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3691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第 1 1 课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重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意义。2.难点: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老子和孔子的思想1老子(1)主张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派生万物的根源都是“道”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2)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1)主张

2、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礼” 。政治主张: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人际关系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育:兴办私学,主张“因材施教” 、 “有教无类”等。(2)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各派政治势力按照各自的利益和要求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1)儒家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以“仁” 、 “义”为核心,主张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是人先天固有的;提倡“仁政” 、 “保民” ,他的学说主要反映在孟子一书中。荀子沿袭儒家的重民思想,持性恶论,他的学说主要反映在荀子一书中。(2)道家

3、:庄子著有庄子一书。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 2 -(3)墨家:主张“兼爱” 、 “非攻” 、 “节用” 、 “薄葬” ,反对浪费。墨家信徒多为劳动人民出身,生活较为艰苦朴素。(4)法家:是反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流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3影响(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大大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2)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误区警示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 “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

4、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三、董仲舒的新儒学和“罢黜百家”1新儒学体系的形成董仲舒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等学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起来,形成新的儒学体系。2内容(1)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一” 、 “天人感应”学说。(2)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准则。(3)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3影响(1)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2)儒学从此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 3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

5、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儒家提倡“德治” 、 “仁政” ;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兼爱” 、 “非攻” 、 “节用” 、 “尚贤” 。它们都影响了中国文化进步的历程。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家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史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为政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

6、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史料解读 根据关键信息“为政以德” 、 “仁”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来归纳孔子和孟子的治国主张。(1)史料一中,孔子和孟子在治国方面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提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仁” ;孟子主张“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史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4 -不相往来。道德经史料解读 结合史料二中“无为” 、 “小国寡民”的作用来分析老子的治国理念。(2)根据史料二,分析老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提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7、” 、 “小国寡民” 。史料三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史料解读 由史料三中的“以法为本” “要在中央” “严刑” “重罚”来分析韩非子的主张。(3)根据史料三分析,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韩非子提出了哪些主张?【提示】 以法治国,加强君主权力,实行严刑峻法。1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 ,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 ,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

8、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2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 “德治” ,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2)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 ,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

9、 “非攻” ;儒家主张尊卑有序。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 5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 ,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2评价(1)“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文

10、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 ,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作“第一次五四运动” ,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有( )【导学号:14322000】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

11、央集权制度确立A BC DA 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排除,A项符合题意。2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的周公。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意在( ) 【导学号:14322001】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 B解决现实问题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 D重回远古社会C C “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达到“礼”的标准, “礼”即指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C 项正确;“封建等级秩序”是西周礼乐文明的一部分,A 项错误;“克己复礼”不符合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局势,不利于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B 项错误;孔子意在维护西周贵族等级秩

12、序,D 项错误。3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 6 -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导学号:14322002】A孔子 B墨子C孟子 D韩非子B B 解读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只有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才能治理好混乱;不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乱。混乱的根源则是不相爱。因此,相爱是解决社会混乱的关键,与墨子的“兼爱”思想相吻合,B 项正确;孔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儒家倡导尊卑有别,贵贱有序,A、C 两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实行严刑峻法,D 项错误。4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13、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 【导学号:14322003】A 孟子 B 庄子C 韩非子 D 道德经A 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的仁、义思想。孟子属于儒家的思想,A 项符合题意;庄子是道家的思想,B 项不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的思想,C 项不符合题意;道德经是道家的思想,D 项不符合题意。5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 ) 【导学号:14322004】“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 提出“民贵君轻”A BC DA A “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来的,不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4、“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可以说是所有儒士的共同想法。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 ,认为“道之大原于天” ,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故选 A 项。6汉武帝“独尊儒术” ,主要是利用了儒家的( )【导学号:14322005】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 “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 “大一统”思想D D 董仲舒主张把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罢黜其他学说,以统一思想,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实现“大一统”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在客观上对维护西汉的统一、打击分裂势力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主要利用的是“大一统”思想,答案为 D 项。- 7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

15、学号:14322006】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 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卢云汉晋文化地理(1)根据材料一并

16、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解析 第(1)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贵君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进行概括。第二小问根据“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并结合民本思想的内涵进行概括。第(2)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鲁国、齐地、楚国、三晋、秦地文化发展各有不同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应从思想的解放、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 (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 ; 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