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49921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pdf(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A/B卷 闭 卷)试卷A一、填 空 题(每 空1分,共1 5分)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的前馈复合控制。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a)与G z 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s),则G为(用与G2(S)表示)。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则无阻尼自然频率3=,n阻尼比g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g(t)=1 0 e t+5 e w.”,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为 o6、根轨迹起始于,终止于。7、设某最小

2、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他(0)=均*以0)-9()。-匆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8、P I控 制 器 的 输 入 一 输 出 关 系 的 时 域 表 达 式 是,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性能。二、选 择 题(每 题2分,共2 0分)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A、增加开环极点;B、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C、增加开环零点;D、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3、系统特征方程

3、为D(s)=s 3+2 s 2+3s +6 =0,则 系 统()A、稳定;B、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C、临界稳定;D、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Z =2。4、系统在r(t)=2作用下的稳态误差e =o o,说 明()SSA、型别u 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不稳定;B、只有当幅值裕度k 1时才稳定;9C、稳定;D、不能判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9、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此也,则该校正装置属于()。1 0 0 s+1A、超前校正 B、滞后校正 C、滞后-超前校正 D、不能判断1 0、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3 =1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C1 0 s+1 l Os

4、 +1 2s +l O.l s +lA、B、C、D、s +1 O.l s +1 0.5 s+1 1 0 s +l2三、(8分)试 建 立 如 图3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四 (共2 0分)系统结构图如图4所不:图41、写出闭环传递函数(s)=2表达式;(4分)R(s)2、要使系统满足条件:&=0.7 0 7,3 =2,试确定相应的参数K和p;(4分)n3、求此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f ;(4分)0 s4、r(/)=2/时,求系统由r。)产生的稳态误差e ;(4分)S S5、确定G (s),使干扰对系统输出c无影响。(4分)n五、(共1 5分)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5、(s)=K,:S(S +3)21、绘制该系统以根轨迹增益9为变量的根轨迹(求出: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的交点等);(8分)2、确定使系统满足0 自 1的开环增益K的取值范围。(7分)六(共2 2分)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 图5所示:31、写出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s);(8分)02、写出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开环幅频特性及开环相频特性。(3分)3、求系统的相角裕度丫 o (7分)4、若系统的稳定裕度不够大,可以采用什么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4分)试题一答案一 填空题(每 题1分,共1 5分)1、给定值2、屹;扰 动;3、G J s)+G#):4、=0.7 0 7 ;

6、s 2+2s +2=0 ;衰减振荡-2-5 1 0 +5 .s +0.2s s +0.5 s6、开 环 极 出:开环零点K(TS+1)7、s(T s+1)8、(t)=K K 1+;稳态性能P T P Ts二、判断选择题(每 题2分,共2 0分)41、D 2、A 3、C 4、A 5、D 6、A 7、B 8、C 9、B 1 0、B三、(8分)建立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解:1、根 据(2 分)即(2 分)建立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K C L 有uUCd+1JOU)-dt(OP-Ud u (t)d u (t)R R C_ _ o _ _+(7?+/?)u (X)=R R C i+R u 1 2

7、 dt 1 2 1 2 dt 2 i2、求传递函数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R R C s U (s)+(R +R )U (s)=R R C s U (s)+R U (s)I 2 0 I 2 0 I 2 i 2 iU (s)R R C s+R得传递函数G(S)=U(5)R R Cs+R +RI 2 1 2(2 分)(2 分)四、(共2 0分)解:1、(4 分)(s)=C(s)K够KK(052、(4分)3、(4 分)4、(4 分)5、R(s)1+_+_ S2+部 s+K S 2+21CO S+(O2f K =c o 2=22=4S S2f K=4nn 肉=2员=2艰=0.707n。彳=e号 1苜2

