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6047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二节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生物群落的构成.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 。下列存在共1生关系的是( ) A亲鸟与其雏鸟 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北极熊与海豹 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解析:选 D。亲鸟与其雏鸟间的关系是种内关系;豆科植物与链球菌之间为种间关系, 但二者没有构成共生关系;北极熊与海豹之间为种间关系,但二者也没有构成共生关系; 牛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与牛之间构成了共生关系,牛为这些细菌提供栖息的场所和营 养物质,而这些细菌帮助牛消化摄取胃中的纤维素。 .下列词语中,不可以用来描述群落中种间关系的是( )2A恩将仇报 B自相残杀 C弱肉强

2、食 D同甘共苦 解析:选 B。 自相残杀可以用来表示种内关系的种内斗争。恩将仇报可表示为寄生; 弱肉强食可表示为捕食或者种内斗争;同甘共苦则是种内互助或者互利共生。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3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 50 cm,网身长 145 cm,网目孔径 0.169 mm)各随 机取样 3 次,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 样本 155100151204202110 样本 252300231304102212甲 类 群样本 348200201503902011 样

3、本 13340124001025111522 样本 23560104101230141721乙 类 群样本 334501835011261216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4 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选 C。由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甲类群的物种数目比乙类群的少,所以,甲类 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对于物种 4 来说,甲类群中的种群密度明显小于乙类 群的;对于物种 7 来说,甲类群中的种群

4、密度大约是 41 个,乙类群中的种群密度大约是 27 个,所以 C 项正确。 .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A、B、C、D 四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4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2解析:选 A。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根据 这些习性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土壤动物进行分离。装置中的土壤可为动物提供暗和湿的环 境,冷光源不提供热量,不能给土壤动物提供一个避高温的环境,而选项 C 提供的温度过 高,只有选项 A 提供的环境介于两者之间,是最佳实验方案。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5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

5、可以推断(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解析:选 C。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时,两者都能良好生存,但培养相同 的天数后,双小核草履虫的个体数比大草履虫个体数要多;而把两者放在一起混合培养时, 两者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竞争,结果大草履虫减少直至消亡,双小核草履虫获胜并得到 充分的生活条件而生存,可见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这 两种生物的大小。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6关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豆科植

6、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丙实验初期,只有种间斗争,后期 X 的种内斗争加剧 解析:选 BD。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豆科 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丙实验初期, 主要是种间斗争,后期 X 的种内斗争加剧。 .群落是由若干个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种群组成的,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7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 A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3B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C群落水平

7、的研究包含物种的丰富度、物种间关系等 D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解析:选 AD。种群密度指某种种群单位面积(或者体积)的个体数,杂草会有很多种, A 错;生物群落是该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D 错。 .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8A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同一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组成群落的生物不是需氧型的,就是厌氧型的 C组成群落的生物有自养型的,也有异养型的 D组成群落的各种成分一定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解析:选 B。组成群落的生物还可以是兼性厌氧型的,如酵母菌。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

8、相关9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利用生态位原理的是( ) A不同农作物间作 B “四大家鱼”混合放养 C适时捕捞 D稻田养鱼 解析:选 C。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 资源的能力。不同农作物间作,充分利用了光和空间;“四大家鱼”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层, 混合放养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稻田养鱼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适时捕捞则应用的是种群数量 变化的规律。 .下列对生物群落的结构,不正确的叙述是( )10A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没有分层现象,植物在群落中有分层现象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

9、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解析:选 C。在群落中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有分层现象,且动物的分层现象依赖于 植物的分层现象。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11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解析:选 C。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减少种内斗争,不是因为群落分层现象。 .下列是某同学针对种间关系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12A互利共生的两个种群相互依赖,不可分开 B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一旦分开

10、,只对被捕食者有利 C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之间不可以是竞争关系 D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一成不变的4解析:选 A。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一旦分开,对双方都是不利的,B 错;因为很多动物 的食性比较广,所以捕食的两个种群也可以是竞争关系,C 错;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会随 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 错。 .如图表示 a、b 两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种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动情况,请根据四幅图13中曲线所表示的内容,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用哪个图的曲线表示白蚁与其肠道的鞭毛虫之间的关系最合适? _。 (2)图曲线表示的种间关系是_,其中 a 表示_,b 表示_。 (3)图_能反映出竞争关系。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的

11、是_。 (4)图表示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图中 a 代表_,b 代表_。 解析:图曲线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因为从曲线分析,两曲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 数量变动关系,首先 a 数量先达到峰值即为被捕食者,随后 b 随 a 的变化而变化,故为捕 食者;图表示的是竞争关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态位重叠就会发生激烈的竞争, 如生态位完全重叠会出现竞争排斥现象,图曲线反映的是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竞争结果; 图曲线表示的是共生关系,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白蚁和其肠道中的鞭毛虫等的关系; 图曲线表示的是寄生关系,宿主种群数量增加时,寄生生物感染的机会也增加,一开始 往往是宿主种群在发展,寄生生物的种群也随之发展,但

12、由于寄生生物会对宿主造成伤害, 使宿主的死亡率提高,导致宿主种群数量的下降。 答案:(1) (2)捕食 被捕食者 捕食者 (3) b (4)寄生生物 宿主 如曲线图显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兔和狐狸从 1993 年到 2013 年间数目的变化。14.(1)以上曲线图显示兔和狐狸的关系是_。 (2)根据图中曲线,试指出兔的数目从 1998 年到 2003 年下降的原因。 _。试推测以上曲线图没有显示而可能引起兔的数目下降的原因: _(答出两个)。 (3)解释在 2003 年兔的数目最少时,狐狸的数目如何变化。_。原因是: _。 当上述情况出现时,兔的数目会如何变化? _。 (4)根据曲线图,预测在 2

13、018 年:兔的数目约为 _。 解析:(1)由曲线图看出兔与狐狸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应是捕食关5系,其中兔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现象,应是被捕食者。(2)在 19982003 年间,狐狸数目增 多,导致被捕食者兔的数目减少,另外兔数目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不足或传染病等。(3) 由于食物不足,捕食者的数目会下降,从而又会使得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即狐狸的数目 下降又会引起兔的数目增加。(4)由曲线图看出:兔大约十年一个数目高峰,因此在 2018 年应是一个高峰期,其数目应在 120 000130 000 只之间。 答案:(1)捕食 (2)狐狸的数目增加 食物不足;藏身地不足;传染病增加;

14、其他捕 食者增加(答出两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狐狸数目下降 食物不足,导致死亡率 高于出生率 兔的数目会上升 (4)125 000(120 000 至 130 000 的范围内) .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15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煤 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是_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外,还生活着 _、_等微生物,微生物主要生活在_。 (3)下列哪项是一个种群( )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所有的血雉 C森林中所有苔藓 D森林中所有树木 解析:血雉以昆虫为食,是捕食关系,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它们因生存 环境发生竞争关系;种群是指某一区域同种生物的总和,只有 B 满足条件。 答案:(1)捕食 竞争 (2)细菌 真菌 土壤 (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