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的围棋和范汪的_棋品_.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0327860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的围棋和范汪的_棋品_.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魏晋的围棋和范汪的_棋品_.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的围棋和范汪的_棋品_.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的围棋和范汪的_棋品_.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年月第期炙献闪魏晋的围棋和范汪的棋品高华平棋,即围棋,中国古代称 为博弈。博弈,从广义 上讲是 中国古代对各类棋弈游戏活动的总称,包括博、弈围棋、弹棋、投壶、塞、椿蒲、藏钩、四维、象 戏 等。从 狭义 上讲,“博”和“弈”则有区别。“博”,仅指博戏或“六博”而言“弈”,则专指“围棋”。扬雄方言五“围棋谓之弈,自关之东,齐鲁之 间,皆谓之弈。”许慎说文解 字“博”写作“薄”,曰“簿,局戏也,六著十二棋 也。古者,乌 胃作簿。”又释“弈”日“弈,围棋也。”“博弈”又写作“博奕”,汉书陈遵传载“宣帝微时与陈遂,陈遵祖父有故,相 随博奕,数负进。”颜 师古注“博,六博奕,围棋也。”可见,在许多地 方,

2、“博”和“弈”有明显区别。“博”、“弈”的相 互区别,还可从古 代“六博”、“博塞”、“博经之类 名称的出现中得 到 印证。管子四称日“流于博塞。”同书四时篇又曰“一政日禁博塞。”庄子骄拇曰“减与谷二 人相与牧 羊,而俱亡其羊,问减奚事,则挟笑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楚辞招 魂中“博”写“簿”,云“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 相 迫 所。成袅而牟呼八自高华 平魏晋 的围棋和范汪的棋品些。晋制犀比,费 白日些。”世纪年代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 还出土 了战 国行“博”用的大小棋局。西京 杂记卷下云“许博昌,安陆人也。善陆博即六博,窦婴好之,常 与居处。博 昌又作大博 经一篇,今传于世。

3、”颜氏家训杂 艺曰“古为 大 博则 大著,小博 则二载,今无 晓 者。”赵曦明 注引鲍宏博经曰“博局之戏,各设六著,行六棋,故云六博。用 十 二棋,六白六 黑,所掷般谓 之琼。”虽然对博的详情难 知,但由此处可见其与“弈”之间 的区别所在。弈,作 为 中国古代士大夫琴、棋、书、画等必备素养之一,其起源的历史相当早。文献上将之追溯到了尧舜时代。世说新语巧艺刘 孝标注 引 张华博 物志曰“尧作围棋,以教丹朱。”政事篇注 引中兴书云“搏蒲,老 子人 胡所作外国戏耳围棋,尧舜以教愚子博 弈,封所造。”路史后纪曰“帝尧陶唐氏初 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鹜很、娟 克 帝患之,为制 弈棋以闲其情。”以上的说

4、法并不一定可靠,但至迟 到春秋战国时围棋已很流行。论语阳货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 有博 弈者乎为之犹 贤 乎已。”关尹子一宇曰“习射、习御、习琴、习弈,终 无一 事,可以息一得 者。”孟子告子 上云干“夫弈之 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 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说 明 围棋在 当时已非常普遍,并 涌 现 出了一 些国际性的大 师,招徒授业,名 声远播。与此同时,围棋自身的体 制也发生 了一些变化。这主要是它由早期 的纵横各道路,发展 到了后来纵横各道路的

5、棋局。这个发展变化 的具体时 间虽难考定,但从艺文类聚等类 书所引班固以来的弈势、弈旨等文章中我们仍不 难察知。这 也从一个 侧面说明当时围棋活动的兴盛。高华平魏晋的 围棋和范汪的棋品无论从 围棋的普及 程度,还是 棋 艺 的水平来 看,真正称得上中国围棋史上第一高峰 的,当数魏晋 时期。魏晋时期,随着玄学清谈 时尚的风靡天 下 和玄学“得 意忘言”思想 方法的普遍 采用,士人们以体道得玄为己任,而作 为末技小道的“弈”一围棋,也被当成了“道”的载体和“玄”之所在,因而获得了其发展 的强大动力,迅速地走 向繁荣和兴盛。魏晋时期围棋 的兴盛,首先表现在当时士 人爱好围棋的人数众 多上。据史料记载

