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谚语比较看藏汉民族的友好关系.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148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汉谚语比较看藏汉民族的友好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藏汉谚语比较看藏汉民族的友好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汉谚语比较看藏汉民族的友好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汉谚语比较看藏汉民族的友好关系.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OI: 10.15970/j. cnki. 1005-8575. 1987. 01. 020 中央民族学院学 报 _ . _ . 一九八七生 多一 jL 从藏汉谚语比较看藏汉民族的友好关系 李双剑曲尼居住在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上的截族 人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 化。在藏族文化宝库中,藏族谚语闪烁着耀 眼的光彩。 高尔基说,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 作,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藏 族谚语7为藏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富于 哲理、通俗易懂,表达了藏族劳动人民的智 着 麥憎和彳自衆 谚语内容丰 多彩,具有多方面的研究 价值。通过研究读语可以了解各民族、各地 区的发展历史、相互关系、

2、风土人情、文化 艺术、宗教信仰和名胜古迹。各个地区的谚 语,都有独具的特色,其中一些谚语在内容 和形式上也互相借鉴渗透,甚至基本 相同。 藏汉两个民族的谚语在这方面是极为典 型、非常突出的。对此进行一下比较研究, 当然不无裨益。 早在远古时期,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 便P头创造了谚语,并且在社会上广泛运 用。敦设柯窟藏有松巴谚语等藏文书 卷,说明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当藏文面世不 久,便有人开始了对谚语的搜集和记录。 藏族人民对谚语有着特殊的喜爱。他们 认为一个人有无学问,是否受到尊敬,与他 在谈话和辩论中能否熟练地使用大量恰当的 谚语有直接关系。他们常说 :“ 甜口的是蜂蜜, 好听的是谚语 ” ,

3、 “ 话无谚难讲,器无柄难 拿 ” 。藏族谚语还大量反 映在作家文学中, 如举世闻名的格萨尔王传、猴鸟的故 事、 萨迦格言等,无不大量使用谚语。 藏汉两民族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有着 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七世纪的吐蕃王朝时 期,吐蕃与唐王朝便建立了极为亲密的关 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联姻,赤德祖赞 与金城公主的结亲,使藏汉两大民族成为 “ 合同为一家 ”的甥舅关系。松赞干布和他 以后的历代赞普都选派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 诗书。 “ 吐蕃之性,镖 焊 果 决 , 敏 情 持 锐 ,善学不回 ” 旧唐书 吐蕃传,故来学之 士,多有成效。同时历代赞普又请汉地文人 入藏协理文书典籍。松 赞干布曾被唐高宗

4、封 为西海郡王,并授予驸马都尉官职。这呰, 都为藏汉两个民族在历史上的友好来往,相 互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此,藏汉两民 族交往不断、互学不辍。这些民族团结佳 #,不但在藏、汉文学史料中有确切的记 载,而且也为现存拉萨大召寺门前的藏汉文 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合盟碑)和唐柳(据 说系文成公主亲手所植,因称公主柳 ) 所映 证。更有说服力的是,在藏族民间,至今仍 流传着 一 些谚语,比如: “ 夭上一对日月, 地上一对舅甥 ” 、 “ 茶叶离不开盐巴,藏汉 两族是一家 ” 之类。这些谚语,有的直抒胸 臆,讴歌藏汉友谊 ;有的则在谚语创作本身 从内容到形式,深深地刻下了藏汉民族亲密 交往的印记。藏

5、汉谚语的内容,句式、音 韵、修辞等在很大数量上有相似之处。 下面,试从几个方面怍些比较。 一,从思想内容上看,藏汉谚语所具有 的经验性、哲理性、讽喻性、训诫性等,无 不反映出藏汉人民相似的思维规律、论理方 法和观念规范。如: 藏:父说父有理,子说子有理。 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藏:穷人家的孩子会干活。 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藏:以善报善,以恶报恶。 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藏:喇嘛不杀生,见了羊头囫囵吞。 汉:罗汉不吃荤,带毛猪头囫囵吞。 藏:树了直途多,直用朋友多。 汉:人直交四海,树直能成才。 8?. 藏打了寺庙的狗,痛了喇嘛的心。 汉:打了财主的狗,痛了东家的心。 藏:有鸡

6、天也明,无鸡天也亮。 汉:有鸡叫天也明,无鸡叫天也亮。 藏:有钱时称呼老子,无钱时就喊疯子。 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 藏:四蹄牦牛也会摔跤, 何况只有两脚的人。 汉:马有失蹄的时候 . 人有失手的时候。 藏:两心人办不成事, 双尖针缝不成衣。 汉:一 心 -用, 一事无成。 藏:气吹过去反而烧了自己的胡须。 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戴:量头做帽,量脚做靴。 汉: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藏:生牦牛的气,脚去踢毛驴。 汉:指桑骂槐,说狗打鸡。 戴:同骑幸福马,同驮痛苦驮。 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藏:只许喇嘛宰羊,不准徒弟喝酒。 汉: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I 藏:若要偷偷

