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630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期末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历史绵长渺远,我独自凭吊,不禁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一)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B.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想感情。C.由于这首诗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也包含着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的爱国情感。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指古代像燕昭王那样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

2、指诗人以后的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燕昭王的怀念,对后世明君的仰慕之情。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写出了时间的绵长无尽,天地的广阔无限,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和茫然,写出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靠真实的感情力量来打动人。诗人的这种悲哀常常为旧时代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二)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本诗写的是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

3、“生不逢时”的哀叹。B.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富,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以慷慨激昂的调子,抒发了愤世嫉俗的孤寂之感。C.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D.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苍茫广阔,内心的无比怅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以及孤独寂寞之感。(三)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诗前三句粗笔勾勒,以茫茫宽广的宇宙

4、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而壮美的背景,来衬托诗人的心境,第四句用饱蘸感情之笔抒发内心的孤寂。B.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明君的渴盼。 C.“古人”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D.整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苍凉悲壮。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诗人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

5、的君主,不禁令人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3.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答:“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意思是悲伤的样子。前句写诗人登楼眺望,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衬托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后句饱蘸感情,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境,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1. 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绝句,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边塞诗。 B.本诗风格明朗刚健,意境苍茫雄浑,基调苍凉悲壮,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这是它成为千古名诗的重要原因。C.、“独怆然而泣下”一句,写出了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

6、禁感到个人渺小孤寂,悲从中来,凄然流泪,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D.诗人把自己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感到个人的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孤寂。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简要分析。答: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才华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慨。“古人”是指古代象燕昭王那样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指的是后世求才的明君。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诗人俯仰古今,表达了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惆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

7、众山小。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有多么高大雄伟?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一明一暗,截然不同。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定要登上泰山顶峰,看群山都变得低矮渺小。 ( 一 )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青色的峰峦,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初望泰山时的惊叹、仰慕的体验。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力量。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终要”,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

8、气概。D.“阴阳割昏晓”中的“阴”指的是山之北水之南。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的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钟”是聚集、集中的意思,这是用拟人和虚写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用了夸张的手法,实写泰山的巍峨高峻,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明暗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 二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句是( A )A.诗用前六个诗句写所望之景,最后两个诗句写所望之感,距离是自近而远,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登岳。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

9、实笔突出了泰山的高大。C.“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写出了诗人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D“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秀丽聚集在这里,泰山是是如此高峻巍峨,在天气晴好、阳光灿烂时,山南山北,仿佛被割断一般,一明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句话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一明一暗,景色截然不同。前句中的“钟”是聚集的意思,用拟人手法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后句的“割”字用夸张手

10、法写出泰山南北明暗不同的景象,实写泰山之高峻。这两句话极富神韵,含蓄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 三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句是( C )A.“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哲理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C.本诗热情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早年杜甫的气魄和抱负。颔联和颈联都写了登临泰山后俯视所见。D.“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

11、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低矮渺小,虚写泰山之高。2.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全诗句句写望岳,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象将来的登岳。诗用前六个诗句写所望之景,最后两个诗句写所望之感。首联写远望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是写细望,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 四 )1.对本诗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B.“一览众山小”,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想象未

12、来登岳的情景。C.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联下句说:“齐鲁到今诗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答:“齐鲁青未了”一句中,“未了”是“未尽”的意思,写在齐鲁两地都能望见绵延横亘的泰山,这是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写出了诗人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 ( 五 ) 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

13、一项是( B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望岳”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本诗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2.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是“终当”的意思,“凌”是登上的意思,这两句诗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以众山之低矮渺小反衬泰山的高大雄伟,用虚写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和决心,同时抒发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

14、切的豪迈气概,还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3.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答:“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实写泰山雄伟高峻;“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低矮渺小,虚写泰山之高。课外古诗词四首1.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人远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使者,东望故园,想起长安的亲友,不禁泪雨滂沱。B.诗人沉浸在思

15、乡的悲苦之中,为了安慰亲人,便振作精神,托使者捎口信,万千思念,尽在“传语”中。C.本诗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感情,出语自然而又清新含蓄。D.本诗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气概,乐观放达的胸襟,既有相思相恋的柔情,又有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2赏析这首诗第一二句。回头一望故园,只见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龙钟”是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诗人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远涉边塞的将士思乡怀亲之情。2.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下列有关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独坐”“弹

16、琴”“长啸”等词,将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清幽澄净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在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的大自然的自由空间里,精神彻底放松的惬意。B.诗人在这样一个“人不知”的深林里,倍感孤独,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往来,排遣内心的烦闷。C.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D.本诗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诗人淡泊的心态。2.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不为此感到孤独 ,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地照耀着自己。这句诗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

17、相印的知心朋友,显示出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充分表现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3.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A.“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知吹笛者为何人,“谁”与“暗”照应。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满洛城”,是指笛声弥漫在整个洛城各个角落,这是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满”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C.折杨柳的笛声哀怨幽咽,伤离惜别的曲调,自然引发久居异乡之人的客愁与乡思。C.“折柳”是点睛

18、之笔,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何人不起故园情”是诗人由己及人,借用典故含蓄抒情。2. 分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闻折柳”和“故园情”的含义。 “闻折柳”是听到折杨柳曲子的意思。“柳”与“留”谐音,故“折柳”表送行和别离。夜深人静时,幽怨的折杨柳笛声,引发了客居洛阳诗人的思乡之情;“故园情”就是是指由笛声而触发的思念家乡和亲友之情,这里是直抒胸臆。 4.晚 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 下列有关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律。写草树争春的繁丽景象,还用揶揄的语气写杨花榆荚凑热闹,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

19、尽显暮春之勃勃生机和壮美景色。B.全诗熔景与理于一炉,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珍惜光阴,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C.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来饶有趣味。D.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体物入微,一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2. 描绘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晚春时节,草木似乎知道春光将逝,所以特别珍惜。它们在阳光下、在春风中竞相开放,呈现出一派百花争春、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景象。那没有什么艳丽色彩和娇媚形态的杨花榆荚,也化作片片雪花,随风而起,漫天飞舞,为晚春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