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书及使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0300069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3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具书及使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工具书及使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具书及使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具书及使用》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具书的使用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一)编排方式:1部首法:按部首进行编排,部首以笔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在同一部首中,字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确定,笔画少的排在前面,笔画多的排在后面。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部首不容易确定,而且查检的速度比较慢。另外,要注意两点:(1)部首与汉字的偏旁不能相混:部首是统率汉字的一部之首,而偏旁是汉字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汉语中,左为偏,右为旁,上下左右合称为偏旁。所以,部首和偏旁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2)各个字典的部首并不一样。说文解字的部首有540个,而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是200个,康熙字典的部首是214个。2笔画法:

2、按照汉字的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汉字笔画相同的,又根据横、竖、撇、折、点的顺序进行排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不熟悉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的容易出错,另外,查检的速度也不快。3音序法:按照汉字的汉语拼音使用的26个字母(或者是注音符号、平水韵等)的顺序进行编排。这种检字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检字法。只要您懂得汉语拼音,掌握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查检速度也比较快。在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中,也有使用平水韵排列汉字的先后顺序的,也有按照平、上、去、入古代的四声进行编排的。这种检字法的缺点是如果不知道汉字的拼音,就会无法查检,而且,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给查检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

3、方言区的人在查检汉字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鼻音与边音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查检的速度。4号码法:按照四角号码(或者三角号码等其他号码)的顺序进行编排。角的形式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来表示,每个汉字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取四个角的代表号码,组成这个汉字的总的号码,例如端字是0212,小是9000等,然后从字典上找到对应的号码,就可以查检到要查检的汉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速度比较快,缺点是不容易确定汉字的号码,而且,还要受到汉字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的影响。(二)注音方式:1直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音。格式是“甲音乙”。例如汉书高帝纪:“秦将章邯距破之

4、。”苏林注:“邯音酒酣之酣。”这里使用的注音方法就是直音。2读若:读若是训诂术语,用来注音,亦可用来破通假字。有的完全同音,有的读音相近。格式是“甲读若乙”。例如说文:“哙,或读若快”。3譬况:譬况多用“急气言”、“缓气言”等术语。如字是训诂注音术语,指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仍按原先的一般读音来读。格式是“甲读近乙”,再加以发音描写。例如吕氏春秋慎行:“相与私哄。”高诱注:“哄,读近鸿,缓气言之。”高注用的注音方法就是譬况。4反切:反切是训诂注音术语,简称“反”或“切”,就是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声母和韵母合在一起,得出被切字的读音。例如“练,郎甸切“就是

5、取“郎“字的声母“l”与“甸”字是韵母和声调“in”合成“练”字的读音“lin”。在相切的两个字中,取声母的字叫做反切上字,取韵母和声调的叫做反切下字。但是由于古今汉语语音的变化,大部分古注中的反切拼出来的音和今天的不同,还有的用现在的读音无法拼切。5注音字母注音:按照汉字的26个注音字母的顺序进行注音。这种注音法是解放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检字法。这种注音法的缺点是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方言区的人在使用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鼻音与边音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注音的效果。这种注音方式的书写也比较繁难,但是已经比以前的平

6、水韵或者反切注音要好多了。6拼音字母注音:按照汉字的汉语拼音使用的26个字母的顺序进行注音。这种注音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注音法。方言区的人在使用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鼻音与边音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注音的效果。(三)释义方式:1直训:是用同义词解释词义,是义训中常见的方式。例如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至少有两个房间,如皇宫、文化宫等;“室”则往往为一个房间,“至”表声,“宀”(min)表意,像房屋的形状。(1)同训:一个词用另一个同义词来解释,或者把若干个同义词类聚在一起,再用一个通用 的词加以解释。例如释名释地:“高平曰陆。”方言:“

7、崽者,子也。”说文:“诰,告也。”;“诏,告也。”。(2)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训释。例如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说文:“入,内也。”;“内,入也。”。(3)递训:几个同义词展转相训。尔雅:“速,征也。”;“征,召也。”2描写:对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性能等加以描述。例如说文水部:“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这种直陈词义的训诂方法就是描述比况。又例如尔雅:“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也是描述比况。3义界:又称标明义界,是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表述词义的内容和特点。例如说文口部:“口,人之所以言食也。”毛传:“规,正圆之器也。”从训诂的表达方式来看,它们就是属于义训中的标明义界。4

