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001712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所得税》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个人所得税》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所得税》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所得税》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个个 人人 所所 得得 税税第一节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个人所得税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第三节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第四节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第五节第五节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第六节第六节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第一节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个人所得税概述一、

2、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三、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三、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公民、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公民、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所得和非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所得和非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发展:发展:19941994年税制改革:在合并了原来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年税制改革:在合并了原来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3、的基础上建立的。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基础上建立的。20002000年,将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并入个人所得税征年,将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并入个人所得税征收。收。20062006年对工资薪金税目费用扣除额的调整;年对工资薪金税目费用扣除额的调整;20082008年对工资薪金税目费用扣除额的再次调整(年对工资薪金税目费用扣除额的再次调整(3 3月月1 1日日起实施)。起实施)。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一)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一)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

4、公平(二)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二)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三)增加财政收入(三)增加财政收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三、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三、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 1、实行分类征收、计算比较简便、实行分类征收、计算比较简便2 2、税率: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税率: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3 3、费用扣除方法多样:、费用扣除方法多样:标准扣除:定额、定率标准扣除:定额、定率 据实扣除:财产转让据实扣除:财产转让4 4、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收办法、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收办法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

5、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第二节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一、纳税人的范围一、纳税人的范围二、分类管理二、分类管理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纳税人纳税人一、纳税人的范围一、纳税人的范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籍人员和香港、澳门、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台湾同胞。二、双重管辖标准二、双重管辖标准三、分类管理: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三

6、、分类管理: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 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住所和居住时间住所和居住时间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第二节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在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在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 在境内无住所,居住满在境内无住所,居住满1 1年的个人年的个人 在境内无住所,居住不在境内无住所,居住不满满1 1年的个人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 在境内无住所,也不居在境内无住所,也不居住住三、扣缴义务人三、扣缴义务人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

7、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第三节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一、课税对象一、课税对象: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1111个税目。个税目。二、来源地的确定二、来源地的确定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所得项目所得项目1 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2 2、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3 3、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 4、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5 5、稿酬所得、稿酬所得6 6、特许权使

8、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 7、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8 8、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9 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1010、偶然所得、偶然所得1111、其它所得、其它所得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二、来源地的确定原则二、来源地的确定原则1 1、工资、薪金:、工资、薪金:任职单位所在地标准任职单位所在地标准2 2、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经营地经营地3 3、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 4、劳务报酬所得:、劳务

9、报酬所得:劳务的提供地劳务的提供地5 5、稿酬所得:、稿酬所得:出版地或发表地出版地或发表地6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的使用地特许权的使用地7 7、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8 8、财产转让所得:动产,转让地;、财产转让所得:动产,转让地;/不动产,所在地不动产,所在地9 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支付地支付地1010、偶然所得、偶然所得1111、其它所得、其它所得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第四节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

10、的税率一、税率形式: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一、税率形式: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二、具体适用:二、具体适用:1 1、工资、薪金所得: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九级超额累进税率2 2、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 3、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 4、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 :20%20%加成:一次性应税所得加成:一次性应税所得2 2万万55万的部分,加征万的部分,加征5 5成;成;5 5万以上的部万以上的部分,加征分,加征1010成。成。5 5、稿酬所得:、稿酬所得:20%

11、20%,减征,减征30%30%6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0%20%7 7、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20%20%,个人住房出租收入,按,个人住房出租收入,按10%10%征收征收8 8、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20%20%9 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它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它所得:20%20%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2007.8.152007.8.15起税率为起税率为5%5%已停征已停征2008.10.92008.10.9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

12、问题也很明确第五节第五节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一、计税方法:一、计税方法: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速算扣除数数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一)一般规定(一)一般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收入-费用扣除(分项计费用扣除(分项计算)算)(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它所得(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它所得 以纳税人取得的收入额计税,不扣除费用以纳税人取得的收入额计税,不扣除费用三、不同税目的计税方法三、不同税目的计税方法四、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四、

13、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五、税收优惠五、税收优惠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1.1.基本计税方法基本计税方法2.2.特殊规定特殊规定 (1 1)特定行业职工特定行业职工 (2 2)年度奖金年度奖金 (3 3)年薪制年薪制 (4 4)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的计税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的计税 (5 5)内退内退 (6 6)买断买断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1.1.工资、薪金计税的基本

