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复习:排序题练习.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7251904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高考语文复习:排序题练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高考语文复习:排序题练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高考语文复习:排序题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考语文复习:排序题练习.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排序题练习 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4 分)此时正是夏天,塘里荷花盛开 闪出红彤彤的光,宛如雪峰峰顶照上一片红霞 墓塔的周围,茂树参天,绿竹挺秀 这里的荷花很有特色,花瓣全是白的,只有顶上有一抹鲜红 显得特别清幽阒静 离开墓塔不远,有一片荷塘 1 答案: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写序号)(4 分)2、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入海口,铅云开裂,一道阳光从缝隙中射进来,我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 巨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飞溅到我的身上 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恼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 巨大的浪头

2、互相推挤着,成群结队向我扑来 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 2 答案: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 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A B C D 3、C。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

3、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提出“人们的习惯如何”总观点,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应为最先;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惯”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紧跟;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接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

4、“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B C D 4、【方法点拨】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介绍“葫芦”情况,句它指代句葫芦较为顺畅,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介绍葫芦的历史,是对整 个语段进行总结。【答案】【D】5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 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

5、电是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但正常情况下,_。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引力波是听不到 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 B C D 5、【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排除 C、D。再看第二空,只有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 填,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答案】B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荼”简写为“茶”,

6、汉代已露端倪 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B、C、D、6【答案】C。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为“茶”字形体演变“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一开始选,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 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故排除为第一句,B、D 项排除了,之间关系不如之 间关系紧密。所以答案为 C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过

7、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一弥补这个缺憾。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B.C.D.7【解析】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紧承句分析,是教育弊端的两面,分别与相对应,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答案】B【方法点拨】解答语言表达连贯要注意语段角度的一致性。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不论是长是短的一段话,都有

8、一个叙述的角度。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8.依次填人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吸收现代文明 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继承传统价值 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采桎梏学生 以母语教育为本 A、B、C、D、8【句之间存在先后逻辑关系,句之间存在递进逻辑 关系,均不能割裂,故可排除 B、C、D 选项。【答案】A 9、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满庭鸟迹印苍苔。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9答

9、案B 解析 从押韵角度说,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 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 2、4、6 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 项是 仄平平,B 项是仄平仄,C 项是仄平仄,D 项是仄平仄,即排除 A 项;从内容讲,这首诗是 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 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排序题要注意的“三看”:1一看是否同一 主要看三方面:

10、一是话题是否同一;二看句式(短语结构)是否同一;三看意思是否同一。2二看是否呼应 主要看三方面:一是整体语段是否呼应;二是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三看是否协调 主要看两方面的协调:一是整体情境是否协调;二看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排序题要注意的“四抓”1抓中心句。中心句是一段文字的纲,其它各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的。根据文段内容的特点,首先确定中心句的位置(段首、段中、段尾)。然后按照最能表达中心的思路去高速材料的先后。2抓相关词语。文段前后内容的焊接,有时会出现表时间先后的词语或关联词语作为标志,我们依据语法习惯就能排出正确的语序。比如:“虽然”之后接“但是”,“因为”之后连“所以”,“首先接着然后”等。3抓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段落有不同的排序规律,因而排序时应明了文段体裁(记叙文、说明、议论文)。初一年级主要学习记叙文,记叙文一般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去排列。即注意 重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自然顺序或空间转换(由上到下、由近及远、从外到内)的顺序特点。4抓语法特点。有些文段,句子间的潜在联系十分紧密,涉及到语法知识和语法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凭语感去咀嚼揣摩,务使语句上下贯通,珠联璧合。如设问之后作答,由物及人,总与分,正与反,修辞的层递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模拟试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