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与答案-全国卷2.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7209490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3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与答案-全国卷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与答案-全国卷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与答案-全国卷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与答案-全国卷2.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绝密启用前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 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12 小题,每小题5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2、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 A=-2,-1,0,1,2,B=x|(X-1)(x+2)0,则 AB=()(A)-1,0(B)0,1(C)-1,0,1(D),0,,1,2(2)若 a 为实数且(2+ai)(a-2i)=-4i,则 a=()(A)-1(B)0(C)1(D)2(3)根据下面给出的 2004 年至 2013 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逐年比较,2008 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B)2007 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C)2006 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D)2006 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

3、正相关(4)等比数列 an满足 a1=3,a1a3 a5=21,则a3a5a7()(A)21(B)42(C)63(D)841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2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5)设函数f(x)1 log2(2 x),x1,1,f(2)f(log212)()2x 1,x(A)3(B)6(C)9(D)12(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截去部分(A)1(B)1(C)1(D)18765(7)过三点A(1,3),B(4,2),C(1,-7)的圆交于 y 轴于 M、N 两点,则MN=(A)2(C)466(B)8(D)

4、10(8)右边程序抗土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 a,b 分别为 14,18,则输出的 a=A.0B.2C.4D.14(9)已知 A,B 是球 O 的球面上两点,AOB=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 O-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36,则球 O 的表面积为A 36B.64 C.144 D.256 10.如图,长方形 ABCD 的边 AB=2,BC=1,O 是 AB 的中点,点 P 沿着边 BC,CD 与 DA 运动,记 BOP=x 将动点P 到 A、B 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 x 的函数 f(x),则 f(x)的图像大致为(11)已知 A

5、,B 为双曲线 E 的左,右顶点,点M 在 E 上,?ABM 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 120,则 E 的离心率为(A)5(B)2(C)3(D)22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3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12)设函数 f(x)是奇函数f(x)(xR)的导函数,f(-1)=0,当x0时,xf(x)f(x)0,则使得f(x)0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A (,1)(0,1)B(1,0)(1,)C(,1)(1,0)D(0,1)(1,)二、填空题(13)设向量a,b不平行,向量ab与 a 2b平行,则实数_,xy1 0(14)若 x,y 满足约束条件x2 y 0,,则 zx y的最大

6、值为_ x2 y 20,(15)(a x)(1 x)4的展开式中 x 的奇数次幂项的系数之和为32,则a_(16)设Sn是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且 a11,an 1 Sn Sn 1,则 Sn_ 三解答题(17)?ABC 中,D 是 BC 上的点,AD 平分 BAC,?ABD 是?ADC 面积的 2 倍。()求sinBsinC;()若AD=1,DC=2求BD和AC的长.2(18)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 A,B 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 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A 地区:627381929585746453767886956697 7888827689B 地区:73

7、83625191465373648293486581745654766579()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得出结论即可);()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不等级:满意度评分低于 70 分 70 分到 89 分不低于 90 分满意度等级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记时间 C:“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 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求 C 的概率3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4考试(全国卷

8、 2)2)理科数学19(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长方体 ABCD A1B1 C1 D1中,AB=16,BC=10,AA1=8,点 E,F 分别在 A1 B1,D1C1上,A1E=D1F=4,过点 E,F 的平面 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2)求直线 AF 与平面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20(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椭圆 C:9 x2AB 的中点为 M。y2m2(m 0),直线 l 不过原点 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 C 有两个交点 A,B,线段(1)证明:直线 OM 的斜率与 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2)若 l 过点(m

9、,)3m,延长线段 OM 与 C 交于点 P,四边形 OAPB 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此时l 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21(本小题满分 12 分)设函数 f(x)emxx2mx。,0)单调递减,在 (0,)单调递增;f(x2)|e 1,求 m 的取值范围。(1)证明:f(x)在((2)若对于任意 x1,x2 1,1,都有|f(x1)请考生在第 22 22、2323、24 24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22(本小题满分 10 分)A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O 为等腰三角形 ABC 内一点,O 与ABC 的底边 BC 交GE于 M,N 两点,

10、与底边上的高 AD 交于点 G,且与 AB,AC 分别相切于 E,F(1)证明:EF BC;两点。FO(2)若 AG 等于 O 的半径,且 AE MN 23,求四边形 EBCFBMDNC 的面积。23(本小题满分 10 分)4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5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1:xt cosyt sin(t 为参数,t 0),其中 0 cd;则abc d;(2)abcd 是|a b|cd|的充要条件。5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1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

11、)B(3)D(4)B(5)C(6)D(7)C(8)B(9)C(10)B(11)D(12)A二填空题(13)1(14)3(15)3(16)122n三解答题(17)解:()S1ABD AB AD sinBADS2 ADC1 AC AD sinCAD2,因为 SSABDADCBADCAD,所以 AB 2AC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AC1sinCAB2()因为 SABD :SADCBD:DC,所以 BD2在ABD和 ADC中,由余弦定理知AB2AD2BD22 AD BD cos ADB,AC2AD2DC22AD DC cosADC故 AB22AC23AD2BD22DC26由()知AB2 AC,所以 AC

