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244332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ppt(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末末 日日 情情 结结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指社会性的人“人地关系”中“人”、“地”分别指的是什么?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地理环境.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u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u认识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u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u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壹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崇拜自然人类环境制约1、采猎文明原始的平衡生产力水平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低下半坡鱼图腾半坡鱼图腾半坡人住在水边,以捕鱼为生,

2、便把鱼神化为自己的图腾。图腾就是原始时代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等当成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能保护自己,并且能够获得超人的力量,勇气或技能。此图是公元前9世纪的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在朝拜太阳神。此图反映出在采猎文明时期,人们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不能解释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将其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神。朝拜太阳神工具改造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改造自然2、农业文明出现不协调生产力水平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 人类环境制约水平提高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玛雅金字塔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粮食减产城池废弃生态环境破坏过度开发科技征服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征服自然3、工业文明矛盾尖锐生

3、产力水平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突飞猛进人类环境制约矿山开采高峡出平湖现代都市4.后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较高谋求人地协调“和谐论”“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人地和谐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农业文明时期l利用、改造自然l人地关系开始紧张l科学的思想萌芽工业文明时期l征服自然l人地矛盾尖锐l环境恶化采集渔猎时代l崇拜、依赖自然l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地关系历史回顾后工业文明(新技术革命)时期l谋求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古代可持续思想的萌芽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管子轻重甲轻重甲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

4、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义赏斩伐养生,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荀子荀子王制篇王制篇贰直面环境问题人类人类物质、能量废弃物人地关系示意图环境环境人类对环境产生影响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二、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生态破坏索取索取再生再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盐碱化1、环境问题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破坏排放排放自净自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5、染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核污染噪声污染石油污染供求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短缺能源短缺资源短缺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2、环境问题的分布区 域 性全 球 性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2)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2、环境问题的分布 区 域 性 全 球 性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达国家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1.环境承受经济发

6、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2.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消耗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对全球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环境问题的分布(2)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的原因叁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人的管理调控2.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内涵社会系统(含人口、科技)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生态系统(含资源)物质产品、资金等劳力、科技等生活废弃物环境资源生产废弃物环境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

7、原则?(1)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强调的是权利)(2)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有限,人类的活动要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强调的是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适度保持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和环境的关系(3)共同性原则:爱护地球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强调的是义务)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后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类型课堂小结地域差异内涵概念原则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题。

8、1.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C大气污染D酸雨危害2.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BD随堂检测3.下列活动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是()A.“盛世兹丁,永不加赋”B.围源造田,扩大耕地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电厂D.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4.下列做法符合生态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B.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C.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随堂检测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地膜覆盖具有保

9、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易破,难回收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题。据此完成下题。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B.C.D.A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10、。据此完成下面三题。6.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7.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8.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BCC随堂检测9.“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地伙伴论思想C.人地对抗性思想D.人定胜天思想“宇宇宙宙飞飞船船经经济济”是是把把地地球球看看成成一一个个巨巨大大的的宇宇宙宙飞飞船船,除除了了能能量量要要依依靠靠太太阳阳供供给给外外,人人类类的的一一切切物物质质需需要要靠靠完

11、完善善的的循循环环来来得得到到满满足足。生生命命就就是是在在这这川川流流不不息息的的物物质质循循环环中中得得以以体体现现的的。“宇宇宙宙飞飞船船经经济济”要要求求人人类类按按照照生生态态学学原原理理建建造造一一个个自自给给自自足足的的、不不产产生生污污染染的的经经济济或或生生产产体体系系,它它将将是是一一种种封封闭闭的的经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9 91010题。题。B10.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

12、.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随堂检测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是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