6、,在魏晋前期,尚弈之风即已相 当盛行。三国志蜀 书费伟传云“延熙七年蜀汉后主刘禅年 号,年,魏军次于兴势,假 伟节,率众往御之。光禄 大夫来敏至伟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摄甲,严驾已讫,伟 与敏 留意对戏,色无厌倦。”蜀汉 如此,在东吴 更盛。东吴 文武将 吏蔡颖、吕范、陆 逊等,均好此 艺。三国志吴书吴王五子孙和传云“蔡颖好弈,直事在 署者 颇 学焉。”“群 寮侍宴”,往 往“言及博弈”。当时韦耀艺文类聚卷七十四作“韦昭”著博弈论曰“今世之人,不务经术,好习博弈,废事弃业”,以至 于“废 寝与食,穷日尽 明,继以蜡烛。”相比之下,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国势更强,人才更盛,尚弈之

7、风亦更烈。沈约棋品序云“弈 之时 义大哉是以汉魏 名 贤,高品间出晋 宋盛士,逸思争流。”指的正是这一情形。据笔者依史 料不完全统计,魏晋时期 有案可稽的围棋之士略有曹操、曹王、应场、邯郸淳、蔡洪、曹撼、范汪、曹彰、孔 融几、王架、山子道、王九真、孔灶、郭凯、司马炎、王戎、工济、司马通、张华、贾谧、顾雍、谢安、谢玄、桓 玄、王坦之、羊忱、裴遐、阮简、祖纳、祖约、羊长和、马朗、袁羌、支遁、虞春、谢弘微、卢循、罗腾、鸿摩罗什、庚仲初、颜延之 等,共和术人高华 平魏晋的围棋和范汪 的棋品三 国志魏 书武帝纪裴注引博物 志曰“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 凯等 善围棋,太祖 皆与坍 能。”世说 新语巧艺云“

8、羊长和博学工书,能骑射,善围棋。诸 羊后 多知 书,而射、弈余艺莫逮。”可见,当时学习围棋已习以成俗。魏晋时期 围棋活动的兴盛,其 次表现在当时善弈士人对围棋的耽爱程度 上。魏晋士 人对围棋的痴迷,我们不仅从 韦耀博弈论中“忘寝与食,穷日尽 明,继以蜡烛”。或“当以临局交争,雌雄未决虽有太牢之撰,韶夏之乐,不暇存也”这类正面描述中见出更可以从 他们 围棋时的近乎 反常的行 为中推知。如把水之 战时,东晋与前秦决 战时期谢安 围棋以示镇静,阮籍母丧 与人围棋决赌,阮简 临乱围棋不辍,等等。晋书阮籍传载“阮籍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世说新语德行刘 孝标注引晋阳秋云“王戎为

9、豫州刺 史,遭 母 忧 或观棋弈,而容貌毁悴,杖而后起。”世说新语雅量载“裴遐在周馥处,馥设主人。遐与人围棋。馥司 马行酒。遐 正戏,不 时为饮。司 马患,因曳遐坠地。遐还坐,举 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 如故。”水经注卷 二 十二僧水 注引陈留志曰“阮简字茂弘,为开封令,县有劫贼。外白之甚 数,阮方围棋长啸。吏云劫急。阮曰局上劫亦甚急。其耽乐如是。”魏晋时期的 围棋之士的言行也 许有些不近情理,但在这种种违常的行为背后,不也正反 映着他们对围棋的极其痴迷么再次,魏晋 时期围棋的兴盛,还表现在当时士人 围棋技艺的普遍提高和 围棋水平的精湛上。在魏 晋时期,由于士人耽好对弈,不断钻 研,棋艺 水平

10、已普 遍 提 高,并涌现出了不 少 棋坛 高手 或“国手”。如王架、江璨、王恬、王坦之、羊忱等。世说新语方正载“江仆射年少,王承相 呼 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 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 客曰此 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高华平魏晋的 围棋和范汪 的棋品少,非唯围棋见 胜。”江仆射即江澎,刘孝标注 引徐广晋纪曰江彩字思玄,陈留人。博学 知名,兼善弈,为中兴之 冠。”江璨年少时便已胜王垂相导“两道许”,且 沉着老 练,俨然 是一位棋坛宿将,品格 着实不凡。而 另 一位棋坛高手王恬 亦是如此。晋书王导传附恬传云“王恬晚节更好士,多技艺,善弈棋,为中兴第一

