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历史教育随笔.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7016908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学历史教育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中学历史教育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学历史教育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学历史教育随笔.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学历史教育随笔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老师都是艺术家,而学生就是艺术品,艺术品行调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这位艺术家的塑造。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老师不同的上课形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到学问的同时,增添其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不至于让学生厌烦历史、厌烦历史。下面是随笔网我整理的中学历史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中学历史教育随笔【第一篇】:历史相关教学随笔 新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备好学生和教材,而且对教师自身素养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所见、所闻、所经受,所感想,谈谈教师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应留意的问题。

2、 一、分析新教材的特点,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和价值。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上确定专题型教学体系,弥补了过去教材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对分裂的缺乏,使之更加适合时代的需要;新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优点,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宽阔的阅读和选择空间。但是新教材对很多编写者来说,毕竟是第一次,她的缺乏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跨度大、跳动性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面对新教材时,少一些埋怨,多一点扬长避短的精神。教材即材料,我们引领学生,去解决诸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真实根据;是学生情感培育和价值观养成的借助平台。它的作用是被我们“用,而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教学。 二、发挥主观能动

3、性,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奇妙整合历史新教材内容。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要根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的进行取、舍、增。充分发掘各种课程资源,以简驭繁,化难为易,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 三、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和使用教材,回来课本,立足教材,突出主干,夯实基础,。培育学科素养和能力。 一)留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把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定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把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二)分析和理清学问层次或结构。充分利用课本的名目,探求章目、节目和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

4、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学问,形成学问网络,学生通过平常不断地回顾、稳固,考试中,特殊是在做大题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而能不或尽量少地削减学问点的遗漏。 三)、提炼和概括要点。学习历史必需理清线索,把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必需具有规律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执简驭繁。 四)、认真推敲词句阅读中学历史课文,必需对教材重点和难点中的有关词句予以充分的留意和深刻的理解,进行一番“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这样才能正确、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进而到达

5、培育智能的目的。 中学历史教育随笔【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随笔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重点,学生画横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主动性,已成为我们每个历史教师的共识。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几点认识: 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大胆发言的机会。比方对“中华文化的勃兴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问“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有哪些有名的思想家吗?你喜爱其中的哪一位?为什么?而后让学生先看书预备,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激烈的各抒已见中就将几位大思想家学活了,理解透了。由此可见,课堂是活生生的,

6、是学生的乐园,只要教师耐烦引导,会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课原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万不行就课本学问照本宣科。教师应当是以一个导演的角色出现,而不行成为剧本的“单放机。每一课的学习都要擅长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任务。“用故事激趣导入这是历史课的一大特色,如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教师可以先讲讲“荆柯刺秦王的故事,既而提问“荆柯应不应当刺杀秦始皇呢?秦始皇在历史上到底有何作用?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致极高,会迫不及待地啃起书本。整节课,学生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教师只要稍加点拨,本课的重点秦始皇稳固国家的措施就会很自然地把握了。假如一开始就让学生看书找重点内容,会

7、让本就枯燥的历史课堂更显得索然无味。 历史课堂上也可以编排课本剧。或许按老规矩这样做是不合要求的,可如今是新教法了,完全合乎情理。如学习“奴隶的凄惨生活,就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奴隶的一天来表达奴隶牛马不如的生活,学生也会很感兴趣。这种打破常规式的学习,既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这部分学问在表演中得到落实,岂不两全其美? 历史课程的改革给全部的历史教师带来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只要经过磨砾,教师观念得到更新,理论得到充实,实践得到提升,我们将满怀信念,为历史教学开拓一片肥沃的土地。 中学历史教育随笔【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随笔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老师都

8、是艺术家,而学生就是艺术品,艺术品行调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这位艺术家的塑造。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总结了教学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从过程入手 狭义的教学无外乎包括备课,授课,复习,作业几个环节。在第一线的教学过程中,我发觉其中有着一些小小的规律。 备课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环节。备课,就是老师来支配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处理学问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传授学问的预备阶段。备课不仅仅是老师根据自己的意图来处理教材和学问的过程,更是根据不同班级不同性格学生预备不同讲授方式的一个过程。每个老师都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级都有不同的学生。所谓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班学生。所以在备课阶

9、段,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来支配自己的教学环节。从教学的实践中,我发觉,平班的孩子更加的活跃,更喜爱一些故事性强的讲授方式,而重点班级的孩子,思维更加的紧凑,喜爱思索故事背后的问题。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设计不同的问题方式。 授课教学中最直接的一个环节。授课,就是把备课阶段的预备直接的付诸于行动,把备课的预备支配到现实。备课和授课是两个联系紧密的过程,但是又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备课充分会给授课一个好的基础,但是真刚要想到达一个理想的效果,其中影响授课的因素许多。学生是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假如学生的主动性高,授课的效果就会明显,因为依据心理学的原理,这就是心情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高,会感染老师,老

10、师的讲授就会更加的开放,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二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依附的。假如学生主动性不高,老师就要自身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分组对比也可以小组商量。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课堂到达理想的效果。 复习是教学中最必要的环节。复习的准时与否直接关系学生的学问把握状况,从任何以往的阅历来看,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复习要如何做好?关键在于,复习提纲是否具有系统性,复习学问是否具有连贯性,复习形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几个方面分别的入手,这样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从记忆曲线中分析,复习要准时而且是有规律和打算的。先多后少,先快后慢。这样学问就扎实的在头脑中,不简单遗忘了。抓住复习的精髓,也就把握了教学最直

