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4202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专题四中国近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08年高考讲明1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化(1)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2)近代以来婚丧嫁娶等社会风俗和社交礼仪的变迁及其原因。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经过;(2)交统统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群众传媒的发展(1)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3)群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二、考点训练107广东单科,10“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

2、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207天津,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期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悲伤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3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A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节拍愈加稳定C当今人们愈加注重生活的质量D人们的语言愈加丰富多彩、变化多样4近代电影事业发展,讲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是“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B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定军山)C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难夫难妻)D目的是为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毒害

3、的影片(歌女红牡丹)508江苏,8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髦D.洋布价格低廉608宁夏,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好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图7今日箭楼图片介绍:北京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代,1900年毁于战火。1906年重建,1915年增加栏杆及西洋花饰。民国时曾为国货陈列所。1949年当兵的人入城经此。1990年大修后开放。708北京卷

4、,18观察图7并浏览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箭楼的描绘,正确且完好的一组是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见证了北京耻辱与新生的历史帝制时代结束后曾为文化场所如今建筑主体建于清末ABCD708上海历史,A组13近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808年广东单科,10“尽管他穿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慎

5、重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的,只要它合适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绘成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908天津卷,20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10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本人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讲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

6、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111910年,假设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ABCD12.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步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自由平等的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3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火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忭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速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14印刷媒介的出现,不仅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

7、络,也成为人们斗争的工具。中国近代史上,曾大力发挥宣传改进、为变法制造舆论作用的报刊是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新华日报)15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两洋影戏。这则材料里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A上海开风气之先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C电影进口到中国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16辛亥革命后,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这些歌谣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无极的封建势力较弱B、妇女地位提高C、农业人口增加D

8、、道路交通改善16浏览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毁路口号: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贴。材料二: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属,而人已如电掣飙驰,随之以去矣。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不料未太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在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中,反对修铁路的理由包括:一扰民;二夺民生计;三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四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甚至有人讲:“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

9、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材料三:“马拉火车: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到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剧烈反对。两年后,唐山到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还是修成了,但朝廷的大臣们却害怕这惊天动地、狂吼怒驰的火车头会震坏了“皇陵的风水,最后竟指令不允许用机车牵引,而用马匹来拖拉,结果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火车的笑话。材料三: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的“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等量齐观,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10、请考虑:1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2义和团的口号与清政府拆毁淞沪铁路在性质上有何区别?3你如何理解“昨天发生的这些故事?1708年山东文综,29(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当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浏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讲)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汉冶萍公司)。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

11、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步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18浏览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以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英才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

12、们穿衣“务趋时髦。材料二当时一般人以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根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形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构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以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均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要指出当时中国人的生活风俗和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6分3上述材料中的生活风俗和社会心态在当时能否属于普遍现象?为什么?5分

13、参考答案:目的: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参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对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并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地方,把它们的势力深化到中国内地。区别:义和团的目的是打击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则是无法接受新生的事物,怕其影响到本人的腐朽统治。理解:以上三则故事表明,在中国近代,人们对新惹事物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解析:此题考察中华特点的当代化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走向当代化的困难曲折的历程。答案提示: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详细认识的可酌情给分)。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忧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获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十分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15分1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风俗,否认传统生活风俗;接受西方生活风俗成为时髦。4分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发了很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6分3不完全正确。1分由于这种现象只出如今一些大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并不显著;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眷念过去,存在浓厚的皇权心态,如袁世凯掌权后企图复辟帝制等。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