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pdf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7204123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卷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稳定性、快速性和 准确性.2、控制系统的 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 称为传递函数。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劳斯判据(或: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或:频域分析法)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结构 和参数,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20lg A()(或:L(),横坐标为lg.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P-R,其中 P 是指 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Z 是

2、指 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R 指 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1,j0)整圈数。7、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ts定义为 调整时间.%是超调量。K8、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s(T1s1)(T2s1)A()K(T1)21(T2)21,相频特性为()900tg1(T1)tg1(T2)。9、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10、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g(t)10e0.2t5e0.5t,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G(s)为105。s0.2ss0.5s11、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3、时,称为 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 闭环控制系统。12、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1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 稳定.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在频域分析中采用奈奎斯特判据。14、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越频率c对应时域性能指标调整时间ts,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快速性二、(8 分)试建立如图 3 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图 3解:1、

4、建立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根据 KCL 有ui(t)u0(t)dui(t)u0(t)u0(t)C(2 分)R1dtR2即R1R2C2、求传递函数du0(t)du(t)(R1 R2)u0(t)R1R2Ci R2ui(t)(2 分)dtdt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R1R2CsU0(s)(R1 R2)U0(s)R1R2CsUi(s)R2Ui(s)(2 分)得传递函数G(s)U0(s)R1R2Cs R2Ui(s)R1R2Cs R1 R2(2 分)三、(共 20 分)系统结构图如图 4 所示:1、写出闭环传递函数(s)C(s)表达式;(4 分)R(s);(4 分)2、要使系统满足条件:0.707,n 2,试

5、确定相应的参数K和图 4003、求此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4、r(t)(4 分)2t时,求系统由r(t)产生的稳态误差ess;,ts;(4分)5、确定Gn(s),使干扰n(t)对系统输出c(t)无影响。(4 分)K22nC(s)Ks解:1、(4(4 分)分)(s)2KKs2 Ks Ks2 2ns nR(s)12ss2 K n 22 4K 42、(4 4 分)分)0.707K 2n 2 23、(4 4 分)分)00 e12 4.3200ts4n42 2.83K2K1K1s4、(4 4 分)分)G(s)KKs(s K)s(s 1)v 11sessA 21.414KKK11Gn(s)C(s)ss0得:

6、Gn(s)s K5、(4(4 分分)令:n(s)N(s)(s)四、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 3 所示。试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6 分)L()dB-40-20解:从开环伯德图可知,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两个积分环节、一个一阶微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2021-10110-40图 3K(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1G(s)s2(11s1)(8 分)2s1)得由图可知:又由1处的纵坐标为 40dB,则L(1)20lg K 40,K 100(2 分)1和=10的幅值分贝数分别为 20 和 0,结合斜率定义,有200 40,解得lg1lg1020(10)20lg1lg21 10 3.16rad/s

7、20lg(2 分)同理可得或2 30,12210001210000得2100rad/s(2 分)故所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1)10G(s)ss2(1)100100((2 分)五、(共 15 分)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rs(s3)2:1、绘制该系统以根轨迹增益 Kr为变量的根轨迹(求出: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的交点等);(8 分)2、确定使系统满足0 1、绘制根轨迹(8 8 分)分)(1)系统有有 3 个开环极点(起点):0、3、3,无开环零点(有限终点);(1 分)(2)实轴上的轨迹:(,3)及(3,0);(1 分)1的开环增益K的取值范围.(7 分)33a 2(3)3

8、条渐近线:(2 分)3 60,180(4)分离点:12 0得:d 1(2 分)dd 3Kr(5)与虚轴交点:D(s)d d 3 42 s3 6s29s Kr 0ImD(j)39 0 3(2 分)2Kr 54ReD(j)6 Kr 0绘制根轨迹如右图所示。KrKr92、(7 7 分)分)开环增益 K 与根轨迹增益 Kr的关系:G(s)2s(s 3)s2s 13得K Kr9(1 分)系统稳定时根轨迹增益 Kr的取值范围:Kr 54,(2 分)Kr 54,(3 分)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根轨迹增益 Kr的取值范围:4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 K 的取值范围:4 K 6(1 分)9六、(共 2

9、2 分)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L0()如图 5 所示:1、写出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0(s);(8 分)2、写出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开环幅频特性及开环相频特性.(3 分)3、求系统的相角裕度.(7 分)4、若系统的稳定裕度不够大,可以采用什么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4 分)解:1、从开环伯德图可知,原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一个积分环节、两个惯性环节.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G(s)s(K11s1)(1(2 分)2s1)由图可知:1处的纵坐标为 40dB,则L(1)20lg K 40,得K 100(2 分)110和2=100(2 分)故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0(s)100(2 分)ss

10、s11101002、写出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开环幅频特性及开环相频特性:开环频率特性G0(j)j100(1 分)j1j110100开环幅频特性A0()100111010022(1 分)开环相频特性:0(s)90 tg10.1tg10.01(1 分)1001110100223、求系统的相角裕度:求幅值穿越频率,令A0()1得c 31.6rad/s(3 分)0(c)90 tg10.1ctg10.01c 90 tg13.16tg10.316 180180 0(c)180 180 0(2 分)对最小相位系统(2 分)0临界稳定4、(4 4 分)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增加串联超前校正

11、装置;增加串联滞后校正装置;增加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增加开环零点;增加 PI 或 PD 或 PID 控制器;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六、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0()和串联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c()如下图所示,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c 24.3rad/s:(共 30 分)1、写出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0(s),并求其相角裕度0,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0 分)2、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Gc(s);(5 分)3、写出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G0(s)Gc(s),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GC(),并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5 分)L()-20dB/decL L0 0

12、400.320.010.1-20dB/decL Lc c1-40dB/dec24.31020100-60dB/dec解:1、从开环波特图可知,原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一个积分环节、两个惯性环节。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G0(s)s(K11s1)(1(2 分)2s1)由图可知:1处的纵坐标为 40dB,则L(1)20lg K 40,得K 100(2 分)110和2=20故原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0(s)10011s(s1)(s1)1020100(2 分)s(0.1s1)(0.05s1)求原系统的相角裕度0:0(s)90 tg10.1tg10.05由题知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c 24.3rad/s(1 分

13、)0(c)90 tg10.1ctg10.05c 2080180 0(c)180 208 28 28 0不稳定(1 分)对最小相位系统02、从开环波特图可知,校正装置一个惯性环节、一个微分环节,为滞后校正装置.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1s123.125s10.32Gc(s)11100s1s1s110.01s11(5 分)3、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G0(s)Gc(s)为G0(s)Gc(s)1003.125s1100(3.125s1)s(0.1s1)(0.05s1)100s1s(0.1s1)(0.05s1)(100s1)(4 分)用劳思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是D(s)s(0.1s1)(

14、0.05s1)(100s1)100(3.125s1)0.5s 15.005s 100.15s 313.5s100 0构造劳斯表如下432(2 分)s40.5100.15100s315.005313.50s2s1s089.7296.8100100000首列均大于 0,故校正后的系统稳定。(4 分)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GC()起始斜率:-20dB/dec(一个积分环节)(1 分)转折频率:1L()-20-4040-200.010.10.32110-4020-601/100 0.01(惯性环节),21/3.125 0.32(一阶微分环节),31/0.110(惯性环节),41/0.05 20(惯性环节)(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