14、规定工资、薪金计税的基本规定扣除标准:扣除标准:0808年年3 3月开始每月月开始每月20002000元元例例1 1: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工作的中国公民李某,月工资: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工作的中国公民李某,月工资薪金收入为薪金收入为45004500元,计算其每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元,计算其每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附加扣除:32003200元(元(2008.3.12008.3.1后为后为28002800元)元)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中国境内工作的外籍人员,包括港、澳、台同胞中国境内工作的外籍人员,包括港、澳、台同胞 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例例2 2:某在中国境内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

15、籍专家,月工:某在中国境内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专家,月工资薪金收入为资薪金收入为1000010000元,计算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元,计算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2.2.工资、薪金计税的特殊规定工资、薪金计税的特殊规定(1 1)特定行业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计税问题)特定行业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计税问题 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计税方法:合并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计税方法:合并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12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个月平均并计算实

16、际应纳的税款。其计算公式为:其计算公式为: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工资、薪金收入(全年工资、薪金收入12-12-费用扣除标准)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1212实际操作:按月预缴,单位代扣代缴;实际操作:按月预缴,单位代扣代缴;年终清算,多退少补年终清算,多退少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2.2.工资、薪金计税的特殊规定工资、薪金计税的特殊规定(2 2)对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对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劳动分红、年终加薪的计税问题劳动分红、年终

17、加薪的计税问题原则上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原则上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但如果纳税人取得奖金收入的工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但如果纳税人取得奖金收入的工资、薪金所得不足资、薪金所得不足20002000元的,可将奖金收入减除元的,可将奖金收入减除“当月当月工资与工资与20002000元的差额元的差额”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的确定:奖金税率的确定:奖金12 12 或(奖金或(奖金-当月工资与当月工资与20002000元的差额)元的差额)12 12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所得所得税率税率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注意问

18、题:此方法每人每年只允许使用一次注意问题:此方法每人每年只允许使用一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2.2.工资、薪金计税的特殊规定工资、薪金计税的特殊规定(3 3)年薪制的计税问题)年薪制的计税问题(4 4)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外国驻华机构工作)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的计税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的计税 凡由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的,采取由一方减凡由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的,采取由一方减除费用的方法。即由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按除费用的方法

19、。即由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按税法规定减除费用,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再税法规定减除费用,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再减除费用,以支付金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减除费用,以支付金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2.2.工资、薪金计税的特殊规定工资、薪金计税的特殊规定(5 5)内退)内退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单位取得的一次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退休年龄性收入,应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

20、的工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的工资、薪金加上取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的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计征个人所得税。据退休还有据退休还有2 2年时间的王某项单位申请内退,王某年时间的王某项单位申请内退,王某月工资月工资20002000元,一次性收入元,一次性收入4800048000。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

21、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2.2.工资、薪金计税的特殊规定工资、薪金计税的特殊规定(6 6)买断)买断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 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规定计算征收个税。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规定计算征收个税。计算方法: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计算方法: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超过企业的工作年限数(超过1212年的按年的按1212年计算),以其商数年计算),以其商数作

22、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人所得税。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在计征一次性补偿收入个税时予以扣除。失业保险费,可在计征一次性补偿收入个税时予以扣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

23、得税。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1 1、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 =(全年收入总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速算扣除数算扣除数2 2、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

24、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税务机关核定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其应纳税所得额。3 3、适用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适用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4 4、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取得与生产、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取得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应税所得,应分别适用各应税项目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应税所得,应分别适用各应税项目的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

25、也很明确(三)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1 1)承包人、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承包人、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的所得的,其所得按工仅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的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2 2)承包人、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承包人、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

26、方、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按方、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按承包经营、承租经营项目征税,适用五级累进税率。承包经营、承租经营项目征税,适用五级累进税率。公式为: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纳税年度收入总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四)劳务报酬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1 1、费用扣除标准、费用扣除标准每次收入不超过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40

27、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800元;元;每次收入超过每次收入超过40004000元的,定率减除元的,定率减除20%20%的费用。的费用。2 2、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3 3、加成、加成4 4、一次收入的确定、一次收入的确定 (1 1)只有一次性收入的;)只有一次性收入的;(2 2)连续提供劳务取得收入的,以)连续提供劳务取得收入的,以1 1个月内取得的收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入为一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例例 题题1.

