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7单元2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3750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7单元2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中历史 第7单元2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第7单元2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7单元2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 (二十一二十一) ) 从从“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到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建议用时:25 分钟)学业达标练1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首先在苏联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导学号:07182206】A列宁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B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苏联进行改革的领导人。2 2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导学号:07182207】A否定“斯大林模式” ,进行彻底改革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

2、大林模式” ,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 ,不愿进行改革C C 一方面,赫鲁晓夫致力于改革斯大林体制,即充当了“掘墓人”的角色;另一方面,改革没有冲破原有体制,即充当了“守墓人”的角色。3 3苏联某一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逐步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较缓,后来甚至导致苏联经济全面滑坡。该时期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C C 列宁时期并未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故 A 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处于劣势,军备竞赛并未升级,故 B 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美苏军备竞赛逐步加剧,故 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

3、时期苏联并未与美国开展大规模的军备竞赛,故 D 项错误。4 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 C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其模式。5 5自 1956 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 2 -【导学号:07182

4、208】A有正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上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 D 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把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工业体制方面,所以 B、C 两项错误;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他们的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故选 D 项。6 6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 )A恢复部门管理体制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承认市场调节作用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C C 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否定了“斯大林模式”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承认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故选

5、C 项。冲 A 挑战练7 7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鼓励私营企业发展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 B 由题干中“1971 年”可知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 “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故 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8 8韩西林教授曾撰文

6、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A适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C C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但其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并未取得成功,也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故选 C 项。- 3 -9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 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的对比: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

7、: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上台:1953 年下台:1964 年上台:1964 年下台:1982 年材料二 1986 年在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1)从材料一来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2)材料二中 1986 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

8、解析】 第(1)问,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图示指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作用。第(2)问,应围绕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分析。【答案】 (1)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2)如何解决: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教师用书备选习题1 11958 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取消粮食及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办法。这些举措( )

9、A改变了苏联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状态B成为苏联经济体制变革的开端C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苏联农业生产的能力D借助市场关系推动农业的发展C C 材料中措施主要涉及农业领域,无法体现改变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故 A 项错误;苏联经济体制变革是从 1953 年赫鲁晓夫改革开始的,故 B 项错误;材料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斯大林模式给农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故 C 项正- 4 -确;材料中措施没有发挥市场作用,故 D 项错误。2 2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换句话说,就是多一

10、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B 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故选B 项。3 3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C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D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C C 题

11、干材料不能反映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改革,故选C 项。但是材料反映了“没有土豆吃”这一现实情况,这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关,也与农业集体化直接相关,揭示这一现象实际上是为即将开始的改革提供支持,所以 A、B、D 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故排除。4 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19511955 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 亿卢布增长到 409 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 年相比增加了 62%苏联已经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C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苏联的国民经济总水

12、平已经超过美国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苏联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 D 19511955 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增多,但不能据此得出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故 A 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谷物年均产量增长,但后来出现了粮食危机,不能得出苏联已经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故 B 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不能据此得出苏联的国民经济总水平已经超过美国,故 C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 5 -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 D 项正确。5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

13、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苏联 1989 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 ,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 ,才能“恢复社会公正” 。1987 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 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

14、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逐层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材料二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反映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二句话反映了以立法的形式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三句话反映了改革方案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破坏,从这三个方面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方向、措施等几个角度回答。【答案】 (1)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2)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 ,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 ,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3)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改革不顾苏联 实际情况,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