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 第2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5956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生物 第2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高中生物 第2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生物 第2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生物 第2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2 2 章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检测检测(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 1 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的基本单位是( )A.核苷酸B.核糖体C.核小体D.中心体答案:C2 2 下列能够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艾弗里将从 S 型细菌中分离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到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 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A.B.C.D.解析:能够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转化因子的探究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格里菲

2、斯的实验说明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遗传物质就是 DNA。DNA 双螺旋模型的构建与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无关。答案:D3 3 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 A.噬菌体的核糖体B.细菌的核糖体C.噬菌体的基质 D.细菌的拟核解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噬菌体将其 DNA 注入细菌细胞后,利用细菌细胞内的氨基酸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答案:B4 4 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 DNA 片段B.基因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

3、单位和结构单位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解析: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因此可以说基因是染色体DNA 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能简单地说,基因是 DNA 片段或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答案:A5 5 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A.A 是脱氧核糖B.G 是蛋白质C.D 在 E 中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F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 E解析:E 是 F 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F 和 E 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 D。答案:D6 6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将无毒的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将有毒的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4、 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将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证明 DNA 是转化因子B.实验、实验可作为实验的对照C.实验和实验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 S 型活细菌D.重复做实验与,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 S 型活细菌由 R 型活细菌突变而来解析: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并不能直接证明 DNA 是转化因子。答案:A7 7 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2N=4,据图指出的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期,正确的是( )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

5、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B.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为有丝分裂后期C.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别为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D.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及末期答案:C8 8 下列为某动物卵巢中一些细胞的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3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丙乙丁B.可能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是甲和乙C.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一定为卵细胞D.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

6、为 4、2、0解析:若图中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甲表示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为卵细胞或极体,故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甲、乙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甲为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联会;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与乙相比,丁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为卵细胞或极体。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 4、2、0。答案:D9 9 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的产生依赖于( ) A.有丝分裂B.无丝分裂C.减数分裂D.以上三种都有解析: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的相同,二者均是经有

7、丝分裂产生的。应注意此题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产生,不是原始生殖细胞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不要误选减数分裂。答案:A1010 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B.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和,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粒相连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解析:图中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可判定为动物细胞。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和也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均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均位于赤道板上,表示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在后期时,着丝粒分裂,移向两极的是

8、两对同源染色体。答案:D1111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错误的是( )A.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B.腺嘌呤C.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解析:构成 ATP 的五碳糖是核糖,故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 项错误。答案:A1212 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 DNA 分子中含有 A 碱基 600 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24%,那么,该 DNA 片段中 C 碱基所占比例和数目分别是( )A.48% 600B.48% 650C.26% 600D.26% 650解析:因为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 DNA 碱基总数的一半,A+C=50%,所以 C=50%-24%=26%,C 的数目为60

9、024%26%=650。答案:D1313 下图为 DNA 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和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B.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的数量主要由 G 和 C 的数量决定D.DNA 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解析: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列构成的。中的(磷酸)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磷酸。代表氢键,其数量多少与 4 种碱基都有关。答案:D1414 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的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 设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10、( )A.有姐妹染色单体,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B.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2n,DNA 数目为 4aC.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 数目为 2aD.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 2n,DNA 数目为 4a5解析:根据题图和文字信息可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而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则可判断只有 B 项叙述正确。答案:B1515 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 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 DNA 分子数目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 DNA 分子数目相同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

11、中的染色体数目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 DNA 分子数目相同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粒的数目相同解析: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DNA 分子数目的一半。答案:C1616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 ) A.碱基序列B.碱基数目C.(A+T)/(G+C)的比值D.碱基种类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大都不相同,包括碱基序列、数目等,但碱基种类有可能相同,即都含有四种碱基 A、G、C、T。答案:D1717(2016 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斯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

12、化为 S 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思实验中 T2噬菌体的 DNA 是用32P 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思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斯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 项错误。格里菲斯实验仅仅说明存在“转化因子”,没有证明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 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思实验是先用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 T2噬菌体去侵染这种大肠杆菌,所以 T2噬菌体的 DNA 不是用32P 直接标记的,C 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思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