8、=4.32/4 4.=2.8 3(DG(s)=晟(4 分)令:K1+昨 s(s +邓)5Ae=_.=20=1.414ss KK=C nN(S)B s(s +1)1GA(s)%=bpt v=l5n五、(共15分)得:G(s)=s +K 01、绘 制 根 轨 迹(8分)系统稳定时根轨迹增益K的取值范围:K 54,(2分)r r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根轨迹增益K的取值范围:4 K 54,(3分)r r4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K的取值范围:小 6(1分)9六 (共2 2分)解:1、从开环波特图可知,原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一个积分环节、两个惯性环节。K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 G(s)=(2分

9、)s(2_ s+l X _ L s +l)0)31 2由图可知:c o =1处的纵坐标为40d B,则L(D=201g K =40,得K =100(2分)6c o =10 和=1002(2 分)10()故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 0(s)=4 i o+i Yi d()+(2 分)开环幅频特性开环频率特性2、写出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开环幅频特性及开环相频特性:(1分)(1 分)开环相频特性:(p (s)=-9()一的-1().1 一%-l O.Ol c oo(1分)3、求系统的相角裕度丫:求幅值穿越频率,令得 31.6rad/s(3 分)c -a r c t a n Te o (n g:-180 -

10、a r c t a n =7)32 2 C D 2 +1 1+工7326、调整时间:快速性二、判断选择题(每 题2分,共20分)1、B 2、C 3、D 4、C 5、B 6、A 7、B 8、B 9、A 10、D三、(8分)写出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梅逊公式均R(s)U可)。r PAC(5)i i解:传递函数G(s).根据梅逊公式G(s)=-(1分)R(s)A4 条回路:L=-G(s)G(s)H(s),1 2 3L=G(s)G(s)G(s),3 1 2 3特 征L=-(J(s)”(s),2 4L=-G(s)G(5)无互不接触回路。(2分)4I4式A=1-S4L=1+G(S)G(S)

11、H(S)+G(s)H(s)+G(s)G(s)G(s)+G(s)G(s)i 2 3 4 12 3 14i=l(2分)2 条前向通道:P=G(5)G(,V)G(5),A=1;112 3 1P=G(s)G(s),A=1(2 分)2 I 4 2G(s);色二*+P*=_4吨呷+卬吟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R(s)A 1 +G(s)G(s)H(s)+G(s)H(s)+G(s)G(s)G(s)+G(s)G(s)2 3 4 1 2 3 14(1分)四、(共 2 0 分)解:系统的闭环传函的标准形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2、=吗,其中T 2 s2+2 1心+1 5 2 +2 c o s+(0 2n n1(0=T居=0.21、当 3,rr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根轨迹增益K的取值范围:K =3 9,r rK开环增益K与根轨迹增益Kr的关系:长=才分)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K的取值范围:K =1 3分)(2分)(3分)(1(114六、(共 22分)解:1、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G(a)(/3)=K迎(1 +jco)(2分)幅频特性:A(o)=相频特性:3(8)=-9 0-arctanco 设 分)起点:3 =(),A(0 )=8,叭0 )=-9()。;(1 分)终点:8 f 8,A(8)=0,(p(o o)=

13、-18();(1 分)=()o o :(p(0)=-90 -180,曲线位于第3象限与实轴无交点。(1分)开环频率幅相特性图如图2所示。判断稳定性:开环传函无右半平面的极点,则P=O,极坐标图不包围(-1,j O)点,则N=0 图2根据奈氏判据,Z=P2 N=0 系统稳定。(3分)2、若给定输入。=2/+2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2 5,求开环增益K:系统为1型,位置误差系数K 0 =8,速度误差系数Kv=K,(2分)依题意:e=_=A=L =0.2 5 ,(3s s K K KV分)得 K=8(2分)8故满足稳态误差要求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5)H(5)=-s(s +1)3、满足稳态误差

14、要求系统的相角裕度Y:8令幅频特性:A(0)=,1,得c o =2.7,(2tt)2 c分)(p(o)=-90-arctanco=-90-arctan 2.7 -160,(1 分)c c相角裕度y:y=180+(p(co)=180J16O2O-(2分)15试 卷c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 0分)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快速性和。2、控制系统的 称为传递函数。一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根轨迹法或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和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

