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pdf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145114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桃花源记复习题桃花源记复习题题号答案题号答案1B16B2D17A姓名班级考号成绩3456789101112131415C18DB19BB20CB21CD22CD23CA24CD25CC26CA27BC28AB29BD30C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便舍船 sh屋舍俨然 sh B。为外人道 wi捕鱼为业 wiC.男女衣着 zhu便要还家 yo D.与外人间隔 jin此中人语云 y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给下面加点词选出正确的解释: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妻子()A、男子

2、的配偶 B、妻子和儿子 C、妻子儿女4。绝境()A、险峻的地方 B、与世隔绝的地方 C、令人绝望的处境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A、运输往来 B、交错相通 C、相互连接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7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阡陌交通交通,鸡犬相闻率妻子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标

3、记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无论魏晋(不管)B未果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C寻寻病终(不久)D后遂无问津问津者(探访)10。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便扶向路(沿,顺着)D。寻病终(寻找)11。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

4、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13.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1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14。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B。诣太守,说如此:(渔人

5、)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C.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15.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兴兴,自得其乐。)B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认为他很奇怪.)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16。选出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田间道路,交通方便,能听到鸡鸣狗叫。B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C田间小路,交通相错,鸡鸣狗叫听得见。D东西南北交通方便,村落

6、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17。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嘱咐他道:“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18。对“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既然出来了,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的方向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B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扶着树枝向着道路的方向走去,处处都做了记号。C出来以后

7、,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每一处都记着它。D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19.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A.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时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B.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了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D桃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原因是怕桃花源外世界的人扰乱他们的生活。20.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人“来此绝境”时间久远。B。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既表明

8、他们生活富足,又表明他们热情好客。C。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到外界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D.这几段文字通过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21。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B.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C.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2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D.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22。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B。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

9、,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C。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D。“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笔。2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C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2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A文中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B“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林-进入

10、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25.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文章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2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

11、人热情好客的风尚。B.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C.村人“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D.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27.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武陵郡太守也知道了桃花源这件事。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渔人。C。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即:寻找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的特点,

12、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打扰、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2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B。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序,平铺直叙。C。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D.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病终是为了暗示桃源是虚构的.2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3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3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