28、1.某高校外语教师李某临时担任会议翻译,取得收入某高校外语教师李某临时担任会议翻译,取得收入30003000元元 。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2.2.歌星程某到石家庄演出,一次性取得劳务报酬收入歌星程某到石家庄演出,一次性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000040000元,计算程某应纳的个人元,计算程某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所得税。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五)稿酬所得(五)稿酬所得1 1、费用扣除标准、费用扣除标准每次收入不超过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800元;元

29、;每次收入超过每次收入超过40004000元的,定率减除元的,定率减除20%20%的费用。的费用。2 2、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1-30%1-30%)3 3、减征、减征4 4、一次收入的确定:、一次收入的确定: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1 1)出版版次为标准;)出版版次为标准;(2 2)连载)连载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 1、费用扣除标准、费用扣除标准每

30、次收入不超过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800元;元;每次收入超过每次收入超过40004000元的,定率减除元的,定率减除20%20%的费用。的费用。2 2、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3 3、每次收入的确定、每次收入的确定每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每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七)财产租赁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1 1、费用扣除标准、费用扣除标准每次收

31、入不超过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800元;元;每次收入超过每次收入超过40004000元的,定率减除元的,定率减除20%20%的费用。的费用。2 2、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适用税率率3 3、每次收入的确定、每次收入的确定 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4 4、注意问题、注意问题(1 1)纳税人在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附加,可)纳税人在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附加,可持完税(缴款)凭证,从其财产租赁收入中扣除。持完税(缴款)凭证,从

32、其财产租赁收入中扣除。(2 2)纳税人出租财产过程中,发生的由出租方负担的)纳税人出租财产过程中,发生的由出租方负担的修缮费用,可据实扣除。允许扣除的修缮费用,以每次修缮费用,可据实扣除。允许扣除的修缮费用,以每次800800元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元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直至扣完为止。直至扣完为止。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例例 题题某人出租门面房一间,每月取得租金某人出租门面房一间,每月取得租金30003000元,缴纳各项税金及附加元,缴纳各项税金及附加165165

33、元,元,20072007年年1010月发生修缮费用月发生修缮费用20002000元,计算该纳税人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元,计算该纳税人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3000-165-800-800=1235=3000-165-800-800=1235(元)(元)应纳税额应纳税额=123520%=247=123520%=247(元)(元)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八)财产转让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1 1、费用扣除标准、费用扣除标准每次财产转让收入可以扣除财产原值和每次财产转让收入可以扣除财产原值

34、和合理费用。合理费用。2 2、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适用税率率3 3、注意问题、注意问题纳税人在财产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纳税人在财产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附加,可持完税(缴款)凭证,从其财产附加,可持完税(缴款)凭证,从其财产租赁收入中扣除。租赁收入中扣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例例 题题某人某人20002000年年5 5月转让给某冷饮店炒冰机一台,取得转让收入月转让给某冷饮店炒冰机一台,取得转让收入60006000元,此台炒元,此台炒冰机购进时的原

35、价为冰机购进时的原价为45004500元,转让时支付有关费用元,转让时支付有关费用200200元。计算该纳税人应元。计算该纳税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6000-4500-200=1300=6000-4500-200=1300(元)(元)应纳税额应纳税额=130020%=260=130020%=260(元)(元)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1 1、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

36、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2 2、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每次收入额20%20%3 3、特殊规定、特殊规定(1 1)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应以派发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应以派发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2 2)储蓄存款利息,)储蓄存款利息,9999年年1111月月1 1日起,征收个人所得税。日起,征收个人所得税。2008.10.92008

37、.10.9起免税。起免税。国债利息、教育储蓄存款利息免税。国债利息、教育储蓄存款利息免税。(3 3)个人购买社会福利奖券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个人购买社会福利奖券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 1000010000元的,免征个人元的,免征个人所得税。所得税。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十)其他规定(十)其他规定1 1、捐赠扣除的计税方法、捐赠扣除的计税方法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

38、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所得额30%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 2、两个以上个人共同取得一项收入的计税、两个以上个人共同取得一项收入的计税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例例 题题某歌星某歌星20082008年年6 6月参加一场演出,取得出场费月参加一场演出,取得出场费1000010000元,他将此出场费中元,他将此出场费中的的40004000元通过红十字会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计

39、算该歌星应纳的个人所元通过红十字会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计算该歌星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得税额。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分析分析(1 1)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10000=10000(1-20%1-20%)=8000=8000(元)(元)(2 2)捐赠扣除限额)捐赠扣除限额=800030%=2400=800030%=2400(元)(元)(3 3)捐赠扣除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捐赠扣除后的应纳税所得额 =8000-2400=5600=8000-2400=5600(元)(元)(4 4)应纳税额)应纳税额=56002