15、性,纵坐标取值为,横坐标为。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P -R,其中P是指,Z是指,R指.7、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t定义为。是。s8、P I控制规律的时域表达式是。P I D控制规律的传递函数表达式是K9、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口、,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_,相频特S(/5+1)(/S+1)1 2性为 O二 判断选择题(每题2分,共1 6分)1、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正确的说法是:()A、一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B、稳态误差计算的通用公式是e =l i m s z R(s);ss ST01+G(S)H(S)C、增大系统开环增益K可以减小稳态误差;D、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

16、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2、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非线性系统。53、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os(s+l)A、5(S+l)=0 B、s(s+l)+5 =OC、s(s +l)+l=0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4、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6切,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信16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见事为()A、E(S)=R(SG(S)B、E(S)=R(S)G(S)-H(S)C、E(S)=R(SG(S)-H(S

17、)D、E(S)=R(S)-G(S)H(S)5、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K*(2 s)K*K*A、-B、C-s(s+l)s(s-l)(s+5)s(s23s+l)K*(l-s)D、_s(2 一 s)6、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A、低频段 B、开环增益 C、高频段 D、中频段10(2s+l)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当输入信号是S2(J2+6S+100)r(t)=2+2t+h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A 0;B、8;C、10D、208、关于系统零极点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如果闭环极点全部位于S左

18、半平面,则系统一定是稳定的。稳定性与闭环零点位置无关;B、如果闭环系统无零点,且闭环极点均为负实数极点,则时间响应一定是衰减振荡的;C、超调量仅取决于闭环复数主导极点的衰减率,与其它零极点位置无关;D、如果系统有开环极点处于S右半平面,则系统不稳定。三、(1 6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G(s)=k 0 5 s+l),输入信号s(s+l)(2s+l)为单位斜坡函数,求系统的稳态误差(8分)。分析能否通过调节增益k,使稳态误差小于0.2(8 分)。R(s)CG)图1四(16分)设负反馈系统如图2,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1,若采用测s(s+2)速负反馈H(s)=l+k s,试画出以k

19、为参变量的根轨迹(10分),并讨论k大小对系统性S S S能的影响(6分)。17R(s)五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60)/(0=竺 二2,后t,T均大于o ,试用奈奎斯特稳X 7 +1)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1 6分)第五题、第六题可任选其一七 设控制系统如图4要求校正后系统在输入信号是单位斜坡时的稳态误差不大于0.0 5,相角裕度不小于4 0 o,幅值裕度不小于1 0 d B,试设计串联校正网络。(1 6分)试 卷c答案一、填空题(每 题1分,共2 0分)1、稳定性(或:场 平段性):准确性(或:稳态精唐,精度112、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G(s)=;/J+1C

20、0 21GQ)=-(或:G($)=-)$+0 0 2 72皿+2其$+1n n-3、劳斯判据(或:时域分析法):奈奎斯特判据(或:频域分析法)4、结构;参数5、2 0 1 g/(()K().5s+1)s(s+l)(2s+l)=K(2 分)1F要使e 0.2SS必 须K 一 =5,即K要大于5o(6分)0.2但其上限要符合系统稳定性要求。可由劳斯判据决定其上限。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是D(s)=s(s+l)(2s+l)+0.5Ks+K=2s3+3s2 +(1+0.5K)s+K=0(1 分)构造劳斯表如下S3 2 1 +0.5KS2 3 K3 0.5K 为使首列大于0,必 须0 K 6。si-03so

21、 K 0综合稳态误差和稳定性要求,当5 K 6时能保证稳态误差小于0.2。(1分)四 (16分)191 0解:系统的开环传函G(S)H(S)=-一木(1+A?,其闭环特征多项式为D(s)D(s)=S 2+2 s+1 0 k s+1 0 =0,(i分)以不含k的各项和除方程两边,得S 5K*1 0 kss=-1 ,令1 0 k=K*,得到等效开环传函为=一1 (2分)S2+2S+10 s S2+2S+10参数根轨迹,起点:P=一1/3,终点:有 限 零 点z=0,无穷零点 9(2分)1.2 1实轴上根轨迹分布:8,0 (2分)实轴上根轨迹的分离点:令 d,s2 +2 s+1 0、_-I-广。得d

