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0565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经外科基础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腰椎穿刺第二节脑室穿刺.第三节气管切开术.一、传统气管切开术.二、经皮气管切开术.第一节腰椎穿刺【适应证】1 .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灰和进行脑脊 液常规和生化测定。2 .鉴别脑震荡、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 减压及引流。3 ,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 .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6 .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 阻及梗阻程度。7 .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家脑池扫

2、描等。8 .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9 .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禁忌证】1 .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 对禁忌。2 .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线片或CT 扫描提示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者。3 .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4 .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 染。5 .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6 .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7 .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

3、 恶化,甚至呼吸停出。【术前准备】1 .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日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2 .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操作方法及程序】L病人敢去枕侧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 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面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 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 体位。3 .选择穿刺点。两骼崎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力第4腰椎棘突。 一般选取腰3s4或腰4s5椎问隙进行穿刺。4 .消毒皮肤,铺孔巾。5 .局麻。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6 .进针。在选定的腰椎间隙

4、,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 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 调整。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此时针尖可能已进入 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滴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转或 咯做深浅调节,亦可缓慢将针退出直到有脑脊液顺利滴出。仍无脑脊液滴出,可 将穿刺针退到皮下,调整方向后,再行刺入。7 .测压。见到脑脊液滴出后即接上测压管,嘱病人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将 头稍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进行测压。先测初压。如力高时,不可释放脑脊 液,将针拔出,仅取压力管中的脑脊液做细胞计数和生化测定。如压力不高, 可缓慢放出需

5、要量的脑脊液,放液后测末压。8 .将未污染的针芯插入,将穿刺针拔出。局部再次消毒,覆以无菌纱布,胶 布固定。9 .穿刺后嘱病人去枕仰卧或俯卧,足部抬高4s6h,以免发生脑脊液经穿刺 孔漏入硬膜外隙引起颅内压降低,导致腰椎穿刺后头痛。若有头痛、恶心,可延 校平卧时间,并酌情对症处理。【注意事项】1 .测压前,病人头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头颈部及腰 部不应过度弯曲,以免压迫颈静脉和腹腔静脉,使压力呈假象升高。2 .测压时若脑脊液上升过快,可用尹指压住测压管末端,使液柱缓慢上升。 如拔出针芯时,见脑脊液喷出,提示压力很高,则不应继续测压,并立即静脉滴 注20%甘露醇。3 .压颈试验

6、(Queckensted test)仅适用于脊髓病变或疑有横窦阻塞者。手术后并发症】1 .感染。2 .脑疝。3 .低颅压反应。4 .截瘫及大小便障碍。第二节脑室穿刺【适应证】1 .诊断性穿刺(1)神经系统X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做脑室造影。(2)抽取脑脊液标本行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3)鉴别脑积水的类型,常须做脑室及腰椎的双重穿刺测试脑室与蛛网膜下 隙是否通杨。做脑室酚红(PSP)或筵胭脂试验等。2 .治疗性穿刺(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特别是抢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导致 呼吸功能障碍者,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 治疗创造条件。(2)脑室内出血

7、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 统阻塞。(3)开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以改善手术区的暴露,常穿刺侧脑室,引流脑 脊液。术后,尤其是在颅后窝术后,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 流。(4)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5)做脑脊液分流手术时、将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侧脑室。【禁忌证】1 .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如头皮感染、硬脑膜下积脓或脑脓肿病人,脑室 穿刺可使感染向脑内扩散,且有脓肿破人脑室的危险。2 .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位于脑室附近时,做脑室穿刺可引 起病变出血,必须十分慎重。3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做脑室穿刺。4 .严重颅高压,

8、视力低于0.1者,穿刺须谨慎,因突然减压有失明危险。5 .弥散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缩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亦无价值。【操作方法及程序】1 .依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选择穿刺部位,并测量进针深度。(1)额角穿刺(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于脑室造影及抢救性引流,亦可用于脑 脊液分流术。颅骨钻孔部位位于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s2. 5cm,中线旁开2s3cm, 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2)枕角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医):常用于脑室造影、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 术和颅后窝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持续性脑脊液引流。颅骨穿刺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 6s7cm,中线旁开3cm,穿

9、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深度依 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侧脑室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常用于脑室-心房分流术或脑室-腹腔分 流术等。在外耳道上、后方各3cm处做颅骨钻孔后,用穿刺针垂直刺入。右利 手者禁经左侧穿刺,因易造成感觉性失语。(4)经前囱穿刺:适用于前囱未闭的婴幼儿。经前囱侧角的最外端穿刺, 其方向与额人法相同。前囱大者与矢状面平行刺入。前卤小者,针尖稍向外侧。2 .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以尖刀在选好的穿刺部位刺一小孔。3 .以颅锥在穿刺部位锥透颅骨。以带管芯的穿刺针穿过骨孔,刺透硬脑膜, 按上述方向逐渐进针,动作应平稳而缓慢,注意阻力的改变。至有脑脊液流出时, 拔除

10、管芯,外接引流管及引流瓶。固定穿刺管。第三节气管切开术一、传统气智切开术【适应证】1 .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尤其是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 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2 .下呼吸道阻塞,因昏迷、颅脑病变、神经麻痹、呼吸道烧伤等引起喉肌麻 痹,咳嗽反射消失,以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呕吐物易进入气管不能咳出, 可做气管切开术,便于通过气管套管吸出分泌物,减少呼吸道死腔,改善肺部气 体交换。3 .颈部外伤,为了减少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口寸行气管切开。有些头颈部大 手术,为了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须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禁忌证】1 .绝对禁忌证(1)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感染。(2)

