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环境适应心理辅导案例.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0337337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新生环境适应心理辅导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新生环境适应心理辅导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新生环境适应心理辅导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新生环境适应心理辅导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新生环境适应心理辅导案例摘要:适应是个体积极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或者改变自己原有的状态,以获得所需的间接满足的过程。从初中升入高中的新生,他们所遇到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适应陌生的环境。本文就一例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辅导案例,探讨了新生在入学后出现的问题以及辅导的策略。关键字: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适应是个体积极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或者改变自己原有的状态,以获得所需的间接满足的过程。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新生,他们所遇到的第一重要问题就是要适应陌生的环境。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以及心理准备的不足,许多同学进入新的学校后出现了适应不良的现象。本文就以一例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案例,来探讨如何进行

2、环境适应的辅导。一、个案资料1.事情经过学校已经下班了,J匆匆跑来找我。那是开学后的第四周,适逢我校高一新生军训,她穿着军训服,非常着急地说:“老师,我得厌食症了?”我迅速将她上下打量一翻,J的脸微微泛红,额头上渗出些汗,嘴唇有些青。“你怎么知道你得了厌食症?”我问到,“我已经好久没有吃饭了。”我意识到问题似乎有些严重,立刻把她领到了咨询室。2.个人基本情况J同学,女,17岁,身材微胖,皮肤偏黑,发型是当下中学生流行的不对称型,戴着一副红边框眼镜,说话不紧不慢。3.他人的观察和反映与J同宿舍的同学认为J很真诚,也很大方,与宿舍同学相处很好,善于交流。J不喜欢吃食堂的饭菜,每次从家里回到学校都带

3、来许多零食,带来的零食吃完了就去学校的商店买。开学后打扮很特别,穿衣很时髦。与J的母亲通过电话了解到J同学周末回到家的情绪比较稳定,会主动同母亲聊学校发生的事情,在家里的饮食非常正常,并没有出现拒绝饮食的现象。4.心理测试结果(1)SCL-90测试结果SCL-90测试是我校在开学后第2周进行的。J的总分:241分。从各个因子得分来看,J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尤其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上的得分都在3.00以上,显然,必须对J同学进行及时疏导。(2)学生情况调查问卷结果学生情况调查问卷是我校自行编制的一份问卷,作为新生情况调查存入心理档案中。问卷内容涉及了学生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交友情

4、况、学习情况、自我评价以及自己的烦恼等信息。从J的问卷可以获得的信息:她目前与母亲住,但在“认为最喜欢你的人”中她将先填上去的“姑姑”划掉后写着“不知道”;在“家庭环境”一栏的四个选项“温馨、冷清、嘈杂、热闹、一般”中她选择的“一般”。但是在“在过去,你的家庭是不幸的吗”,她的答案是“否”。J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从问卷可以看出,她目前还在学习电吉他,除此之外,她还喜欢唱歌,会些萨克斯。她的朋友很少,且年龄比自己大,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她往往是被动的参与者。关于自我评价中,J用了五个词来描述自己的个性特征:拽、狂、时尚、开朗、大方。她觉得自己的缺点是“总被情绪所困绕。”自己的最大烦恼是担心父母在今后

5、会不理解自己以及老师不理解和悦纳自己(注:后来了解到,这里的老师不是指现在学校的老师,而是指以前的语文老师)。二、咨询过程与策略笔者初步判断这是一例对学校新环境适应不良,引起强烈情绪障碍的案例。1.情绪宣泄,积极关注第一次谈话时,我们并排坐在办公室的长沙发上,J脸色蜡黄,神情黯然,她低着头,将脸扭到了另一面,不直接看我,我开门见山地问她:“你不吃饭是为了减肥?”J似乎很诧异,突然将脸转向我:“没有,我不是。”“那不吃饭是为了不参加军训?”这次她没有支声,又将头低了下去。“这个办法开始起作用了,对吗?”她嘴动了动,神情放松了许多。接下来我们的谈话开始了,J谈了她的家庭,她以前的学校,她以前的好朋

6、友,她非常想念的语文老师以及她的爱好和兴趣。在谈的过程中,她的情绪由开始的沉重变得放松。在整个过程中,我都在认真地倾听,同时在引导着谈话的方向。J同学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父母在她五年级的时候离婚了。母亲跟老家的一个男人到深圳打工,当时她同爸爸、奶奶和姑姑住在老家,奶奶很疼她,但爸爸几乎不与她讲话,母亲也很少给她打电话,现在她随母亲来到深圳上学。在父母离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不爱说话,有时觉得活着很没意思,初一时曾尝试自杀。她详细地谈了那次自杀经历,她做了充分的自杀准备,但等身体有了强烈的反应时,她又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做,还要对很多人很多事负责到底,但当时她没有想到任何人。J同学在讲到

