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167546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邵阳市新邵县第一中学邵阳市新邵县第一中学尹建平尹建平一、一、教材简析教材简析本课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上承秦朝,下启明清本课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上承秦朝,下启明清,,点多面广,点多面广,于是于是我在明确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我在明确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行省制度重点: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既体现了古人的政治智慧,又是中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既体现了古人的政治智慧,又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且,直到

2、现在,这些制度对中国的政治运行规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而且,直到现在,这些制度对中国的政治运行规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等仍具有重要的影响。理观念等仍具有重要的影响。难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难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这个比较抽象和复杂,这个比较抽象和复杂,需要分析、需要分析、概括才能化抽象为具体。概括才能化抽象为具体。我在教学中注重我在教学中注重史实的归纳概括,帮助学生理解渗透,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史实的归纳概括,帮助学生理解渗透,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

3、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影视片段,文字、图片等情景材料。运用多媒体展示影视片段,文字、图片等情景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古人的政治智慧。体验古人的政治智慧。认识古代政治制度建设和创新对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古代政治制度建设和创新对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性。思考现代社会应怎样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思考现代

4、社会应怎样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三、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材料分析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力求教与学和谐发展。(力求教与学和谐发展。)四、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四、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设计及特色:五、教学过程设计及特色: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环节:力求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有特色。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环节:力求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有特色。导入新课;新课学习;小结提升;练习反馈。导入新课;新课学习;小结提升;练习反馈。教

5、学特色:教学特色:创设情境独具匠心;选择材料新颖恰当;创设情境独具匠心;选择材料新颖恰当;探究活动精心设计;联系现实贴近生活。探究活动精心设计;联系现实贴近生活。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情景导入。制度文明之探索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情景导入。制度文明之探索五千年中华文化,两千年制度文明五千年中华文化,两千年制度文明学习新课:三大版块学习新课:三大版块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板块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板块一:中央集权的发展(用关键词梳理线索,充分利用史料,让学生带着(用关键词梳理线索,充分利用史料,让学

6、生带着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把动手、动口与动脑结合起来,养成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把动手、动口与动脑结合起来,养成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关键词一:关键词一:推恩令推恩令(汉)(汉)出示材料,要求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思考。出示材料,要求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思考。汉高祖确立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为什么要搞双轨制汉高祖确立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为什么要搞双轨制?留下了怎样的后患?留下了怎样的后患?材料一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然诸侯原本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国。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

7、者睽孤横逆,以害身国。知识清单:制度:郡国并行制知识清单:制度:郡国并行制原因:历史吸取秦亡的教训原因:历史吸取秦亡的教训现实汉初形势现实汉初形势后患:王国问题后患:王国问题汉武帝时:同样设计了三道问题,措施?内容?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汉武帝时:同样设计了三道问题,措施?内容?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材料二材料二 偃说上曰: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知识清单:措施:推恩令知识清单:措施:推恩令内容:政治体制上实行强干弱枝内容:政治体

8、制上实行强干弱枝作用:削弱王侯权力作用:削弱王侯权力关键词二:关键词二:藩镇割据(唐)藩镇割据(唐)播放安史之乱视频,要求学生获取信息思考:播放安史之乱视频,要求学生获取信息思考:“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其实质是什么?“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其实质是什么?知识清单:原因:节度使权力大,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知识清单:原因:节度使权力大,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实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实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然后出示图片:然后出示图片:“安史之乱”后,星罗棋布的藩镇,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安史之“安史之乱”后,星罗棋布的藩镇,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安史之乱的后患。乱的后患。关键词三:强干弱枝关键词

9、三:强干弱枝(北宋)(北宋)首先引领学生角色体验:首先引领学生角色体验:出示宋太祖问话:出示宋太祖问话:“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民涂炭,其故何也?”教师设问:为什么?怎么办?你的主意教师设问:为什么?怎么办?你的主意学生自由讨论,模拟文臣、武将,帮宋太祖出主意。学生自由讨论,模拟文臣、武将,帮宋太祖出主意。最后教师出示宰相赵普的建议:最后教师出示宰相赵普的建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

10、自安矣。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然后看漫画思考: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归纳然后看漫画思考: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归纳概括概括在此基础上思维延伸:在此基础上思维延伸: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改革有何现实意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改革有何现实意义?现实意义: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历史与现现实意义: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实联系起来)关键词四:行省制度(元)关键词四:行省制度(元)出示元朝行政图和中国

11、行政图,出示元朝行政图和中国行政图,获取信息,获取信息,并层层设问,并层层设问,启发学生理解和掌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握知识要点。(1 1)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2 2)元行省制与今天的省制有什么不同?)元行省制与今天的省制有什么不同?调查考证:你知道湖南、湖北省名的由来吗?(了解乡土历史地理知识)调查考证:你知道湖南、湖北省名的由来吗?(了解乡土历史地理知识)知识清单知识清单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1 1、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2 2、现实原因:疆域

12、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 3、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行省制与今天的省制有什么不同?元行省制与今天的省制有什么不同?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今天的行政区划,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区今天的行政区划,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区,给这些地区高度自治权。给这些地区高度自治权。元行省制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管理地方。今天的行政区划更元行省制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管理地方。今天的行政

