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03387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010 从三到万从三到万【学习目标】 1.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重点) 2.学习使用故事论述论点的好处。 (难点) 3.体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 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主预习 1.走进作者。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 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 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有杂文集燕山夜话。 2.写作背景。 1961 年初,北京晚报向邓拓约稿,请他写一些杂文。邓拓应约,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撰 写

2、了 150 多篇,以马南邨的笔名发表在北京晚报上。北京出版社先分五集出单行本, 又于 1963 年结集出版,就是燕山夜话。邓拓在这部书中,用丰富的历史事例和精辟的 议论,对各种错误思想、作风和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殷盛(yn) 聘(pn) 恚(hu) wng(妄)人 累(li)世 搦(nu)管临朱 父趣(c)之 4. 理解词义。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终南,即终南山。唐代卢藏用想入朝做官,就隐居 于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名声,后果被召入仕。 笼统:宽泛不具体;不明确;含混。 妄人

3、:无知妄为的人。 田舍翁:年老的庄稼汉。 累世:接连几代。 搦管临朱:握着笔描红。搦,持,握。 馆谷:意思是让他住,让他吃。这里指学费。 姻友:指有姻亲关系的朋友。 治状:写请帖。 父趣之:父亲催促他。趣,督促,催促。 关节:关键,重要环节。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的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是指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 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用“从三到万”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明确:题目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 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它们之间究竟有

4、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用自己的话讲述第三段的内容,说说作者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讲述故事:有一个土财主,家里很有钱,但家里几代人都没有读过书。一年,他请2了一个楚地的读书人教土财主的儿子读书。楚地的读书人开始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他写 了一画,说:“一字”;写了两画,说:“二字”;写了三画,说:“三字”。他的儿子 便欣欣然起来,扔下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不用麻烦先生,浪 费学费了,请辞退他吧。”他的父亲很高兴,便照样做了,拿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 过了一些时候,他的父亲想叫姓万的一位朋友喝酒,就叫儿子早上起来写请贴。过了都没 有写成,父亲

5、催促他,儿子抱怨说:“天下那么多姓氏,为什么偏偏姓万呢?今天早上到 现在,才写完五百画啊!”。好处: 作为例证,证明中心论点;引出后边的两个小论 点,便于议论得深化和扩充,使所讲问题更全面; 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议论具体形象, 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又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本文论证严密,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再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希望。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12)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第二

6、部分(37)讲述古代故事引出“学习应谦虚谨慎,应当重视教师作用”的论点。 第 1 层(34)引故事明理。 第 2 层(5)学习应谦虚谨慎。 第 3 层(67)学习应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希望:应正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富翁之子为戒,举一反三, 改掉缺点,更好地学习。 2.读了课文,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示? 明确:学习要循序渐进,重视积累;要态度谦虚;要向老师请教。 (二)细节品读 1. 议论文的说理要使人信服,语言上分寸感的把握很重要,请说说下面句子加点词语如何 体现议论文这一特点。 (1)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明确:句中加点词

7、语,表明“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她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 过急”是一般的规律,通常的情况,并不全部概括所有的情况 (因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 学习某些文化知识也可能用快速学习、大量吸收的方法),这样议论,语言上显得准确、 严密。 (2)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 明确:“大都”,既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同“都”,又有不同,并未作整体范 围、全部数量的概括,因为也可能有些人并不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或仅仅当作笑话。这使 文章表达上显得很严密。 (3)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明确:“往往”,表明了通常的情况,

8、一般会出现的情况,但并不包括特殊的情况,同样 使语气表达留有余地,显得严密有分寸。 2. 这篇课文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议论文,说说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同:两篇文章都立足现实,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论证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异: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文章先破后立,破得有力,立得牢固,驳论与立论 相结合,互相映衬。驳论以事实为依据,内含逻辑推理,极其雄辩;立论则直抒胸臆,充 满激情;排比句式的运用,更使文章增添了气势;议论与抒情水乳交融,增强了文章的说3服力和感染力。从三到万是立论文,首先提出论点,然后结合故事阐述道理,说理浅 显易懂,令人耳目一新。 小结:由故事引出论点,结合故

9、事阐明学习的道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用这种写法说理浅 显易懂,又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论点之间内在联系紧密。既然学习要点滴积累、 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就必然要求具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必然要求重视教师的作用。 论点前后照应互为补充。本文语言严密,必要限制词的使用准确而有分寸,有效地增强了 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4、板书从三到万 马南邨五、课外拓展 学习这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语文学习”为话题,自拟作文题目,列一个写作提纲。 示例: 1、提出论点:语文学习要重视读书。(针对多做题、少读书语文学习现实提出论点。) 2、论证论点:结合“捡个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进行论证,只有多读书,语文水平才能 提高,考试也不会差。 3、得出结论:阅读是语文学习之本,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通过故事说理 论证思路缜密 语言准确周密提出论点: 点滴积累 循序渐进论证论点:得出结论:提出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