8、比况:用熟知的事物去比方类似的不熟知的事物。5举例:举其一。以见其他。6由反知正: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阐明词义。说文:“暂,不久也。”7增字足意:解者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以完足原书的意思。例如说文:“宽,屋宽大也”。又例如毛传:“收,拘收也。”8比较:通过对比来释明意义相近或者相关的词。二、常用工具书简介(一)说文解字:1、作者:东汉许慎,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2、体例:全书共15篇,按字形结构把文字分为540部,收小篆9353个,古籀异体重文1163个。540部首的排列是“始一终亥”,部首的前后次序,是“据形系联”。说文解字的说解体例中对会意字的解释常用的

9、公式有从某,从某或者从某某。说文解字的说解体例中对形声字的解释常用的公式有从某,某声。说文解字的说解体例中对象形字的解释常用的公式有象某某之形。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内容包括释义、推源、析形。3、说文在训诂学上的主要贡献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对文字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也是我国以及世界上的第一部字典。1)奠定了“六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2)首创了汉字的部首分类法。3)确立了分析汉字的本义的原则。4、有关说文的研究徐铉校定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说文四大家: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韵楼集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二)康熙字典:成书于公元17

10、16年,收字47000多个,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清代康熙时张玉书、陈廷敬等人编撰。全书按照部首排列,共分为214部。部首以笔画为顺序分归于以“地支”标分的12集之中,每集分为上中下卷,解释字时,先解释字音,再解释字义,各个意义之下引古书为证明。(三)经籍纂诂:成书于公元1800年,作者是清代阮元。(四)新华字典:成书于公元1957年。收字1万多个,字音上用普通话注音,同时还照顾了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读音,对古代汉语的注音,往往以“二音”等形式来处理。字义 上,比较注意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但是,这部字典毕竟是一本现代汉语的字典,它所收的古字、古义是非常有限的,学习时还必须借助其他字典或者词典。(

11、五)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书于公元1979年,收字3700个。附难字2600个。(六)简明古汉语字典:成书于公元1986年。作者是四川大学张永言先生等。收字8500个。(七)汉语大字典:成书于公元1986年。字典共8卷,收字56000个,是当时收字最多的一本字典。中华大字典:收字48000个。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但水平不如汉语大字典。(八)辞源:成书于公元1915年,1979年到1983年修订。全书分为一、二、三、四四个分册。它是一本专门的古代汉语词典。在解释时比较注意探索词义的来源,一般引用古代书证,有的还介绍了可以参考的书词典使用繁体字进行编排的。(九)辞海:成

12、书于公元1936年,1980年修订。最近又再次修订。全书分为上、中、下三本。它是一本综合性的词典,注重于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上的百科词语。解释时简单通俗,而且,它使用简化字编排,大大地方便了现代的读者。(十)现代汉语词典:成书于公元1978年。收字1万多个。注音准确,解释意义也比较精当,在词典中,也适当地了一些古词和古义。词典按照音序排列,并附有部首、四角号码检字表,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十一)汉语大词典:词典共14卷,收词语40万左右。中文大辞典:收词语40万左右。(十二)经传释词:成书于公元1798年,作者是王引之。收字160个,分为十卷,按照古代的声母为顺序进行编排的。所收虚词以经传为主

13、,体例十分严格,解说详细,有不少好的见解。但是术语不容易为现代理解,分类也不够科学,收字也太少。(十三)词诠:成书于公元1928年,作者是杨树达。收常用的虚词500个左右,它按照注音字母排列,分析精细。(十四)古代汉语虚词通释:成书于公元1985年。作者是何乐士等。(十五)辞通:成书于公元1934年;作者是朱起凤。联绵词典:成书于公元1943年,作者是符定一。(十六)诗词曲语辞汇释:成书于公元1953年。作者是张相。这是一本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时期中诗词曲里面的词语的专著。资料十分丰富,共收字词537个,附目600个左右。诗词曲语辞例释:成书于公元1986年,作者是王瑛。(十七)助字辨略:作者是刘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