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0267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 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春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分野,各民族交往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走上 了封建制。B.左传虽然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但是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 品,是历代散文的典范。C.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书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任鲁国史 官时尽职尽责,被当时人所崇拜。D.烛之武的事迹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通过努力,使整

2、个国家得到了安定, 他才星直英雄3、下列语句i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阙秦以利晋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4、下列加粗字的词释义全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军队)函陵是(这是)寡人之过也共(共同)其乏困朝济(渡河)而夕设版(修工事)焉B.贰(从属二主)于楚辞(推辞)日肆(扩张)其西封东封(使成为疆界)郑C.郑既(既然)知亡矣许(答应)之因(依靠)人之力敝(损害)之行李(出门所带包裹)之往来D.越(跨越)国 鄙(以为边邑)远 焉(哪里)用 陪(增加)邻 何厌(讨厌)之有5、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越过晋国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

3、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B.越过晋国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C.越过秦国而把远地(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D.越过秦国而把远地(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6、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夜缱而出A.越国以鄙远B.既东封郑C.常以身翼蔽沛公D.范增数目项王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秦伯说,与郑人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8、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毂梁传都是为解 释春秋而作

4、,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 皆是用爵称。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 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 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 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 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 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 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

5、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 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 ”冯谖说:“家 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 冯谖不再唱歌。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 ”冯谖在本 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 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 ”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 缺什么吧。”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 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于是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 都高呼“万岁

6、”。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 感到奇怪,穿戴整齐来接见他,说:“用它买什么回来呢? ”冯谖回答道:“您曾说 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 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 仁 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 ”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 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 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 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

7、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 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 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 了。”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 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 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 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 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 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

8、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 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上千斤黄金、两辆装饰华丽的马 车、一把随身佩带的剑并修书一封,非常隆重地向孟尝君谢罪说:“我很倒霉,遭受 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那些逢迎讨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 的;希望您能顾念先王的宗庙,姑且回来统率全国人民吧! ”冯谖提醒孟尝君说:“希望您向齐王请来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等齐国的宗庙在薛地落成 后,冯谖向孟尝君报告说:“三窟已经打造好,您就姑且高枕无忧吧。”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甚至连很

9、轻的灾害都没有,是与冯谖的精 心谋划分不开的。28、答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9、答案: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30、答案: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礼” “贰” “阙” “图”。31、答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2、答案: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33、答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4、答案:因人之力而敝之;不知;以乱易整解析: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 贰、焉、陪、敝、知。35、答案: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么会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36、答案: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

10、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 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37、答案: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38、答案: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 合武德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正确语序 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敢以烦执事,省略句,补充完整为“敢以(之)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指对对方的敬称。(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句,补充完整 为“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以为,把当做;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 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乏困,形容词作

11、名词,缺乏的东西;所害,所 字结构,害处。(3)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有何厌之”;厌,通“庵”, 满足。(4) “失其所与,不知”判断句,翻译为“是”;与,结交、亲附;“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翻译为“是”;易,替代;武,名词作动词, 符合武德。39、答案:1.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它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 呢?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 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解析:关键词:1 .肆:扩张,延伸;封:边界,疆界;阙:侵损,削减;焉:从哪里。2.因:依 靠;敝:损害;其:自己的;与:

12、同盟,结交;易:取代。40、答案:烛之武大敌压境弃前嫌。解析: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 弦上,一触即发。上联,先写人物,然后是举动,用主谓结构。下联可以写人物烛之 武,形式为国难当头,举动为临危受命或尽释前嫌等。41、答案:慧眼识才佚之狐临危荐勇士解析:分析下联内容,“雄辩救郑”为人物的品格,“烛之武”为人物,“受命退秦 师”为背景和成果。那么,下联可以写人物“郑伯”“晋文公”“佚之狐”等。然后 分析人物做法,如郑文公在国家危急之时听了大夫佚之狐对于派遣烛之武出使秦军的 建议,并立即采纳,可见他能知人善任。晋文公心里十分清楚形势突变不仅围郑已无 胜利

13、的希望,而且还可能与秦国发生军事冲突。他的几句话都是以“仁义道德”为基 本原则的,合情合理的。几句冠冕堂皇的话,表现了晋文公审时度势、善于机变的性 格。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积极推荐勇士。42、答案:上联:楚霸王;鸿门设宴;纵刘失增;是非今难断下联:烛之武;深夜出城;退秦存郑;功名古己传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对联的要求: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 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此题注意人物与事件吻合,“楚霸王”即项羽,项 羽鸿门设宴放走了刘邦,烛之武深夜出城劝退秦师,同时注意“纵刘失增”和“退秦 存郑”、“鸿门设宴”和“深夜出城”、“功名古已传”和“是非今难断”结构对 称。43、答案:

14、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进步 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 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意对即可)解析:这段文字围绕左传的叙事能力展开叙述。处将它与以前的著作相比,由“有条不 紊,繁而不乱”可知,该处应填“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进步”之类的内容。“写得最为出 色的,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是处补写的最佳提示,因此此处应填“其中关于战争 的描写”之类的内容。前面将左传的关于战争的叙事能力作了充分阐述,那么它对后世的历 史著作或文学著作应该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知处应填的内容。C.“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D.大(dd)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

15、君之下有卿、大夫、土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9、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此后多以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姓联 姻。C.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师”,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二千五百人为师。在 文学作品中,用来泛指军队。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 穆公。10、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你越国以鄙远莆E:把当作边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认为行李之往来行李:外交

16、使者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放肆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亦去之去:离开A.B.C.D.11、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结盟13、下列各句中的“是”与“是寡人之过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浑身是胆B.敢不唯命是听C.是古非今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4、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17、A.烛之武退秦师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欲辟土地,朝秦楚D.项伯杀人,臣活之1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D.敢以烦执事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17、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夜缱而出,见秦伯A.今急而求子B.朝济而夕设版焉C.吾恂恂而起D.黑质而白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

18、图之 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其还也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其还也1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C.微夫人之力不及.D.又欲肆其西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

19、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9、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B.晋军函陵(驻军)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朝济而夕设版焉

20、(渡河)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亦去之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 书。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十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

21、,佚之 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 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 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 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

22、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二)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 好? ”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 ”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 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铁归来乎!食无 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铁,歌曰: “长铁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 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铁,歌 曰:“长铁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23、孟尝君问:“冯公 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日: “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日: “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 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 也! ”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 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 君日:“市义奈何? ”曰:

24、“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 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 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 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 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 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 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 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

25、”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 日:|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 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日:“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 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24、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个人B.于是约车治装备好车马C.孟尝君怪其疾也责备D.今君有区区之薛小小的25、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

26、愿君顾先王之宗庙/ 姑反国统万人乎/B.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 庙/姑反国统万人乎/C.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 姑反国/统万人乎/D.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 /姑反国统万人乎/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谖生活贫困,他托人向孟尝君请求,希望到他门下做食客。所托之人称冯谖没什 么才能,但孟尝君还是收留了冯谖。B.冯谖以无法养家为由要回去,孟尝君亲自到他家里了解情况,知道他家中有老母, 就供养他的母

27、亲,使其不感到短缺。C.看到薛地的百姓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自己,孟尝君这时才领会到冯谖所作所为 的价值和意义。D.冯谖西入大梁,游说梁王的真正目的是借梁王的赏识来抬高孟尝君的身价,以使齐 国后悔逐孟尝君出国。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二、默写题冢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8、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O29庙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骄傲心理的句子是:, O30、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

28、关素,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31、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原因是“, O3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君之薄也。33、烛之武退秦师中,写烛之武用假设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 话主动权的两句是“, ”。34、, 不仁;失其所与,; , 不武。四、翻译句子3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7、夫晋,何厌之有?38、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3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五、语言表达为经典名篇烛之武退秦师拟写对联。40、根据上联写下联:上联:郑庄公国难当头认过错

29、,下联:o41、根据下联写上联:上联,,下联:雄辩救郑烛之武受命退秦师一42、根据下列短语,选填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纵刘失增功名古已传鸿门设宴退秦存郑 深夜出城 是非今难断上联:楚霸王下联:烛之武4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 性作品。比敕以前任何一部著作,o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 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尤其为后人称道。写 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作者善于将每一场战役放在大国争霸的 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

30、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 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一一交代清楚。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 学著作,o参考答案1、答案:C 解析:A.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东行道路上的主人;B.行李,今义:出 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使者;C.不仁,古今义均为不仁道;D.夫人,今义: 对一般人妻子的敬称,古义:那个人。故选C。2、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走上”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道路” ;B项,逻辑有误, 转折关系关联词使用不当,此处应是并列关系,将“虽然”改为“不仅”,将“但是” 删去;C项,句式杂糅,“受到当时人所崇拜”句式杂糅,可

31、删去“所”或将“受 到改为“为” ;D项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A. “知”通“智”,明智。句意: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B. “说”通 “悦”,高兴。句意:秦伯很高兴,和郑国结盟了。C.句意: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没有通假字。D. “已”通“矣”,语气词,了。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故 选Co4、答案:B解析:A. “军”解释为“军队”有误,应解释为“驻扎”。句子翻译为:晋国的军队 驻扎在函陵;“是”解释为“这是有误,应解释为“这”。句子翻译为:这是我的 过错啊;“共”解释为“共同”有误,应解释为通“供”,提供。句子翻译为:提供 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版”解释为“修工事”有误