12、1(18)解:()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如下通过茎叶图可以看出,A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高于 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A 地区用户1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2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记 CA1表示事件:“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满意或非常满意”;CA 2表示事件:“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非常满意”;CB1表示事件:“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CB 2表示事件:“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满意”,则 CA1与 CB1独立,CA2与 CB 2独立,CB1与 CB 2互斥,CCB1CA1

13、CB2 CA2,P(C)P(CB1CA1CB2CA2)P(CB1CA1)P(CB 2CA2)P(CB1)P(CA1)P(CB2)P(CA2)由所给数据得 C16 4 10 8A1,CA2,CB1,CB 2发生的频率分别为,,故2020P(C16A1),P(CA2)4,P(CB1)102020,P(CB2)820P(C)1620410202080.48202020 20(19)解:()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如图:()作 EMAB,垂足为 M,则AMA1E4,EMAA1 8因为 EHGF为正方形,所以EHEFBC 10于是 MHEH2EM26,所以AH10以 D 为坐标原点,DA的方向为x轴正方

14、向,建立如图所以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10,0,0),H(10,10,0),E(10,4,8),F(0,4,8),FE(10,0,0),HE (0,6,8)设n (x,y,z)是平面 EHGF的法向量,则n FE0,10 x0,即n HE0,6 y8z 0,D xyz,则2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3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所以可取 n(0,4,3)又 AF(10,4,8),故|cos n,AF|n AF|n|AF|4 515所以 AF 与平面EHG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 1515(20)解:()设直线l:ykxb(k0,b0),A(x1,y1),B(x2,y2),M(xM

15、,yM)将 ykxb代入9x2y2m2得(k29)x22kbxb2m20,故kbxMx1x2 ,yMkxMb9b2k29k299k9于是直线 OM的斜率kOMyM,即 kOMxMk所以直线 OM的斜率与 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四边形 OAPB能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直线 l过点(m,m),所以 l不过原点且与 C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 k0,k33由()得 OM的方程为 y9xk设点 P的横坐标为xP22y9由kx,得 xP2k m,即 xPkm3 k299x2y2m2,9k281m将点(,m)的坐标代入 l的方程得 bm(3k),因此 xMk(k 3)m333(k29)四变现 OAPB为平行四边

16、形当且仅当线段AB与线段 OP互相平分,即xP2 xM于是km3)m2k(k,解得k147,k2473 k293(k29)因为 ki0,ki3,i1,2,所以当 l的斜率为47或 47时,四边形OAPB为平行四边形(21)解:()()(mx1)2fxm ex若 m0,则当 x(,0)时,mxmx10,()0;当时,ef xx (0,)e1 0f(x)03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4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若 m0,则当 x(,0)时,emx1 0,f(x)0;当x(0,)时,emx 10,f(x)0所以,f(x)在(()由()知,对任意的,0)单调递减,在 (0,)单调

17、递增m,f(x)在-1,0单调递减,在0,1 单调递增,故f(x)在x0处取得最小值,所以对于任意 x1,x2 1,1,|f(x1)f(x2)|e1的充要条件是f(1)f(0)e 1,f(1)f(0)e1,即emme1,emme1,设函数()t1,则tg te teg(t)e 1当 t0时,g(t)0;当 t0时,g(t)0,故 g(t)在(,0)单调递减,在 (0,)单调递增。又 g(1)0,g(1)e12e0,故当t 1,1时,g(t)0当 m 1,1时,g(m)0,g(m)0,即式成立;当 m1时,由 g(t)的单调性,g(m)0,即 emm e 1;当 m1时,g(m)0,即emm e

18、 1综上,m的取值范围是-1,1(22)解:()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所以 AD是CAB的平分线又因为O分别与 AB,AC 相切于点 E,F,所以 AEAF,故 ADEF从而 EF/BC()由()知,AEAF,ADEF,故 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又EF为O的弦,所以 O在 AD上连结 OE,OM,则 OEAE由 AG等于O的半径得AO2OE,所以OAE30,因此ABC和AEF都是等边三角形因为 AE2 3,所以AO4,OE24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5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因为 OMOE2,DM1 MN3,所以 OD1,于是 AD5,AB10323所以

19、四边形 EBCF的面积为1(10 3)231(23)2316 3232223(23)解:()曲线 C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 y0,曲线 C3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2y22 3x 0.x2y22 y0,x3,联立x0,22解得或2y0,y3.xy23x 02所以 C与 C交点的直角坐标为(0,0)和(3,3)2322()曲线 C1的极坐标方程为(R,0),其中0因此 A的极坐标为 (2sin,),B的极坐标为(23cos ,)所以|AB|2sin2 3 cos|4|sin()|3当5时,|AB|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46(24)解:()因为 (ab)2ab2 ab,(cd)2cd 2cd,由题设 abcd,abcd得(ab)2(cd)2因此abcd()()若|ab|cd|,则(ab)2(c d)2,即(ab)24ab(cd)24cd因为 abcd,所以 abcd由()得abcd()若abcd,则(ab)2(cd)2,即a b 2abcd2 cd因为 abcd,所以 abcd,于是(ab)2(ab)24ab(cd)24cd(c d)252015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6考试(全国卷 2)2)理科数学因此|ab|cd|综上,abcd是|ab|cd|的充要条件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