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3987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己”同,.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2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字。(1)越国以鄙远1.鄙(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许君焦、瑕2,许 (2)杂然相许、(3)潭中鱼可百许头;(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 (2)若毒之乎(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71)子犯请击之(2)是寡人之过也(3)行李之往来.之 4(4)夫晋,何厌之有(5)马之千里者、(6)辍耕之垄上71)以其无礼于十(2)焉用亡郑以陪邻3 .以 (3)敢以烦执事(4)若舍郑以为东道

2、主、皆以美于徐公71)以其无礼于晋一.其 (2)吾其还也(3)其真无马邪情节跌宕起伏,是指情节起伏多变,鲜活灵动,所以在以“抓阉儿”为话题进行写作时,要突出 事情的高潮和低谷,让人感觉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三年模拟练1 .D厉:磨,磨砺。2 .D联系语境可知,“郑”指“郑国”,是下一句的主语,应在“郑”前断开,排除A、B两项;“勤” 是指军队辛勤劳苦,和上一句“郑必知之”的主语不同,所以“勤”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Do 3.C ”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错误,由原文“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日”可知,王 孙满不是对秦军统帅说的这番话,而是对周天子说的。4 .答案(1)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了

3、,远方的主人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存有(灭掉它的)希望了。攻打郑国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 回去吧。解析(1)师:军队。竭:尽。无乃乎:恐怕吧。冀:希望。克:取胜。继:接续,这里指后续部队。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参考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 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为此向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劳累军队去偷袭远方的国家, 我从没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了,远方的主人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一举一 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

4、,有谁不知 道呢?”秦穆公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西乞和白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 出兵。蹇叔为此痛哭,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 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到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蹇 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蹇叔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靖山抗击我军。靖山有两座山 头浦面的山头是夏帝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 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就向东进发。三十三年春季,秦国军队经过周都城的北门,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 去的有三

5、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对周襄王说:“秦国军队轻佻又没有礼貌,一 定失败。轻佻就缺少谋略,没有礼貌就轻慢。进入险地而态度轻慢,又不能出谋划策,能够不打败 仗吗?”秦军到达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周做买卖,碰到秦军。弦高先送秦军四张熟牛皮为礼, 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说:“我们国君听说您准备行军经过敝国,谨以此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 贫乏,为了您的随从在这里停留,您住下我们就预备一天的供应,您离开我们就准备一夜的保卫。” 弦高同时派人乘驿车紧急地向郑国报告。郑穆公派人去探看杞子等人的馆舍,发现他们已经捆束好行李、磨利武器、喂饱马匹了。郑 穆公派皇武子辞谢他们,说:“各位在这里停留

6、很久了,食物都已吃完了。为了各位将要离开,郑国 有原圃,就如同秦国有具囿。各位自己去猎取糜鹿,使敝国得有闲空,怎么样?”杞子逃到齐国,逢 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存有(灭掉它的)希望了。攻打郑国不能取胜, 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灭亡了滑国就回去。5 .C “尔无我叛”“我毋强贾”两句结构一致,句式相同,所以中间应该断句,排除A、D两项。 “故”表原因,往往放在句首,排除B项。故选C。6.B “寡君”不能用于古代臣民自称。7 . D “韩宣子的三次要求”错误,原文韩宣子求玉只有两次。8 .答案(1)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二心。晋国、韩宣子,都

7、是不可怠慢的。 对大国的(无理)要求,如果不依礼来驳斥,他们有什么满足的呢?解析(1)贰:有二心,不专一。偷:轻视,怠慢。“大国之求”前应补充介词“对”。无礼:不依照礼制。何庵之有:宾语前置句,即“有何庵”。参考译文韩宣子有一只玉环,与这玉环配对的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宣子向郑定公请求得到那只玉环, 子产不给,说:“这不是国家府库中保存的器物,我们国君不知道。“子大叔、子羽对子产说:“韩 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二心。晋国、韩宣子,都是不可怠慢的。如果恰好有 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离间,鬼神再帮助他,从而激起晋国、韩宣子的凶心怒气,后悔还来得 及吗?您为什么吝惜一个玉环,因为这件

8、事而招来大国的憎恨呢?为什么不找来给他呢?”子产说:“我并不是怠慢晋国而对它有二心,而是要一直侍奉它到底的,因此不给他(玉环),是 对晋国忠实诚信的缘故。我听说君子不以没有财物为可怕,而以立身没有好名声为忧患。我又听 说治理国家不以不能侍奉大国、保育小国为可怕,而以不能按照礼仪来维护国家的地位为忧患。 那些大国的人,(如果随意)对小国下命令,而都能得到他们所要求的,那将拿什么来供给他们?有时 供给了,有时又拒绝供给,所得的罪过更大。对大国的(无理)要求,如果不依礼来驳斥,他们有什么 满足的呢?我们将会成为(晋国的)偏远城邑,那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如果韩宣子奉命 出使(郑国),却来求取玉