40、0%=1120=560020%=1120(元)(元)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四、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四、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一)适用范围:居民纳税人(一)适用范围:居民纳税人 目的:避免双重征税目的:避免双重征税(二)扣除方法:纳税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二)扣除方法:纳税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

41、税额;超过部分不得在本纳税年度的应纳税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部分不得在本纳税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扣除,但是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的该国家或者地区额中扣除,但是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的该国家或者地区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 5年。年。(三)计算:分国分项计算(三)计算:分国分项计算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例例 题题有一中国公民,有一中国公民,20082008年年1212月取得如下收入:月取得如下收入:从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收入从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收入30003

42、000元;元;取得稿酬收入取得稿酬收入20002000元;元;从从A A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80008000元(人民币,下同),从元(人民币,下同),从B B国取得利息收入国取得利息收入30003000元。该纳税人已按元。该纳税人已按A A国、国、B B国税法规定分别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国税法规定分别缴纳了个人所得税14001400元和元和500500元。元。计算该纳税人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计算该纳税人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解答(1 1)中国境内工薪收入应纳税额

43、:)中国境内工薪收入应纳税额:(3000-20003000-2000)10%-25=75 10%-25=75(元)(元)(2 2)稿酬收入应纳税额)稿酬收入应纳税额 (2000-8002000-800)20%20%(1-30%1-30%)=168=168(元)(元)(3 3)A A国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抵扣限额)国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抵扣限额)=8000(1-20%)20%=1280=8000(1-20%)20%=1280(元)(元)该纳税人在该纳税人在A A国实际缴纳的税款超出了抵扣限额。因此,只能在国实际缴纳的税款超出了抵扣限额。因此,只能在限额内抵扣限额内

44、抵扣12801280元。不用在我国补缴税款。元。不用在我国补缴税款。(4 4)B B国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抵扣限额)国收入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抵扣限额)=300020%=600=300020%=600(元)(元)该纳税人在该纳税人在B B国实际缴纳的税款低于抵扣限额,因此,可全额抵国实际缴纳的税款低于抵扣限额,因此,可全额抵扣,并需在我国补缴税款扣,并需在我国补缴税款100100元(元(600600元元-500-500元)。元)。(5 5)该纳税人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该纳税人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 =75+168+100=333=75+168+100=333(元)(元)

45、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四、税收优惠四、税收优惠(一)免税规定(一)免税规定(二)减税规定(二)减税规定(三)暂免征税(三)暂免征税(四)(四)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1 1年而未满年而未满5 5年的纳税人的减免税。年的纳税人的减免税。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一)免税规定(一)免税规定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下列各项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

46、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10、见义勇为奖金-乡镇以上政府或县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基金11、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12、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在

47、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二)减税规定(二)减税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3、其他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上述减税项目的减征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三)暂免征税(三)暂免征税1、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2、外籍个人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外出差补贴

48、;3、外籍个人取得的探亲费、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4、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5、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手续费;6、个人转让自用达5年以上并且是唯一的家庭居住用房取得的所得;7、达到离休退休年龄确因工作需要而适当延长离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在此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视为离退休工资免税;8、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9、外籍专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外籍专家包括:世界银行直接派往我国工作的专家;联合国组织直接派往我国工作的专家;为联合国援助项目来华工作的专家;援助国派往我国专为该国无偿无偿援助项目工作的专家;来华工作2年以内的文教专家其工资薪金由

49、该国负担的等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四)(四)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1 1年而未满年而未满5 5年的纳税人的减免税年的纳税人的减免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1年而未满5年的纳税人,就其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支付和由中国境外企业或个人支付的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征税;居住超过5年的,从第6年起,就其境内外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

50、的问题也很明确第六节第六节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一、纳税方法一、纳税方法二、纳税期限二、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三、纳税地点四、税收优惠四、税收优惠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一、纳税方法一、纳税方法(一)源泉扣缴(一)源泉扣缴1 1、范围、范围2 2、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 扣缴义务人对纳税人的应扣未扣的税款,其应纳税扣缴义务人对纳税人的应扣未扣的税款,其应纳税额仍然由纳税人缴纳。扣缴义务人应承担应扣未扣税额仍然由纳税人缴纳。扣缴义务人应承担应扣未扣税款款50%50%以上以上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