32、,应解释为“筑土墙用的夹 板”。句子翻译为:早上渡过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B.正确;C. “既”解释为 “既然”有误,应解释为“已经”。句子翻译为:郑国已经知道自己快要灭亡了; “行李”解释为“出门所带包裹”有误,应解释为“出使的人”。句子翻译为:出使 的使者来来往往;D. “厌”解释为“讨厌”有误,应解释为同“庵”,满足。句子翻 译为:有什么知道满足的呢?5、答案:B解嘉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句子的能力。“国”在此处指“晋国”,不是“秦 国”,排除CD。“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而不是“国君,排除AC。 故选Bo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

33、力。例句,夜:名词作状 语,在夜里。A.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B.封:名词作使动词,使成 为边境(一说,名词作动词,当作疆界)。C.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D.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用眼睛示意。故选C。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 “知”通“智”,明 智;句意为:失去同盟者,是不明智的。C. “说”通“悦”,高兴;句意为:秦伯很 高兴,跟郑国人结盟。D. “共”通“供”,供给。句意为:使者来来往往,供给他们 缺少的东西。故选B。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类似的谦称还有陛 下、孤”说法错误,

34、“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故选C。9、答案:A解析:A项,“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表述错误,左传是 我国现存第一部记事详细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故选A。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若使烛之武见秦君”意思是“如 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若”应解释为“如果,假如;“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的意思是“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以为”应 解释为“把作为”;“又欲肆其西封”意思是“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肆”应解释为“延伸、扩张”。故选B。1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有何厌”,宾语前置的标志; AC

35、D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B。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济:渡河。句意: 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故选C。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例句,是:代词,译为 “这” ;A项,是:判断词;B项,是:助词,用于前置宾语之后,提宾标志;C项,是:为意动用法,认为是正确的。D项,是:代词,译为“这”。故选D。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使动用法,使 撤退;B.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奇怪;C.使动用法,使朝拜;D.使动用 法,使活下来;故

36、选B。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B.判断句,标志是 “是也”。A.省略句,“辞日”前面省略主语“烛之武”:C.省略句,“军”后省略介词“于 ;D.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故选B。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来/连词,因 为;B.代词,那/语气助词,表祈使,还是;C.均为连词,假如;D.语气词,呀/疑问 副词,为什么。故选C。17、答案:C项质18解以项质18解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夜缱而出,见秦伯”意思是:在夜晚(有 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而

37、,连词,表修饰。A项,“今急 而求子”意思是:如今情况紧急了才求助于你。而,连词,表顺承。B项,“朝济而 夕设版焉”意思是: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而,连词,表转折。C ,“吾恂恂而起”意思是:我小心翼翼地爬起身。而,连词,表修饰。D项,“黑 而白章”意思是: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而,连词,表并列。故选C。、答案:C析A项,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之:代词,指晋国想得到的土地;B项,:连词,表因果,因为/以:连词,表承接;c项,两个“微”都是“(假如)没有” 的意思;D项,其:代词,它/其:语气助词,还是。故选C。19、答案:D解析:D. “秦伯说”的意思是“秦伯非常高兴”,

38、其中“说”同“悦”,高兴。故选Do20、答案:D解析:A.军,名词作动词,驻扎。B.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 名词,远地。C.阙,使动用法,使削减。故选D。21、答案:B解析:B. “纪传体史书”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故选 Bo22、答案:C解析:C. “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错误,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只字未提郑国的 利益,全部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故选C。23、答案:(1)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 张他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

39、 2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C. “怪”,意动用法,感到奇 怪,以为怪。句意为:孟尝君为他的迅速归来感到奇怪。故选C。2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我很倒霉,遭受祖宗降下的灾祸,又 被那些逢迎讨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希望您能顾念先王 的宗庙,姑且回来统率全国人民吧! “于宗庙之祟”“于谄谀之臣”分别是“被”“沉”的状语,故应在动词前断开,排除A。“也”是“不足为”的句末语气 词,应放在句末,排除B。“姑”在句中用作连词,表示“姑且”,此义应放在句 首。且“反国”与“统万人”这两个动宾结构存在意义上的先后承接,中

40、间不能断 开,排除C。故选D。2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孟尝君亲自到他家里了解情况” 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可知孟尝 君是通过他人之口了解到冯谖家中情况的。故选B。27、答案:(1)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 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冯谖辞行的时候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 ”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 么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 “因,动词,依靠;“敝”,损 害;“与”,同盟者;“知”,通“智”,明智;“整联合一致。(

41、2) “辞”,辞 行;“责”,通“债”,欠债;“市”,买;“以何市而反”,宾语前置句,原句语 序应为“以市何而反”;“寡有”,缺少。参考译文:(*)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 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 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 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二)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 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 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旁边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 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