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第3讲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课后限时集训.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2237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第3讲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课后限时集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第3讲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课后限时集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第3讲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课后限时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第3讲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课后限时集训.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3 3 讲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魏晋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 )A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B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C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D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C C 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是在东汉,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教育,故 B 项错误;材料说明,南朝时期寒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南朝历代君王为了强化皇权,任用寒人,在内朝寒人典掌机要,在外朝,寒

2、人通过担任典签对地方进行控制和监察,此外,南朝时的将帅,大多出身寒门,根据以上分析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故 C 项正确;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2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 【导学号:61600013】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C C 材料没有体现三省六部运作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的内容,故 A

3、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三省长官行政级别降低,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豆卢钦望因品级低不敢参与政事可知,三省六部主要职责是处理军国政事,是行政权集中的表现,故 C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三省六部的长官,没有体现出当时官僚机构的完整,故 D 项错误。3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B B 根据材料“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可知涉及专

4、制主义和中央官制的调整,故 B 项正确。4宋朝政府基本不提倡在内地州县筑城,只在边境地区和部分重要城市兴筑或维护城垣。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2A防止地方割据 B促进民族融合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减轻农民负担A A “不在内地筑城,只在边境兴筑或维护城垣”体现了统治者削弱地方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和重视边防的用意,故 A 项正确;在边境筑城不能反映促进民族融合的意思,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故 C 项错误;内地不筑城与减轻农民负担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故 D 项错误。5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反映了( )A科举制下知识

5、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B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归宿C古代知识分子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D D A、B、C 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故 D 项正确。6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 ,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这一做法( )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C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C C 在州县之上设置新的行政机构“路” ,显然是扩大而非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故 A项错误;“路”是新设置的地方行政而非监察机构,故 B 项错误;相

6、比宋初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作为其上级行政机构的“路”在数目方面必然相对较少,有利于收统摄管理之功效,故 C 项正确;设置新的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 D 项错误。7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 ”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C C 根据材料“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可以判断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拥有大权

7、,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 C 项正确。8吴晓波在浩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3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地消失了。 ”他认为这一制度( )A扩大了知识阶层的活动舞台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进步C导致了知识阶层队伍的消失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A 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一制度”指科举制度,科举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在这种规定内容、模式的考试中,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被束缚,成为依附于封建政权的奴仆,从而丧失了独立存在的可能性,但和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

8、让更多知识分子可以相对公平地进入政治舞台,故 A 项正确。科举制内容限于儒家经典,故 B 项错误;知识阶层只是扩大了活动舞台,并没有消失,故 C 项错误;科举制度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故 D 项错误。9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这三次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C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D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D D 根据材料中“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可知,行省制度下中央

9、集权加强,行省的设置有利于维持社会政治的稳定,D 项正确;行省官员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地方军政大权完全掌控在朝廷手中,A 项错误;行省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0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 )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B B 以上官署的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与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无关,

10、故 A 项错误;官制变化带来官署位置的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布局,故 B 项正确;以上官署的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并不能反映出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变化,故 D 项错误。11监察制度本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要求,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通4过对封建官僚队伍的监察,以达到控制和压迫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被剥削阶级的一种政体设计。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 【导学号:61600014】A可以完全抑制官员的贪腐B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制度D D 古代监察制度的效能是有限

11、的,这是由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B 项错误;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监察制度本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要求,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表明古代监察的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故 D 项正确。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并对应相应的颜色,也称为“颜色革命” 。 “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A倡行仁政,以德治国B阴阳五行,变化有常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政权统治,合法正统D D “颜色革命”解释朝代更替的合理性,与倡行仁

12、政、以德治国无关,故排除 A 项;B 项属于表面现象,排除;“颜色革命”并没有解释王权的来源,故排除 C 项;“颜色革命”以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的合理性,来宣扬新政权的合法正统,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太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钱穆中国传统

13、政治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5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

14、官制度的相同点。(17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8 分)【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注意获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及分析教育与选官的联系。第二小问,实则比较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两种选官制度的共同点,可从选拔方式、目的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比较。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三信息从科举制的作用、选拔方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信息中综合概括。【答案】 (1)原因: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

15、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相同点: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 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 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 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15 道3281573宋宣和四26 路28812346年(1122 年)元朝12 省183 路971425

16、根据历代地理志整理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解析】 第一小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出发点是统治者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材料一所体现的是地方制度的调整,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第二小问,“变动”

17、根据材料一中地方行政机构数量的变化,指出地方行政区划的增多。 “不变”:秦至元都设置县级行政单位,可以得出: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不变;从目的出发:加强中央集权不变;根据材料中一中州与道、路的设置,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得出,在地方行政机构内分化事权,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答案】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变动”的表现: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府等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不断缩小,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不变”的表现: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在地方行政机构内分化事权,相 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