9、环,他的贪婪就太过分了,这难道不是罪过吗?拿出一只玉环而构成两种罪 过/吏我们的国家失去诸侯国的地位,使韩宣子成为贪婪的人,哪能采取这种做法呢?”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做成了交易,商人说:“一定要告诉国君和大夫。”韩宣子向子 产请求说:“不久前我请求得到这只玉环,执政认为不符合道义,我就不敢再请求了。现在(我)从 商人那里买到了,商人说,一定要让你知道这件事,谨以此作为请求。”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徙出来的。一起并肩合作耕种,来整 治这块土地,砍去种种野草,而一道居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以此互相信赖。说:你不背 叛我,我不强行买你的东西。依靠这个盟誓,所以

10、能互相保全直到今天。现在承蒙您为着友好 来到敝国,却叫本国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教本国背弃盟誓,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环却失去诸侯, 是一定不会这样做的。如果大国(晋国)发布命令,却无限制地要我们供应,我们郑国虽是边远小国, 也是不会答应的。我如果把玉环献给您,不知道会有什么好处,谨敢私下告诉您。”韩宣子退回玉环,说:“我韩起(虽然)不聪明,岂敢为得到一枚玉环而招致两项罪过?谨请退还 它。”五年高考练1.C厌:讨厌,厌恶。方法技巧文言实词解题技法(1)语境分析法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句子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 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

11、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如“且贰于楚也”中的“贰”,根 据“于楚”可知“贰”是动词,这里应理解为“有二心”或“从属二主”。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中的“敝”,根据前面的“请击之”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和后面的“不仁”等,可知“敝” 应取“损害”的意思。(2)结构推断法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相同 或相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忧劳” 指“忧患劳苦”,“逸豫”与“忧劳”的意思相对,可推知其意为“安逸享乐”

12、。(3)联想推断法题中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语句中有关该实词的用法,或凭借对 成语的积累,相互比照,辨其异同,初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联想课文语句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善于对课本上学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记 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并对其中重点实词的意义、用法等了如指掌。这样,在遇到某个文 言实词的时候,就可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联想成语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借助这些 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文言文中大多数“既”的意思与成语“既往不咎”中 “既”的意思相同,解释为“已经”。(4)词性推断

13、法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根据词性推知它的意义。如“失其所与”,“所”后常跟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所以“与”为动词,意为“结交,亲附” O(5)字形推断法一些实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如“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部首表 明和“水”有关设”是动词,与之相对应的“济”也应是动词,所以“济”应译为“渡河”。2.B A.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B.两个“乃”都是副词,才。C.副词,将要;连词,表让步,尚且。 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3. A句中两个“命也”都表示判断,应分别在“命也”与“亦命也”前后断开,排除C、D两项; “挠节以求贵”与“市道以营利”是对称句

14、式,应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A。4.B是指举家东迁渡过长江,从此沦为平民,与“困约”无关;小姑回家见到笼饼后起身道歉 的行为,只能反映家中节俭的风气,不能反映“成于困约”;是指家风放任之后子弟可能会沦为 市井小民,这并非“成于困约”,而是“败于奢靡”。故选B。5 .C “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错误。原文“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 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辱,土之治生也。然土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 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只是列举了农工商土四种人的不同谋生办法,叶氏家族实际上 是土族,因此不是“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6 .答案(

15、1)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于治家谋生吗? 解析 少:稍微。旧:旧习惯,旧制度。辄:就。怪:高兴。 况:何况,况且。胜:尽、完。治生:治家谋生。7 .答案陆侧重有气节、道义,叶侧重做世人治生表率。两人都认为要节俭,不能营营逐利。解析 两篇家训的不同点在于:陆文的第一段中,提到“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注重气节、道义;叶文的第一段中,提到“然土为四民之首, 尤当砥砺表率注重做世人治生表率。两篇家训的相同点在于都提到要节俭,不能营营逐利。陆文认为“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 奢靡”,叶

16、文认为“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陆文认为“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叶文认为“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参考译文放翁家训序(节选)我们陆家在唐朝做过宰相的有六人,个个廉洁正直,忠诚孝顺,世代盛传美名。想到后世子孙 不能够侍奉伪朝,苟且地贪图富贵,因而有辱先人,于是弃官不做。举家东迁渡过长江,从此沦为平 民。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家风在家中推行,以忠诚、守信著称乡里,家法很严,很久不曾改变。 宋代兴起以后,天下实现了统一,陆氏家族于是与时代一起兴盛起来。此后百余年间,文豪名儒相 继出现,或位列三公,或官拜九卿,子孙也都致力于仕途或潜心于治学,代代相承,从此又成为宋朝世 家