11、。”故范汪棋 品将其 与江澎一起列为“第一品。”魏晋 时期士人有如此精湛 的围棋技艺,故历代均不乏带有神话之传奇性的记载。如艺 文类聚卷十四引俗说曰“殷仲堪在都,尝往看棋,诸从在瓦官寺前宅上。于时袁羌与人共 在窗下围棋。仲堪在里,问 袁易义,袁应对 如 流,围棋不辍。”酉阳杂姐载“晋鸿摩罗什与人棋,拾敌死 子,空处如龙凤形。”而王架、王坦之则被人称为“弈 中神人”和“棋圣。心魏晋 时期 围棋 的兴盛,另有一个重要 的表现就是围棋实践的发展,促进了围棋理论水 平 的极大提高,使当时 的 围棋 品藻活动活跃起来,并产生了许多品评 棋艺的艺文作品,特别是产生了在中国 艺术批评史上具有重 要 地位的专

12、门性的棋艺批评著作一一范汪的棋品。魏 晋时期涉及围棋理论探讨 与批 评方面的艺文作品,较有影响的有 应场的弈势、邯郸 淳的艺经、马朗的围棋势、蔡洪与曹撼的围棋赋等,但这些作品 多 局限于谈论 围棋变 化的繁复和器具 的象征意义,而没有对围棋技艺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更未能依中国美学史上“知人论世”的传统 和 当时人物品藻的时尚,对 现实的围棋活动与棋手进行系统的评价,以至 于如梁朝钟嵘在诗品序中所说,棋坛亦是“喧议竞起,准 的无依”造成 当时 整个棋坛好棋者众而棋评滞后的 主要原因,在于弈手围棋理论和实践兼善的困难。刘恢围棋赋序曰“司 空从事吕高华平魏晋 的 围棋和范汪的棋品中郎庚 仲初,性好围

13、棋,终不达棋 旨,言文 则触类而 生,对局则冥 然而穷。”“庚仲初现象”应该不是个别的。要打破这 一困局,尚有待于 既具围棋 实践经验,又具较 高理论水平的艺评家的出现。而范汪就是当时在棋坛出现的这样一位具有很高理论创造自觉性的批评家。棋品一书正是 在这样的状况下产生的。范汪约一,字玄 平,颖阳人,他是春秋谷 梁传集解的作 者范宁之父。晋书卷七十五范汪传载范汪字玄平,雍州刺 史昙范汪别传作“略”之孙也。父稚,蚤卒。汪少孤 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庚氏。荆州刺 史王澄见而奇之,日“兴范族者,必是子也。”年十三,丧母,居丧尽礼,亲邻哀之。及长,好学。外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 园中,布衣疏食,然

14、薪写书,写毕,诵读亦遍,遂 博学 多通,善谈名理。范汪 生在西晋,但一 出生 即遭世之多 艰,遂 流寓江左。主要活动 时间在东晋。世说新语排调“范玄平在简文坐”条刘注引范汪别传曰“汪字 玄平,颖阳人。左将军 略之孙也。少有不常之志,通 敏 多识,博涉经籍,致誉于时。历吏部尚书、徐充二 州刺史。”与晋书范汪传的记载 大同小异。史籍 中关于范汪的记载并不缺乏,但却未 见有关他善围棋或撰写棋品的记载。现在我们只能根据一些 相关的材料做一 些大概推测。根 据世说新语的记载,范汪之女范盖嫁王坦之,而王坦之即“以围棋是坐隐”的“棋圣”“王中郎”。世说新语巧艺刘 注引语林曰“王以围棋为手谈,故 在哀制中,祥