7、做坏事, 总有一天会漏底。 汉:若要人不知, 除非已莫为。 _ 藏:男子汉胸中能开弓。 汉:宰相肚内能撑船。 二,从修辞手法上看,藏汉谚语都惯于 使用非常丰富的比喻、夸张、对比、借代、 双关、拟人等辞格。以物状人,形象鲜明; 以物喻理,深入浅出 达到了形与神的统 一,意与境的统一,个别与二 M的统 具休与抽象的统一。如: 藏 杀虱子用不着斧头。(借代) 汉:杀鸡不用牛刀。(借代) 藏:去拣青稞粒,滚了糌粑团。(借喻) 汉: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借喻) 藏:站起来碰脑袋, 坐下来碰屁股。(借喻) 汉:老鼠钻风箱, 两头都受气。(借喻) 藏:跟虎进山 跟鹰上天。(借喻) 汉: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8、借喻) 藏:屠夫展示牛尾,为的是卖驴肉。 (借代。藏族人民忌吃驴肉。) 汉:挂羊头,卖狗肉。(借代) 藏:口中修起莲花宝殿, 手中握着杀人长刀。(对比) 汉:嘴念阿弥陀佛, 手拿杀人长刀。(对比) 藏:树弯易爬,人善易欺。(暗喻) 汉: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暗喻) 藏:三人商量好,能树大铁桩。(夸张) 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旮张) 藏:老牛无力却识途。(借代) 汉:老马识途。(借代)藏:自己心中没有病, 不用害怕阎王爷。(借代) 汉: 没办亏心事, 不怕鬼叫门。 (借代 ) 藏 : 口比糖还甜, 心比炭更黑。 (夸张 ) 汉: 话比蜜还甜, 心比蛇蝎毒。 (夸张 ) 藏: 有烟便有

9、火。(借代) 汉:无风不起浪。(借代) 90- 戴 :你看是一 +平常的牛犊, 我当成一个拉萨的神怫。(拟人) 汉:你是一个泥塑金身, 我当成 一 个灵验的神明。(拟人) 藏:你老虎口大,我野牛颈粗。(拟人) 汉,狐狸在演说,公鸡要沉思。(拟人) 三,从句式结构上看,藏汉谤语尽管语 种不同,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一句格、两 句格、三句格、四句格,以及多句格中,以 两句格谚语为多;在偶数句格谚语中,常常 采用对仗手法,讲究句式的对称美和音节的 节奏 .感、音东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流畅易 记。如: 藏 箭双鹿。 汉:一飾双雕 3 藏:白天是人,夜里当狗。 汉: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藏:敌人来了一齐拔

10、刀, 朋友来了共同端碗。 汉:朋友来了有好酒, 敌尺來了有猎枪。 藏:粮食不种不长 1绳子不砍不断。 汉: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 藏:种白之地长白:种黑之地长黑。 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句 &谚语,通 S取排比句式。如: 藏:人病时想医生, 人好时忘医生, 人死时恨医生 。 汉:一个和尚担水吃, 二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四句格邊语,有不少前后两句对称,在 对称的句式中,使 I力容递嬗演进。如: 藏:大海不会嫌水多 , 金库不会嫌宝多; 人不会嫌幸福多, 学咎不会嫌智慧多。 汉:即使士荒凉的沙漠, 也有丰富的资源 J 即使是落后的同志, 也有可取的优点。 四,从量词使用上看,

11、藏汉两个民族都 明显地偏爱偶数,因为偁数象征喜庆 成双 成对,吉祥如意。谚语量词的使用,往往以 “ 一 ” 特指或喻少,以 “ 二 ” 比喻吉祥,好 事成双,以“ 三 ” 、 “ 五 ” 、 “ 七 ” 、 “ 十 *等比喻众多。如: 藏:一个博学者的思考, 不如三个普通人商量。 汉:三个臭皮匠, 赛过诸葛亮。 藏 : 一 个 _嘛一种信念。 汉: 一 个和尚一套经典。 藏:一 口馊饭搅得肚子不安 0 汉: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 藏:一个人成不了社会。 汉:独木不成林。 藏:难以捉摸的二十 一( 表示惊奇、倒 霉,想象木到)。 汉:不管三七二十一。 藏:好事成对。 汉:好事成双。 藏 *三十个人有三十条计策, 三十头牦牛有六十个长角 3 汉:三个秀才讲书, 三个屠夫讲猪。 藏:拔了一根胡子, 疼了整个脑袋。 1 汉:牵一发, 动全身。 戴:十个指头都有肉。 汉:十指连心。 藏汉谚语的比较研究,过去还鲜见于文 字,笔者也只能算是初有接触,从研究方法 到研究内容、研究理论,都有不少问题需要 进一步解决。本文谈了一些粗浅看法,欢迎 识者教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