17、大族,可以说是昌盛无比了!但我对此却有深切的忧惧,天下之事,常常是在贫困俭约中成功,又在奢侈腐化中失败。我很 小的时候,父亲曾恳切地对我说起过,太傅在朝中任官四十余年,终身未曾拿不应得的财产。如果 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晚年回到鲁墟老家,还住原来的旧房子,一根椽子 也没有增加过。我的祖父楚公小时候生活尤其贫苦,皮带断了,就用绳子把断的地方接上再用。 祖母秦国夫人曾经做一件新近袄,积攒了几个月银钱才做成,一天打翻了羹汤弄脏了新衣,以至于 痛哭流涕,不愿意吃饭。姑母嫁到了石家,回娘家时,发现饭桌上有笼饼,马上站起来道歉说:“我糊涂了,不知道今天是谁过生日。”她的随从中有人偷偷

18、地笑。祖父楚公叹息说:“我们家以前,好 几天才喝一次羹,过年或过生日时才吃笼饼,你们这些人哪里知道这些呀?”这时祖父楚公已显贵, 仍以喝的羹、吃的笼饼为美食,像这样忧愁叹息。我出生较晚,听到的事情已经很简略了;但是比 我更小的,恐怕更听不到什么了。然而原来好的风俗现在已经毁坏,讨厌粗茶淡饭,羡慕美味佳肴, 且常常避讳祖先的事。不让孩子们知道祖先的事,又不能恢复旧日风俗,就有可能身陷危险受辱 的困境,以至沦为市井小民,或降身为奴仆。这时再想像从前那样安心于农耕植桑,一辈子不感到 惭愧后悔,可以得到吗?唉,官位至公卿,这是命运;隐退为农民,也是命运。那种屈节折腰以求高官显位、出卖天道以 图获利的行

19、为,我们陆家深以为耻。子子孙孙当引以为戒,希望不要丢失陆家的最初的志向。石林治生家训要略(节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农民治家谋生的手段;居于店铺,从事生产,这是工匠治家谋生的手段; 货物买卖,互通有无,这是商人治家谋生的手段;夜以继日,用功读书,这是读书人治家谋生的手段。 然而读书人居于四民之首,尤其应当砥砺前行做表率,效法古人体察天地、化育万物的精神,现在 一个治家谋生的手段都没有,怎么能称作大丈夫呢!谋生不一定要忙忙碌碌,竞相追逐,擅自占用别人的财物。如果一味利己而妨害别人,就不仅 是明里有人非议,暗地里有鬼神窥探,内心也会感到不安,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 于治家谋生吗?

20、节俭是持家的第一法门。所以凡是日常所用的奉养之物,一概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可 使家里有盈余,不可使仓库里有缺乏。况且奢侈之人,一定耗神费气,欲念太多而骄傲自满,一旦贫 穷就会不顾廉耻。节俭不可忽视,就像这样。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2 .行李之往来 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4 .共其乏困 古义:今义:疲倦,困倦。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 2 .朝济而夕设版焉 .越国以鄙远 *.夜缱而出 .既东封郑 .以乱易整

21、,不武 *.因人之力而敝之 7 .共其乏困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 .以其无礼于晋。句式:译文: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句式:译文: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句式:译文:4 .敢以烦执事。句式:译文: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句式:译文:6 .是寡人之过也。句式:译文:7 .夫晋,何厌之有?句式:译文:8 .佚之狐言于郑伯。句式:译文:六、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L重庆永川乐和乐都主题公园一对双胞胎美洲豹顺利降生,豹妈生育后不会哺乳,刚刚出生的双胞胎美洲豹危在旦夕。() 2.张自忠年少时弃学从戎,自1914年至1940年的20多年里,多次临危受

22、命,奋勇杀敌,最终战死 沙场,以身殉国,为后世所敬仰。()3.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风云变幻,各阶级都在按照自己的理想改造着这块土地。() 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两国终于重结秦晋之好。()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1 .爵位: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 因时而异。().大夫:古代官名。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学问者的通称。()八、微写作。朱熹曾说过:“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烛之武退秦师的作者就运用了一定的技巧, 让文章的情节跌宕有致,张弛有度。请以“抓阉儿”为话题

23、,写一段情节跌宕起伏的文字,300字 左右。三年模拟练一、(2021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一月考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 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日: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 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骰。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 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

24、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 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向 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 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日:“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

