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 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6408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 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 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 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 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1 1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解析:“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反映了诸子百家虽主张各异但也有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都产生于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现实是各家思想形成的基础,因此选B项。答案:B2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 )A己所不欲,勿

2、施于人 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解析: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财产,反映的是他对他人的仁爱之心,故选C项。答案:C3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 “除井田,民得买卖”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解析:本题材料“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符合题目要求。A项是商鞅变法的措施,B项是墨子的尚贤主张,D项是

3、荀子的性恶论,都排除。答案:C4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 、再到荀子强调“仁义” ,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 ,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2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中“仁”的特点和作用。孔子主张“仁” ,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仁义” “王道” ,希望统治者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故选

4、C项。答案:C5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 “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B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C孟子的“性善论”D荀子的“性恶论”解析:“好利” “好声色”的本性需求,是属于“恶”的要求,所以人本性是“恶”的,故选D项。答案:D6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 “兼相爱、交相利”C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D “弱者道之用”解析:“守株待兔”比喻不想

5、努力,而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成功。典故出自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五蠹 ,因此A项正确。答案:A7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注重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解析:墨家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不注重个人修养,儒家长期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故A、B、C三项皆排除,选D项。答案:D8 “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胳、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 ”材料反映的这一思想流派的核心主张是

6、 ( )3A以法治国 B克己复礼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解析:由“回归大自然” ,可知是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A项是法家思想;B项是儒家思想;C项是道家思想;D项是墨家思想。故选C项。答案:C9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 “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是 ( )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反对战争,提倡节俭,所以提出“兼爱” “非攻”倡导“节俭” “节用”等主张,故选C项。答案:C10 “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学来养生法,去做逍遥游,濠

7、上观鱼能齐物。 ”这段话评述的是( )A老子 B孟子C庄子 D墨子解析:本题考查庄子的思想。从材料中的“养生” “逍遥” “齐物”等关键词可知,这段话评述的是庄子。答案:C11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 “国异政教,各国捐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解析:A项中的“没有诸侯”与史实不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当时不

8、受重视,选项B错误;C项的表述也不正确;材料中的“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指的是纵横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选D项。答案:D12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写道:“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司马谈认为六家共同4的目标是( )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 B维护等级秩序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D实现君民共治解析:根据材料“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予以分析。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指六家思想各不相同,但都希望达到“天下一致” ,即达

9、到天下太平治世,故选A项。法家主张君主专制,故D项不正确;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反对等级差别,故B、C两项不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30 分,第 14 题 22 分,共 52 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材料二: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

10、之以乱则凶。 ”材料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材料四: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8 分)(2)材料二中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二人的思想主张。(8 分)(3)材料三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6 分)(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8 分)解析:第(1)问,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意义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第(2)问,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是施行“仁政” ,由此可推知该思想家是孟子;由第二则材料中的“天行有常”可知该思

11、想家是荀子。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墨家的思想,代表的是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第(4)问,材料反映的是法家思想,根据教材内容即可回答其主张。答案:(1)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意义: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5(2)思想家:孟子;荀子。主张:“仁政” ;“天行有常”

12、。(3)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4)法家思想。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不会倒退。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则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荀子材料二: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也?曰:分。荀子材料三: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

13、,其善者伪也。荀子(1)归纳三则材料中荀子的基本观点。(6 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荀子这些思想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16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第一、二句话得出以民为本;根据材料一第三句话得出主张礼,治国要礼法并施;根据“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得出性恶论。第(2)问,荀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时期,社会大变革为文化觉醒提供了条件,文化觉醒也推动了社会大变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本题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士人的推动等几个方面分析。答案:(1)观点:以民为本;礼;治国要礼法并施;性恶论。(2)战争频繁,人的作用增强;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奴隶社会瓦 解,封建社会形成。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 成,个体农民家庭成为国家统治的基础;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尖锐。士阶层活 跃,学术下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