7、自己的家庭时,哭得很伤心,但谈到要对所有的事情负责时,语气相当肯定。她在小学六年级遇到了一位男语文老师,“他对我很凶,但我很喜欢他,我觉得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她谈到这位语文老师对她的鼓励和帮助,觉得对方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和最值得信任的人,这时候J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许多。2.处理现实问题,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二次咨询的时候,J一来就向我表示了感谢,接着我们的谈话开始了。这一次J首先谈了班里的同学。第一,J同学感觉到周围同学对她很不友好,喜欢谈论她的衣着和发型,虽然她并没有听懂他们具体谈论了什么,但明显感觉到同学们的不友好,这点令她很气愤。(后来了解到,由于J刚来南

8、方读书,没有学校的校服,开学两个多礼拜她只能穿自己的便装来学校,衣着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令自己显得很突兀。)第二,J感觉与宿舍的同学很难沟通,“他们都讲粤语,太恶心了”。第三,与以前北方的同学相比,J认为这里的男生太缺乏男子汉气概了,“简直与我们北方的男生没法比”,“真的没有办法与他们交往”。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语言、个人习惯、性格特点等会产生不适应,这很正常。我首先对她的感觉表示了认同,与她分享了我刚来南方时的相同感受,同时又跟她一起探讨了中国南方与北方在语言、饮食文化、区域性别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在探讨的过程中她由开始的满脸沮丧到后来的开心大笑,我觉得她也开始接受了自己的诸多不适应,同时要求调整

9、自我的需求开始萌芽。接着我又与她一起探讨了班里一些同学的优点和她自己的优点,这个话题主要是她在讲,她谈到班里一位同学的幽默,同桌的细心和认真,班长的负责任等。毫无疑问,她开始接受周围的同学了。当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看到对方的优点,这点非常重要。另外,初到一个新环境,如果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别人很快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点对缓解新环境的不适应感也很重要。3.找出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我介绍J参加我校新生“同辈成长互助小组”,这是我校针对新生入学后的适应问题而成立的互助工作小组。基于对同辈群体重要性的认识,根据我校新生的特点和心理辅导的“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原则,我校尝试让新

10、生以小组的形式在专业的心理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需要采用“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工作模式来解决入学适应问题。小组成员充分运用小组动力,协助组员在小组中汲取他人的经验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变行为和提升能力并促进自我成长。通过参与“成长互助小组”的团体活动,帮助J同学找出自己头脑中的许多不合理信念,比如“我必须对所有人负责”,“我必须让每个人喜欢我”,“我一定要让妈妈幸福”,“这里的男生肯定比以前的同学差”等等。通过活动的形式使J体验这些不合理信念对自己人际交往的影响,同时帮助她调整自己的认知系统。通过团体活动,J同学也学会了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和方法。4.创造条件,巩固咨询效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11、途径是多方面的。在与J的咨询过程中,我获得了班主任和生活管理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及时向我提供J同学的表现,让我在谈话过程中能够把握好引导的方向。班主任还鼓励J参加学校的作文大赛、“一二九”歌唱比赛的领唱等,发挥她的个人特长,挖掘潜力。由于J有很好的普通话能力,最后被学校广播站录用。就在与J第一次谈话结束后,我与她的军训教官也取得了联系,与他交流了J同学的一些情况。在随后的军训中,教官给予J及时鼓励和耐心引导,对这次咨询的成功也有很大帮助。另外,我与J的母亲也取得了联系,并获得了她的协助和支持。三、咨询后记几周后,J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她希望能够成为我校心理社的成员,我对此表示欢迎,并告诉

12、她必须先通过面试,她欣然答应。她向我展示了她刚剪的新发型,剪去了眼前的刘海,露出自信而俏皮的眼睛,多了几许可爱。回想与她的接触,与其说是我对她的辅导,不如说是她自己的一次自我蜕变。在多数的谈话中,我仅仅是一个认真听话的忠实倾听者,而她才是真正的引导者。她引导着自我向着一个更为安全更为强大的方向前进,我所做的就是为她的成长创造出安全的环境,并给予无条件关注。点评:这是一个遵循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咨询理论,帮助学生完成环境适应,行为转变的成功个案。在罗杰斯看来,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潜能,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对于一个面临适应困难的个体来说,咨询者如果能够创造一种氛围,让她产生安全与接纳的感觉,就能

13、够帮助她充分地暴露自己,从而自己看清自己的真相,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文中老师所做的第一步正是这样。首先,老师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接纳并认可学生,让她看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而这正是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非常重要的。在罗杰斯看来,做到这一点,治疗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样可以使当事人减少防御,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们自己和这个世界,特别是那些被隐藏和被否定的方面。当她能够接受这一切时,她才有可能去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生活。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没有扮演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的角色,而是采用平等的拉家常式的谈心,同时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和爱心。这些都为创造好的氛围提供了条件。同时再辅助其他的方式,如理性情绪疗法的使用、并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条件巩固对自我的新认识。最终,成功地帮助当事人完成自我成长。点评人:刘丽虹,博士,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参考文献: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年.2王玲.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3马志国. 心理咨询师实用技术.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