15、后客来,方 幅会戏。”哪 道 元水经注卷二十二渠水注引语林则曰“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或亦 谓 之手 谈,又谓 之 为棋圣。”这说明这位 著废 庄论、并以礼谏谢安好 妓乐 的王坦之,是位嗜弈且 具 有一流棋 艺 的人 物。而根 据 史料记载,范汪与他的女婿王坦 之性格颇为接近,他本人又著有棋品,所以又似可推断,范高华平魏 晋的围棋和范汪的棋品汪也应是颇好围棋,且棋艺 十分高超 的“棋手”。棋品一书,晋书范汪本传没有记录,其名始见于世说新语政事和方正刘孝标注文。隋 书经籍志无棋品,仅有“棋九品序录一卷,范汪等注”。殆即指棋品书。其所以不依世说新语刘注 而称此书为棋九品序录,或与南齐谢 赫品画之书称

16、古画品录之命意相同也可能是隋志作者因担心会与梁武帝的围棋,结或称棋品相混,而改称 范书的缘故,但刘孝标早 在南朝梁代,距东晋年代为近,其注世说引用范 书即称为棋品,至唐朝修隋志反改为“棋九品序录一卷,范汪等注”,似为无理改动、不 足 为据,应以刘注称棋 品为是。范汪的棋品一书,在当时和整个南朝时期 当是颇 为流行的,史志载 范书之后有袁遵的后 九品序、梁武帝的围棋品诸书,便是明证。自唐至两宋,此 书仍存。旧唐书、新唐书均 载有此 书,且皆作“棋品五卷,范汪等注”。然 自宋史艺文志开始,此 书已不 见著录。殆此书在宋元间佚失。范汪之棋品今既已佚失,自无法再论其详。世说新语刘注曾引棋品两条,均甚简

17、略。但 范书既名棋品,则其基本特点应与书品、画 品、诗品这类以“品”字名书者相同,属于既序录历 朝 围棋名人,又按“九品官人法”诊 衡“棋手”的批评之作。世说 新语方正刘注引 范汪棋品曰“澎 与王恬 等,棋 第一品,导第五 品。”同 书德行刘注又引棋品日“虞容字道真,仕至郡功曹。”从这两处残文来看,棋品正是既叙录“棋手”的生平籍贯,又明分品第,诊衡人物的。南朝梁武帝撰围棋品又称棋品,沈约为之作序,称“今撰 录名氏,随 品详书”,体例上或是 范书的沿袭。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棋品一书 如何具体地“撰录名氏,随品详书”当时 的棋坛名流,今已不得而知。化宋张高华平魏晋 的 围棋和范汪的棋 品

18、拟著有棋经一 书,其 中有“品格”一节,该节分棋品为九等,似有“九品”论人之遗意存焉。今姑节录其文于兹,以备参考云。其文有曰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日入神,二日坐照,三日具体,四日通 幽,五日用智,六日小巧,七日斗力,八日若愚,九日守拙。九品之外,不 可胜计未能入格,今不复云。范汪棋品一书内容虽已不详,但在 中国文化史特别是中古文化史上 的意义,却极其重。它将人物和道德批评的模式成 功地应 用于艺术批评,将人物 品藻和艺术批评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重在对艺术人物品评让衡、划分优 劣的新 的艺术批评形式。中古艺术史上 的古画品 录、书品、诗品又名诗评等艺术批 评著作的产 生,或是受棋品启发的产物。日人兴膳

19、宏六 朝文学论稿虽曾涉 及于此,惜未详论。梁钟嵘诗品序云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 多未值。至若 诗之为技,较 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 弈。着重 号为 引者加注古今图书集成卷七百九十 九引冯元仲弈旦评。晋 书范汪传记范汪弱冠至京 师,遇苏 峻乱事在 东晋咸和三年,年,岁 卒,故依此推范汪当生 于公元年,卒于年。案范汪 著棋 品之前无有 此类棋 艺著作问世。武英殿本隋 书经籍志及丁国钧补晋书艺 文志或列有题名“陆云撰”的棋品序,以致使人误以为范汪前已有棋 品。然 考 之他本和今 中华书局点校 本隋 书,经籍志,“陆云”,乃“陆云公”之误,陆云公,梁武帝时 人,善弈,梁书有 载,故知 所谓陆云撰棋品序,其晚出于诸家“棋品”无 疑也。谢赫古画品录出现后,姚最续画品,即已目谢书 为“画品”。作者工作单位华 中师范大学历史文 献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休闲娱乐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