25、滑而还。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管:钥匙。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中寿:一般指六七十岁。肴殳:靖山,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西接陕县冻接渔池。当时为晋要塞,从秦往郑必经此地。L (溜)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与:参加,参与脱:轻慢市:做买卖与:参加,参与脱:轻慢市:做买卖A.蹇叔之子与师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鼓励 2.(潞)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6、/C.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 .(姨)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 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但他一点 儿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C.当时,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佻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佻就少谋 略,不讲谋略就会招致失败。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

27、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辞,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 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4 .(便)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二、(2021四川自贡旭川中学高一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子产弗与韩宣子环宣子有环,有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 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 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

28、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 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 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麋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 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 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日,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日:“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麓,而共处之。 世有盟誓以

29、相信也日尔无我叛我毋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 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 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有删改)注韩宣子,名起,晋国卿大夫。与之配对的那只环。名侨,郑国大夫。5.(峭)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日/尔无我叛我/毋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B.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日/尔无我叛/我毋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C.世有盟誓/以相信

30、也/日/尔无我叛/我毋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D.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日/尔无我叛我/毋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潞)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环,中央有孔的圆形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洁白、美好的象征,“君子比德如玉所以 中国古人有佩玉的习惯。B.寡君,寡德的君主,谦辞,古代臣民对他国称本国君主或自称,如左传说“寡君畏君之威,不敢 宁居,来修旧好”。C.邑,古代称侯国为邑。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说:“左传凡称人日大国,凡自称日敝邑。”D.耦,两人并耕,如论语微子说“长沮、桀溺耦而耕”。诸多从“禺”之字,如“偶”等,皆 有偶双之意。6

31、 .(母)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产为人有礼有节,为保持郑国地位和使韩宣子免受贪婪之名,他拒绝了宣子的要求。7 .子产注重为国以礼,面对子羽等人的担忧,他强调要树立美名,依礼来确立邦国地位。C.子产语言艺术高超,为了拒绝宣子从郑国商人处购买玉环,他搬出先祖盟誓作为理由。D.子产表现不卑不亢,面对韩宣子的三次要求,他语言周全,立场坚定,以维护郑国尊严。8.(城)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媵之有?五年高考练文言文阅读之实词的理解(2020天津,713)阅读下面的文言

32、文,完成问题。(26分)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 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 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 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择;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 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 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日:“昏耄不省

33、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日: “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以大坏,厌藜麓,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 尚无坠厥初。(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太傅:陆游的高祖。楚公:陆游的祖父。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

34、继暮,土之治生也。然土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丈夫哉!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匹 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 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载令闻令:美好B.革带敝 敝:破旧C.厌藜蕾 厌:满足 *D.毋使仓有告匮匮:缺乏*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

35、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以辱先人A. I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 积钱累月乃能就 I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 1且有陷于危辱之地. I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口 (贫穷至而廉耻不顾I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4 .下列句子全

36、都符合陆游所说“常成于困约”的一组是(3分)()东徙渡江,夷于编氓终身未尝为越产旧庐一椽不可加也革带敝,以绳续绝处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沦于市井、降于皂隶A. B. C. D.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B.叶氏家训告诫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家人有少变

37、其旧者,辄不怪。(4分) 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4分)7 .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3分)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字气给兴智 假语供高明 通矣供悦智 -L2.3.4.二、一词多义.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1 .动词,答应 动词,赞同 表示约数.连词,如果(2)代词,你(3)动词,及,比得上2 .代词,指秦军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助词,宾语前置的标 志,不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动词,到,往.介词,因为连词,表顺承介词,拿,用介词,把动词,认为3 .代词,指郑国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表诘问语气三、古今异义1 .

38、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 .出使的人。3 .那人,指秦穆公。4 .缺少的东西。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撤兵1 .名词作动词,驻军.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2 .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 .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名词作动词,符合武德4 .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五、特殊句式1 .句式: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以其于晋无礼”。译文: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2 .句式:介词短语后置句,即“若亡郑而于君有益”。译文: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3,句式:省略句,即“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译文:晋军驻扎在函陵

39、,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4 .句式:省略句,即“敢以(之)烦执事”。译文: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5 .句式:省略句,即“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译文: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6 .句式:判断句,语气词“也”表判断。译文:这是我的过错。7,句式:宾语前置句,即“夫晋,有何厌 o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8 ,句式: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佚之狐于郑伯言”。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六、成语积累V 危在旦夕:危险就在眼前。1. V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2. V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定,变化急速,难以预料。3. X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好几代互通婚姻。后人以此称两家联姻。误用对象。 七、文化常识J1. X ”后来成为对有学问者的通称”应为“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八、微写作【写作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