22、sk s)S2-1 0 =0,s=JTo=3.1 61.2 合理的分离点是s=j 炳=-3.1 6,(2分)该分离点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S2+2S+10-4 2 2 1 KK*=-对应的速度反馈时间常数 k=,=0 4 3 3 (1分)1 S S一 弼 S 1 0根轨迹有一根与负实轴重合的渐近线。由于开环传函两个极点P =-1;3 ,一个有限零1.2点z=01且零点不在两极点之间,故根轨迹为以零点z=0为圆心,以该圆心到分离点距离为半径的1圆周。根轨迹与虚轴无交点,均处于s左半平面。系统绝对稳定。根轨迹如图1所示。(4分)讨论k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如下:S/、当 0 ,s(Ts+1)系统的开环

23、频率特性为G(ytO)H (/CO)=K -(T+T)C O -7(1-7(02)C O(1+T2(O 2)(2 分)开环频率特性极坐标图起点:(0 =(),/(0 )=8,(p()=-9 0。;(1 分)+终点:(o-8,&o o)=0,3 2 =0 得本(2 分)实部 G(/o )H(/o )=-KT(2 分)X X开环极坐标图如图2所示。(4 分)由于开环传函无右半平面的极点,则P=0当 K T 1 时,极坐标图顺时针方向包围(-1,j O)点一圈。N=2(N-N)=2(0-l)=-2图2 五题幅相曲线按奈氏判据,Z=P-N=2o系统不稳定。(2 分)闭环有两个右平面的极点。六 (1 6

24、 分)解:从开环波特图可知,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两个积分环节、一个一阶微分环节和一个惯性21环节。K(一 s+1)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 G(s)=-(8分)S 2(s+1)C D2由图可知:=1处的纵坐标为4 0 d B,则 L(l)=2 0 1 g K=40,得 K=1 0 0 (2 分)又 由 3=8 11 8=1 的幅值分贝数分别为2 0 和 0,结合斜率定义,有2()()=-4 0,解得 c o =3.1 6 r a d/s(2 分)I g c o -I g lO 1!2 0-(-1 0)C D同理可得-:-:-=-2 0 或 2 0 1 g =3 0 ,31C O =1 0 0 r

25、 a d/s(2 分)2IgUJ IgUJ1 2C 0 2 =1 0 0 0 C O 2 =1 0 0 0 0 得21故所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 0 0(-2=+1)G(s)=严S2L+1)1 0 0(2分)七 (1 6 分)K解:(1)、系统开环传函 G(s)=,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的稳态误差为s(s+l)e=JL=(msG(s)H(s)=-L,由于要求稳态误差不大于0 0 5,取 K=2 0s s K s o KV2 0故 G(s)=-(5 分)s(s+l)(2)、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Y 计算:L(c o)=2 0 1 g 20-2 0 1 g c o -2 0 1 g j c o 2

26、+lL(c o )2 0 1 g =0 c o 2 =2 0 得 c o =4.4 7 r a d/sc C O 2 c ccY=1 80。9 0。tg i 4.4 7 =1 2.6。;而幅值裕度为无穷大,因为不存在 a _ R(s)A 1+G(s)H(s)+G(s)H(s)+G(s)H(s)+G(s)H(s)G(s)H(s)112 2 3 3)13 3(2分)四、(共1 5分)1、写 出 该 系 统 以 根 轨 迹 增 益K*为变量的开环传递函数;(7分)2、求出分离点坐标,并写出该系统临界阻尼时的闭环传递函数。(8分)解:1、由图可以看出,系统有1个开环零点为:1 (1分);有2个开环极点