13、区划更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这部分内容学完后,利用表格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这部分内容学完后,利用表格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思考:中央和,并思考: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有何演变趋势?地方的权力分配有何演变趋势?朝代朝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汉汉唐唐宋宋元元郡国制郡国制藩镇藩镇禁军禁军通判通判知州知州行省制行省制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有何演变趋势?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有何演变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教师过渡:利用情景材料教师过渡:利用情景材料两汉:

14、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两汉: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丞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隋唐:丞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宋朝:丞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宋朝:丞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朝: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明朝: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清朝: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丞相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丞相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专制皇权日益加强专制皇权日益加强板块二、君主专制的演变板块二、君主专制的演变关键词一:内外朝制(汉)关键词一:内外朝

15、制(汉)关键词二:三省六部制(唐)关键词二:三省六部制(唐)关键词三:中书门下(北宋)关键词三:中书门下(北宋)关键词四:中书省(元)关键词四:中书省(元)预习展示:预习展示:在学习本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利用电脑网络带着两个问题搜索资料,在学习本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利用电脑网络带着两个问题搜索资料,1 1、古代宰相制的由来古代宰相制的由来 2 2、历史上有哪些名相,历史上有哪些名相,并挑选了一个优秀学生的作业做成幻并挑选了一个优秀学生的作业做成幻灯片加以展示,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灯片加以展示,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出示图示,首先要求学生填空,然后引领学生明确三省六部的

16、职权,北宋如何出示图示,首先要求学生填空,然后引领学生明确三省六部的职权,北宋如何分割相权,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情境模拟: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模拟三省分割相权,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情境模拟: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模拟三省会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示: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讨论其运作程提示: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讨论其运作程序。序。思维延伸:思维延伸: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相比,有何本质区别?(透过现象看本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相比,有何本质区别?(透过现象看本质)质)中国是加强君主

17、专制的产物;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产物。这部分内容学完后,利用表格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思考:君相矛这部分内容学完后,利用表格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思考:君相矛盾的解决有何演变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盾的解决有何演变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朝代朝代中央官制的演变中央官制的演变汉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隋唐宋宋元元内外朝制内外朝制三省制三省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中书门下中书省中书省教师过渡:出示两幅图: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教师过渡:出示两幅图:秀才

18、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板块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板块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关键词一:察举制,关键词二:九品中正制,关键词三:科举制度关键词一:察举制,关键词二:九品中正制,关键词三:科举制度出示表格,要求学生根据关键词阅读教材,完成表格。采取口头回答的形式,出示表格,要求学生根据关键词阅读教材,完成表格。采取口头回答的形式,对回答得好的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对回答得好的学生进行激励教育。朝代朝代制度制度标准标准方式方式汉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孝廉孝廉门第门第举荐举荐品评品评隋唐隋

19、唐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才学才学考试考试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有什么演变规律?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有什么演变规律?知识清单知识清单1 1、标准:由门第到才学,趋向公开公平。、标准:由门第到才学,趋向公开公平。2 2、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3 3、方式:由举荐到考试,趋向严密、科学。、方式:由举荐到考试,趋向严密、科学。在此基础上师生合作学习,突出重点:关于科举制度,西方人称之为“中国第在此基础上师生合作学习,突出重点:关于科举制度,西方人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近代康梁维新派则抨击它是封建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五大发明”;而近代康梁维新派则抨击它是封建统治者“牢笼天下”

20、的愚民政策,“为中国锢弊文明之一大根源”。策,“为中国锢弊文明之一大根源”。你怎样看待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学生自由讨论,分男女两大组你怎样看待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学生自由讨论,分男女两大组 PKPK。新课学习完毕,教师总结归纳,梳理线索:一条主线新课学习完毕,教师总结归纳,梳理线索:一条主线两对矛盾两对矛盾三个内容。三个内容。练习反馈。练习反馈。1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A A、削藩、削藩 B B、郡国制、郡国制C C、推恩令、推恩令 D D、分封制、分封制2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A A、郡县制的

21、实行、郡县制的实行B 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C C、三省六部制的推行、三省六部制的推行D D、行省制度的创立、行省制度的创立3 3、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A A、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B B、郡县制、郡县制 C C、分封制、分封制 D D、科举制、科举制4 4、唐朝中期,长安某地发生旱灾,政府要拟定一个方案救灾,按当时的、唐朝中期,长安某地发生旱灾,政府要拟定一个方案救灾,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中书省门下

22、省尚书省礼部C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课后探究:课后探究:请搜集古代科举考试防止舞弊的有关资料,并针对现今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提出请搜集古代科举考试防止舞弊的有关资料,并针对现今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提出你合理性的建议,写成历史小论文。你合理性的建议,写成历史小论文。(可以将小论文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可以将小论文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师生网上交流师生网上交流我的电子邮箱:我的电子邮箱:六、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六、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1 1、本课内容多,线索复杂,而教材又疏于对每一个历史事件缘由的交代,我们、本课内容多,线索复杂,而教材又疏于对每一个历史事件缘由的交代,我们如何大胆处理教科书以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如何大胆处理教科书以实现教与学的双赢?2 2、如何讲解本课繁多的政治概念?、如何讲解本课繁多的政治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