 1:Mg(HCO3)2能溶于水。猜想一:白色固体可能是 MgCO3;猜想二:白色固体可能是 ;猜想三:白色固体可能是 MgCO3和 Mg(OH)2。(4)【进行实验】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 6/15 到 ,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 MgCO3。(5)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 2

9、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 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 ,再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增重8.8g,则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 (化成最简整数比)。(6)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四、计算题 1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探究孔雀石(一种铜矿石)的组成元素。他们取 50 克孔雀石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逐渐变为黑色粉末(假设:孔雀石中的杂质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在此过程中他们测定了五次,相关数据如下表:测定次数 生成沉淀

10、的质量(g)生成水的质量(g)1 5 0.9 2 10 1.8 3 X 2.7 4 20 3.6 5 20 3.6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 。(2)表中“X”的值为 g。(3)实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7/15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解析】【解答】A.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A 不符合题意;B.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4:7,B 不符合题意;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了改变,C 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为 3,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11、D。【分析】模型题关键是根据模型写出化学方程式。2【答案】A【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可能属于氧化物,故 A 正确;A 符合题意;B、由图示可知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 B 错;B 不符合题意;C、由图示可知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 C 错;C 不符合题意;D、由图示可知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 D 错误。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是否为氧化物时,首先所表示的物质必须为纯净物,然后还得为化合物;因此能表示氧化物的

12、示意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3【答案】B【解析】【解答】A.镁条在空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反应前镁的质量不等于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 A 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气体参与反应,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 B 符合题意;C.食盐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 C 不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氧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15【分析】化学反

13、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4【答案】C【解析】【解答】A.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需要在气体生成物的化学式后面加气体生成符号“”,不能在气体反应物后面加气体生成符号“”,故 A 不符合题意;B.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化学式为 MgO,不是 MgO2,故 B 不符合题意;C.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化学式书写符合题意,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 C 符合题意;D.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 Fe3O4,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判断一个

14、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题意:1、反应物与生成物是否遵守客观事实;2、反应条件是否符合题意;3、气体符号及沉淀符号使用是否符合题意;4、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5【答案】A【解析】【解答】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亮氨酸分子由 6 个碳原子、13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2 个氧原子构成,共 22 个原子,故 A 符合题意;B.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6):(113):16:(142)=72:13:16:28,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 B 不符合题意;C.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 C 不符合题意;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6)

15、:(113):16:(142)=72:13:16:28,故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A、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B、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小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小。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6【答案】C【解析】【解答】CH3COOH 可看为 C2(H2O)2,C6H12O6可看为 C6(H2O)6。所以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则 H2O 占比为210%100%90%18。9/15 所以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90%=10%。故答案为:C

16、。【分析】根据乙酸、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化学式可以改写成 Cn(H2O)n,氢元素来自于水,再根据化学式计算出水的质量分数,最后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答案】A【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甲和丙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符合题意;B、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30-16):(6-4)=7:1,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甲、丙都是反应物,但是不一定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如氧化钙

17、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甲反应后质量减少,甲属于反应物,丙反应后质量减少,丙属于反应物,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丁属于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0-16)+(6-4)=(24-8),故 m=3。8【答案】B【解析】【解答】A.由头孢氨苄的化学式可知,头孢氨苄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头孢氨苄的化学式可知,其含有氮元素和硫元素,完全燃烧还会生成氮和硫的氧化物,故错误,符合题意;C.由头孢氨苄的化学式可知,头孢氨苄由 C、H、N、O、S 五种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头

18、孢氨苄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6):(117)=64:17,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C、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10/15 9【答案】D【解析】【解答】A、硫酸铜和 56 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 64 份质量的铜,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先减小,然后不变,故 A 不符合题意;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加热后固体质量先减小,然后不变,故 B 不符合题意;C、

19、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的反应速率比铁快,故 C 不符合题意;D、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反应后氧气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到零,故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10【答案】C【解析】【分析】葡萄糖 C6H12O6中 H 元素质量分数=1 2100%6.67%180 乙酸 CH3COOH 中氢元素质量分数=1 4100%6.67%60 尿素 CO(NH2)2中

20、 H 元素质量分数=1 4100%6.67%60 所以,混合物中 H 元素质量分数为 6.67%,据此计算混合物中 H 元素质量,最后利用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生成水的质量【解答】葡萄糖 C6H12O6、乙酸 CH3COOH、尿素 CO(NH2)2三种物质中 H 元素质量分数相等,均约为 6.67%,故混合物中 H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三种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2406.67%1441 2100%18gg【点评】发现三种物质中 H 元素质量分数相等是解决本问题的技巧与关键,此类问题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往往有一定的特殊关系 11【答案】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活性炭;蛋白质;1:8;D【解析】【解答】