27、为:0、-2(1分),而且为零度根轨迹。28一 K*(s 1)K*(-s)由此可得以根轨迹增益 K*为变量的开环传函 G(s)=-=s(s +2)5(5 +2)(5分)2、求 分 离 点 坐 标 L=1+,得=0.7 32,d=2.7 32 (2 分)d-1 d d+2 1 2分别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K*=1.1 5,K“=7.4 6 (2分)1 2分高点的为临界阻尼点,d 2为不稳定点。单位反馈系统在dj(临界阻尼点)对应的闭环传递函数为,K*(l s)=G(s)_ s(s+2)=K*(l-s)=-1.1 5(5-1)(4 分)1 +G(s)-j K*(l-s)-s(s +2)+K*(l s)

28、-5 2 +0.8 5 5+1.1 5s(s +2)五、求系统的超调量c%和调节时间t。(1 2分)解:由图可得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s)=s(s+5)因为该系统为单位负反馈系统,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 5=,=s(s +5)=2 5 =521 +G(s)j+2 5 5(s +5)+2 5 s+5 5+5 2s(s+5)(2分)(2分)(02与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S)S2+2 4 3 S+C02n n比较,侬 co=5CO2=52n有(2分)R =0.5解得ico=5I n(2分)所以o%=e-也/J i-4 2 =g-o.5 n/1-0.5 2 =1 6.3%3 3t=_二=1.2 s或

29、亡=荻-0.5 x 5=1.6 s ,3n3.50.5 x 5t=_=_3_.5_s c o 0.5 x 5n1.4 s,(2分)(2分)4.5 4.5 t=-=-=1.8 ss 0.5 x 54 4六、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3)和串联校正装置的0对数幅频特性L )如下图所示,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cc o =2 4.3m d/s:(共 3 0分)291、写出原系统的 开 环 传 递 函 数 G (s),并 求 其 相 角 裕 度 丫,判断系统的稳定性;0 0(1 0 分)2、写出校正装 置 的 传 递 函 数 G (s);(5 分)C3、写 出 校 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G (s

30、)G(s),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0 c性 L (c o),并 用 劳 思 判 据 判 断 系 统 的 稳 定 性。(1 5 分)GC解:1、从开环波特图可知,原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一个积分环节、两个惯性环节。八,、K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 G (s)=(2 分)s(_ s+l)(_ s +i)3 (0由图可知:8 =1处的纵坐标为4 0 d B,则 L(l)=2 0 1 g K =40,得 K=1 0 0 (2 分)c o =1 0 和 c o =2 0I 2八1 0 0 1 0 0故原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 (s)=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1、 _ (2 分)s(_ 5+l)(_ s+l)s(0.1 s+l)(0.0 5 s+l)TO 2 0求原系统的相角裕度Y :T (s)=-9 0 -1 0.(a-t g-i 0.0 5(o0 0由题知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3=2 4.3r a d /sC(P (c o )=-9 0-1 0.1 0 -tg-i 0.0 5(o =-2 0 8 。分)0 c c cY =1 8 0 +(p(o)=1 8 0 -2 0 8 -2 8 0 Q 分)0 0 c对最小相位系统Y =-2 8。0不稳定o2、从开环波特图可知,校正装置一个惯性环节、一个微分环节,为滞后校正装置。,s +l _ J _ s +l

32、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 G (s)=?_ _ _ _ _0 32 _3-1 2 5 s +l (5 分)c s+1 1 1 0 0 S +1_ _ _ _ _ _ _ S +13 1 0.0 113、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G (s)G (s)为0 c、八,、1 0 0 3.1 2 5 S +1 1 0 0(3.1 2 5 s+1)G (s)G (5)=-=-o c s(0.1 s+l)(0.()5 s +l)l OOs +l s().l s+l)(0.0 5 s +l)(1 0 0 s +l)(4 分)用劳思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是30D(s)=s(0.1 s+1 )(0.05 s+1 )(1 00s+1 )+1 00(3.1 2 5 s+1)=0.5.V4 +1 5.005.V3 +1 00.1 5.?2 +3 1 3.5 s+1 00=0(2 分)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3)GC构造劳斯表如下540.51 00.1 5 1 00S31 5.005 3 1 3.50528 9.71 000512 9 6.80501 000首列均大于0,故校正后的系统稳定。(4分)=(惯性环节),=1/0.05 =2 0(惯性环节)(4 分)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