11、接的成果。 作业是教学的延长。作为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要合理也要以思索和学问的拓展为主,让情感和能力结合,到达素养教育的终极目标。学问性的作业可以尽量的削减,因为繁重的作业会让学生压力增加。课堂上把握学问,课后增添情感和能力。 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相关联的,作为一个老师如何好好的把握这门教学艺术,是一个常论常新的内容,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看待。 二.从学问入手 中学教材的学问是相对简洁的,而且介绍的很粗略。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的高,因为从简洁的陈述中,要讲出内在的道理,也就是深入浅出。 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许多的学问是抽象的,如何让学问实际化,贴近生活化?这是个很艰难的

12、问题。老师就是需要这样的能力,否则就是失去了老师本身存在的意义。学生就是一个求知者,许多时候是老师的解释吸引并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次追求。假如老师一味的运用书面化的深奥词汇,只能使得学生更加的迷惑甚至对学问失去兴趣。 学问的交融许多时候,各个学科的学问是相叠加的,但是有些老师就是自扫门前雪,当遇到其他学科的词汇时,就把责任放在那个科目的老师身上。其实自己可 以先请教那些科目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因为一旦错过了学生兴趣最高的时机,这个问题就会成为“历史遗留问题。所以要注重学科的交叉,拓展自己的学问面。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问导向,鼓舞学生各个学科全面进展。 三.从教师个人入手 教师是教学

13、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位置。教师的个人如何认识教学,直接影响个人的教学。 规律性学问的处理要具有规律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否则学生就会留意涣散,而不能到达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很难掌握课堂。规律不仅仅是学问的连贯,更是内在的理论联系。只有规律清楚才能使得学生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一旦规律混乱,就会让学生晕头转向而不能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是教学的失败。注重规律,就是抓住学问的脉络。 艺术性教学之中,重要的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如何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就取决于教师语言的精准恰当与否。语言不是简洁的说话,更是细心支配的一出戏剧。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学生才能到达教师所盼望的“演出效果。语言

14、可以适当的幽默,当简则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劝说力和引导性。这样才能让课堂具有生气和活力。 教学的内涵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文仅一家之言,用以沟通。 中学历史教育随笔【第四篇】:中学历史教学随笔 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假如从课型上分类,可以分为导言课、新学问课、复习课、练习课等,以及商量、模拟等活动课的课型,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侧重,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1.是否适合教学内容。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假如从课型上分类,可以分为导言课、新学问课、复习课、练习课等,以及商量、模拟等活动课的课型,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侧重,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等

15、方面各有不同。假如从教学内容上划分,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族、外交、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具体的历史状况,有历史进程的进展、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经过、历史现象的表现等不同的形态。这些内容的教学,确定是不能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包办了的,而是要依据具体的内容敏捷采纳教学方法。即使是针对某个学问点,有时也需要用多种方法,如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教学,可以用讲解的方法分析事件的背景,用讲解并描述的方法介绍事件的过程,用商量的方法探讨事件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仔细的思索和选择,比较各种方法对实际教学内容的效用,甚至是搞清晰哪些方法不适合哪些内容的教学,如对学

16、生来说是未知的、难以理解的某些内容,就不宜实行商量的方法。 2.是否适合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教师所运用的全部教法,其实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活动,更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即使是一个班里,也有不同程度的学生;而且,学生的状况也不是静止不变的。面对这些具体的教学对象,是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的。有些教法在这个班使用效果很好,并不肯定在其他的班上也有同样的反响。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具体的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例如本文开头所举的例子,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还采纳比较简洁化的调动方法推动教学,就不大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

17、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阅历的积累,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中所蕴涵的智力的、理性的因素,应当是越来越加强,而不是减弱。 3.是否适合教师的教。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优秀的教师肯定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炼而形成的,绝不是靠刻意仿照、照搬他人的方式。教师要搞好教学工作,其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是特别重要的,这也包括对自身的了解、发掘和驾驭,而不是在实际中迷失了自我。假如一个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阅历,运用某种教法已经得心应手,就不肯定非要改弦易辙或随波逐流。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所长,同时也是有短处或缺乏的,教法的运用之妙,也在于如何量体裁衣、扬长避短,

18、而不是削足适履、刻舟求剑。记得当年北京十二中李秉国老师用图示教学法进行教学影响很大,有的年轻老师在仿效时却效果不佳,问我这是为什么,我的回答是:李老师运用图示的教法,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有多方面的因素,如对教材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有全面的分析和深刻的理解,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切实的把握,而且对板书、图形、线条等直观信息的表达能够做到快速而精确。假如我们尚不具备这些条件,教学基本功还不扎实,如对教材没有吃透,字又写得既慢且乱,图示的方法当然是用不好的,还不如考虑选用更适合自己的教法。 总之,教法的运用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敏捷多变的,这正是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表达,很值得我们的教师来探

19、究。我们知道,医学上从来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武术界里也未曾有过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奇技绝招。对症下药,见招拆招,方是行内的高手。教学也是这样,注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敏捷地、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出教法的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历史教育随笔【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随笔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爱历史,但不喜爱历史课。学生不喜爱历史课既有教材的缘由,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索高中历史到底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比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爱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

20、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良。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学问,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把握历史学问,更重要的是进展能力,受到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减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纳多种

21、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详情越清晰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详情。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确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见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觉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

22、影响印象特别深刻。 二培育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学问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学问。历史学问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 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肯定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许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

23、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要培育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敬重历史的看法。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育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5页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商量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资料、参考论文。通过这个活动课,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

24、,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根据。 三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表达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确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常的讨论思路和讨论成果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

25、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进展改变。 四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塑造健全的人格,培育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添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

26、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跃进中饿死许多人,有的同学认为掌握了中国人口增长。又如,2023年美国“911事件后,有的同学认为是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人生命权的不敬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仔细学习讨论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著、读经典的历史专著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讨论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主动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返回中学教育列表展开剩余欣赏支持本文地址: s:/ ARTICLE中学家访教育随笔NEXT ARTICLE中学英语教育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