13、 项正确。答案:D1818 下图是某种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三个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体同一器官中B.乙、丙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体同一器官中C.乙、丙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体不同器官中D.甲、丙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体不同器官中6解析:图甲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精母细胞;图乙存在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所以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丙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为次级卵母细胞。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丙不可能发生在同一个体中。答案:D1919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下列相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14、( )A.若某植株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粒分裂B.假设图是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该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图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三个四分体D.图对应于图中的BC段,图对应于图中的DE段解析:由题图信息可知: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下一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主要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图是精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继续分裂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图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三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三个四分体。图AB段表示 DNA 复制,BC段表示每条

15、染色体上有两个 DNA 分子,与图相对应;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与图相对应。答案:B2020 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 DNA 进行分析,其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46%。又知该 DNA 的一条链(H 链)所含的碱基中 28%是腺嘌呤,则与 H 链互补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42%B.27%C.26%D.14%解析:在整个 DNA 分子中,G+C=46%,则 H 链中 G+C=46%,T=1-(G+C)-A=1-46%-28%=26%,因此与 H 链互补的另一条链中 A 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26%。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2121(

16、14 分)下图是 DNA 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7(1)图甲是 DNA 片段的 结构,图乙是 DNA 片段的 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 、3 、5 。 (3)从图中可以看出 DNA 分子中的基本骨架是由 和 交替连接构成的。 (4)连接碱基对的7是 ,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即 与 配对; 与 配对。 (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 DNA 分子的两条链是 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 DNA 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 结构。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表示的是 DNA 分子的平面结构,而乙表示的是 DNA 分子的立体(空间)结构。(2)图中 2 表示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片段,3

17、表示脱氧核糖,而 5 表示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3)从图甲的平面结构可以看出,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基本骨架。(4)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有一定规律: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5)根据图甲可以判断组成 DNA 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 DNA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答案:(1)平面 立体(或空间)(2)一条多核苷酸链片段 脱氧核糖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3)脱氧核糖 磷酸(4)氢键 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G(鸟嘌呤)C(胞嘧啶)(5)反向平行 规则的双螺旋

18、2222(10 分)图 1 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2 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 图 3 表示图 2 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8图 1图 2图 3(1)图 1 细胞中,“能量通货”ATP 产生的场所有 。大肠杆菌细胞的结构与图 1 细胞相比,在细胞核方面应没有核仁、染色质及 ,在其细胞中只有 一种细胞器。(以上均填标号) (2)图 2 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A 细胞的名称是 。 (3)若图 1 是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 2 中 所示的分裂现象。 (4)图 3 中 ac 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19、 ,对应于图 2 中的 细胞,由变化为的原因是 。 解析:(1)图 1 为高等动物细胞,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ATP,呼吸作用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在细胞核方面应没有核仁、染色质及核被膜,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2)图 2 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图 D 可知此生物为雄性,则 A 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3)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4)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所以 b 表示染色单体数目,a 表示染色体数目

20、,c 表示 DNA 数目。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对应于图 2 中的 B 细胞,由到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1) (2)C、D 次级精母细胞(3)C9(4)b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2323(7 分)下图是三个不同的细胞的分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子细胞中能获得亲代染色体上全部遗传信息的分裂方式是图 所示的分裂方式。 (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图 所示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 (3)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 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上

21、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 期。 (4)A、B、C 三个细胞所代表的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答案:(1)A(2)C 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3)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4)4、8、82424(9 分)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分离。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 0,其原因是 。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请你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

22、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 ,其原因是 。 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 ,请简述理由。 。 (3)请写出大量制备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 。 10解析:(1)噬菌体在侵染宿主(大肠杆菌)细胞时,只将其 DNA 注入,蛋白质未进入宿主细胞。由于放射性元素几乎都在 DNA 中,因此从理论上分析,上清液中应无放射性。(2)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误差成因有两个:部分被标记的噬菌体尚未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中或已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增殖产生的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3)噬菌体无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寄生过程中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原料合成自身组成物质。因此,要用32P 标记噬菌体,应先用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其宿主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即可使子代噬菌体被32P 标记。答案:(1)噬菌体已将含32P 的 DNA 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2)增加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是 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3)先用32P 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可获得大量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