21、(1)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2)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说明具有的是吸附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活性炭;(3)火腿中含有的是肉,富含蛋白质,故填:蛋白质;11/15(4)蔗糖的化学式为 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5)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不是 g,错误;B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30282=18,不是 8,错误;C锌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错误;D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30,正确;故填:D【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说明具有的是吸附性,火腿中含有的是肉,富含蛋白质,根据

22、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即可,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小格的意义解答即可 12【答案】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偏左;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偏左;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解析】【解答】解:(1)右侧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左侧不反应,但右侧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天平向左偏 故答案是: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 偏左 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2)中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

23、球去掉,右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剩余质量减少,天平向左倾斜故答案是:偏左;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 故答案为:(1)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偏左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2)偏左;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对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者是有烟雾生成的反应,为了把所有生成物的质量都包括在内,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13【答案】O2;H2;C+O2CO2;H2CO3=H2O+CO2【解析】【解答】由于 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可以确定 B 是水;

24、根据“C、D 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几种组成,D 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 B 水和 C”,可以确定 D 是碳酸,则 C 为二氧化碳;再根据“E、F 是单质,均可以与单质 A 反应,分别生成 B 水和C 二氧化碳”,所以可确定 A 是氧气,E 是氢气,F 是碳。将推断出的物质带入示意图验证,各步都 12/15 合理,正确。则 A+FC 的化学方程式为 O2CCO2,DB+C 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H2OCO2。【分析】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题眼”,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

25、,可再假设,再验证。14【答案】(1)铁架台;棉花;2KMnO4 K2MnO4+MnO2+O2(2)(3)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压强差【解析】【解答】解:(1)若补充铁架台和棉花,就能利用高锰酸钾、试管、铁架台、集气瓶、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等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铁架台;棉花;2KMnO4 K2MnO4+MnO2+O2;(2)根根据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画图的过程要注意 A 装置中实线画液面,虚线画液体,液体不超过容积的二分之一;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A、B 中都要画

26、出气泡;导管末端要伸入试管中液面以下;故填:;(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管中的气体增多,导致内部压强变大,装置内部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长颈漏斗管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故填: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压强差 【分析】根据实验室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条件是常温,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13/15 15【答案】(1)增强(2)H2(3)Mg(OH)2(4)产生气泡查阅资料 2: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

27、物。(5)Mg(OH)2;29:84 或 84:29(6)2232CO2NaOH=Na COH O【解析】【解答】提出问题:(1)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增强;(2)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为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说明该气体不是一氧化碳,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反应物中含氢元素,则该气体为 H2;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 Na、H、C、O、Mg,故生成物中也应含 Na、H、C、O、Mg,碳酸氢镁能溶于水,结合猜想一、二,故白色固体可能为碳酸镁、氢氧化镁或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故猜想二

28、:白色固体可能是 Mg(OH)2;进行实验:(4)结论为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碳酸镁,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故现象为:产生气泡;(5)碳酸镁、氢氧化镁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碳酸镁分解反应中,反应物中含 Mg、C、O,生成物中也应含 Mg、C、O,故生成的氧化物为氧化镁、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分解反应中,反应物中含 Mg、O、H,生成物中也应含Mg、O、H,故生成的氧化物为氧化镁和水,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 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 1.8g,说明反应生成了水,生成水

29、的质量为 1.8g,则该白色固体中含 Mg(OH)2;再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增重 8.8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g,则白色固体中含碳酸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21.8g100%100%5.8g1858,碳酸镁的质量为:12128.8g100%100%16.8g4484,则氢氧化镁和碳酸镁的质量比为:5.8g:16.8g=29:84;(6)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增重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O2NaOH=Na COH O。14/15 【分析】(1)根据碱性越强酚酞溶液红色越深分

30、析;(2)根据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白色固体可能为碳酸镁、氢氧化镁或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分析;(4)根据碳酸镁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5)根据浓硫酸增重质量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增生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由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确定氢氧化镁和碳酸镁质量关系分析;(6)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16【答案】(1)Cu、C、O、H(2)15(3)8.8 【解析】【解答】(1)根据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孔雀石是一种铜矿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

31、会增减解答(2)由表可知生成 5g 沉淀同时生成 0.9g 水,第三次还是生成 0.9g 水,所以沉淀是生成 5g,x=10g+5g=15g(3)由表可知第四次和第五次的沉淀物和水的质量一样,说明第四次孔雀石完全分解,可知生成水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答设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x 克,由表可知最终生成水的质量是 3.6g Cu2(OH)2CO3=2CuO+H2O+CO2 18 44 3.6g x 18443.6gx x=8.8g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2)根据表中水和沉淀的质量关系分析;(3)根据最终生成水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分析。1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模拟试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