11、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恶性肿瘤。(3)解剖标志难以辨别。2 .相对禁忌证(1)甲状腺增生肥大。(2)气管切开部位曾行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等)。(3)出凝血功能障碍。【操作方法及程序】1 .体位病人取仰卧位,颈肩部垫枕,使颈部处于过伸位。2 .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 组织。3 .分离颈前肌层用止血钳沿颈中线做钝性分离,以拉钩将胸骨舌骨肌、胸 骨甲状肌用相等力量向两侧牵拉,以保持气管的正中位置,并以手指触摸气管, 避免气管偏离或将气管误拉于拉钩内。4 .暴露气管甲状腺峡部覆盖于第24气管环前壁。若其峡部不宽,在其 下缘稍行分离,向上牵拉,便能暴露气管,若峡部过宽,

12、可将其切断、缝扎。5 .切开气管分离气管前筋膜,在气管第3 -4软骨环“ T ”形或“ Y ” 形切开气管。切勿切断第一环,以防伤及环状软骨而引起喉狭窄。切口亦勿超过 第5环,以免发生出血和气肿。6 .插入气管套管用气管扩张器或弯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已选妥的带 管芯的套管,取出管芯,即有分泌物自管口咳出,用吸引器将分泌物吸净。如无 分泌物咳出,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管口,视其是否随呼吸飘动,如不飘动,则套管 不在气管内,应拔出套管,重新插入。7 .固定套管以缚带将气管套管的两外缘牢固地缚于颈部,以防脱出。缚带 松紧要适度。8 .缝合气管套管以上的切口,可以缝合,但不必缝合切口下部,以防皮下气 肿

13、。二、经皮气管切开术【适应证】基本同传统气管切开术。【禁忌证】基本同传统气管切开木,小儿禁用。【操作方法及程序】1 .检查经皮气管切开包中的器械,确认:气管套管的套囊没有破漏并处 于非充盈状态;气管套管的管芯可在气管套管内自由移动并易于取出;导丝可在 扩张器及气管套管的管芯内自由移动;气管套管的管芯已固定在气管套管的两个 侧翼上;气管套管的外管壁及管芯的头端涂有少量水溶性润滑剂以利于插管等。2 .使病人处于仰卧位,颈、肩部垫枕以使颈部处于过伸位,检测病人的血氧 饱和度、血压及心电图。操作前使病人吸入一段时间的100 %纯氧,辨认甲状 软骨、环状软骨、气管环、胸骨上窝等解剖标志。推荐在第或第2s

14、3气管软骨 环间置入气管套管、若病人带有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撤至声带以上。推荐在手 术过程中使用支气管镜以确认导丝及气管套管置入的位置。3 .局部消毒,铺巾。浸润麻醉,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有利于减少出血。4 .在选定的气管套管插入位置做水平或纵行切口,长1.52 cm。再次确认 选定的插入位置是否位于颈部正中线上。5 .在选定位置以带有软套管并已抽取适量生理盐水的注射器穿刺,注意针头 斜面朝下(足部),以保证导丝向下走行而不会上行至喉部。穿刺适当深度后回 抽注射器,若有大量气体流畅地进入注射器,表明软套管和针头位于气管管腔内。6 .撤出注射器及针头而将软套管保留于原处。将注射器直接与软套管相接并

15、回抽,再次确认软套管位于气管管腔内。7 .适当分离导丝引导器和导丝鞘,移动导丝,使其尖端伸直。将导丝引导器 置入软套管,以拇指推动导丝经引导器-软套管进入气管管皎,长度不少于10 cm, 气管外导丝的长度约30 cm。导丝进入气管后常会引起病人一定程度的咳嗽, 注意勿使导丝扭曲或打结,经导丝置入其他配件时,注意固定其尾端,以防止其 扭曲或受损,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此后的步骤中,可随时检查导丝是否受损、扭 曲,及能否在气管内自由移动。8 .经导丝引导置入扩张器,使扩张器穿透皮下软组织及气管前壁s确认导 丝可在气管内自由移动后,拔除扩张器,将导丝保留在原处。9 .合拢扩张钳,将导丝尾端从扩张钳顶端的

16、小孔中置入,从扩张钳前端弯臂 的侧孔中穿出。固定导丝尾端,将扩张钳经导丝置入皮下,角度同置入气管套管 的角度一致。逐渐打开扩张钳,充分扩张皮下软组织,在打开状态下撤出扩张钳。10 .重复8、9步骤,直到扩张钳可经气管前壁进入气管管腔。11 .经导丝引导,将扩张钳在闭合状态下置入气管。注意使扩张钳手柄处于 气管中线位置并抬高手柄使其与气管相垂直,以利于扩张钳头端进入气管并沿气 管纵向前进。逐渐打开扩张钳,充分扩张气管壁,在打开状态下撤出扩张钳。12 .将导丝自气管套管管芯头端的小孔置入,将气管套管连同管芯经导丝引 导置入气管。拔除管芯及导丝。13 .吸除气管套管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及血性液体,确保呼吸道杨通。以注射 器注入少量气体使套囊充盈。若病人带有气管插管,此时予以拔除。以缚带将气 管套管的两外缘牢固地缚于颈部,以防脱出。缚带松紧要适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